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种间杂交是研究旋毛虫分类的重要方法。旋毛虫各隔离种之间的最大差异是由杂交试验所证实的 ,生殖隔离是命名虫种的最重要的依据 [1]。为了搞清我国旋毛虫的分类问题 ,国内学者对此做了一些工作 ,但结果不尽一致 [2 ,3 ]。本文用单对和多对杂交试验对旋毛虫各隔离种进行了比较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以期为虫种分类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1 .1 .1 旋毛虫各隔离种 猪旋毛虫 (T.swine,T.sw) :来自黑龙江省海伦县猪体内 ;在小鼠中传代 50次。犬旋毛虫 (T.dog,T.d) :来自黑龙江省五常县犬体内 ;在小鼠中传代 50次。T.spira…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哈尔滨地区猪旋毛虫在猪、犬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猪旋毛虫在其体内寄生最多的肌肉是膈肌;而在犬体内是舌肌,而膈肌虫体含量较少。  相似文献   

3.
4.
旋毛虫各隔离种对猪的感染性和低温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旋毛虫、犬旋毛虫、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分别感染猪和小鼠,以观察其感染性,同时在-22℃和-32℃条件下对其进行冷冻试验。结果表明:4个旋毛虫隔离种对猪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对猪易感,其繁殖力指数(RCI)分别为385.68±41.51和300.55±12.45;而犬旋毛虫和T.nativa对猪不易感,RCI分别是0.064±0.031和0.033±0.033。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不耐低温,在猪体内-32℃、24 h,-22℃、72 h;在小鼠体内-32℃、12 h即全部死亡。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猪体内-32℃、72h,-22℃、192 h;在小鼠体内-32℃、48 h才失去感染性。结果揭示: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犬旋毛虫和T.nativa很难通过猪的感染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5.
用消化法所得的猪旋毛虫、犬旋毛虫、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 (Trichinellanativa)分别感染健康猪。结果表明 :4个旋毛虫隔离种对猪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 ,猪旋毛虫和T .spiralis对猪易感 ,其繁殖力指数 (RCI)分别为 385 .6 8± 41.5 1和 30 0 .5 5± 12 .45 ;而犬旋毛虫和T .nativa对猪不易感 ,RCI分别是 0 .0 6 4± 0 .0 31和 0 .0 33± 0 .0 33。结果揭示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T .spiralis,犬旋毛虫相当于T .nativa ;犬旋毛虫和T .nativa很难通过猪的感染而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旋毛虫各隔离种成虫肠期持续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种: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ella nativa)为对照,对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成虫肠期持续时间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个旋毛虫隔离种均在感染后的6-8d成虫回收率最高;猪旋毛虫和Txspiralis成虫肠期持续时间分别为22d和20d,犬旋毛虫和T.nativa分别为16d和14d。研究结果揭示,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  相似文献   

7.
旋毛虫各隔离种对小鼠的感染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研究了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及国际标准虫种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对小鼠的感染性异同。结果表明,四者对小鼠的感染力存在着显著差异,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在小鼠体内的繁殖力指数(RCI)分别为121.01±7.80和149.86±7.47;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的RCI分别为60.98±5.05和55.15±4.69。由实验结果可认为黑龙江省的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而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  相似文献   

8.
旋毛虫各隔离种对低温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自哈尔滨地区猪、犬体内的旋毛虫和国际标准虫株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同时感染猪,在-22℃和-32℃条件下对感染了各旋毛虫的猪肉进行冷冻性试验,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猪旋毛虫和T.spiralis不耐低温,-32℃冷冻12h,-22℃冷冻48h全部死亡;而犬旋毛和T.nativa对低温抵抗力较强,-32℃、72h,-22℃、168h才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9.
为了区分旋毛虫各隔离种 ,人们对其对动物的感染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特别是国外学者。然而有关我国旋毛虫各隔离种对动物的感染性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 ,对大鼠感染性的研究报道更少 ,并且都无旋毛虫国际标准隔离种做对照。自从Nelson和Mukundi报道T .nelsoni对大鼠和家猪感染性较低以来 ,国外很多学者相继对旋毛虫各隔离种在动物的感染性上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 ,与T .spiralis相比 ,T .rlativa和T .nelsoni对动物尤其是对大鼠和家猪的感染性很低 ;并发现旋毛虫每个隔离种繁殖力指数 (R…  相似文献   

10.
旋毛虫各隔离种快速诊断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4个旋毛虫隔离种的DNA,应用Jean设计的引物序列进行了PCR扩增。结果黑龙江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均显示出家畜型旋毛虫特异的602bp目的DNA基因片段,而犬旋毛虫和T.nativa未见此片段。扩增结果显示,黑龙江猪旋毛虫相当于T.spiralis,犬旋毛虫相当于T.nativa。  相似文献   

11.
旋毛虫各隔离种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毛虫各隔离种感染猪后,其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而其它各类细胞无明显变化,嗜酸性粒细胞于感染后7d开始升高,16d左右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趋势;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始终高于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作为早期诊断旋毛虫病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旋毛虫自发现以来,已有180年的历史,研究人员通过对亚洲和欧洲的共110个旋毛虫地理隔离株碱基进行分析发现,欧洲地理隔离株比亚洲地理隔离株的一致性更高,并且发现不同旋毛虫对动物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异嗜性。随着Trichinella patagoniousis的发现,使得旋毛虫种属已扩大到了9个种和3个分类地位尚不明确的基因型,又进一步扩充了旋毛虫的数据库。不同种旋毛虫宿主和分布范围在不断扩大,已经涉及到55个国家及150多种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感染旋毛虫,诸多因素均表明,旋毛虫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明确旋毛虫的种类、宿主及其地理分布对旋毛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定量估计我国2000年以来猪旋毛虫感染情况,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整理猪旋毛虫流行情况相关文献,并提取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共入选28篇文献,涉及全国9个省份。结果显示:采用ELISA法共检测124 088份样品,阳性率为2.54%(95%CI:1.55%~3.57%);压片镜检法共检测130 267份样品,阳性率为0.17%(95%CI:0.06%~0.34%)。2000年以来猪旋毛虫检出率逐渐降低,华南和西北地区检出率较高,农村饲养生猪检出率略高于商品场,农贸市场猪肉样品中也有检出。结果表明,我国猪群旋毛虫感染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但分布范围仍较广,有感染猪肉进入流通环节的风险,提示该病原对公众尤其是农村地区群众的健康仍造成威胁。建议对现有检测方法进行评价,同时加强对农村地区生猪屠宰的检疫和监管。  相似文献   

14.
河池市管辖九县、一市、一区,地处广西桂西北大石山区、云贵边陲,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不少地方的群众有吃腌肉的习惯,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旋毛虫病感染和流行。为了解我市猪旋毛虫病疫情,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猪旋毛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1年7月至2003年11月对我市十一个县市区屠宰场9196头猪采用集样消化法、ELISA法进行旋毛虫感染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15.
16.
为了解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差异株转录组差异,丰富O157∶H7转录组数据信息,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TM 2000平台对两株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差异株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数据采用测序评估、基因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过测序,两个菌株分别获得3 113 118和2 944 912条reads,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reads分别占总reads的83.76%和78.97%。以中等毒力株为参考,在高毒力株中共获得94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37个,下调基因304个。GO功能注释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催化活性功能、黏附、转运活性、受体活性、酶调节活性、定位、生化调节、运动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相关;KEGG富集分析发现共有425个基因注释到160个代谢通路中,其中新陈代谢、核糖体、鞭毛合成、嘧啶代谢、糖类代谢、细菌趋化等通路显著富集。此次通过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差异株转录组研究对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信号调控及可能的功能基因进行了探索,丰富了转录组信息,为进一步开展大肠杆菌O157∶H7毒力相关基因的研究及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氮水平对不同品种猪肉质性状以及肌纤维类型和细胞因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巴马香猪和长白猪共96头(48头/品种),随机分为4组(每组24头猪),分别为长白猪饲喂NRC饲粮组、长白猪饲喂我国地方猪标准(GB)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NRC饲粮组、巴马香猪饲喂GB饲粮组.试验从5周龄开始,至出栏时结束.分别于保育期、生长期和肥育期末,每组选择8头体况相近猪只屠宰,采集肌肉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生长阶段显著影响了试验猪背最长肌熟肉率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Ⅱx、MyHCⅡ易及白细胞介素-15(IL-15)mRNA表达水平(P<0.05),且随生长阶段呈增加趋势;与长白猪相比,巴马香猪的背最长肌熟肉率、MyHC Ⅰ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与NRC饲粮相比,GB饲粮显著提高了生长期长白猪和巴马香猪的pH45 min(P<0.05),显著上调了保育期和肥育期猪背最长肌MyHC Ⅰ mRNA表达水平(P<0.05);与GB饲粮相比,NRC饲粮显著上调了生长期猪背最长肌MyHC Ⅰ mRNA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品种和生长阶段均可显著影响肉质性状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饲粮能氮水平则主要通过与生长阶段产生互作效应影响肉质性状及肌纤维类型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旋毛虫各隔离种成虫在小鼠肠道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种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为对照,对黑龙江省猪、旋毛虫成虫在小鼠肠道中的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分别有76.3%,80.67%和86.18%,88.30%的猪旋毛虫、T.spiralis和旋毛虫、T.nativa分布于小肠的前、中段。说明猪旋毛虫、T.spiralis、犬旋毛虫、T.nativa的成虫均主要分布于小肠的前、中段,但犬旋毛虫、T.nativa、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猪旋毛虫、T.spiralis,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揭示,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na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