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白山林区鼠类垂直分布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白山林区鼠类的垂直分布,在针叶林带以红背鼠Cethrionomys rutilus,棕背鼠c.rufocanus为优势种;针阔混交林带以棕背鼠,大林姬鼠Apodemus peciosus为主;阔叶林带,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A.agrarius数量较多。森林鼠害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针阔混交林带,遇鼠类数量高峰年,阔叶林带也应有重点的采取防治措施,林间草甸造林及其相邻林缘应注意防治东方田鼠Microru  相似文献   

2.
辉南林区森林鼠害的调查结果表明:害鼠种类主要是棕背鼠平,约占全部森林害鼠种类的72%,其余为红背鼠平、大林姬鼠等。害鼠密度与林木被害程度显著相关,当铗日捕获率在1%~5%时,林木被害率在3%~10%之间;当铗日捕获率在6%~15%时,林木被害率在11%~30%之间;当铗日捕获率在16%以上时,林木被害率超过30%。森林害鼠的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与年度变化规律,且与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植物、天敌、人类经济活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林区鼠类的垂直分布,在针叶林带以红背Cethrionomysrutilus、棕背c.rufocanus为优势种;针阔混交林带以棕背、大林姬鼠Apodemuspeciosus为主;阔叶林带,大林姬鼠和黑线姬鼠A.agrarius数量较多。森林鼠害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针阔混交林带,遇鼠类数量高峰年,阔叶林带也应有重点的采取防治措施,林间草甸造林及其相邻林缘应注意防治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黑线姬鼠危害落叶松林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线姬鼠是我国农区的主要害鼠之一,为水浇田中的优势种,但对人工林的危害至今尚未见报道.作者在辽宁省东港市被害的落叶松人工林中捕获到该鼠,经剖胃检查,确认是危害落叶松林木的又一害鼠。文章对其生物学、生态学习性,危害情况进行了简报,并分析了危害原因,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5.
了解吉林省上营森林经营局水曲柳林地森林害鼠种类和数量变化情况。2014年4月~10月每月采用铗日线法对水曲柳幼林和成林中森林害鼠的种类及其数量变化进行调查1次,并统计调查结果。水曲柳林害鼠种类有3种,即黑线姬鼠、大林姬鼠和东方田鼠。黑线姬鼠为主要害鼠。幼林地中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曲线是以前峰为主的双峰型曲线;大林姬鼠和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曲线是后峰型曲线。成林中黑线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曲线是以后峰为主的双峰型曲线;大林姬鼠种群数量季节变动曲线是U型曲线。  相似文献   

6.
对昌吉市荒漠林鼠害危害情况、害鼠及其天敌种类进行了调查,并对害鼠采取各种措施进行了防治试验.调查发现:荒漠林区平均被害率达到了49.78%,主要害鼠种类3种,即子午沙鼠、毛脚三趾跳鼠和大沙鼠,其中子午沙鼠为优势种,鼠类天敌有21种,赤狐、红隼、棕尾鵟等为优势天敌种.对鼠害的防治结果表明,大面积招引猛禽栖架利用率90%以上,防啃剂、金属防鼠网树体保护防治效果达到100%.毒饵保护器和溴敌隆饵料防治效果为88.2%.防治试验区林业鼠害蔓延危害的势头得到有效的遏制,百夹日捕获率由原来的25%下降到10%,被害株率由原来的35%下降到5%,死亡株率由原来的26%下降至2%.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银恒快速捕鼠器、新型环形捕鼠夹和“鼠道难”(20.02%地芬·硫酸钡)3种无公害技术对林业鼠害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银恒快速捕鼠器射杀中华鼢鼠,触发率为34.89%,触发捕获率为99.52%;新型环形捕鼠夹防治大沙鼠、达乌尔黄鼠,发弓率为4.47%,捕获率为1.88%;“鼠道难”防治中华鼢鼠,使林木受害株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5%和2%,防治大沙鼠和达乌尔黄鼠,效果明显,有效洞口较施药前下降72%以上。建议防治地下害鼠使用银恒快速捕鼠器,防治地上害鼠使用“鼠道难”,新型环形捕鼠夹适用于害鼠种类调查及监测。  相似文献   

8.
害鼠是农林牧业的大敌,是森林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搞清森林害鼠的种类、种群地理分布、区系组成、群落结构及生活习性等是开展有效防治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4年的研究,基本摸清了辖区内森林鼠害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及习性状况;划分出了3个主要危害区;确定了中华鼢鼠和达乌尔鼠兔为中部地区森林害鼠优势种;掌握了群落结构以及主要害鼠生态习性。为进一步研究有效的防治方法,指导生产和大面积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弄清塞罕坝地区森林鼠害危害,为森林鼠害综合治理及林木保护提供有效依据,调查研究了塞罕坝地区森林害鼠种类、分布以及地理区划,分析了森林害鼠在不同林地受害率及防控效果,并提出了综合防控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塞罕坝坝上地区共有害鼠种类15种,4科,11属;地下鼠5种,其余均为地上鼠,地下鼠达乌尔黄鼠和草原鼢鼠为优势种,褐家鼠和黑线姬鼠这2种害鼠为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东洋区、古北区广布两界种,其余13种均为古北界种,小家鼠为原古北界种,现全球广布;分析连续3 a森林鼠害在不同林分的发生及防治,森林鼠害受害率逐年略呈下降趋势,不同林分类型危害中阳坡危害程度轻于阴坡,混交林危害程度轻于纯林,表明综合防控效果明显;森林鼠害综合防控策略应侧重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技术相结合,适时辅以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0.
中华鼢鼠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总结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中华鼢鼠的鼠情监测和综合防治方法做了初步的总结,中华鼢鼠防治的最佳时期是每年的春秋两季,捕获率可达80%以上,采取人工地箭捕打、毒饵防治等方法,同时结合营林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疆昌吉州荒漠林鼠类危害及鼠类群落结构的调查,摸清了主要鼠种、数量及与梭梭被害率的关系。荒漠林区夜行鼠捕获率为10.16%(1199/11790),其中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占总捕获数量的81.65%。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密度、洞群密度和洞群覆盖率与梭梭被害率的关系呈倒"V"字形曲线,子午沙鼠、三趾跳鼠Dipus sagitt与梭梭被害率相关性不明显。建议将大沙鼠密度、洞群密度和洞群覆盖率列入大沙鼠监测调查方法和梭梭被害后是否需要采取防治措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巴盟地区梭梭林、新播种的柠条、农田防护林不断受到鼠的危害,为此我们把森林害鼠列为今后的重点防治对象之一,利用3~5年时间,迅速降低害鼠的危害程度,同时积极探索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等措施,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和造林绿化成果。 一、害鼠的发生危害情况 1.梭梭林鼠害 梭梭林是干旱荒漠地区的优良灌木树种,主要分布在乌拉特中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适合辽西地区最佳的兔害防治方法,以侧柏、花楸、刺槐等常见树种为研究对象,采取人工隔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保护趋避、生物防治及生态调控等措施进行免害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辽西地区最优的兔害防控措施为树干缠绕废旧报纸、树干缠绕螺纹塑管、荆条防治、套笼法,野兔危害率为0.29%~5.0%。  相似文献   

14.
森林鼠害治理工程是一项系统的生物工程,它是对森林害鼠种群管理的最根本措施。无论是采取以经济允许水平为出发点的IPM策略,还是采取以控制种群到最低、甚至消灭为出发点的TPM策略和APM策略,都离不开见效快、成本低的实用控制技术。这就要求我们有确切的针对性,搞好治理区的区划是解决当前问题的重点。根据坡度级、林分类型、树种、郁闭度、林龄、林木前期被害率、前期鼠害频率(间隔年)、春季夹日捕获率、秋季夹日捕获率等与森林害鼠生境相关的因子进行剖析,总结出治理区区划的依据,以利于整个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正> 鼠害是林区的主要兽害之一。据在黑龙江省调查,林区的害鼠主要为害人工红松林、落叶松和樟子松林,特别是对新造的幼林,威胁更大。据调查,带岭林业试验局20年生的红松林鼠害率达60—70%,林木死亡率达20%左右。因而,防治林区害鼠也是当前森保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应予以足够地重视。防治害鼠的适宜时期为春秋两季,这时正值春耕、造林大忙或秋收劳力紧张之机,加之林区偏远,地势复杂,交通不便,采用一般的人工防治或药剂防治方法,成本高,功效低,易于贻误防治时机。为改变防鼠工作的被动落后局面,我局1978—1979年同黑龙江省林业鼠害防治协作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完成了飞机播撒药丸防治林区害鼠试验的工作,确定了适合于飞机播撒且效果好的药剂剂型,摸清了有关飞行技术数据,积累了经验。经有关单位多方检查,确认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一、飞机播撒设备试验所用飞机为国产运五型飞机。飞行速度为160公里/小时,即每秒钟飞行44.5米。播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不同海拔高度设置样地调查分析,祁连山区分布的36种啮齿动物形成4大类群7个亚群落.中华鼢鼠是林业生产的主要害鼠,因掘洞取食树木根系对幼林造成危害,年被害株率在10%~40%,平均18%.依据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原理,提出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害鼠、兔的可持续控制策略,总结了区内主要森林害鼠中华鼢鼠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大面积推广防治.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陕西秦岭西部林地资源,针对近年来时有严重发生的鼠害,2017—2020年,在宝鸡市马头滩林业局林区采用捕鼠器捕捉法,调查研究了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鼠类种类、种群数量与结构,危害树木种类、时期,不同诱捕器诱捕效果等,结果为该林区鼠类主要有大林姬鼠、黑线姬鼠、褐家鼠等3种,其中大林姬鼠是优势种,黑线姬鼠是次优势种,鼠类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害鼠数量天然林多于人工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鼠害春季重于秋季,主要危害椴树、槭树、华北落叶松、华山松等树种,啃食树木基部树皮等;陷阱法捕鼠效果好于笼捕法。  相似文献   

18.
森林鼠害发生的相关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94年在木兰林区研究发现,森林鼠害发生规律是受害鼠种群的生理特性,即内因和外部环境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害鼠种群数量从低年到高峰年一般3年为1个周期。高峰年多出现在天敌少、降雨量少及山副产品丰收的次年。  相似文献   

19.
调查分析了带岭林业实验局1984~1994年害鼠的种群数量变动情况、害鼠的危害时间及对各树种的危害情况,林木被害程度与鼠口密度的关系,害鼠的生理特性与其数量的关系以及鼠害发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1975-1990年,在黑龙江省镜泊湖林区以夹日捕获率作为数量指标,调查了各类生境及不同季节和年份棕背鼠平Clethrionomysrufocanus的数量,并结合已有的报道探讨了长白山地林区棕背鼠平种群数量分布以及数量变动规律。结果表明,棕背鼠平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在阔叶林带数量很少,为稀有种,在针阔混交林带数量较多,为优势种,到针叶林带数量最多,并为绝对优势种。数量的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季数量最低,在原始针阔混交林中7月份达到全年数量高峰,在人工落叶松林中,9月份才达到数量高峰。年间数量变动很大,从1975年至1990年的16年间,曾出现过5次数量高峰年,表现出3年或4年出现一次数量高峰年的周期性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