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杂交油菜直播适宜密度和氮磷钾肥用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应用L9(34)正交试验,在云南省4个试点进行杂交油菜直播联合栽培试验,研究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结果显示: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的生育时段、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影响均较大,磷、钾肥用量的影响较小。在每公顷种植19.5万株,施纯氮450 kg、纯磷45 kg、纯钾112.5 kg时油菜产量最高。与育苗移栽相比,杂交油菜在直播时需要显著提高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2.
药材盾叶薯蓣施肥和种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药材盾叶薯蓣氮、磷、钾和种植密度等4个因素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氮、磷、钾肥各处理水平的盾叶薯蓣产量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对盾叶薯蓣产量有极显著的影响。盾叶薯蓣产量以667m^2种植密度11000株左右为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不同采收阶段苦瓜产量的影响,以期提高苦瓜品质和产量,进而增加农民收益.[方法]以翠中翠苦瓜为材料,采用416-B最优混合设计,探讨氮、磷、钾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苦瓜果实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氮与苦瓜前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氮、磷、钾对苦瓜产量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氮>钾>磷;15 d内苦瓜累积产量(y1)与种植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15 d内苦瓜累积产量的最优氮磷钾配方为:N 304.80 kg/ha、P 148.65kg/ha、K 351.75 kg/ha,种植密度29010株/ha.[结论]氮肥和种植密度是影响苦瓜前期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不同密度与施肥水平对玛咖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拔2730 m的云南丽江金安乡进行种植密度、纯氮用量、纯磷用量和纯钾用量4个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玛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玛咖的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而氮肥用量和钾肥用量对玛咖的影响不明显。玛咖产量较高的是第5组合和第7组合,两者差异不显著,两组合的共同点是施用的纯磷量均达600 kg/hm2。该研究结果可为玛咖的大田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施用量对木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磷,钾定位施肥对木薯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当磷,钾肥用量不变时,增施氮肥可以显著地提高木薯产量,品种及作对施氮的效应不大;氮,钾用量不变时,增施磷显著的产量效应,但品种及连作对磷的效应也有显著的影响,而氮,磷用量不变时,增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木薯产量,品种对施钾效应无影响,但年份间的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常规施肥模式下磷、钾用量基础上的氮肥用量试验;氮、磷用量基础上的钾肥试验;氮、钾和密度的3个因素试验及优化施肥模式与常规施肥模式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优化施肥模式对提高氮肥肥效、增加玉米产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施肥模式下磷、钾用量基础上的氮肥用量试验;氮、磷用量基础上的钾肥试验;氮、钾和密度的3个因素试验及优化施肥模式与常规施肥模式的对比研究,提出了优化施肥模式对提高氮肥肥效、增加玉米产量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氮磷钾及种植密度4要素对杂交籼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杂交籼稻产量影响由大到小为施氮量、种植密度、施磷量和施钾量,以中等施氮、钾量,高施磷量和高密度下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杂交籼稻栽培中应适当控制氮钾肥的用量,增加磷肥用量和适当密植,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Ⅰ-1085块茎产量与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4因素与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根据模型拟出该品种产量与密度,氮磷钾施肥水平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紫龙马铃薯为供试材料,研究追肥、基肥用量、种植密度、覆盖方式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平阳县栽培,紫龙马铃薯以现蕾期与块茎彭大期追肥,基肥用量三元复合肥(氮15%,磷15%,钾15%)825 kg·hm-2,种植密度4.50万株·hm-2,常规覆盖方式时产量较高,达22.050~23.085 t·hm-2。  相似文献   

11.
为加快高产粮用和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的推广应用,探索最佳的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的配套高产栽培技术。采用4因子(1/2实施)5水平2次通用旋转回归试验设计,研究桂粉2号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产量的作用顺序为氮肥>磷肥>密度>钾肥;单产达32685.60 kg/hm2,以上优化方案为密度53835.00~55515.00株/hm2、纯氮用量116.85~125.10 kg/hm2、P2O5用量59.85~64.35 kg/hm2、K2O用量156.60~173.40 kg/hm2。不同的密度肥料组合与甘薯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回归关系,依据建立的产量与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的回归模型,明确了产量与各因素之间的变化关系,为甘薯新品种桂粉2号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华 《河北农业》2007,(3):13-13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近些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复种植数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消耗也呈增加趋势,导致地力的下降。加之,有机肥的施用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多,而化肥的用量却逐年增加,尤其是氮、磷用量增加比较明显,在化肥方面,重氮、轻磷,忽视钾的现象比较突出,从而,出现了氮、磷、钾的比例失调,这些问题的出现,已成了制约农作物高产再高产的突出因素。  相似文献   

13.
采取长期定位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氮、磷、钾、麦秸覆盖还田和种植密度对青岛市冬小麦—夏玉米栽培系统中夏玉米的产量、净产值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获得了五因素与产量、净产值、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模拟回归方程,最终建立了青岛市夏玉米减氮减磷、增钾增密的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和氮磷钾肥对育苗移栽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玉米高产栽培措施,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寒地育苗移栽玉米产量与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的定量及种植密度的定量关系进行初步研究,建立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氮、磷、钾肥和种植密度对产量达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对育苗移栽玉米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肥>密度>钾肥>磷肥,通过方程模...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5—2016连续2年在河南省禹州市开展大田试验,选用伟科702和中单909,设置不施氮(0 kg·hm-2,N0)、低氮(180 kg·hm-2,N180)、高氮(360 kg·hm-2,N360)三个施氮水平,4.5×104(D45)、6.0×104(D60)、7.5×104(D75)、9.0×104 株·hm-2(D90)四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磷钾累积及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密度下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密度越高增产量幅度越大,D45、D60、D75、D90密度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0.49%、0.73%、5.38%、7.81%;高密条件下,伟科702的N180处理比N360处理增产17.28%,而中单909的两个处理的产量间无差异。随着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施氮量对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喇叭口期以后,各处理玉米磷、钾吸收的差异逐渐变大。随着密度增加,玉米磷、钾吸收量逐渐增加,密度从D75增加至D90,则磷、钾累积量降低,其中伟科702降幅显著高于中单909。相同密度下,N180比N360处理提高了玉米磷、钾素累积,成熟期磷和钾素累积量平均提高了15.30%和17.91%。随密度增加,磷、钾偏生产力和吸收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的磷、钾吸收效率,且增密处理(D75和D95)提高了磷、钾偏生产力及磷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钾收获指数和磷、钾转运效率。本研究条件下,施氮180 kg·hm-2和种植密度7.5×104株·hm-2可提高玉米产量和磷、钾素吸收,优化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合理栽培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于2015—2016连续2年在河南省禹州市开展大田试验,选用伟科702和中单909,设置不施氮(0 kg·hm-2,N0)、低氮(180 kg·hm-2,N180)、高氮(360 kg·hm-2,N360)三个施氮水平,4.5×104(D45)、6.0×104(D60)、7.5×104(D75)、9.0×104 株·hm-2(D90)四个种植密度,分析不同因素对玉米产量及构成、磷钾累积及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产量随密度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密度下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产量,密度越高增产量幅度越大,D45、D60、D75、D90密度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0.49%、0.73%、5.38%、7.81%;高密条件下,伟科702的N180处理比N360处理增产17.28%,而中单909的两个处理的产量间无差异。随着密度增加,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施氮量对有效穗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小,对穗粒数的影响与产量变化趋势一致。大喇叭口期以后,各处理玉米磷、钾吸收的差异逐渐变大。随着密度增加,玉米磷、钾吸收量逐渐增加,密度从D75增加至D90,则磷、钾累积量降低,其中伟科702降幅显著高于中单909。相同密度下,N180比N360处理提高了玉米磷、钾素累积,成熟期磷和钾素累积量平均提高了15.30%和17.91%。随密度增加,磷、钾偏生产力和吸收效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收获指数和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低氮处理提高了玉米的磷、钾吸收效率,且增密处理(D75和D95)提高了磷、钾偏生产力及磷收获指数,但降低了钾收获指数和磷、钾转运效率。本研究条件下,施氮180 kg·hm-2和种植密度7.5×104株·hm-2可提高玉米产量和磷、钾素吸收,优化磷、钾肥的利用效率,研究结果为我国玉米合理栽培与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正交旋转回归分析研究氮、磷、钾、种植密度和行距对强筋小麦烟农19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对烟农19产量影响最大,依次是施氮量、施钾量、行距和施磷量,烟农19产量≥8 250.00 kg·hm-2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为施氮量203.5~209.6 kg·hm-2,施磷量88.1~92.0 kg·hm-2,施钾量107.7-112.3 kg·hm-2,基本苗280.62×104一287.04×104hm-2,行距19.8~20.2 cm.烟农19产量≥19 000.00 kg·hm-2的氮、磷、钾、密度和行距为施氮量203.3~209.2 kg·hm-2,施磷量87.7-92.3 kg·hm-2,施钾量105.8~114.2 g·hm~,密度287.88×104~297.12×104hm-2,行距19.6~20.4 cm.  相似文献   

18.
以"散生子弹头"朝天椒为试材,采取"3414"完全试验设计方案,对氮、磷、钾肥施肥效应和推荐施肥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朝天椒增产效果显著,最高增产率可达62.7%;缺氮和高氮处理增产率最低,说明适宜的氮肥用量是影响朝天椒产量的关键因素。氮磷钾三因素对朝天椒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是氮钾磷,氮、磷、钾肥对朝天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3.66%、20.84%、22.44%。氮、磷、钾肥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氮磷、氮钾、磷钾肥料均为正向互作效应,互作效应大小的顺序是氮磷钾氮钾氮磷磷钾。氮磷钾三种肥料施用量与产量的回归关系均符合报酬递减律,任何一种元素过量施用均会导致朝天椒产量显著降低。根据一元二次肥效模型得出朝天椒最优推荐施肥量分别为氮(N)250.85 kg·hm-2、磷(P2O5)130.53 kg·hm-2、钾(K2O)201.25 kg·hm-2,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2∶1∶1.5,最佳种植效益干椒产量为5 991.72 kg·hm-2。  相似文献   

19.
不同栽插密度及氮、磷、钾不同施肥水平对甘薯品种苏渝303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因素对鲜薯产量的影响作用依次为钾>氮>磷,进一步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氮,磷、钾的作用达显著水平,密度的作用不明显,在本试验的处理水平内,苏渝303获得最高产量时,氮,磷,钾的最适施肥量分别为N300kg.hm^-2,P2O5193.5kg.hm^-2,K2O367.5kg.hm^-2。  相似文献   

20.
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在黔西北山区种植紧凑型杂交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模式,促进山区玉米产品结构的调整,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正交施转组合设计方法,通过试验建立了每公顷产量、纯效益和产投比与玉米种植密度,氮、磷、钾施用量间关系的优化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模拟和Fuzzy聚类寻优,提出了不同产量水平和纯收益目标的优化方案11套,其中,最优方案2套,即:⑴每公顷种植密度为58799-65274株,氮肥用量为256.0-313.6kg,P2O5用量为244.3-277.5kg,K2O用量为199.1-270.5kg;⑵每公顷种植密度为61170-66630株,氮肥用量为378.4-442.4kg,P2O5用量为263.1-296.9kg,K2O用量为211.0-274.0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