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国外引种检疫审批既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引种检疫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从国外引进植物种苗的批次和数量不断增加,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国外引种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国外引种检疫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植保学会植检协会于1989年11月8日至11日在大连市举办了“植物隔离检疫圃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我国口岸检疫,内地检疫、林木检疫,热作检疫和植检科研等22个单位的34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26篇。研讨会主要内容是交流近年来我国引进植物种苗检疫情况,研讨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植物隔离检疫圃,以加强我国引种检疫工作,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省2016—2021年国外引进种苗检疫审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山东省国外引进种苗具有批次多、数量大、种类繁、来源广等特点,分析评估了引进种苗存在的检疫风险,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加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和口岸检疫、强化种苗入境后监管、建立部门间检疫信息共享机制等检疫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4.
进境的植物种苗大致可分为种质资源和进出口生产用种(以下简称商业性引种).目前有95%以上的进境植物种苗是属于商业性引种.随着我国种植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商业性引进数量势必日益增加.商业性引种的植物种苗直接下地种植而进入生态系统,风险高,控制难度大,涉及问题多.所以商业化种苗是一种风险性极高的农产品,需要改进检疫管理模式,提高检疫技术方法,加强检疫监管.本文着重讨论商业性引进的植物种苗的检疫管理的现状与今后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明福 《植物检疫》2007,21(1):45-47
引种隔离检疫评估是外来物种安全引进的基础,特别是针对初次引进的植物种苗,或在大量商业化引种前,提前1~2个生长季,少量引进到隔离检疫圃进行观察试种和检测,在风险评估分析的基础上,实际评估并确定其风险,为后续引种检验检疫提供目标支持和管理措施。引种隔离检疫评估应成为持续改进我国种苗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对2011~2014年上海口岸进境植物种苗贸易情况以及截获疫情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进境植物种苗检疫对策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理顺检疫审批制度、开展风险分级管理、加强部门协作以及严格对邮寄和携带植物繁殖材料的检疫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强化引种检疫保证优良种苗安全引进林芙蓉赵守歧王福祥(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026)1基本情况1996年部省两级共办理国外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近1900批次,其中审批种子1500批次,共3450t,苗木400批次,共850万株,包括粮食、油料...  相似文献   

8.
李一农  李芳荣 《植物检疫》2006,20(2):120-122
检疫审批制度是1991年10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以下简称《检疫法》)确定的一项重要的检疫制度。通过实施检疫审批,可以根据已掌握的输出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安全引进种苗等繁殖材料,防止病虫害传人。随后,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先后发布的一系列文件又对国外引种检疫审批管理工作作了具体规定。尽管如此,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国外引种检疫审批管理办法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现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990年8月13日,农业部作出《关于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工作的补充规定(试行)》,并于当年11月1日起正式执行。1991年3月中旬,农业部全国植保总站又在厦门召开《国外引种检疫审批工作研讨会》,交流各地贯彻执行《补充规定》的情况和问题,着重研讨了认真贯彻落实《补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中国大陆引进植物种苗的程序及引进植物种苗的种类,统计了2011年中国大陆48个口岸从47个国家和地区引进植物种苗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类,分析了有害生物传入的风险,提出了预防和检疫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进口花卉种苗生长期检疫病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琦 《植物检疫》1992,6(5):331-332
1988~1990年间,向我局申请检疫的进口花卉种苗逾35万头(株),品种主要有郁金香、香雪兰(小苍兰)、唐菖蒲、月季、香石竹、热带兰等。产地主要为荷兰、波兰、捷克、日本、德国、法国、台湾等。这些引种的花卉种苗分别种植于北京、杭州、武汉、烟台、青岛、深圳等地。为了防止国外危险性病虫害的传入,保证国内花卉生产,我们在加强进行现场检疫和室内检测的同时,也加强了隔离试种的监督管理工作,向各引种单位发送了(引进花卉种苗球茎生长情况调查表),并  相似文献   

12.
种子苗木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特殊产品,从国外引进种苗不但能弥补我国部分农作物种苗数量欠缺,还能为我国种苗产业提供更为丰富的品种资源,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水平.近年来随着农产品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满足城乡居民对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我国从国外引进种苗批次和数量明显增加.据统计,2011年各引种单位共计引进种苗8005批次,引进种子1735.62万kg,苗木7786.99万株,分别是2000、2001年的9.1倍和1.4倍.同时,种苗也是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远距离传播扩散的主要途径,有害生物随种苗入境,一旦遇到适宜的环境定殖成功后,很难根除,将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为降低检疫性有害生物随引进种苗传入的风险,做好从国外引进种苗的检疫审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本刊讯2019年10月28—30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江西省景德镇市举办了农业植物种苗隔离检疫试种及疫情监测技术培训班。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许发辉到班指导,并就加快推进农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与授课专家、参训学员进行了研讨。通过培训交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国(境)外引进种子隔离检疫监管,提高对引进种子苗木潜在危险性有害生  相似文献   

14.
莫晓凤 《植物检疫》2002,16(2):107-109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大陆与台湾之间贸易往来的迅猛发展 ,种质资源的交流日益频繁 ,台湾大量优良品种的种子、种苗通过各种渠道被引进广东、福建等地种植 ,而内地只有少量瓜类种子销至台湾。尽管在进境植物繁殖材料的检疫方面我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由于对台引种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农业部(80)农业(保)20号“关于印发《引进种子、苗木检疫审批单》的函”精神,我站于1981年开始对全省进口种苗实行检疫审批管理。1983年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第十二条“从国外引进可能潜伏有危险性病虫的种子、苗木和繁殖材料,必须隔离试种”的规定,开始了进口种苗隔离试种监督工作。这些工作的开  相似文献   

16.
胡家春 《植物检疫》1999,13(2):113-114
进境种苗检疫是各国植物检疫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种苗检疫水平的高低能反映一个国家植物检疫水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种苗的引进批次越来越多,引进的量越来越大,引种的目的也多种多样,这给从事植物检疫工作的同志提...  相似文献   

17.
会议简讯     
1987年3月3l至4月5日在石家庄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动植物检疫总所主持召开了“全国出口农产品检疫操作规程讨论会”。14个口岸动植物检疫所,14个植物检疫站及农牧渔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等单位派员参加。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出口植物检疫工作经验,讨论拟定棉花、花生和中药材出口检疫操作规程,修改巳试行一年的大米、玉米、大豆、柑桔、苹果出口检疫操作规程。会上总所领导做了当前进出口植物检疫工作概况及加强出口植物检  相似文献   

18.
从国外引种检疫审批是防止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种子进入我国的重要手段途径。2008年之后,牧草产业开始有了一定的发展,而牧草种子是牧草产业发展的基础。本文整理2009-2021年从国外引进牧草种子检疫审批数据,重点分析苜蓿、燕麦、黑麦草的引进情况,从总体趋势、引种单位、原产国、种植地等方面开展分析,并与海关进口数据进行对比,以期为我国从国外引进牧草种子检疫审批研究和管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植物检疫协会和中国热带作物学会植物保护植物检疫专业委员会于1988年7月26日至7月29日在海南省国营东和农场召开热带作物引进种苗、种质植物检疫讨论会。来自农业部农垦局、动植物检疫总所、植物植疫实验所、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等省(区)农垦局,热带作物研究所;海口、三亚、  相似文献   

20.
做好种苗检疫工作保障引种安全周乐峰林时迟(福建省植保植检站福州350003)90年代以来,福建省每年都从台、港、澳等地区及国外30多个国家引进200批次、300t左右的种苗,引进品种超过300个,引进渠道也十分复杂。几年来我省植保植检站把引进的种苗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