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橡胶树茎粗生长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开展橡胶树速生高产抚育和植胶生产技术经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定株定期观测5龄胶木兼优品系热垦628的茎粗生长量,采用Logistic方程对其进行拟合,并对茎粗生长量与影响茎粗生长的气象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Logistic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橡胶树茎粗生长规律,茎粗生长呈“慢—快—慢—快—慢”的节律,根据聚类分析方法并结合橡胶树生长特点可将橡胶树茎粗生长过程划分为生长初期(1~2月)、速生期(3~10月)和生长后期(11~12月),速生期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量对橡胶树茎粗生长影响最大,而日照时数影响最小.[结论]橡胶树茎粗生长全年没有停止期或休眠期,只要结合橡胶树物候期进行水分、肥料和光照等农业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即可实现橡胶树速生高产.  相似文献   

2.
乌桕1年生播种苗生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播种试验,对乌桕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桕1年生幼苗苗高与地径生长均符合S形生长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来拟合;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把乌桕幼苗生长期划分为4个阶段,即出苗期(4月20日以前)、生长初期(4月21日—6月15日)、生长盛期(6月16日—8月15日)和生长后期(8月16日—10月30日),其中,生长盛期的高生长量占全年高生长量的57.76%;单株生物量动态分析表明,7—8月份是乌桕个体生物量增加的关键期,且生长停止后,1年生幼苗茎的生物量在单株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花榈木苗木的科学培育管理和培育优质壮苗提供理论依据,利用 Logistic方程拟合方法,对花榈木1年生实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的年生长发育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榈木苗木的年生长量呈明显的慢-快-慢-快-慢”的生长发育节律。花榈木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4个阶段,出苗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持续时间长;生长初期为6月中旬,持续时间短,仅10 d;速生期为6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持续时间长,生长量最大,占整个苗高生长量的56.46%、地径生长量的54.69%;地径比苗高提前10 d 进入速生期,持续时间比苗高短22 d,苗高在8月中下旬还有较大生长生,地径在8月中旬提前进入生长后期,苗高持续生长一段时间后在8月下旬进入生长后期。  相似文献   

4.
2010年5—10月份,在宁夏六盘山南侧的香水河小流域,应用带状树木径向变化记录仪研究了华山松(Pinus armandii)树干的直径生长变化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①华山松树干直径呈现出由收缩期、膨胀恢复期和生长期组成的日周期性变化,其最大值出现在6:00—9:00,最小值则在16:00左右。②华山松各样木树干直径日生长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一致,即:5-6月份为匀速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17.65~98.11μm之间;7-8月份为快速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27.15~112.33μm之间;8月底—10月份为缓慢生长期,其日均生长量在10μm以下。然而,华山松树干在匀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内的直径日生长量幅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其中优势木的生长速度明显大于亚优势木和中等木。整个观测期内,华山松树干直径的累积生长过程符合幂函数曲线(R2=0.75~0.93,P<0.01)。③主成分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日最低温、日降水量、日平均辐射是影响树干直径生长的主要气象因子,而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日平均饱和水汽压差等对树干径向生长的影响作用则表现出较大的变异性。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樱桃优良单株广州樱1年生组培苗开展生长节律研究,通过生长曲线拟合,划分并探讨其生长阶段,为组培苗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广州樱组培苗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均呈"慢—快—慢"生长趋势,Logistic方程拟合程度高.苗高和地径均出现2个不连续生长高峰,6月苗高生长量最大达33.0cm,9月地径生长量最大达2.4mm.苗高速生期(2016年5月30日至9月3日)历时97d(占总生长时间39.6%),苗高净生长量96.3cm(占总生长量64.5%);地径速生期(2016年5月16日至10月1日)历时139d(占总生长时间56.7%),地径净生长量8.3mm(占总生长量76.1%).  相似文献   

6.
以"云新高原"核桃为试验材料,定期观测果实生长纵径、横径、侧径的生长量,采用logistic模型,二次多项式,三次多项式分别对核桃果实三径进行了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云新高原"核桃果实三径累积生长量随生长时间的动态变化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累积生长量始终保持纵径横径侧径的生长特点;3种模型拟合果实三径的生长过程,用三次多项式对"云新高原"的纵径拟合的精度效果优于Logistic模型和二次多项式,而果实的横径和侧径则用Logistic模型拟合优于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结合果实三径相对生长速率与生长变化曲线可将核桃生长过程分为生长初期,快速生长期,稳定生长期,为不同阶段核桃采用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期测定,有序样本聚类和回归分析,拟合毛红椿1年生播种苗的苗高、地径与时间的相关关系,苗木各器官生长量生物量相关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毛红椿1年生播种苗的生长可划分为出苗期、生长初期、生长盛期和生长后期4个时期。生长初期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最少,仅有全株的19.85%;生长盛期则以地上部分叶和茎生长为主,叶和茎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为44.41%和35.48%,茎在生长盛期生长量大,此期苗高、地径分别占总生长量的80.71%和71.74%;生长后期以茎和根生长为主,生物量分配比例为47.79%和37.03%。苗高和地径生长量与时间、苗木各器官生长量与苗高生长量、苗木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与苗木地径及苗高生长量均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拟合的数学模型可靠性高,可用来估测和分析毛红椿1年生播种苗在不同生长时期各器官的生长量和生物量分配。  相似文献   

8.
光皮桦苗高生长期划分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哪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光皮桦苗高月净生长量为样本,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光皮桦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为5月10日~5月31日,幼苗期为6月1日~7月31日,苗高速生期为8月1日~9月30日,苗木生长后期为10月1日~12月31日.苗高速生期时间推迟到8~9月,原因是由于当年5月上旬播种,播种时间推迟,速生期苗高生长量占苗木全年总生长量的51.87%.提出了各期的关键育苗措施.保证苗高速生期有充足的水肥条件,延长苗高速生期提高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黑杨派新无性系苗期生长模型及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引进的 1 6个黑杨派杨树无性系为材料 ,利用Logistic方程对各个无性系的 1年生扦插苗木的苗高、地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拟合 .根据因素数列的几何形状发展态势的接近程度 ,将苗木的生长量与影响苗木生长的气象因子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组成一个灰色系统 ,进行面积关联度分析 .结果表明 :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效果显著 ,相关系数皆在 0 .95 5 1以上 .并以此将无性系扦插苗的生长过程分为成活期、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 4个时期 ,年生长量表现出明显的“慢—快—慢”的节律 ,其中速生期内的苗高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 6 4 .5 % ,地径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比率平均为 6 0 .9% .并对各个生长时期的生长特点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苗木的年生长规律 .关联度分析表明空气温度对苗木的高生长影响最大 ,日照时数影响最小 ;而空气相对湿度对苗木的粗生长影响最大 ,降水量影响最小 .通过对苗木年生长节律和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为加强苗木生产管理、提高苗木的质量和土地的生产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叠叠沟小流域林区20年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30株样木进行了树干解析,以研究其生长过程。结果表明:6~10年分别是华北落叶松胸径和树高的速生期,胸径高峰值出现在第11年(1.11 cm),树高高峰值出现在第7年(0.74 m),树高的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分别相交于14年;且胸径、树高的生长曲线相关关系密切;华北落叶松胸径年内生长表现出前快后慢的规律,5月份生长积累值最大,为0.608 cm;树高生长表现出慢—快—慢的规律,6月生长积累值最大,达到36 cm。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宁夏围栏内野生蒺藜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空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宁夏野生蒺藜种群的分布格局主要受随机因素(如土壤、水分、动物)等的影响,且样点内蒺藜株数与距离具有相关关系,相关范围在0~61.5m,野生蒺藜的有性繁殖方式和土壤质地的空间异质性是导致蒺藜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蒺藜总黄酮和总皂苷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药蒺藜的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为筛选指标,分别对索氏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设计正交试验,比较3种方法对蒺藜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每种提取方法均分别得到总黄酮、总皂苷的优化方案以及兼顾两者含量的整合方案,最后进行得率比较,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发现微波法对总皂苷的提取得率最高,对总黄酮的提取效率也达到了最高得率的76.3%,单次提取即可同时达到2种物质的最优化,是可以同时兼顾2种物质提取率的较好方法.其最佳提取条件为70%乙醇,液料比为30,静置20 min后提取50 min.该方法简便、提取效率高,可用于蒺藜原料的质量监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蒺藜药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沙地生境中,施肥是提高规范化种植蒺藜药材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施用量对蒺藜药材产量影响显著,氮肥是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其次是磷肥和钾肥.将N、P2O5和K2O换算N、P、K肥料施用量为N不低于230 kg/hm2,尿素约450 kg/hm2;P2O5不低干250 kg/hm2,过磷酸钙约500 kg/hm.;K2O不低于125 kg/hm2,硫酸钾约270 ks/hm2.以此施肥水平,蒺藜药材产量可达3 000~3 500 k/hm2,较不施肥增产5~6倍.  相似文献   

14.
连翘等3种中药材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中药材连翘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的气相色谱方法进行了研究。样品中的农药用丙酮水进行提取 ,经二氯甲烷液液分配 ,浓硫酸磺化净化 ,用气相色谱OV - 170 1毛细管柱内标法进行检测。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 :5 0× 10 -4 μg/mL~ 2 5× 10 -5μg/mL ;回收率 :81 5 5 %~ 10 5 2 5 % ;精密度 :0 0 16 %~ 3 32 %。并应用该方法对连翘、蒺藜和南沙参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这 3种中药材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有机氯农药残留 ,但基本上未超过国家标准中人参有机氯农药最大允许残留限量  相似文献   

15.
无线美防治香蕉线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香蕉线虫危害,研究了新型防线虫药剂——无线美对香蕉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及对香蕉植株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药剂相比,无线美不但能有效防治香蕉线虫病,而且对香蕉的叶长、叶宽、茎粗及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北毛白杨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毛白杨不同部位插穗在太谷地区的物候差异、日生长规律和年生长规律,其结果是基、中、梢部插穗先芽后根分别相差10、17、40天;19至1时的生长量占全天生长量的51.1%,且21和1时为两个生长高峰,9时生长量最小;一年生扦插苗在速生期(6.15~8.14)有一个生长暂缓期(7.24~31),故出现一个生长小高峰(7.24)和一个生长大高峰(8.14),且速生期地径生长与苗高生长交错进行;一年生平茬苗速生期高,住生长趋势与扦插苗相似,但两个生长高峰分别提前12和34天。  相似文献   

17.
C_4植物以其高效率的光合作用,受到人们的广泛注意。研究者从生理、生化、解剖等各个角度去探讨它们的机理。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发现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是一种 C_4植物,且具有极为明显的运动现象,尤其是叶子的向光性运动更为显著,其叶部的解剖构造也相应地具有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不同药剂对槟榔幼苗的矮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矮化药剂对槟榔的矮化效应,以1年生槟榔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多效唑、烯效唑、甲哌鎓等药剂对槟榔幼苗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长、最大叶叶柄长、SPAD值等指标的影响.结果 表明:多效唑、烯效唑、甲哌鎓等3种药剂处理均能有效限制槟榔幼苗株高,抑制叶片生长,促进茎粗生长和叶绿素合成.以10g/L烯效唑喷施时,槟...  相似文献   

19.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根系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植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从多角度对这种影响进行研究,该文利用封闭式生长室系统控制CO2浓度和温度,以红桦幼苗为材料,研究了CO2浓度升高、温度升高以及二者同时升高对川西亚高山红桦幼苗根系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①与对照相比,CO2浓度升高处理显著增加了红桦细根的生物量(最大增幅达152%)、根 幅(增幅为10%~22%)、0~10 cm土壤层根系总长度、5~10 cm层根夹角。②温度升高处理使红桦细根生物量2004年6、10月增加,8月减少,但只有0~5 cm土壤层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根幅6、8、10月分别减少16%、7%、30%;5~15 cm土壤层根系总长度、0~10 cm土壤层根夹角显著(P0.05)减少。③二者同时升高处理使红桦各层细根生物量8月增加最多,0~5 cm、5~10 cm、10~15 cm土壤层分别比对照增加237%、51%、107%;根系总长度减少,但0~10 cm土壤层根夹角增加。表明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均改变了红桦根系结构, 且对浅层根系结构影响较大,这是红桦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有利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