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确定陕西省略阳县某大鲵养殖场高致死性疾病的病原,分析其主要衣壳蛋白(MCP)的基因特征。【方法】采集患病大鲵,观察其临床症状,取其脏器组织,处理后分别分离细菌和接种鲤鱼上皮瘤(EPC)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分离病毒;对病原进行增殖,采用蔗糖密度梯度(20%,30%,40%,50%,60%)离心法进行纯化,电镜观察纯化样品。克隆分离病毒的MCP基因,测定其序列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患病大鲵背部有溃疡、头部胀大且有出血点,尾部有轻微的溃烂。取病鲵内脏组织样品分离病原,未分离到细菌;处理的内脏组织感染EPC细胞,出现细胞病变。电镜观察证实,在蔗糖密度梯度为50%~60%的样品中,病毒粒子的纯度最高,且结构较为完整;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50nm,与虹彩病毒相似。MCPPCR扩增得到了预期长度(1 392bp)的特异性产物。NCBI BLAST结果显示,扩增的MCP序列与蛙病毒属的感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HNV)、食用蛙病毒(RSV)、普通产婆蟾病毒(CMTV)以及梭鲈虹彩病毒(PPIV)的MCP全长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9%;与中华鳖虹彩病毒(STIV)、蛙病毒3型(FV3)、虎纹蛙虹彩病毒(RTV)等MCP全长的同源性为98%。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导致该例大鲵发病的病毒为蛙病毒属的虹彩病毒。【结论】造成陕西省略阳县某大鲵养殖场大鲵大量死亡的病原为蛙病毒属的虹彩病毒,将该株病毒命名为大鲵虹彩病毒略阳分离株(CGSIV-LY1112)。  相似文献   

2.
大鲵虹彩病毒转瓶规模化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利用2.0 L转瓶进行大鲵虹彩病毒规模化培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培养液稀释体积为150m L时,1×106个/m L的初始接种细胞密度可使大鲵虹彩病毒滴度达到最高;培养液稀释体积和接种细胞密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在不影响病毒滴度的情况下,可以在细胞密度为5×105个/m L时加入300 m L的培养(维持)液以尽可能多的收获病毒。在1∶20和1∶40的病毒接种剂量下,病毒均可大量增殖,滴度最高为104.35TCID50/0.1 m L;接毒方法简化步骤对病毒在转瓶中的增殖无明显影响。在转瓶中EPC细胞接种病毒的增殖动态曲线显示,接种病毒8 h后,病毒滴度开始上升并进入对数生长期,24 h后病毒增值速度趋缓,72 h病毒滴度达到最大。本研究为大鲵虹彩病毒的规模化培养和细胞培养疫苗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2013年3月,贵州省某大鲵养殖场发生了以大鲵体表和四肢多处溃烂、内脏器官出现充血、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经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诊断为虹彩病毒和嗜水气单胞菌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大鲵养殖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鲵是稀有和最大的两栖类生物,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生和驯养的中国大鲵具有生态学和经 济学的意义,但系列的传染性疾病造成了中国大鲵的“生恢复减缓和驯养大鲵的经济损失,这些传染性病原体包括 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对近年来在研究中国大鲵传染性病原体中发现的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特别是2011 年后引起驯养大鲵大量死亡的蛙病毒进行了综述,可为中国大鲵的疾病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建议提供综合性基础 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鲵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大鲵疾病逐渐增多,许多养殖场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许多学者对大鲵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总结了大鲵疾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等基础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大鲵疾病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2年7月,贵州省某大鲵养殖场发生了以大鲵体表和四肢多处溃烂、内脏器官出现充血、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经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及实验室诊断,诊断为虹彩病毒(Iridovirus)和柱状黄杆菌(Flabobacterium columnare)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大鲵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罗杰  张海琳 《河南农业》2016,(17):95-96
近几十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大鲵所患各种细菌性疾病也逐渐增多,其中假单胞菌引起大鲵发病逐年上升,现在已成为引起大鲵细菌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基于此,主要对目前假单胞菌引起的大鲵细菌性疾病的机理、诊断和防治等基础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假单胞菌引起的大鲵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大鲵病害生态综合防控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人工养殖过程中,系统构建完善的病害生态综合防控体系是防止和减少大鲵病害发生的技术关键。从大鲵养殖设施的选址,苗种种质,规范的养殖设施建设,分级饲养技术,饵料投喂,水质管理,检验检疫,"四定"、"四勤"、"一隔离"技术措施,信息档案管理,生产管理日志建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陕西省略阳县某大鲵养殖场高致死性疾病的病原,分析其主要衣壳蛋白(MCP)的基因特征。【方法】采集患病大鲵,观察其临床症状,取其脏器组织,处理后分别分离细菌和接种鲤鱼上皮瘤(EPC)细胞,观察细胞病变,分离病毒;对病原进行增殖,采用蔗糖密度梯度(20%,30%,40%,50%,60%)离心法进行纯化,电镜观察纯化样品。克隆分离病毒的MCP基因,测定其序列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患病大鲵背部有溃疡、头部胀大且有出血点,尾部有轻微的溃烂。取病鲵内脏组织样品分离病原,未分离到细菌;处理的内脏组织感染EPC细胞,出现细胞病变。电镜观察证实,在蔗糖密度梯度为50%~60%的样品中,病毒粒子的纯度最高,且结构较为完整;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50nm,与虹彩病毒相似。MCPPCR扩增得到了预期长度(1 392bp)的特异性产物。NCBI BLAST结果显示,扩增的MCP序列与蛙病毒属的感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EHNV)、食用蛙病毒(RSV)、普通产婆蟾病毒(CMTV)以及梭鲈虹彩病毒(PPIV)的MCP全长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9%;与中华鳖虹彩病毒(STIV)、蛙病毒3型(FV3)、虎纹蛙虹彩病毒(RTV)等MCP全长的同源性为98%。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导致该例大鲵发病的病毒为蛙病毒属的虹彩病毒。【结论】造成陕西省略阳县某大鲵养殖场大鲵大量死亡的病原为蛙病毒属的虹彩病毒,将该株病毒命名为大鲵虹彩病毒略阳分离株(CGSIV-LY1112)。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分别提取4育龄汉中人工流水养殖和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测定其营养元素、氨基酸含量及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大鲵较人工流水饲养大鲵肌肉更具开发价值。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的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于人工流水饲养大鲵3.85%;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含有大量优质蛋白,EAA/TAA较人工流水饲养大鲵高11.37%,且矿物质含量丰富。由此看出,4育龄仿生态养殖大鲵具有更重要的市场价值,具有高蛋白及脂肪的特点,口味鲜美,应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大鲵的生态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鲵的分类地位、经济价值、丽水地区大鲵栖息环境及小规模进行大鲵养殖的主要技术,为开发利用大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CiteSpace数据可视化软件,检索CNKI数据库2010-2020年关于大鲵的1222篇文献,并绘制共现知识图谱,发现:从关键词看,研究对象主要是大鲵的疾病防治,人工的养殖的角度分析;从作者看,张红星、王启军、赵虎、罗庆华及李灿对大鲵的研究较多;从研究机构看,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对大鲵研究比较早而且多,但是研究合作密度不高;从关键词突现来看,大鲵产业、大鲵的抗氧化,旅游干扰对大鲵的影响可能会成为接下来研究的热点。本文揭示了国内对大鲵研究的重要关注点、重要作者和学术共同体,为深化大鲵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育龄人工流水饲养大鲵和仿生态养殖大鲵皮肤分泌粘液中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仿生态养殖大鲵粘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人工流水饲养大鲵,提取蛋白质最佳育龄为3龄;仿生态养殖大鲵黏液中氨基酸含量高于人工饲养大鲵,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4.
景宁县人工养殖大鲵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景宁县的自然条件概况、大鲵的生物学特征特性及生活习性,分析了景宁县人工养殖大鲵的优势。并指出发展大鲵人工养殖的巨大效益,以期促进景宁县人工养殖大鲵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秦巴山区养殖大鲵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以及食用安全状况。[方法]运用检测仪器分析了秦巴山区养殖大鲵肌肉中微量元素锌、硒、铜、铅、镉、砷、汞的含量水平,并对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和金属元素食用安全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秦巴山区养殖大鲵肌肉中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锌含量最高,其次为硒和铜,有毒金属元素铅、镉、砷、汞不同程度检出,但均处于无污染水平。[结论]可以认定秦巴山区养殖大鲵能够满足人体每天所需的锌和硒摄入,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的良好来源,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可以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Gen Bank中大鲵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2对特异性的引物,通过对第1步和第2步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大鲵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套式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好,第1次PCR扩增敏感性达10 pg/m L,第2次PCR敏感性是1 fg/m L,对锦鲤疱疹病毒、斑点叉尾病毒、嗜水气单胞菌、柠檬酸杆菌、黄杆菌DNA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建立的套式PCR方法适合于大鲵虹彩病毒临床样品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7.
以在山东地区开展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大规模人工养殖为目标,开展了地下室微流水人工养殖的试验研究。试验对大鲵养殖场地建设、水质、饲料和病害防治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设置1龄和3龄2个年龄组,根据生物学测量的结果进行中国大鲵生长情况分析。结果显示:经过2年人工养殖,1龄大鲵和3龄大鲵的平均体重增长率分别达到6 874.5%和167.5%,平均体长增长率分别达到254.3%和50.5%;体重增长速度随养殖时间增加呈现"慢-快-慢"特点,体长增长速度随养殖时间增加逐渐降低;特定生长率呈现先高后低,随着时间变化显著降低的特点;生长拐点为3.38,说明3~4龄是大鲵体重增加的关键时期。地下室微流水人工养殖中国大鲵具有体重、体长增长快速,生长拐点出现较早,养殖周期缩短的优点,该研究可为大规模开展大鲵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大鲵水霉病的特征及产生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野生大鲵数量日益锐减,为了保护其资源,一方面对栖息地进行保护,另一方面,进行增养殖以有效地扩大其资源。在大鲵的增养殖过程中,水霉病是危害大鲵的一种常见病害。通过对养殖大鲵水霉病的外形观察和镜检,对养殖设施的考察,探究大鲵水霉病的特征及产生原因,提出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别提取3育龄、6育龄仿生态养殖大鲵的肌肉和皮肤,测定其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及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仿生态养殖大鲵营养丰富。大鲵皮肤平均粗蛋白含量高于肌肉3.3%,6育龄大鲵肌肉粗蛋白含量高于3育龄2.8%;仿生态养殖大鲵肌肉的平均EAA/TAA为41.61%,平均EAA/NEAA为71.31%,达到理想模式,且6育龄大鲵蛋白质优于3育龄大鲵;6育龄大鲵肌肉矿物质含量较3育龄大鲵高3.71%。由此看出,仿生态养殖大鲵具有重要的市场价值,6育龄大鲵肌肉营养丰富,口味鲜美,更适合进行深加工,应对其进行重点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张家界是我国第一个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大鲵产业是张家界重要的特色产业.该研究运用ArcGIS分析工具和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张家界市内大鲵养殖基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张家界市大鲵养殖基地呈聚集分布状态,各地区之间大鲵养殖基地分布差异性明显;(2)自然环境影响因素方面,高程和水系是影响张家界市大鲵养殖基地分布的主要因素,80.8%的大鲵养殖基地分布于低海拔地区,且具有明显的趋河流分布特征,坡度和坡向因素对大鲵养殖基地的分布影响较小;(3)社会环境影响因素方面,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及市(区、县)政府位置对张家界市大鲵养殖基地分布的影响较大,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