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天育种发展概况及其在烟草上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天育种是航天技术与生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航天育种的概念、机理、特点、发展和国内外的研究信息.并就航天育种在烟草育种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种子世界》2006,(11):51-51
2006年9月9日15:00,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实践八号”育种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卫星主要用于航天育种试验和研究。“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是我国首颗航天育种卫星,标志着我国航天育种工程迈出了关键步伐。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作物诱变育种方法--航天育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侠礼 《种子》2004,23(9):94-95
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利用宇宙空间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生物基因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高科技与农业遗传育种相结合的产物,是综合了宇航、遗传、辐射、育种等跨学科的高新技术,是传统诱变育种方法在高科技情况下的延伸.航天育种的最大优势在于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基因资源,培育出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4.
《种子世界》2007,(12):4-4
航天育种准确来讲叫航天诱变育种,就是利用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通过空间环境中高能粒子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使生物基因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高产、优质、早熟、抗病良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从1987年到现在进行的21次航天育种试验表明,航天诱变育种具有变异频率高、  相似文献   

5.
园林植物高新技术育种研究综述和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我国园林绿化市场的持续升温,园林植物育种领域的研究不断得到重视,在传统育种技术的基础上,以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诱变育种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育种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在园林植物株型和花型、花色和香味、生长发育、延缓衰老、抗病虫、抗逆境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航天育种和离子注入育种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基础,及其在园林植物种质创新领域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国内有关研究单位的一些相关研究情况。分析了园林植物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并重点对园林植物现代生物技术、航天和离子注入育种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航天育种,又称航天生物育种,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农业育种技术等多门类技术交叉综合的新兴技术,也是培育优良生物品种的生物学技术。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生物农业产业,航天育种是其产业高端。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依托陕西航天工业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坚实的发展基础,充分发挥航天科技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构建了从太空到地面一体化的产业体系。2008年兴建的西安航天基地航天育种科技产  相似文献   

7.
航天诱变育种又称空间诱变育种,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而成的新兴育种技术。该文系统的介绍了航天诱变育种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详细阐述了航天育种技术在中国蔬菜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情况。与此同时,提出航天育种技术存在的一些不足和有待加强的方面。综上所述,肯定了随着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及其与其它技术相结合手段的不断成熟,航天育种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将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航天育种"是伴随航天事业发展被命名的新辞语。有学者称"航天育种"是我国农作物育种的重大进展;有商家随之爆炒"太空种子"为获取商机。其实,把农作物种子置入太空仅是辐射育种的一种方法,混淆了科学概念,就会扰乱种子市场。  相似文献   

9.
水稻航天诱变育种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水稻航天育种技术是将水稻干种子搭载返回式航天器(卫星)经过空间诱变作用产生变异,在地面选择有益变异培育新种质、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随着水稻航天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育成一批水稻新品种(组合)进入商品化生产,同时还发掘和筛选出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新种质。本文综述了水稻航天育种的特点、理论依据及研究进展,讨论了水稻航天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航天育种较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辐射育种等育种方法,属新兴的育种技术。自2003年10月“神舟五号”搭载作物种子等以来,人们对此议论增多。现根据我们所掌握的相关情况及近年来的实践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1.
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李培夫 《种子科技》2006,24(1):35-37
以参考文献与报刊相关报道为依据,简要介绍了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原理和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对农作物形态、生育进程和理化特性所产生的影响;国内外航天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进展;空间诱变育种的特点及其在未来农作物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甘肃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是我国西部第一个航天育种基地。2005年8月上旬,该基地“航豇2号”豇豆、“航椒3号”辣椒、“航遗2号”番茄3种航天新品种蔬菜成功通过国家级专家鉴定。甘肃天水系列“航天菜”的成功培育,不仅标志着甘肃省航天育种技术迈向了新的高度,也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展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张宝树 《种子世界》2011,(11):45-46
冬小麦航麦二号是石家庄大农航天育种研究中心运用航天育种技术——太空诱变育种选育的冬小麦品种,2009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09001。航天育种也称为太空诱变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种子载入太空,利用太空微重、加重离子,多种宇宙射线,大交变磁场和短期过载等因素,诱变作物种子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经地面选育出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1.加强航天育种,追踪国际发展趋势,提高我国作物育种水平。作物品种关系到农产品的数量、质量问题,关系到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竞争力等问题,品种始终是农业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短季棉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我国50多年来选育的短季棉品种,从产量性状、早熟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改良方面概括了我国短季棉的育种成效,总结了短季棉产量性状、纤维品质性状、早熟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介绍了短季棉品种的选育方式,及现代高技术(航天诱变育种、生化辅助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短季棉育种中应用,提出我国短季棉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6.
《种业导刊》2010,(7):34-34
2010年中国航天育种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培育的5个航天育种新品种,通过了甘肃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目前,中国航天育种新品种达到60个,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中国农业部门统计,中国航天农作物新品种已经累计推广240万hm2,增产粮食13亿kg,创直接经济效益21亿元。  相似文献   

17.
太空育种,又称航天育种、空间诱变育种,是利用太空技术,通过高空气球、返回式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将作物的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等诱变材料搭载到200~400km高的宇宙空间,利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宇宙空间特殊环境诱变因子的作用,使生物基因发生变异,再返回地面进行选育,培育新品种、新材料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其核心内容是利用太空环境的综合物理因素对植物或生物遗传性的强烈动摇和诱变,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出目前地面诱变育种方法难以获得的罕见突变种质材料和基因资源,选育突破性新品种,由此开辟一条植物育种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作物育种信息》2005,(12):17-18
2005年7月23日,天水市航天育种研究所商新科技示范园正式成立,并于当日举行了航天蔬菜新品种鉴定会。来自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各位育种专家和学者对该示范园近期培育的“航遗2号番茄”、“航椒3号辣椒”和“航豇2号豇豆”3种新品种蔬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全部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9.
《种子世界》2006,(11):24-24
随着“神六”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市场上出现许多贴着“太空”、“航天”标签的农业种子,说种植“航天种子”可以增产增收。日前,有关农业专家提醒,要科学地看待航天育种,不要神化和迷信,更不能乱贴“太空”标签。农业专家介绍,航天育种是指将植物种子搭载于返回式航天器,利用空间磁场、失重、辐射等环境因素,使种子基因发生突变,在返回地面后,通过育种专家的精心培育从中挖掘优良丰产新品种,从而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郑伟 《中国种业》2015,(3):67-67
<正>近些年来,随着航天科技和技术的进步,农作物航天育种也随之得到了发展。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一直致力于大豆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工作,并于2003年和2006年进行了2次大豆航天搭载试验,对大豆航天育种理论与技术进行探讨,经过多年地面连续选择,育成了高产大豆新品种合农65号,深受广大种植户的欢迎,推广前景广阔。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种植。1品种来源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2001年以合航9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