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蒸汽/热水闪蒸复合发电技术是一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中、低温余热的纯余热利用型发电技术。该技术主要以200℃~500℃的低温废气作为热源,通过余热锅炉生产出过热蒸汽和一定量的饱和水,将常规发电系统无法利用的部分低品位低温热能,通过闪蒸系统生产出饱和蒸汽,与过热蒸汽一起进入多参数汽轮机作功发电,从而增加余热发电功率。该技术可比常规技术多发电10%左右。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空调外机排放热的有效利用,研制了一款空调热利用系统。该系统由“气-水”转换、温差发电和蓄电三部分构成。空调热首先进入“气-水”转换装置,接着冷水和从转换装置流出来的热水交替通入温差发电装置的液冷板,温差发电片利用邻近液冷板的温差进行发电,最后产生的电能储存至蓄电池。该系统的温差发电装置采用12片4cm×4cm的温差发电片进行的实验,实验表明:温差发电装置的输出功率、电压和电流不仅与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有关,还与热水和冷水本身的温度有关。当热水温度为90℃,冷水温度为5℃,即热水与冷水温差为85℃时,输出的功率、电压和电流分别可以达到18.39W、25.87V和0.71A,该输出的功率可以供日常生活LED照明和手机充电。研发的空调热利用系统对空调热的排放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实现了“废热-能源”的绿色转换。  相似文献   

3.
《技术与市场》2013,(3):166
一般地面风能的使用率只有20%左右,而高空风能可以达到90%,并且高空风能发电不需要建设塔筒和叶片,发电成本比煤电更低。据称世界能源的分布,在80米的高空,中国的风能并不占优势。而在万米以上的高空,中国则是世界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发展高空风能有很好的前景。广东高空风能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天风技术",即是"风筝"借助风力上升时所产生的拉力拉动绳索,带动地面发电机组发电。"天风1号"300千瓦发电样机已经诞生,采用的是一种特殊的聚合木纤维,强度是钢铁的15倍,但质量比水还轻,完全耐切割。此外,长时间飞在万米高空的"风筝",也采用特殊材料制成,具有抗腐蚀和经久耐用的特点。"天风技术"在国际上引起了专家们的关注,目前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公共交通系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其中地铁运输系统发展尤甚,地铁中如何有效利用能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就地铁隧道中如何有效利用风力发电展开了讨论,通过了解地铁隧道风能的特征进行建模,结合实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制定初步可行性分析报告,并提出了一整套风力发电装置。该装置通过将列车活塞风能转化为电能,同时将其利用在广告灯箱中,充分提高电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风能资源共享服务,是配套于风能观测系统服务,用于对风能数据、参数等资源的收集、入库、展示、应用的多功能平台。通过总结该系统的维护技巧,以期为同行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新型蒲公英式林用风力发电机。在风力较大时,该机叶片以螺旋线的轨迹运动,直至停留在最高位置,以旋转运动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当风力较小时,叶片重心自调节式旋转下落,以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  相似文献   

7.
该工程为利用某化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进行发电。通过对化肥项目生产流程产生的废气与余热蒸汽总量分析,提出余热利用发电的装机方案,对该规模项目余热利用的方式与规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蓝天白煤”的风力资源,是一种取之不尽,又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的可再生资源。 人类早在远古时代便开始利用风力,但直到19世纪末丹麦才建成全球第一个发电装置。由于风力发电与火电、核电、水电等其它发电方式相比有诸多优点,所以,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长。1981年为15兆瓦,1992年已达2652兆瓦,13%的年增长率使风力发电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之一,目前仍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 1999年10月5日,欧洲风能协会在布鲁塞尔发表了一项国际能源研究报告。报告称,风力发电到202…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供水系统提供电力,不仅符合国家的能源政策,而且对于黄土高原的荒山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有着积极意义。通过一个已投入运行的小规模工程案例,介绍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主要设备参数,总结了系统设计经验,并分析了工程的技术经济指标。该案例系统简洁,设备易采购,工程体量小,易施工好管理,建造成本低,投资效益高,为现阶段在该地区推广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套适用于高楼雨水收集发电的整体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经济及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节约资源,也易于推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戴高昕 《绿色科技》2011,(8):241-243
指出了随着我国风力发电市场快速发展,迫切要求风力发电技术的同步发展,对世界风力发电技术的特点及我国风力发电技术存在的问题作了简单阐述,从提高控制系统效率和稳定性方面,探讨了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专用道路是由工厂、矿山、农业、林业等部门为实现特定通行、运输、养护等功能而投资修建的道路,其主要功能是为满足该部门使用要求。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风力发电作为中国新兴能源大量出现,风电场道路也成为专用道路行业里新的设计施工对象。本文简要阐述了风电路的特点、设计流程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密山林场(柳毛)风电场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南部,兴凯湖以北。密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完达山脉,南部为长白山余脉,中部为穆棱河冲积平原,海拔在65m~683m之间。本文将对柳毛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进行分析、对风电机组的选型布置以及风电场的发电量进行估算,目的是为柳毛风电场的设计进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定位观测,系统研究了灌木林盖度和高度对地表风况及空气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风速轮廓线受灌木林覆盖度和高度的影响显著;风蚀率随灌木林覆盖度的减少呈指数增加,灌木林高度对土壤风蚀影响相对较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零风速平面位移高度均与灌木林覆盖度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灌木林高度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杨贺  吴永忠  曾令健  张艳 《绿色科技》2013,(12):255-257
指出了在内蒙古无电地区,采用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为用户提供生活用电是一种典型的解决用电的方案。以锡林郭勒地区为例,依据测风数据对该系统的发电能力进行了评估和计算,通过该系统的供电量与用户用电量及负荷变化规律的对比分析,证明了该系统的供电能力能够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相似文献   

16.
树木风振机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近几十年来树木风振模型的发展,提出建立树冠、树干和树根三者结合的整体有限元模型,同时考虑其非线性效应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并且还需开展对树冠结构减振效应的量化研究,建立树干风振恢复力模型以及树木风振的随机振动模型.  相似文献   

17.
建立沿海防护林主要目的是减弱海陆风的风力及其引起的风暴潮、飞沙、飞盐对岸基受防护区域的破坏,防护林区域风场的特征是评估其防护功能的基础.通过分析广东省滨海典型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带2009年7月-2010年6月的梯度系统观测数据,对木麻黄防护林带前沿海滨,防护林带内垂直分层风速、风向及林带后不同位置周年连续观测的风速、风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典型木麻黄防护林带的风场特征及其防风效能.结果表明:(1)林带前沿观测到海陆风频率为64%,林冠上方观测到的海陆风频率为73%,表明观测区域是以海陆风为主风向.(2)在最大风速情景下,防护林带冠层上方、林带后1倍、5倍、10倍树高处的防风效能分别为23.2%、33.1%、6.6%、10.0%、15.1%;在年均风速情景下,防护林带冠层上方、林带后1倍、5倍、10倍树高处的防风效能分别为26.8%、65.0%、23.4%、28.4%.(3)1 a的观测期内月均风速最高为4月的3.77m·s-1,最低为8月的1.66 m· s-1.(4)防护林区域不同防护位置风速平均日变化规律是白天高于夜晚,日出后风速逐渐升高,到午间11:00-13:30时风速最高,13:30时后风速逐渐减弱,19:00-7:00时平均风速变化比较平稳.(5)防护林带内不同高度风速日均整时变化趋势相近,相比冠层内部各高度,冠层顶部高20 m处风速最高,且有更多比日变化振幅小的脉动波动.  相似文献   

18.
从全球气候变化及林区小气候变化两方面论述造成林区干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Wind velocity reduction of coastal shelterbelt system was monitored for 1 month in 3 weather stations in Nanhui,Shanghai,and the benefits of shelterbelt system and trunk shelterbelt forest were compared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the wind velocity at the first weather station(W1),which located in front of trunk shelterbelt forest by the seaside,was the biggest,with the average of 9.36 m/s;the wind velocity at the second weather station(W2) was lower than that at W1,with the range of 0 to 18.2 m/s and ...  相似文献   

20.
低郁闭度乔灌混交林防风效果风洞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均匀分布和行带式分布模式的风洞试验研究,得出2种分布的水平和垂直空间风速的变化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1)2种分布模式形成风影区和风速加速区相互组合的复杂水平风速流场结构。均匀分布模式中产生"狭管增速效益",出现了较大面积的三角形风速加速区,而行带式分布模式未形成风速加速区。(2)2种分布模式对风速的影响高度低于20 cm,20 cm以上的风速均为层流运动。均匀分布模式0.4-6cm高度的风速有一定变化,但风速运动方式仍为层流运动;行带式分布模式0.4-6 cm高度的风速变化较大,风速为湍流运动。2种模式末端的风速,行带式分布要低于均匀分布。因而,行带式分布模式乔灌混交林的防风效果高于均匀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