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对白凤和寿星桃及其杂交后代的儿茶酚氧化酶同工酶酶谱进行测定。白凤出现一条慢带,寿星桃出现一条快带,全部杂种一代均同时出现双亲的酶带,呈互补酶谱,在杂种一代自然授粉的后代中,酶谱发生分离。结果表明,同工酶酶带是受特定基因位点所控制。互补酶谱可用来进行杂种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桃树菊花花形、窄叶形、白化与黄化叶色及盘龙形与垂枝形树形等6个性状的遗传特性,以‘粉菊花桃’ב红根甘肃桃1号’、‘红花重瓣垂枝桃’(简称‘红垂枝’)ב粉菊花桃’、‘S9’ב粉菊花桃’、‘粉菊花桃’ב瑞光2号’、‘红珊瑚’×(‘粉菊花桃’ב瑞光2号’)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菊花花形、叶片白化及垂枝树形的遗传特性;以‘98-4-32’ב金蜜狭叶桃’、‘99-7-14’ב金蜜狭叶桃’及‘99-7-15’ב金蜜狭叶桃’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窄叶形遗传趋向;以‘北京2-7’ב白花山碧桃’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叶片黄化遗传特点;以‘红垂枝’ב帚形山桃’及‘96-7-56’ב帚形山桃’为组合配制F_1和F_2代,研究盘龙形树形的遗传。结果表明:在蔷薇花形与菊花花形组合中,"蔷薇形/菊花形"表现出2对等位基因(Ch/ch及Ch_2/ch_2)控制的遗传特性,且蔷薇形对菊花形为显性;在铃形花形与菊花花形组合中,F_1代蔷薇形表现为二者的中间类型。在‘98-4-32’ב金蜜狭叶桃’及‘99-7-14’ב金蜜狭叶桃’组合中,"宽叶/窄叶"表现出2对等位基因(Nl/nl及Nl_2/nl_2)控制的遗传特性,且宽叶对窄叶为显性;在‘99-7-15’ב金蜜狭叶桃’组合中,"宽叶/窄叶"表现出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特性。叶片"正常/白化"表现出1对等位基因(Wl/wl)控制的遗传特性,且正常对白化为显性,白化基因可能来自‘粉菊花桃’;叶片"正常/黄化"表现出2对等位基因(Yl/yl及Yl_2/yl_2)控制的遗传特性,其中1对为显性时对另一对具有抑制作用,黄化基因可能来自‘白花山碧桃’。直立树形同时表现为盘龙形与垂枝形及盘龙形与开张形的中间类型;"开张形/垂枝形"表现出1对等位基因(We/we)控制的遗传特性,且开张对垂枝为显性。结论:菊花花形由2对隐性基因(chchch_2ch_2)控制;窄叶形可能由2对隐性基因(nlnlnl_2nl_2)控制;叶片白化由1对隐性基因(wlwl)控制;叶片黄化可能由2对等位基因(Yl_yl_2yl_2或Yl_2_ylyl)控制;仅盘龙形与直立形由1对等位基因(Br_2/br_2)控制,其中盘龙形基因型为br_2br_2;垂枝形由1对隐性基因(wewe)控制。  相似文献   

3.
 ‘红菊花桃’是以普通‘菊花桃’(Prunus persica Batsch)自然授粉,对获得的种子进行冷藏处理,通过温室育苗育成的优良观赏桃新品种。花形酷似菊花;与普通粉色‘菊花桃’相比,花色为红色,鲜艳美丽;花期比多数观赏桃晚,是延长观光期的优良配套品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萝卜品种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萝卜(Raphanus sativus L.subsp.hubernusAlef.)的不同品种及两个杂交组合的杂种F_1代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进行了研究。 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萝卜品种的酯酶同工酶酶谱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酶带的数目多少,也表现在酶带的迁移率快慢上。所研究的萝卜品种的酯酶同工酶一般有5~9条酶带。 两个品种间杂交组合石白×翘头青,国光×翘头青的杂种F_1代酯酶同工酶酶谱既不同于父本也不同于母本,可以认为在遗传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类型。尽管如此,仔细比较杂种F_1代及亲本的酶谱则发现酶谱较多的倾向于母本。 初步认为酯酶同工酶分析是鉴定萝卜品种遗传变异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利用RAPD方法确认‘重阳红’桃及其芽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阳红’桃为昌黎县两山乡大久保桃园中的一个自然变异株,普遍认为是由‘大久保’桃(Prunus persica)变异而成,但缺乏直接证据。重阳红芽变是1998年在昌黎两山乡重阳红桃树上发现的一个自然变异大枝。该变异基本保留了重阳红桃的优良特性,并克服了原品种易落果和裂果的重大缺  相似文献   

6.
牛茹萱  张剑侠  王跃进  翟焕  赵凯 《果树学报》2012,(5):825-829,965
【目的】为了培育抗病抗寒无核葡萄新品种,【方法】以2个种子败育型无核品种‘波尔莱特’、‘红无籽露’作母本,以抗病抗寒的中国野生山葡萄株系‘黑龙江实生’、‘双优’及欧山杂种‘北醇’、‘00-1-10’(‘玫瑰香’ב黑龙江实生’)分别作父本杂交,授粉51 d后将胚珠分别接种于ER和MM4培养基上进行胚挽救,培养60 d后在WPM+BA 0.2 mg.L-1培养基上诱导成苗。【结果】结果表明,2个母本品种胚挽救的适宜培养基不同,‘波尔莱特’作母本适合于ER培养基,‘红无籽露’作母本适合于MM4培养基。2个母本基因型对胚珠的发育率和成苗率的影响差异不大,‘波尔莱特’略优于‘红无籽露’;但4个父本基因型对胚挽救效果影响较大,以欧山杂种‘00-1-10’和‘北醇’作父本的杂交组合胚株的发育率和成苗率明显高于山葡萄‘黑龙江实生’、‘双优’作父本的杂交组合。共获得无核葡萄胚挽救新种质50个株系。【结论】在胚挽救过程中,不同基因型的无核葡萄适宜于不同的基本培养基,欧山杂种比山葡萄更适宜于作杂交的父本。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Rosa chinensis‘Old Blush’,用OB表示)为母本,‘无刺光叶蔷薇’(Rosa wichuriana‘Basye’s Thornless’,用W表示)为父本,构建F_1代共296个单株。从146对SSR标记中筛选出亲本间多态性好且条带清晰的23对SSR标记,对随机选择的94株F_1进行杂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到3个纯合显性标记分别为Fv512、Fv609和305,可单独一次性鉴定全部杂种真实性;随机筛选的94株子代均为真杂种;20个SSR标记用于基因型分析,有9个标记出现了偏分离,并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偏分离率45%,说明该F_1群体基于SSR位点的基因型偏分离率较高,在进行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时应重视偏分离标记对作图的影响;UPGMA聚类分析显示,94株F_1的遗传变异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可划分为2个大类7个亚类。  相似文献   

8.
白菜不同杂交组合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大白菜品种内、品种间及白菜和油菜种间杂种F_1及其相应的两亲本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品种内不同系之间杂交,杂种F_1与其两亲本的酶谱图式基本一致。不同品种之间杂交,杂种F_1与其两亲本的酶谱中A带的迁移率有明显差异。而在白菜与油菜种间杂交后代中,杂种与其两亲本的酶谱图式,除去A带的迁移率有差异外,随着植株发育时期的不同,杂种与其两亲本的酶谱还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结果,除了说明杂种的酶谱图式与亲本的亲缘关系远近有一定联系之外,还为从生化角度分析杂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美味猕猴桃海沃德(2n=6x=174)和毛花猕猴桃(2n=2x=58)进行种间杂交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间杂交有一定程度的亲和性,杂种F1实生苗的形态特征,除个别性状倾向双亲一方外,其余均介于双亲之间,其中花瓣颜色尤为明显:全部杂种雌株的花为白色,与母本的相同,雄株有白色、桃红色和桃、白两色相间的3种类型。从杂种胚培养的实生苗中选出一株优良雌株,染色体数接近4倍体;过氧化物同工酶谱介于双亲之间。并就杂交双亲的倍性和其杂交亲和程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AFLP和RAPD标记构建桃的遗传连锁图谱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为了给进一步研究桃的遗传标记的定位打下基础,以毛桃北京2—7[Prunus persica(L.)Batsch.Beijing2-7]、山桃白花山碧桃[Prunus davidiana(Carr.)Franch.Baihuashanbitao]以及2者的F1代为试材,用RAPD、AFLP标记构建了北京2—7和白花山碧桃的遗传连锁图,分别覆盖221.7 cM(7个连锁群)、1238.8 cM(12个连锁群)。其中北京2—7的连锁图包含19个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7 cM;白花山碧桃的连锁图包含103个标记,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2.0 cM。  相似文献   

11.
萝卜与芥菜属间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萝卜属的兰花子(Raphanus sativus var raphanistroides)为母本与芸苔属的芥菜(Brassica juncea)进行杂交。杂种F_1的鉴定表明,其中有一株(RSjF_1-1)是不育株,其部分器官表现出双亲的中间性状,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紊乱,无论是染色体的数目还是染色体的行为,都表现出远缘杂种的特征。初步认为,RSjF_1-1是萝卜属与芸苔属的属间杂种。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异常,导致遗传物质的大量丢失及染色体在细胞两极的不均衡分布,是远缘杂种配子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瓜菜》2017,(11):6-9
从西亚甜瓜种质‘PI351131’中发现一个短侧蔓突变单株‘D581-1’,对该突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D581-1’的侧蔓总长和侧蔓均长分别为‘H465’的13.40%和17.10%,该性状表现稳定,不受季节影响。对‘D581-1’(母本)与普通长侧蔓种质‘H465’(父本)杂交的F_1和F_2代进行遗传分析表明,F_1的性状明显偏向‘H465’,侧蔓总长和侧蔓均长在F_2群体中均呈双峰偏正态分布,说明短侧蔓性状受单个主效基因的调控,倾向隐性单基因遗传。相关分析显示,该性状与株高呈中等相关,与果实鲜质量的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山东农业大学于1999年取自然授粉的‘抉择’品种的种胚进行胚培养,共获得杂种胚培苗207株,2000年春定植于泰安横岭育种基地选种圃。  相似文献   

14.
山东农业大学于1996年从乌克兰引进了‘抉择’、‘乌梅极早’及‘早红宝石’等7个甜樱桃品种。课题组于1999年取自然授粉的‘抉择’品种的种胚进行胚培养,共获得杂种胚培苗207株,2000年春定植于泰安横岭育种基地选种圃,2003年开始结果,从中发  相似文献   

15.
早熟和特早熟桃胚珠培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庄恩及  姚强 《园艺学报》1991,18(4):303-308
本文以自然授粉的‘春蕾’、‘沪017’、‘布目早生’、‘1-4-8’、‘7-6-9’的胚珠为试材,研究了早熟和特早熟桃胚珠培养胚成苗的有关影响因素。本试验5个品种(品系)的结果表明,桃品种或品系的果实生育期愈短,胚珠培养胚的成苗率愈高,特早熟桃‘春蕾’花后48天的胚珠培养在改良S H培养基附加BA1.0mg/1 IAA1.0mg/1上30天,将长大的幼胚转移至TM培养基上,胚的成苗率达75%。此外,作者对胚珠培养技术在桃育种中的应用范围及其培养程序开展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桃远缘杂种的获得及杂种胚抢救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桃为母本, 与经过处理的李、杏花粉进行远缘杂交, 成功地对杂种幼胚进行了胚抢救, 并对部分杂种进行了分子鉴定。研究表明, 在以‘雨花露’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 杂种胚的败育发生于授粉后第7周, 而以‘中华寿桃’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 杂种胚的败育开始于授粉后第8周; 以早熟桃品种‘雨花露’为母本的杂种胚PF (胚长/种子长) 值为0.5时幼胚萌发率仅为6.7% , 而以晚熟品种‘中华寿桃’为母本的杂种胚PF值为0.5时幼胚萌发率却大于50%; 适宜场强的静电场处理父本花粉后可显著提高杂种胚培苗多丛芽诱导增殖效率, 而父本花粉经过60Coγ射线照射后得到的胚培苗, 多丛芽诱导效果较差, 组培苗长势较弱; 在胚抢救技术体系中, 杂种胚最佳萌发及生长培养基为1 /2MS + 6-BA 4 mg·L-1 +IBA 0.5 mg·L-1 , 胚萌发及分化率达90%; 最佳多丛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为MS + 6-BA 1.0mg·L-1 + IBA1.0 mg·L-1 , 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 IAA 0.5 mg·L-1 +NAA 0.2 mg·L-1 ; SSR技术对杂种鉴定结果表明, 所获杂种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17.
桃野生种和地方品种种质资源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AFLP技术对94份野生桃种质资源进行了DNA多态性分析,从64对E+2/M+3引物组合中筛选出9对引物用于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清晰可辨的236个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为141个,多态性检出率为59.9%。UPGMA聚类结果显示,在遗传距离约为0.3267时,普通桃、陕甘山桃、光核桃3个种被聚为一类,与这3个种相近的为新疆桃,其次为甘肃桃,最远为山桃(白花山桃、红花山桃)。在遗传距离0.2178处,五月鲜扁干、白黏胡桃和珲春桃3份材料各自聚为一类。在遗传距离约0.1997处,普通桃又可明显分为4个组:组I包括原产于南方和西北地区的地方品种,且大部分南方蟠桃主要聚在此类;组II仅有油桃(甘肃酒泉)一个野生材料;组III包括野生毛桃和大部分原产于北方的地方品种,北方硬肉桃主要聚在这一类;组IV由白碧桃和白花山碧桃2个观赏桃品种组成。  相似文献   

18.
<正>1998年在金州区二十里铺钟家村西沟山坡地建1个简易的桃温室,1999年结果 ,年收入3万元左右。但是随着市场保护地桃供给量增加,桃价格下降,收入逐年减少,于是将简易温室进行改造,温室长85 m,宽(内径)12.5 m。2002年栽植樱桃75株,株距3 m,行距4 m,树龄六七年生,主栽品种‘红灯’,授粉品种为‘红蜜’‘最上锦’。2004年开始结果,3月上旬上市,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甘肃桃的早花性与其花芽分化的关系及早花性的遗传能力,以甘肃桃1号(甘肃桃)(Prunus kan-suensis)、96-7(普通桃)(P.persica)、甘肃桃1号×96-7的杂种一代群体(20株)为试材,对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和花芽分化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叶、花、果形态特征观察发现,甘肃桃1号×96-7杂种群体的表现性状趋向甘肃桃1号。2)甘肃桃1号在落叶前形成雄配子体,具有花粉的早熟性。3)杂种群体花芽分化始期及花芽分化特性也趋向于母本甘肃桃1号。  相似文献   

20.
‘Y-2’是采用大群体实生选育方法,从15万株晋西北野生山定子自然实生苗中选育的早果矮化苹果砧木,2016年1月通过品种审定。对Y系初选、复选优系嫁接品种的早花性状、树体生长量、果实品质、抗逆性表现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Y-2’作中间砧嫁接品种早花早果特性突出,果树童期明显缩短,比乔砧果树提早3~4 a开花;(2)矮化效果明显,嫁接‘长富2号’‘丹霞’品种表现为极矮化,嫁接‘嘎拉’表现矮化,综合评价为矮化砧木,生产中适宜高密栽植,也可作为果树盆景的专用砧木;(3)抗寒、抗旱性强,且具有一定的抗腐烂病能力;(4)嫁接栽培品种亲和性好,适宜在黄土高原或类似气候的苹果产区栽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