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甜荞六荞1号光合产物的累积,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征。结果表明:甜荞光合产物积累表现出慢-快-慢的特征。对氮素养分的吸收的高峰期在出苗后18~36d,甜荞在生育前期对磷有较多的吸收,吸收比例明显高于氮素的吸收;出苗后到18天期间全株对钾素的吸收比例低于氮素,但是18天以后吸收比例迅速增加,而中后期(62d左右)对钾素的吸收比例仍然较高,钾素养分在后期表现出外流现象。根据本试验生产1kg甜荞籽粒,需要吸收N为36.2g;P2O5为18.85g;K2O为50.55g;N∶P2O5∶K2O=1∶0.52∶1.40。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干物质积累与分布规律的动态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掖单13号干物质积累以慢-快-慢的节凑变化.在干物质的分配上就全株来看为茎>叶>籽粒>穗>根.同时,对全株各生育期干重与N,P2O5,K2O累积吸收量,地上部分干重与地下部分干重数据资料进行了拟合,建立了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3.
施肥对甜菜产量、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甜菜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吸肥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提高甜菜产量,制约甜菜产量的养分因子依次为N〉P〉K。干物质日积累规律为:苗期增长缓慢,叶和块根分别在出苗后80,125d达到最大值,在60~80d时,块根的日积累量超过叶。氮的吸收速率,全株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叶片和块根分别在出苗后100,160d达到最大值,氮的累积总量在叶中较多。磷的吸收速率,叶片表现为出苗后40~80d最快,块根在40~120d快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磷在叶和根中的累积量分别在出苗后80,120d达到最大,80d之后根的累积量超过叶。对于钾,叶在出苗后40—120d快速吸收并达到最大值,块根在出苗60d后吸收加快,收获时达到最大;在整个生育期内块根对K的吸收量都低于叶。甜菜单株日吸收N和P量分别在出苗后100,60d达到最大值;K的日吸收量苗期较少,40~80d快速增加达到最大,收获前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4.
用紧凑型杂交玉米掖单2号、掖单4号、掖单12号、掖单13号各个品种与平展型(普通型)杂交玉米中单2号进行了春播试验研究,经综合分析和比较,以紧凑型杂交玉米的生物学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优于平展型,紧凑型中掖单13号最佳;掖单13号、掖单4号、掖单12号增产极显著;掖单13号适于榕江栽培.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高油酸花生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规律,以高油酸花生品种和普通花生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整个生育期内取样,测定花生各部位干物质量和养分含量、计算各生育时期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明确高油酸花生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规律,为指导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油酸花生的整个植株及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与普通花生基本一致,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高油酸花生根系干物质量高于普通花生,而茎叶则相反,总干物质量显著低于普通花生约6.86%.高油酸花生与普通花生氮、磷、钾的吸收积累趋势一致,氮、磷二者的积累自出苗至荚果成熟期呈直线上升,最终收获时稍有下降;而钾至花期(播后69 d)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平缓.不同器官氮、磷、钾积累趋势也大致相同,但高油酸花生根系的氮、磷、钾积累量显著高于普通花生.花生全生育期氮、磷、钾的需求量表现为氮>钾>磷.播后39 d,氮磷钾平均需求量分别为54.57,12.43,52.99 kg/hm2.播后39~69 d,氮磷钾养分的需求量分别为87.18,22.62,99.10 kg/hm2.播后69~109 d,钾需求量很少,氮磷养分的需求量分别为88.48,33.49 kg/hm2.根、茎、叶中的部分养分在花期后会转移到荚果,氮、磷、钾养分的转移量均表现为叶>茎>根.花生荚果中来自营养器官转移的氮量比例为33.31%,而磷仅为17.43%,钾却高达87.84%.总之,花生营养生长期较大的生物量是生殖生长期荚果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在花生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花生品种养分的需求及积累分配特点,适时合理施肥,以达到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和花生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贾庄德  王新民 《种子》2004,23(12):59-60
本试验初步研究了玉米杂交种与其母本自交系幼苗在日光温室中叶龄发育上的差异,提出了利用日光温室种植方法在短期内准确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的新方法.杂交种掖单12号、掖单19号、西玉3号与其母本478自交系在播种后38 d左右,其展开叶已有2片之差且无重叠现象,是在日光温室内苗期鉴定玉米杂交种纯度较佳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了解砂姜黑土地区花生养分的吸收特征,根据花生的需肥特点进行合理施肥,从而提高该地区花生产量和肥料利用率,为该地区花生生产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在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取样分析植株不同器官养分累积量,研究砂姜黑土地区夏花生养分吸收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的生长发育,营养器官根、茎、叶中的氮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在成熟期降到最低值;磷素含量总体呈现平稳的趋势;茎、叶中的钾素含量呈现S型变化,根中钾素含量呈先降后增的趋势。营养器官氮素含量叶片>根>茎;钾素含量茎>叶>根。荚果中氮、磷、钾的含量分别高于根、茎、叶中氮、磷、钾的含量。(2)花生植株氮、磷、钾的累积吸收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和生物量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增加,收获期吸收量达到最大值,氮: 磷: 钾的吸收比例为1.00:(0.20~0.32):(0.47~0.95)。(3)氮、磷、钾在砂姜黑土夏花生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苗期均以茎叶为主,根的分配量相对较少;结荚期开始主要以荚果为主,根、茎、叶中的养分累积量逐渐减少,并向荚果中转移;成熟期荚果中的氮、磷、钾累积量达到最大值,氮素累积量占整株的93.50%、磷素为89.16%、钾素为69.30%,氮、磷、钾在根、茎、叶和荚果中的分配比例分别为0.47%:4.05%:1.98%:93.50%、0.66%:8.32%:1.87%:89.16%和1.32%:24.04%:5.26%:69.39%。综上,结荚至饱果期是花生养分吸收的高峰期生产上应根据花生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特性,合理安排施肥,确保满足生长后期的养分需求,以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盐碱地区施肥不合理的现状,以郑单958和德玉18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滨海盐碱地上不同肥料对玉米体内养分浓度、养分分配及每形成单位籽粒产量收获养分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具有稳产高产作用,随着在不同玉米品种上施用不同有机肥,得出鸡粪处理较其他处理对玉米的稳产作用更为明显;不同肥料在2种玉米品种上对籽粒氮素、磷素和钾素浓度影响均表现为鸡粪绿蓝生物磷钾肥生物肥料冀微生物磷钾肥对照;玉米品种上分析ZD958体内养分含量大于DY18含量,不同玉米品种秸秆中的养分浓度以鸡粪效果最好,绿蓝生物磷钾肥次之;玉米收获产品中氮、磷含量在籽粒和秸秆中的分配比与产量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P0.05),钾表现不明显;玉米生长愈好,每形成单位经济产量消耗的氮、磷、钾就愈多,说明玉米对氮、磷、钾的利用都存在一定程度奢侈吸收。  相似文献   

9.
双低杂交油菜‘丰油10号’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丰油10号’养分吸收利用规律,以‘丰油10号’为材料,在河南油菜主产区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油菜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成熟期氮、磷、钾、硫、硼养分的累积量。结果表明:油菜全株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S"形变化曲线,蕾薹期至花期呈快速增长趋势;油菜籽粒产量与苗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抛物线关系(R2=0.9798**),与开花期-成熟期干物质净增量呈显著线性关系(R=0.9879**)。籽粒是氮、磷的分配中心,分别占总吸收量的73.32%和75.16%;钾主要分布在茎枝和角果壳中,籽粒中钾素仅占总吸收量的21.31%;硫主要分布在角果壳和籽粒中;硼元素主要分布在茎枝和籽粒中,占总吸收量的69.89%;根中各养分分布均最少,分配比例也最低。新品种‘丰油10号’地上部分与全株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呈现"慢—快—慢"的变化曲线,根、茎、叶中的养分N和P在花期后会转移到籽粒中,因此,油菜花期前保证充足的养分供给是高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杂交玉米地膜覆盖制种已被推广应用,但是增产增收还是增产减收意见分歧。为此,笔者1990年在滦平县小营乡搞了掖单2号玉米地膜覆盖制种高产高效配套技术研究,取得成功。一、地膜制种经济效益显著 1990年在小营乡两个村十个居民组安排掖单2号地膜制种试验,示范面积650.2亩。试验结果,掖单2号地膜制种平均亩产344.2公斤,比对照(裸地)亩增产100.3公斤,增长41.1%,亩增经济效益160.43元。扣除盖地膜亩增加的投入56元(地膜款27元、化肥款25元、除草剂4元),地膜制种亩净增值104.43元。从试验、示范结果看出,掖早2号玉米地膜制种投入少,效益高,一般亩增产百公斤左右,增值百元以上。二、地膜制种增产增收原因 1.增温保温。玉米制种盖膜后,膜内土壤吸热增温加快,保温程度增高,降低了土壤热量散失。据小营点调查,4~5月份,5~10厘米日平均土温比裸地高1.3~2.4℃,缩短出苗时间4天。同时出苗一致,苗全苗壮,克服了自交系生活力弱、出苗困难的弱点。据测定,地膜制种因地温增高,比裸地制种出叶速度快,盖膜平均3.7天出一片叶,而裸地4.1天出一片叶。盖地膜全生育期可增加温度2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莱州市的紧凑型玉米育种始于 20世纪 70年代末,原莱州市玉米研究所(现莱州市农科院)利用美国材料选育的紧凑型玉米自交系掖 107,育成了紧凑型玉米单交种掖单 2号,打破了全国种植平展型玉米的格局.继掖单 2号之后,莱州市又利用自育的 8112、 478自交系,先后育成了掖单 4号、掖单 12号、掖单 13号、掖单 22号、西玉 3号等紧凑型玉米单交种,在全国广大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到 90年代中期,掖单系列、西玉系列玉米单交种约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 1/3,处于全国玉米种植品种的主导地位.莱州市由此成为紧凑型玉米种的发源地,为全国的玉米增产增收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不同穗型品种粒、叶内源生理特性的群体调节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50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划分,通过密度调控,对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粒、叶内源生理特性进行了深入探讨,试验结果如下:各穗型玉米品种同一生育时期相比较,叶片的功能强弱依次为紧凑大穗型品种掖单13、紧凑小穗型品种掖单4号、平展大穗型品种沈单7号.密度对不同穗型玉米品种叶片生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钾肥用量对长绒棉养分吸收、分配和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疆长绒棉高产区,不同钾肥处理下长绒棉氮、磷、钾的吸收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各处理棉花钾素的吸收集中在出苗后的60~110 d内,在这50 d左右时间内吸收钾的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近60%。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钾肥的用量可以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棉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速率均呈一单峰曲线,钾素吸收速率在出苗后80~85 d达到速率最大值;氮素的吸收速率明显高于钾和磷素吸收速率;与氮、钾不同的是,磷吸收峰相对平缓,施用钾肥对磷素吸收速率没有明显影响。吐絮期棉铃中的钾、氮、磷素随施钾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均有所增加,施钾对棉铃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氮素分配总体规律和钾素分配一致,施用钾肥对长绒棉磷素各器官的分配影响不大。合理施用钾肥,可以显著提高长绒棉的皮棉产量,明显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过量施用钾肥会降低钾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1 材料方法试验地点在怀柔七道河乡,选用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和平展型玉米京杂6号的亲本组合(以下简称掖单13号和京杂6号)作为试验材料。掖单13号在5月12日播种,6月12日定苗,母本留苗密度为5500株/亩。京杂6号在5月1日播种,5月16日定苗,母本留苗密度为4500株/亩。两品种各占地40  相似文献   

15.
掖单13杂交玉米属紧凑型玉米,适宜高密度种植,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增加干物质积累.近几年遵义市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增产效果明显.1995年全市种植面积1.95万hm2,平均单产446.6kg/667m2.1996年推行了杂交玉米掖单13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试验设在遵义县三合镇阳光村杨忠槐责任地,海拔970m,土壤发育于白云质灰岩上的粉砂土.pH6.2,有机质3.265%,全氮0.118%,全磷0.087%,碱解氮124mg/kg,速效磷15mg/kg,缓效钾164mg/kg,速效钾70mg/kg.试验面积0.1hm2,旱地分带轮作,前作小麦套绿肥,单达产800.4kg/667m2.采用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玉瑞英  董树亭 《种子》1997,(4):20-22
应用适宜浓度的PP_(333)和CGR_(811)浸种后,对平展型玉米品种丹玉13号和紧凑型品种掖单4号的影响有所不同:两种延缓剂均显著抑制丹玉13号的发芽出苗,对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的生长发育先抑后促;而两者均促进掖单4号的发芽,地上部的前期发育与播后12天之后的生长,以及次生根的发生。并且,平展型品种丹玉13号比紧凑型品种掖单4号反应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樱桃萝卜的合理施肥技术,利用盆栽试验开展了樱桃萝卜营养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樱桃萝卜干物质积累量在出苗后40d达峰值,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0.0211 g/株、0.1375g/株.樱桃萝卜对氮素吸收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在出苗后20d氮素积累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樱桃萝卜对磷素和钾素的吸收态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出苗后20~40d吸收速率逐步递增.对氮、磷、钾的积累量均表现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在试验条件下,在生育期为35d时收获,每生产1kg樱桃萝卜块根鲜重,需要N 4.84g,P2O5 0.54g,K2O 8.07g,即N∶P2O5∶K2O=9∶1∶15.  相似文献   

18.
1 加工番茄养分的综合管理 1.1加工番茄的养分需求特点 加工番茄在出苗~开花前养分吸收缓慢,在开花坐果初期和果实膨大期间对氮和钾的吸收加速,在盛果期一果实开始大量成熟期养分的吸收每天持续维持在氮5.7—7.5kg/hm^2、磷0.57~1.8kg/hm^2、钾6.75~9.00kg/hm^2的水平.这个时期也是施肥的关键时期。随着果实大量成熟,氮素和钾素的吸收在采收前30~35d放缓。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讨超高产玉米钾肥的最佳施用时期和分配比例,为吉林省东部超高产玉米钾肥高效施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氮、磷、钾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探讨钾肥不同施用时期和分配比例,对玉米产量、钾素吸收积累及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吉林省东部玉米各处理之间产量基本达到差异性水平,最高产处理的产量为15535.6 kg/hm~2,其中3个处理达到了超高产水平,分别较不施钾处理增产30%以上。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线性增长,钾素积累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灌浆期达到峰值,分析得出玉米在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的同时,钾素并不在植株体内大量储存,而是随时间延长逐渐淋失。产量最优处理的钾肥利用率、钾素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66.9%、1.7 kg/kg和111.0 kg/kg,各指标均高于其他试验处理。即适宜的施钾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植株各阶段营养器官的钾素吸收积累量,并使得生育后期植株各营养器官钾素分配比例达到最佳,从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钾素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在氮、磷、钾施用量一定的条件下(N 300 kg/hm~2、P2O5140 kg/hm~2和K_2O 140 kg/hm~2),吉林省东部超高产玉米钾肥最佳施用方式为:钾肥总量的75%作基肥,25%作大喇叭口期追肥,此时可获得较高的钾素利用效率和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20.
为优化玉米氮磷钾施用,提高玉米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开展了杂交玉米禾玉9566氮磷钾配施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能有效改善农艺性状,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主要是增加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作用为氮磷钾。施氮、钾能提高玉米子粒和茎叶中氮、钾含量,施氮促进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施钾可提高玉米子粒对氮、磷养分吸收量;氮磷钾三因子中促进养分吸收积累作用表现为氮钾磷。氮磷钾配合施用,可有效提高玉米植株对养分的吸收积累,子粒中氮、磷含量和子粒氮磷钾各养分吸收量均为最高,全株养分吸收总量也最高;每100kg经济产量N、P2O5、K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02、0.90、2.21kg,氮、磷、钾肥料利用率为33.28%、15.43%、48.79%,氮、磷、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13.07、5.59、3.34k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