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时候的姚运仕没想到自己的一生将与农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高中毕业后的姚运仕回乡做了1年农民,即被招工进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农机厂当了工人,后在省农机学校学习,1978年毕业分配到  相似文献   

2.
1维修农机结“机”缘 1988年张志鹏高中毕业后,经人介绍,到净潭乡粮管所当了一名机电维修工,与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工资微薄,却有幸与他喜爱的机械作伴。他四处求购、寻找有关机械原理、机械维修的书籍;一有空闲,他就如饥似渴地看书,画图,做笔记;为了提高实践经验,他先后师从文、万、沈、张4位师傅学艺。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的磨炼,他读懂了“机器的心”,终于能熟练处理一般农机故障。  相似文献   

3.
1977年,黄豆豆出生在浙江温州的一个偏远山区。在他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某解放军区的文工团到他们小学进行慰问演出。黄豆豆一下子被吸引了,他心里暗暗地发誓,以后要当一名舞蹈家。为了自己的理想,12岁那年,黄豆豆考入上海舞蹈学校学习民族舞。由于黄豆豆的个子非常矮小,与他同期考入的其他十几名  相似文献   

4.
黎城县农机监理站专职监理员杨贵龙利用工作之便,热情为农机户修车,提供无偿服务,被农机户称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和贴心人。杨贵龙从事农机工作30年,当过拖拉机手和汽车驾驶员,精通机车修理技术。因工作需要,调到县农机监理站当了一名专职监理员,他没有因驾车奔波20多年而停步歇脚,而是经常深入到乡村、田间地头、农机户中宣传农机安全作业法规及有关知识,与农机户谈心交朋友,并利用工作之便和自己的一技之长,热情为农机户服务,无偿为农机户修车。一次,老杨在该县东阳关镇执行任务时,偶然从一名机手处得知,该镇下湾村的刘贵…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的姚运仕没想到自己的一生将与农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高中毕业后的姚运仕回乡做了1年农民,即被招工进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农机厂当了工人,后在省农机学校学习,  相似文献   

6.
提起新民市罗家房乡新兴村的佟英文,辽沈大地很多人知道。别看他只有小学文化,而且年过半百,正是他,一个当了11年村主任的普通人,带领全村父老乡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向小康之路。 早在1971年,风华正茂、善于思考的佟英文就从陕西省引进元葱种苗并试种成功。但由于当时农民的思想还没有从“文革”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美好的愿望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时过8年之后,改革的春风徐徐吹来,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于是,他再次引进元葱种苗,并带领村民进行大面积种植,当年产量就达到52500-75000kg/hm2,人均增加收入达1000元。农民亲切地送他一个绰号——“元葱大王”。此后“元葱大王”美名传遍全县。  相似文献   

7.
35岁的刘虹艳已有16年的工龄,算得上走临时工中的“元老”级人物了。2002年4月。她从电力设备厂下岗后应聘到湖北省嘉鱼县盘岳供电所。当了一名抄表牧费的农电工。  相似文献   

8.
他说起话来坦率自然 ,质朴可亲又不乏风趣幽默。流逝的岁月在他的额头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 ,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闪烁着坦荡的爱 ,朴素的衣着 ,依然保持着劳动人民艰苦奋斗的风貌。他 ,就是邯郸市农电系统“先进工作者”、邯郸市总工会“优秀工会干部”、武安市“十佳公仆”、武安市电业公司工会副主席翟拴志。自1980年至今 ,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和满腔热情都投入到工会中去。十几年如一日 ,尽职尽责 ,助人为乐 ,热心为职工办事 ,以火一般的热情温暖着职工的心 ,被职工亲切地称为“我们的贴心人”。他 ,没有多少豪言壮语 ,也没有太…  相似文献   

9.
当那场冰雹砸到6亩苹果园里。曹谢虎的希望也被狠狠地砸碎了。当了几十年的农民,他第一次为土地纠结起来。陕西省是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全省有近十  相似文献   

10.
1997年8月29日上午,荔浦县马岭镇机手潘小辉象往常一样在马岭街等货拉。这时过来两个人请他到邻县──阳朔县城内的一所小学拉家俱回马岭。揽到了货源,机手高兴地开着拖拉机前往阳朔县城。到达目的地后,“货主”叫机手将车停在校门口,然后带其进校搬家具。进学校后,“货主”叫机手将车开进学校里面来,方便些。然而当机手出到校门时,拖拉机已不翼而飞,他马上返回学校找“货主”,“货主”也无影无踪了。此时,方知上当受骗。潘小辉马上到当地派出所报案,干警立即设卡,但狡猾的车贼还是跑掉了。想到自己刚花1.5万元买来的新拖拉机…  相似文献   

11.
今年38岁的王三强是江西省安福县枫田供电所所长,参加工作18年的他当所长就当了13年,被同事们称为“年轻的老所长”.因为有着“火车头”一样的闯劲,有着“拼命三郎”一样的苦干精神,更有着深厚浓重的农电情结,2011年3月,他凭着过硬的综合实力和优秀的工作业绩,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农电工优秀管理人才”,再次为安福供电系统赢得荣誉.  相似文献   

12.
一位农机战线的知识分子,把几乎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几十年如一日地忘我勤奋工作,把自己的追求与理想和广大农民机手们的生命安危紧紧地连在一起,以一种锲而不舍、不畏艰辛的敬业精神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就是王均安。他发奋工作、蔑视疾病,人称“拼命三郎”;他把青春献给了事业,把知识献给了社会,把爱心献给了农民,把辛苦与疾病留给了自己;他质朴无华、孜孜以求的品质,放射着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芒;他用无私奉献、勇于进取的开创精神,演奏出知识分子与工农大众相结合的时代旋律。然而,他又是那样的平凡与普通,那样的平淡与渺小,而这样的平凡与平淡折射出的光芒正是其最可宝贵的精神价值。应该说,王均安的工作业绩是些平常的业务和他职务范围内应做的事,没有生与死的选择,没有大善大恶的冲突。他所做的事,如果我们每个人努力一下都可能做到,但近30年如此拼命地工作,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王均安“拼命”精神的闪光点就在于他的持之以恒和忘我态度。其实,王均安“拼命”精神的根基就是朴素的民族传统美德,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在他扎扎实实、埋头苦干的足迹中,我们看到的是民族传统道德的力量。同时,王均安的“拼命”精神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那就是勇于拼搏,洞察时事,与时俱进,把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和事业的发展相结合,与农民大众的需求相结合,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所作为的人,社会需要的人,平凡而杰出的人。  相似文献   

13.
“要想学点真本事,就到农机学校去”,这是莱州市诸多汽车、拖拉机驾驶员的顺口溜。而在农机学校里,前来学习的学员为了拜个好教练,宁愿排队等上三两个月。要说排队等的不是别人,就是年近50岁的老教练阴广林。他从教18年,虽没有特殊的功绩,也没有不平凡的经历,然而他却年以继日、始终如一地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勤恳的工作,清廉的作风,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技术过硬、作风正派的优秀学员,深受群众称赞。  相似文献   

14.
1993年9月 ,霍成宝结束了18年的军旅生涯 ,转业到邱县供电公司工作。他先后任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副经理。在短短的六年时间里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一个转业军人的风彩。1993年至1998年连续六年被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97年被评为邱县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省保护电力设施先进个人 ;1998年被评为邯郸市十佳优秀军转干部 ;全国98时代人物基层优秀转业退伍军人 ;1999年被评为中国优秀基层干部。“是块金子到哪都能发光”从军队到地方后的六年中 ,他执著地追求着一个目标 ,那就是干出一流的工作 ,创出…  相似文献   

15.
“要想学点真本事,就到农机学校去”,这是在莱州市诸多汽车、拖拉机驾驶员中流传的一句话。而在农机学校里,前来学习的学员为了拜个好教练,宁愿排队等上两三个月。要说排队等的不是别人,而是年近50岁的老教练阴广林。他从教18年来,虽没有特殊功绩,也没有惊人的经历,然而他却年复一年、始终如一地坚持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勤恳的  相似文献   

16.
王钦慧 《农村电工》2006,14(8):23-23
编辑同志:作为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回到家乡所在的农村,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电工,在很多人眼中甚是不值。看到的是周围人不屑的眼光,听到的也都是一些诸如“大学生回到农村工作技不如人,在城市找不到工作”之类的冷嘲热讽。有时候就连自己的父母也不理解,含辛茹苦培育了一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 ,铜山县柳新供电所主动为下岗农电工牵线搭桥 ,推荐他们到私企就业 ,鼓励他们利用自身优势在新的岗位创新业。截至 2 0 0 0年 6月份 ,先后有 5 1名下岗农电工经供电所的帮助推荐 ,高兴地“嫁”到 5 0家私营企业当上厂电工 ,占下岗农电工的 90 % ,使自己的一技之长有了用武之地 ,供电所被他们亲切地称为“娘家”。随着农电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柳新所针对农电工队伍“臃肿”的实际情况 ,实施了竞争上岗的竞争机制 ,先后于 1 999年 9月和 2 0 0 0年 3月二次裁减农电工 5 6人 ,对减掉的富余农电工该所没有采取简单的“扫地出门”的办法 …  相似文献   

18.
学习——使他走上成 才之路 夏永顺今年35岁,身材高挑,戴眼镜,穿正装的时候,像一名专家、学者,但他平时最爱穿的还是印有“国家电网”标志的工作服.1997年夏,夏永顺于福建水利电力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福建省宁化县河龙乡政府水电工作站工作.在工作之余,他把有限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他将省吃俭用下来的钱,都花在购买专业理论书籍上,并不断把书中的业务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遇到艰苦工作总是抢在前、干在先,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被乡党委提拔为河龙乡水电工作站站长.  相似文献   

19.
乡站一分子     
他,一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农电战线上辛勤耕耘了二十几个春秋。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更不贪图索取享受,以忘我的工作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农电事业的一片赤诚。他就是江苏省灌南县田楼乡电力管理站站长刘长荣。 今年46岁的刘长荣,任田楼乡电管站站长已经15年。在他带领下,田楼电管站已连续10年被县局评为“先进单位”,1994、1995年又被淮阴市供电局命名为“优质服务先进集体”,他自己也荣获淮阴市供电系统“十佳站长”光荣称号。 1980年,刘长荣从一名普通的农电工升任田楼乡电管站站长,当时全乡仅8个电力排灌站,16台配电变压器,农户照明几乎是空白。为狠抓电  相似文献   

20.
二、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风风雨雨,1970年全国高等院校开始恢复招生。但是,眼看着自己曾苦心经营的农机化专业被撤销多年,有关农业机械的课程在重新调整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又被列入“编外”,他的心在流血。作为教师,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离开讲台。他回想起1969年在博兴、邹平等地农村与农民机手在一起的动人情景:寒冬腊月,数十名中青年农民一大早从十多里外的地方,带着干粮来到柴湖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