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倍子单宁与啤酒酿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啤酒酿造中添加植物单宁已成为传统工艺之一,它的存在能增加啤酒胶体和风味的稳定性。龙源99A单宁是以五倍子为原料,采用提纯、分离等高新技术,制造出天然食品添加剂。它具有单宁含量高(≥99.5%)、没食子酸含量低(≤0.12%)、颜色浅(罗维邦色值≤1.0)、灼烧残渣低(≤0.02%)、冷溶性好的特点,在啤酒生产中应用取得显著的效果,是啤酒酿造中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
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胶原纤维为基质,通过交联剂将黑荆树单宁、落叶松单宁和毛杨梅单宁固化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吸附材料.实验表明,3种固化单宁对Cu2+的吸附平衡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其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固化毛杨梅单宁>固化黑荆树单宁>固化落叶松单宁.进一步研究了固化黑荆树单宁的吸附动力学、吸附柱动力学,以及温度、pH值等对吸附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不明显,但pH值对吸附平衡有较大影响,在适当范围内提高pH值,会增加平衡吸附量;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当吸附温度≥318 K时,由拟二级速度方程计算所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的平衡吸附量非常吻合.固化单宁具有良好的柱动力学特性,吸附柱极易再生并且能循环使用,吸附过程极有可能是在材料的表面进行.  相似文献   

3.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壳聚糖为聚合物基质,固化余甘子单宁制备一种固体吸附材料余甘子固定化单宁(PEIT),并采用FT-IR、DSC、TG对PEIT的结构和热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余甘子单宁通过戊二醛与壳聚糖基质产生了交联,最佳制备条件为2 g余甘子单宁,m(戊二醛)∶m(余甘子单宁)1∶4,m(壳聚糖)∶m(余甘子单宁)1.5∶1,反应液初始pH值4,55℃反应3 h。将制备的PEIT用于吸附金属离子,结果显示其对Ge(Ⅳ)、Ga(Ⅲ)和In(Ⅲ)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当pH值为4时,In(Ⅲ)吸附量最大;当pH值为3时,Ge(Ⅳ)和Ga(Ⅲ)吸附量最大;对这3种金属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其吸附机理为化学吸附;吸附过程对温度并不敏感,且最佳吸附温度为30℃。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证明其表面存在均匀的吸附位点,且主要是单分子层吸附,Ga(Ⅲ)、In(Ⅲ)和Ge(Ⅳ)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67.65、70.00和54.11 mg/g。  相似文献   

4.
的吸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胶原纤维为基质,通过醛交联剂将杨梅单宁固化在胶原纤维上,制备固化杨梅单宁(IMT)吸附材料.研究该吸附材料对Pb2+、Cd2+ 和Hg2+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该吸附材料对这3种金属离子的吸附容量大小顺序为Hg2+>Pb2+ >Cd2+.吸附容量与pH值有关,pH值7时,对Hg2+的吸附容量最大;pH值3时,对Pb2+和Cd2+的吸附容量最大.在上述pH值条件下,当吸附剂用量为0.1 g,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为200 mg/L、体积为100 mL时,IMT对Hg2+、Pb2+、Cd2+的平衡吸附容量分别为198、87和24 mg/g.通过研究温度对吸附平衡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发现IMT对Hg2+的吸附主要为化学吸附,对Pb2+的吸附可能包含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对Cd2+的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这与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状态有关.当水体中同时存在Hg2+和Pb2+时,IMT对每种金属离子的平衡吸附容量几乎不受其它金属离子的影响,即可以用于同时吸附除去这些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5.
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富含单宁的杨梅树皮为原料,通过甲醛交联剂原位固化杨梅单宁(SIBT)制备吸附材料,研究了该吸附材料对Nd3 +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当Nd3 +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 432 mg/L、反应温度为 303 K 时,该吸附材料对Nd3 +的平衡吸附量可达到 342.14 mg/g, 其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平衡吸附量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 pH值在3.0 ~ 5.5范围内,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pH值>5.5时,吸附量开始逐渐下降;温度为283 ~ 313 K 时,Nd3 +的吸附量变化不大,温度超过 313 K 时,吸附量开始下降;与温度因素的影响相比较,pH值对平衡吸附量影响较大.研究还表明,这种吸附剂对Nd3 +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由拟二级速率方程计算所得到的平衡吸附量与实测值的偏差在 4 % 以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以山杏壳为原料,用正交试验法,分别采用氯化锌、水蒸气活化法制备杏壳活性炭,并测定吸附能力,优选制备杏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杏壳活性炭的产业化生产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以氯化锌为活化剂制备杏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氯化锌溶液浓度50%,料液比1∶1,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90min;水蒸气活化法制备杏壳活性炭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水蒸气流量5mL/min,活化温度900℃,活化时间120min。在本试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下,以氯化锌为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得率为41.83%,碘吸附值为948.06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33.42mg/g;以水蒸气活化法制备的杏壳活性炭得率为48.11%,碘吸附值为1001.67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53.05mg/g,2种方法制备的杏壳活性炭均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再生废弃粉状活性炭,将废弃粉状活性炭、煤焦油和聚乙二醇混合搅拌,并经成型、炭化和活化制备成型颗粒活性炭。采用国家标准和氮气吸附法分析测试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焦糖脱色率、比表面积和比孔容积等,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废弃粉状活性炭、煤焦油和聚乙二醇3种组分及其混合物的热解特征,考察聚乙二醇的用量、分子量以及活化的温度和时间对成型活性炭吸附能力与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粉状活性炭、煤焦油和聚乙二醇混合成型的热再生方法可以制备出糖液脱色用颗粒活性炭;聚乙二醇添加剂可以显著提高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促进中孔的形成,但聚乙二醇分子量的影响不明显;在废弃粉状活性炭与聚乙二醇4000的质量比为6∶1,粉状活性炭与煤焦油的质量比1∶1.6,活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00℃和2 h等条件下,可以制备出亚甲基蓝吸附值达205 m L/g和焦糖脱色率达到110%的糖液脱色用成型颗粒活性炭。  相似文献   

8.
对不同条件设定下红松林土壤中含量较少的缩合单宁含量的测定方法(香草醛-盐酸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反应15h得到的测定数据最稳定;高浓度浸提液对单宁的溶解更完全;滤纸会降低浸提液中单宁的含量;浸提时间会影响提取物溶解到浸提液的完全程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Pachysolen tannophilus 1770进行紫外诱变和单宁浓度梯度驯化培养,以乙醇产量为筛选指标,筛选获得2株稳定的单宁耐受性突变株P05和P18。比较了突变菌株P18与原始菌株P.tannophilus 1770的单宁耐受性,乙醇耐受性和发酵橡子淀粉产乙醇的情况。结果表明,P05和P18有稳定的遗传特性,经5代传代后发酵70 g/L除单宁的橡子淀粉时,P05和P18发酵液中乙醇质量浓度达到71.30和77.07 g/L,较原始出发菌株P.tannophilus 1770增加了13.95%和23.17%。P18有较好的乙醇耐受性和单宁耐受性,相比原始菌株P.tannophilus 1770,在含单宁2.00%的培养基中,P18生物量增加53.33%,在含单宁2.50%的培养基中生物量增加43.48%;在含乙醇2.00%的培养基中生物量增加8.82%。采用突变菌株P18发酵橡子淀粉可以将橡实单宁的浸提取次数从5次减少到3次,从而可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突变菌株P18发酵浸提3次橡子淀粉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适初始p H值为5.5,最适接种量为6.0%~8.0%,在此发酵条件下发酵液中乙醇质量浓度达到85.18 g/L,乙醇产量达到0.37 g/g。  相似文献   

10.
胶原-单宁树脂对水体中Pb(Ⅱ)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皮经胃蛋白酶水解后提取胶原,通过胶原-黑荆树单宁-醛反应制备了胶原-单宁树脂(C-TR)吸附材料,并系统研究了其对水体中Pb(Ⅱ)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C-TR对Pb(Ⅱ)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当温度为303 K、pH值为4.5、Pb(Ⅱ)溶液(100 mL)的初始浓度为1.0 mmol/L时,C-TR(100 mg)对Pb(Ⅱ)的吸附容量达到0.34 mmol/g。pH值对吸附容量的影响较大,最佳吸附pH值为4.5。C-TR对Pb(Ⅱ)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温度对吸附平衡影响不大。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固定床吸附表明,当1.0 mmol/L的Pb(Ⅱ)溶液以30 mL/h的流速流过床层时,流出液的体积约为60 mL时达到穿透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树皮原位固化落叶松单宁对水溶液中Cr6 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Cr6 在该吸附剂上的吸附属于氧化还原吸附,即Cr6 首先被还原为Cr3 ,然后被吸附。当温度为303 K、pH值2.0、Cr6 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97.3 mg/L时,该吸附材料对Cr6 的平衡吸附量为183.6 mg/g,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吸附量增加。pH值对平衡吸附量的影响较大,静态吸附时,产生最大吸附容量的pH值为2.0,这是由于该pH值条件有利于Cr6 的还原反应。该吸附材料对Cr6 的吸附平衡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动力学可以用拟二级速度方程来描述。固定床吸附实验表明,当原料液的Cr6 质量浓度为232.4 mg/L,流出液的体积约为120个床层体积时达到穿透点。  相似文献   

12.
我国没食子单宁化学利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29  
没食子单宁是植物单宁的重要分支。文章对我国的没食子单宁植物资源、化学基础研究,化学加工利用等几方面的进展与现状作了综述,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冷杉单宁级分鞣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栲胶高度亚硫酸化改性及其产物应用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落叶松栲胶经过高度亚硫酸化反应,小分子部分增多,产物平均分子量降低,Na2SO3 和NaHSO3 总用量为30 % 时,分子量低于713 的组分由30 % 增加到60 % ,其分布变得更均匀,色度值、粘度值、盐析值均下降,耐酸性增强,用于制革时,渗透速率增加,具有比传统方法生产的栲胶更优良的结合鞣、复鞣及填充性能。  相似文献   

15.
马占相思与厚荚相思树皮抽提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占相思树皮和厚荚相思树皮单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模拟栲胶生产小试并对制取的栲胶进行质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树皮所含单宁均属缩合类单宁;绝干马占相思树皮含单宁高达36.75%,纯度为85.9%.单宁与非单宁之比为6.10,约2.34t气干树皮可生产1t栲胶,制得的栲胶不仅单宁含量高,颜色浅.而且鞣革渗透速度快,富有弹性.皮质好.证明马占相思树皮是一种优良的栲胶原料;绝干厚荚相思树皮含单宁仅9.56%.生产1t栲胶约需气干树皮4.96t,制得的栲胶含单宁53.32%.含非单宁46.47%.测得栲胶中多酚含量接近70%,可代替部分酚类物质用于制取高分子材料,可见大量的厚荚相思树皮也有生产栲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塔拉粉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溶剂对塔拉单宁提取的影响,并对塔拉单宁提取的最佳工艺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采用甲醇为提取剂,采用间歇法提取塔拉单宁,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每次提取时间40 min,提取3次,每次1 h,液固比依次为4.5∶1(mL∶g,下同)、4∶1、4∶1,塔拉单宁粗提物得率67.2%~68.4%,相对误差1.77%,单宁纯度66.0%~67.5%,相对误差2.25%,单宁提取率91.5%。  相似文献   

17.
柿果实单宁细胞特征与总酚和缩合单宁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study,51 accessions of mature persimmon fruits were used as material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aracteristics of tannin cells,and total phenolics and condensed tannins contents. ...  相似文献   

18.
落叶松栲胶高温堵剂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落叶松栲胶高温凝胶堵剂的性能作了系统研究。该堵剂的典型配方有;栲胶6%,PF混合物4%,其余为水;堵剂配制注的pHo 10-11,粘度20.5mPa.s,在200-300℃范围内,胶凝反应时间在14-48h之间。生成的凝胶具有强度高,封堵率高,能耐300℃高温,抗盐性好等特点,对封堵蒸汽采油油藏的高渗透层带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20℃下测定了黑荆树栲胶和毛杨梅栲胶水溶液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黑荆树栲胶水溶液为非牛顿型流体,其剪应力随剪切率、测量时间间隔变化而变化,毛杨梅栲胶水溶液是牛顿型流体;同时在温度为22.5℃、30℃、40℃、50℃、60℃下测定了浓度为20克/升~300克/升的这两种栲胶水溶液的粘度,并用经验公式lny=A+Bx+Cx~2和lny=a+b/T+c/T~2对粘度和浓度、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关联。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落叶松单宁羧甲基化的合成条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如反应温度、分散时间、碱化剂质量浓度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确定了最佳合成反应条件为:氯乙酸与单宁中羟基的物质的量之比值为1.8,分散时间 2 h,碱化温度 60 ℃,碱化剂与单宁中羟基的物质的量之比值为1.4,碱化剂质量浓度 0.2 g/mL,碱化时间 30 min,醚化反应温度 78 ℃,醚化反应时间 4 h.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羧甲基化后单宁中碳、氢含量降低,氧含量明显升高;红外谱图中的特征官能团进一步证实单宁发生了羧甲基化反应.抑菌实验结果表明,羧甲基落叶松单宁(CLT)对蜡状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 62.5 mg/L,最低杀菌浓度(MBC)值为 125 mg/L,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IC和MBC的1/4~1/2,均比同样条件下的落叶松单宁对以上3种细菌的抑菌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