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任何制度的设立都有其基本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主体对生态利益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需要积极回应社会主体对生态的利益诉求,具有明显的生态化趋向。在生态视角下,从目标性价值、手段性价值和基础性价值三个层次来考虑,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价值应是包括生态和谐、生态效率和生态安全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为了实现这些法律价值,立法上需要通过赋予市场主体充分的森林资源经营权,完善集体林权流转配套制度等措施来进一步促进和规范集体林权流转行为。  相似文献   

2.
从集体林权抵押的法律涵义、集体林权抵押的主体、集体林权抵押的客体、集体林权抵押的权利义务关系几个方面分析了集体林权抵押的法律概念。总结了集体林权抵押的实践困境、法律制度障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集体林权抵押的具体建议,强调从法律上明确扩大林权抵押物范围,通过法律规定合理延长林地承包期,完善集体林权确权登记、流转抵押登记和评估登记制度,建立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互补的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赋予广大林农用益物权性质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但是,近年来集体林承包经营权正面临着“浪费林地资源、破坏林地生态和改变林地用途”等滥用现象.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不完善、集体林地经营制度不健全、集体林地监管制度不给力是导致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被滥用的制度原因.对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流转机制,促进林地充分合理利用;健全经营制度,规范集体林地经营方案;加强林地监管,落实林地保护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4.
随着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林地流转在各地进一步展开,林地流转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制度失衡现象,如不规范的私下流转、基层政府过度干预、采伐限额制约林地流转、林地转让价格偏低以及抵押困境等。究其根源有三:一是林地产权制度的残缺;二是林地流转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三是当前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不利于林地流转制度效益的发挥。建议对林地流转方进行生态补贴,加强对基层政府的权力制约,完善林地流转制度,改善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以促进林地流转。  相似文献   

5.
在以明晰产权为主的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完成之后,各地相继启动了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其中的重点就是林权流转。从源头探索我国林权流转的价值取向,提出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四位一体的林权流转价值取向,指出了当前林权流转过程中的价值缺位问题,进而提出完善林权流转价值取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全国主要集体林区已基本完成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林改后的集体林地承包经营实践中还存在着林地经济效益受阻、生态公益关注不够和林地资源浪费等问题。林地承包立法针对性差,林地资源使用标准欠缺、林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等林地承包经营制度的缺陷,无疑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制度原因。林地的特殊属性以及特定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林地承包经营需要制度创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制定林地利用标准和规划,强化林地承包经营中的生态责任,赋予发包方承包地收回权,完善集体林权流转制度,是既发挥林地经济效益,又有效保护生态公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随着林地承包经营权的落实,集体林权流转不可避免会出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对我们的认识直至制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有多部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对集体林权流转作出了规定,并对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总体来看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对林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户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指导性,甚至在有些规定上不同法律的制度设计存在分歧。集体林权流转在顶层法律制度设计上的空白以及模糊,加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追求规模效应的驱动,在实践中出现了一定的无序性。针对存在的问题,规范发展集体林权流转的对策: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在《森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中完善有关制度设计;二要准确把握政府在集体林权流转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宁夏积极推动集体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较好地满足了广大林业企业和农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但林地确权与农地确权衔接不畅、林木经济价值低、林地抵押支持体系不完善、集体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着集体林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推开.建议从衔接农地确权、并行推进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与林木抵押贷款、完善集体林权抵押贷款配套措施、提高集体林权价值、建立集体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大力推动我国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发展.  相似文献   

9.
都市农业背景下北京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农场在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北京山区家庭农场根据山区地形特点分为丘陵或平原区"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浅山区"精品农业+观光农业"、中山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深山区和水源涵养区"创意农业+生态旅游"四种发展模式.家庭农场发展中还存在耕地分散、集体林权确权制度不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水平较低、人才和资金短缺等问题,解决的对策包括完善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流转、生态农业技术统一规划、推进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以提高宅基地及住宅的使用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为目标.在宅基地改革试点推行的过程中,面临宅基地所有权的主体虚位及权能不清、资格权的立法缺失和使用权的权能不完整等法律困境,同时宅基地流转的配套保障措施也存在空白.因此,一方面要推动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立法,即强化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完善资格权立法和...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存在组织运行机制不健全、资产管理水平低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作为特别法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参考营利法人搭建法人治理结构,根据运作模式及发展水平的高低对成员的界定采取类型化方式,引入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组建薄弱村帮扶机制,以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与激励约束机制.通过立法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规则和多元化的问题,将有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从2008年6月起以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从森林资源特性的角度研究了广东省采取不分山不分林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并对林业股份制进行分析,认为其适应于林业产业特性且与环境相容,是与不分山不分林相匹配的组织制度,最后提出了完善林业股份制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我国森林资源他项权利的基本法律属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对我国森林资源他项权利制度现状及所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森林资源相关他项权利关系,增加森林资源使用权流转方式;强化森林资源他项权利的排他性、独立性以及将森林资源生态价值的使用和收益权,纳入森林资源他项权利体系等建议,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森林资源物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李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739-1740,1781
阐述了云南省澜沧县森林资源和"林业三定"的变迁特征,在全面总结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以明晰集体林权、规范与弱化政府的行政权、市场化运作集体林权和巩固集体林权改革成果等4个对策,为消除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推动全县林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生态文明村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依据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5.
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律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春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成败,对我国林业发展及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离不开法律的保障。在调查林权立法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林权改革法律体系的缺陷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①制定森林资源流转实施办法;②林业行业实施《物权法》需要出台的配套政策措施;③完善林业保险法律法规;④完善林权交易的法律保障;⑤注重法律的宣传、执行与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16.
王世进  焦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14-17715
在介绍林权和林权流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集体林权流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集体林权流转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方集体林区林权明晰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南方集体林区是我国的主要林区,林权不明晰问题一直是制约南方集体林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在阐述林权明晰化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南方集体林区存在的林权不明晰问题,提出林权明晰化的主要内容为:①改革林权权利内涵,设置新的权利;②明确林地所有权主体,完善林地所有权的委托代理关系;③科学界定和合理落实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主体;④合理分配各项权能,明确界定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等。图1参12  相似文献   

18.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试点示范到全面推进,再到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再到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谋划改革,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把握改革,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推进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集体林业发展实践具体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集体林业发展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