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动态采集哈尔滨秋季22种乔木叶片NCS色卡标记色彩数据,探讨其色彩变化规律与秋季气温的相关性;根据秋季时段内的最低、最高温度动态,分析22种乔木叶色属性特征及其NCS色彩值变化与气候温度的日温差、最低、最高温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2种乔木叶片NCS叶色值总体值范围为NCS S 5040-G40Y~NCS S 2060-Y,分布在46个标准颜色中;最低气温9℃,日温差11℃,叶片开始变色5种;最低气温7℃,日温差10℃,叶片变色13种;霜后变色3种;最低气温7℃持续2 d,日温差持续稳定在8~13℃叶片变色进入盛期。  相似文献   

2.
观察哈尔滨 70 种观赏植物春季的展叶特征,分析植物展叶时序性、叶片色彩属性及两者与气温 变化的相关性,研究哈尔滨春季设计中植物选择范围,为地域性植物色彩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结果表明,在 70 种观赏植物中,最早进入完全展叶期的是二月兰、紫花地丁、华北茶镳子和稠李,当候温达到 16益、日温差在 10~12益时,有 37 种植物(占 52.9%)全部展叶,可以达到较为明显的季相景观效果。 植物叶色的 NCS 叶色值分 布在 NCSS 1070-G950Y 至 NCSS 6020-G70Y 的 26 个标准颜色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分别覆盖 3、11、13 种。 其中 NCSS 3060-G40Y 和 NCSS 4050-G40Y 色值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 20%和 17.1%。  相似文献   

3.
长春市高校植物秋季色彩调查与NCS量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深入了解高校绿地的秋季植物色彩属性与应用现状,对长春市5所高校主要园林植物进行了秋季色彩调查与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5所高校主要园林植物共计161种,分属51科100属,秋季主色调NCS值范围为S0300-N^S3050-R70B,共8个色系97个NCS标准色,青绿、黄绿、黄色和红色系为主色调的植物种类居多,其中青绿和青黄色等中性色植物共90种,整体温度感较弱;植物色彩的明度和彩度范围较大,多数植物为中、高明度和彩度;主要秋色叶植物色彩变化有变黄和变红两种趋势,其最佳观赏期在10月10-20日;目前橙红色系、蓝紫色系植物种类较少,建议增加此类植物应用;恰当地选择植物种类,均衡不同色系植物色彩NCS值,可以更好地呈现季相色彩与景观变化。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常见园林植物春季新叶色彩属性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态采集贵阳市春季21种植物新叶实景照片,用计算机程序语言R语言提取色彩数据,探讨其色彩变化规律以及客观表征的物候性,按照HSB色彩模式分析色彩属性随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春季不同植物叶色总体变化趋势为起初的红黄色随着生长发育转变为绿色;色彩属性变化特征,植物色彩的色相值随植物生长变化色相值增大,植物叶色饱和度值变化受到色相值的影响,色相值发生较大程度变化时,饱和度值呈下降趋势变化,植物色彩明度值随着生长的变化呈下降趋势;植物展叶期变色各时期长短关系为变色前期<变色中期<变色后期。研究结果将为贵阳市春季植物景观色彩规划设计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太湖东山野生植物资源,统计野外植物的季相色彩特征信息,采用线路、重点样地和访问3种调查方法,调查野外样地的植物种类,使用NCS色卡进行植物的季相色彩特征分析。该地区共有野生维管植物115科、323属、503种。筛选出具有显著季相特征的植物,含观花植物88种,观果植物20种,色叶植物7种。观花植物花色NCS值范围为:NCS 0010-R50B-NCS S 3060-Y70R,共53个标准色;观果植物果色NCS值范围为:NCS 0060-Y10R-NCS S 2570-Y80R,共15个标准色;色叶植物叶色NCS值范围为:NCS 1020-Y-NCS S 2570-Y80R,共6个标准色。观花植物的花期存在2个明显波峰,观果植物果期存在1个明显波峰。结合现状问题,提出今后城市园林建设中,应加强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植物色彩属性数据统计分析,并从植物观赏期、时空持续等方面讨论季相动态时序景观的营造。  相似文献   

6.
采用线路、重点样地和访问3种调查方法,调查太湖西山国家森林公园观花植物种类。使用NCS色彩扫描仪进行植物主要观赏属性花瓣的色彩信息提取,基于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建立野生观花植物应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山野生观花植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西山野生观花植物分属于36科64属88种;观花植物花瓣色系涵盖白、红、黄、蓝、紫5种色系;花瓣的NCS值共为53种标准值,分属于Y、Y10R、Y20R、Y60R-Y90R、R、R10B-R70B、B90G、G、G10Y、G20Y、G50Y-G90Y色值。最后,基于花瓣色品系、花瓣色NCS值、花相特征、文化内涵度及园林用途分析,对西山野生观花植物应用潜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7.
榉树叶色变化类型和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榉树既是重要的秋色叶植物,也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了解榉树叶色变化特点、掌握其变化规律,可以为榉树新品种选育提供借鉴和依据.对国内外榉树叶色变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榉树叶色季相变化丰富,一般春季新叶为红色,秋季叶色有深红色、棕红色、米黄色和秋季叶色基本保持绿色等4种类型;榉树秋季叶色变化与变色期叶片中花青素含量有关,变色类型还与叶片中叶绿体降解速度有关;榉树叶色变化还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栾树秋叶变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AD指数,考察温度对2011年秋季北京市区内典型秋季树种——栾树秋叶变色的响应程度。结果表明,昼夜温差对栾树SPAD数值的影响并不显著,最低温对栾树SPAD数值的影响极显著。当日最低温在10℃至5℃之间的积累天数超过10 d时,有利于栾树变色。当日最低温低于12℃时,叶片开始变色,在9℃左右时效果最好,在8℃以下时,叶片近全变色。  相似文献   

9.
岳桦  高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41-5544
通过采集33种哈尔滨春季观花植物的NCS色彩值、开花时序特征数据,及其温度相关数据,分析其观赏性状的时序性、相遇性与其气温变化的相关性,为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2012年春季共31d,植物总体盛花期覆盖17d,不同种类植物的盛花期在5~22d不等;以33种植物盛花期相遇性为切入点,将其分为3类:①最早时段(4月20日~4月26日,候温15~16℃)包含4种;②植物色彩层次最为丰富时段(4月27日~5月4日,候温17~20℃)包含16种;③开花植物种类最多时段(4月26日~5月12日,候温18~21℃)包含22种。观花植物的花色主要有白(6种)、黄(12种)、粉(3种)和紫(6种)四大色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郑州市红叶木本植物,分析其显色部位。[方法]以郑州市内植物园、道路绿地、住区绿地及单位附属绿地植物为调查对象,对不同红叶木本植物叶片分别进行呈色组织定位切片,分析其呈色特征。[结果]共收集16种春季红叶木本植物,其中乔木11种,灌木5种,分属于9科14属。常色叶植物10种,春色叶植物6种;上表皮呈色的有5种,下表皮呈色的有6种,栅栏组织呈色的有10种。[结论]目前在郑州市应用的春季木本红叶植物种类较少,植物的呈色季节与呈色部位间没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素质烟叶烘烤过程中外观颜色参数与内在色素含量间的关系,为实现不同素质烟叶的精准烘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烟叶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取其下部嫩黄烟、中部返青烟、上部高温逼熟烟和上部贪青晚熟烟4种特殊素质烟叶进行烘烤,测定烘烤过程中烟叶外观颜色参数[绿色度(SPAD)、明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及色素含量,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种素质烟叶的SPAD均在30~38℃下降最快。烘烤过程中,4种素质烟叶的L*、a*和b*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返青烟、嫩黄烟和高温逼熟烟在30~38℃上升最快,贪青晚熟烟在30~42℃上升最快。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嫩黄烟、返青烟和高温逼熟烟在30~38℃降解量最大,贪青晚熟烟则在42~48℃降解量最大;4种素质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降解量均较小,其中嫩黄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42~48℃迅速下降,高温逼熟烟在30~38、48~54℃时有较小幅度下降,返青烟和贪青晚熟烟则呈缓慢下降趋势;嫩黄烟、返青烟、高温逼熟烟和贪青晚熟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比值增长最快分别出现在30~42、30~38、42~48和48~54℃。不同素质烟叶SPAD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高温逼熟烟L*与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他3种素质烟叶L*、a*、b*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素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其外观颜色参数与内在色素含量具有密切相关性,可依据外观颜色参数估计烟叶内部色素含量,为准确把握不同素质烟叶烘烤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寒地农业观光园非农生境植物景观季相色彩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寒地城市哈尔滨非农生境人工自然景观最为丰富的植物园中10个景观单元案例,采集2017年植物个体生长季叶、花、果NCS色彩值,分析植物景观单元春、夏、秋三季季相色彩动态持续相遇性特征及植物景观单元周边可抵达不同方位视点下季相色彩量化数据,量化加权评价10个案例,总结适用于农业观光园非农生境植物景观季相色彩设计量化方法。结果表明,10个景观单元季相色彩设计质量后评价量化加权排序为:案例10(35)案例8(32)案例9(31)案例7(30)案例1(24)案例4(20)案例6(19)案例2(16)案例5(11)案例3(9),植物种类观赏性状NCS色彩值丰富度,观赏性状季相相遇性、水平可停留空间多视点有景可观三组量化因子,与植物景观季相色彩质量呈正相关,可作为季相色彩设计量化方法,有效提升农业观光园非农生境植物景观季相色彩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张玉兰  戴小笠  管景德  陈虹  毛万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92-12594,12597
[目的]探讨影响灵武长枣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方法]通过对历年灵武长枣产量与气象因子的统计分析,研究灵武长枣不同生长阶段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影响灵武长枣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是盛花期出现连续9d以上≥30℃的高温天气、成熟期连续10d以上阴雨天气,盛花期连续7d以上阴雨天气以及越冬期出现4d以上≤-22℃的持续低温天气,同时极端最低气温达到-24℃。[结论]灵武长枣不同生长时段主要气象灾害不同。出现最多的主要气象灾害是盛花期连续9d以上≥30℃的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4.
刘武  覃昌柳  莫家尧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4226-4228,4230
[目的]分析1957~2012年来宾气温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来宾地面气象站的近56年气象观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M-K突变、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近56年来宾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近56年来宾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2000年以后升温显著;年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上升0.36、0.68、1.07℃;四季气温上升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夏秋季的气温升高趋势相对较明显;气温气候突变的时间发生在2000年左右;年平均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明显;气温的振荡周期主要为4、13年2个时间尺度;2012年气温振荡周期处于升高末期至降低初期。春、夏、秋季气温振荡周期分别以4、23、8年为主,冬季无明显振荡周期。2012年春夏秋季气温均处于升高期。  相似文献   

15.
郭杨  卓丽环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33-5536
[目的]研究哈尔滨居住区常用的12种园林植物固碳释氧能力。[方法]该研完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哈尔滨居住区常用的12种植物净光合速率进行测定。[结果]整个生长季中树种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能力随季节性变化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乔木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量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榆树、银中杨、白桦、暴马丁香、旱柳;灌木中植物单位叶面积日固碳释氧量从大小到依次排序为:紫丁香、连翘、小叶丁香、水蜡、锦带花、红瑞木、鸡树条荚莲。由于叶面积指数的不同,乔木单株植物单位面积固碳释氧能力由强到弱为:榆树、银中杨、白桦、旱柳、暴马丁香;灌木为连翘、紫丁香、锦带花、红瑞木、鸡树条荚莲、水蜡、小叶丁香。[结论]该研究结果将为哈尔滨市居住区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效应。[方法]利用2012年4月~2013年3月对温棚德福番茄开花一果实采摘发育期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温棚内外的气温、地温、湿度的观测资料,对青海省西宁市区番茄温棚的气象条件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西宁市区番茄温棚气象效应显著,气温、地温、湿度日变化效应依次为1、11、4月,7月最小,季节依次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比温棚外冬季气温提高13.9~25.9℃、湿度提高13%~40%、地温提高16.1~22.8℃,夏季气温提高4.9~7.6℃、湿度提高O%~t1%、地温提高1.8—8.8℃;年变化比温棚外气温提高2.O~21.4℃、地温提高5.1~34.3℃、湿度提高2%~54%。[结论]该研究为西宁市区特色设施农业的大面积推广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