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Lee-Low-Pines-Huybrechts变分法研究了外磁场、LO声子效应和量子点厚度对量子盘中电子-LO声子强耦合磁极化子的振动频率和qubit的影响,推导出磁极化子的振动频率λ,量子比特振荡的周期T0和电子的几率分布ρ的表达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磁极化子基态的振动频率大于激发态的振动频率,λ随ωc和α的增加而增大,随L的增加而减小;T0随受限强度ω0和量子盘厚度L的增加而增大,随电子-声子耦合强度α的增加而减小;ρ随ω0的增加而减小,随L的增加而振荡减小;T0和ρ随ωc和L的变化规律受ω0和α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低维周期对称量子点中极化子的压缩效应。通过引入单模压缩态,改进了Lee-Low-Pines和Huybrechts(LLP-H)方法,并计算了压缩态下极化子的能量。该计算方法不仅适用于所有的耦合常数范围,而且还可以考虑LLP-H方法中忽略了的哈密顿量中声子算符的线形项以及双线形项。将该计算方法所得到的低维周期对称量子点中极化子基态下极化子结合能和势能与LLP-H方法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计算结果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技术之一,在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育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大豆基因组测序之后,大豆功能基因组学发展迅速,挖掘控制重要性状的基因用于转基因育种受到广泛关注。随着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实施,我国建立了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功能研究、转基因品系安全评价等转基因育种研究技术体系和监管体系。其中,转基因大豆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进展,主要集中在高效、稳定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和优化,大豆遗传转化方法的探索和优化等方面。对大豆遗传转化体系、转化方法和转化效率等因素进行阐述,可为大豆基因功能研究和转基因新品种培育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丝状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丝状真菌的遗传转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丝状真菌遗传转化是一种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丝状真菌遗传转化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丝状真菌的转化方法、选择标记、基因标签的获得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彭静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9973-9975
综述了嗜热菌基因工程及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现有几种已经成功转化的嗜热菌以及应用于它们的遗传转化系统中的穿梭质粒,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在嗜热菌基因改造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Banach空间中引入和研究了一类含(A, η)增生映象的变分包含, 利用与(A, η))增生映象相联系的预解算子性质, 证明了这类变分包含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对这类变分包含的逼近解也建立了一个新的Mann迭代算法, 并讨论了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7.
石榴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榴为多年生木本植物,且遗传背景较为复杂。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组织培养与基因遗传转化技术结合的方法将成为石榴育种的新途径。从石榴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两方面分别综述外植体的选择、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以及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所用基因类型和抗生素种类、转化植株的鉴定方法等,并对石榴遗传转化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不同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植被作为影响生态平衡的因子,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综述了植被水土保持的作用机理,以及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研究状况,并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姜健  傅秀林 《吉林农业科学》1999,24(6):19-23,31
对水稻高产育种的发展历史进行了阐述,并对目前各种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的提出依据、育种手段方法和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认为利用远缘杂交,特别是籼粳杂交创造中间材料,充分利用优良品种资源,把株型育种与优势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培育偏大穗、分蘖力中等、高结实率、高成穗率、耐肥抗倒和根系发达的超高产新品种是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光合作用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稻的植株形态、生理特性、源/库关系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现有的研究表明:水稻的理想株型、合适的源/库关系是水稻高光合效率的重要基础,而环境因素主要影响光合电子传递和与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要进一步提高水稻经济产量,除了加强形态、生理水平研究外,还要从分子水平研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关系,利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手段,培育新的高光合效率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