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改善猪肉品质,培育优质猪品系,试验研究了大白、梅山猪及其正反交后代肌内脂肪的肉质作用与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肌内脂肪含量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各肉质指标;梅山猪与大白猪杂交可以显著提高杂交后代肌内脂肪含量,杂种优势率显示肌内脂肪含量具有母本遗传趋势。  相似文献   

2.
杂交对小梅山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梅山猪杂交后,除背最长肌嫩度改善外,其它肉品质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除背最长肌肉色外,全部肉品质指标均为小梅山猪大于约小梅猪,约小梅猪大于长约小梅猪。一些肉质性状间相关显著,背最长肌和半肌肌纤维直径约为长约小梅猪显著大于小梅山猪和约小梅猪,小梅山猪和约小梅猪差异不显著,全群猪肌纤维直径除与熟肉率呈正相关外,与其它肉质指标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利用杜洛克、巴克夏和苏太猪分别与豫南黑猪开展杂交试验,以纯种豫南黑猪为对照,分析三种杂交F1代猪肉常规肉质性状、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必需氨基酸评分及脂肪酸组成情况。结果表明:豫南黑猪纯种繁育后代的肌内脂肪、5种鲜味氨基酸和8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其它杂交组合,但差异不显著(P0.05);豫南黑猪及其三种杂交组合F1代常规肉质指标表现优良,其中与杜洛克杂交显著增大了眼肌面积(P0.05),与巴克夏杂交显著提高了熟肉率(P0.05),与苏太猪杂交显著提高了肌肉嫩度(P0.05);不同杂交组合对猪肉中氨基酸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在四个杂交群体的背最长肌中,5种饱和脂肪酸含量各杂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苏太猪杂交后代6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杂交组合(P0.05)。豫南黑猪肉质优良,其鲜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与苏太猪杂交后的肉质综合效果好,与杜洛克和巴克夏杂交后的肉质性状突出,为豫南黑猪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小梅山猪杂交后,除背最长肌嫩度改善外,其它肉品质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下降,除背最长肌肉色外,全部肉品质指标均为小梅山猪大于约小梅猪,约小梅猪大于长约小梅猪.一些肉质性状间相关显著.背最长肌和半腱肌肌纤维直径均为长约小梅猪显著大于小梅山猪和约小梅猪,小梅山猪和约小梅猪差异不显著,全群猪肌纤维直径除与熟肉率呈正相关外,与其它肉质指标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巴克夏(B)、太湖猪(T)和黔东花猪(H)杂交后代BTH商品猪的产肉性能和肉质性状,对BTH猪进行屠宰测定和肉质分析。结果发现,BTH猪屠宰率为76.67%、瘦肉率为42.00%,脂肪率为34.93%,眼肌面积47.67 cm~2;肉色评分和大理石纹评分均为3.5,失水率17.91%,熟肉率65.67%,剪切力0.51 kg·f;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8.76%、0.20%;氨基酸测定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多达98.18 mg/g。结果表明,BTH猪产肉性能较差,瘦肉率低,属于脂肪性猪,但肉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家禽研究近来在肉质研究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88年以前对于长沙黄鸡肉质性状除几次感观测验之外,没有做深入的研究。1988年我们对长沙黄鸡及其杂交组合的胸肌和腿肌的酸度和熟肉率,胸肌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肌纤维特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鸡虽然明显地提高了产肉力,但是并没有改进肉质的正向效果。杂交导致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减少,给氨基酸含量和肌纤维特性带来不利的变化。与外来鸡相比,长沙黄鸡的氨基酸含量,特别是影响肉味的酸性氨基酸及对于人类至关紧要的必需和半必需氨基酸含量高,肌纤维直径显著地要小些。这就证明了长沙黄鸡具有较好的肉质。杂种鸡的肌纤维受杂交母本的影响大于父本。这就提示了我们,为了保持优良的肉质,在经济杂交中对于杂交母本的精心挑选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9,(5)
通过测定定远猪屠宰胴体性状及肉品质,以期为定远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10月龄定远猪12头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并进行变异系数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定远猪平均体重达89.69 kg,背膘厚3.74 cm,屠宰率达76.29%,瘦肉率为48.47%,腿臀比为29.12%,肉色评分为3.33,大理石纹评分3.29,眼肌面积为26.09 cm2,失水率为20.94%,肌内脂肪含量为4.87%,拿破率为74.36%。宰后45 min pH为6.16,24 h时降为5.56。定远猪屠体平均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变异系数较大。综上表明,定远猪屠宰率较高,肉质好,但肌内脂肪含量及背膘厚变异系数较高,可在后期保种过程中适当进行选育,提高定远猪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江泉黑猪的产肉和肉质特性,本试验选取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100 kg左右的江泉黑猪阉公猪、母猪和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各10头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屠宰和肉品质测定。对两种猪胴体指标(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背膘厚等)、肉质的物理指标(pH、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等)、常规化学指标(粗蛋白质、肌内脂肪、水分、灰分含量等)及江泉黑猪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相比,江泉黑猪胴体瘦肉率较低,眼肌面积降低了30%左右(P<0.05),而胴体背膘厚较高(P<0.05)。江泉黑猪在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失水率、烹饪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P<0.05),其中滴水损失、失水率和烹饪损失分别降低了约4.0%、3.1%和2.7%,肌内脂肪含量提高了约150.0%。由此可见,江泉黑猪在瘦肉产量上低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但在保水性、肌内脂肪含量、肉色、大理石纹等肉质指标上明显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可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猪肉。  相似文献   

9.
沙子岭猪肉质性状与肉的成分测定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结合沙子岭猪肥育试验,在屠宰测定时分别取样测定了高低营养水平组的肉质、肉的化学成分、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及肌纤维特性。结果表明,所测的各项指标(肉质性状6个、化学成分4项、氨基酸15种、肌纤维2项),高低营养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它猪种比较发现,沙子岭猪具有pH值适宜、肉色鲜红(正常)、系水力高、熟肉率高、贮存损失少、肌纤维细、肌内脂肪含量适中、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等许多特点。建议以肌肉酸度、肉色、系水力、肌纤维细度、肌内脂肪作为评定沙子岭猪肉质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沙子岭猪肉质性状与肉的成分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沙子岭猪肥育试验,在屠宰测定时分别取样测定了高低营养水平组的肉质、肉的化学成分、肌肉中氨基酸含量及肌纤维特性.结果表明,所测的各项指标(肉质性状6个、化学成分4项、氨基酸15种、肌纤维2项),高低营养水平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其它猪种比较发现,沙子岭猪具有pH值适宜、肉色鲜红(正常)、系水力高、熟肉率高、贮存损失少、肌纤维细、肌内脂肪含量适中、氨基酸营养价值较高等许多特点.建议以肌肉酸度、肉色、系水力、肌纤维细度、肌内脂肪作为评定沙子岭猪肉质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21,(2)
为了比较宁乡猪不同杂交组合的优劣,筛选出较为理想的杂交组合,试验设计了巴克夏猪×宁乡猪(巴宁)、杜洛克猪×宁乡猪(杜宁)、巴克夏猪×(巴克夏猪×宁乡猪)(巴巴宁)、(巴克夏猪×宁乡猪)×(巴克夏猪×宁乡猪)(巴宁F_1)等4个杂交组合,并进行了胴体、肉质等性状指标的系统测定。结果表明,以宁乡猪为母本的杂种猪均具有较好的胴体性状和较高的肉品质,胴体长、平均背膘厚、瘦肉率、肥膘率、失水率、天门冬氨酸、赖氨酸、肉豆蔻酸、锌等19个指标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巴宁的失水率显著低于巴宁F_1(P0.05),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合(P0.05),肉蔻豆酸和十七烷酸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和低于巴巴宁(P0.05),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杜宁(P0.05),丙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杜宁、巴巴宁(P0.05);巴宁F_1组合瘦肉率最低、肥膘率最高,与其他3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赖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说明巴宁杂交组合猪较为适合市场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梅山猪、通城猪与湖北白猪的杂交猪生产性能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先文  华升  梅书棋  张健 《养猪》2006,(6):49-50
此试验以梅山猪、通城猪为父本,测定其与湖北白猪的杂交猪肥育性能、胴体与肉质性状及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梅湖杂交猪肥育期日增重514.39g、料重比3.56、瘦肉率56.53%、肌内脂肪含量3.91%,初产母猪产仔数12.36头、产活仔数11.73头,二胎母猪窝产仔数15.67头、产活仔数15.17头;通湖杂交猪肥育期日增重511.47g、料重比3.72、瘦肉率53.72%、肌内脂肪含量3.51%,初产母猪产仔数10.32头、产活仔数10.24头,二胎母猪产仔数12.20头、产活仔数11.80头。两组合料重比、初产产活仔数差异显著;瘦肉率、肌内脂肪含量、初产及二胎产仔数差异极显著。说明杂交猪具有良好的繁殖性能和胴体与肉质性状,且梅湖杂交组合效果优于通湖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一、影响猪肉品质下降的因素 (一)猪的品种(1)外来猪种:引进猪种虽然具有生长速度快,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高等优点,但肉质普遍不及我国地方猪种,特别是皮特兰,其PSE肉(生理异常肉)的发生率较高,杜洛克、大白猪等品种虽然PSE肉的发生率较低,但其肉色、肌间脂肪含量均不及我国地  相似文献   

14.
黄毛可乐猪特性分析试验表明,选育后8月龄公猪体重(98.65±14.87) kg,较选育前增加15.20 kg,母猪(96.50±12.40)kg,较选育前增加14.55 kg;体长、体高、胸围也有所增加。经过长期的野外训练和规范的保种选育,繁殖性能得到了较大改善,育成率得到了提高。屠宰率较高达74.46%,瘦肉率适中,肉质优良,肉色、嫩度、熟肉率、失水率均优于其他品种猪。肌间脂肪为(3.83±1.03)%,肉质细嫩,肉糯味香,是腌制肉类和特色产品加工的优质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吴易雄 《当代畜牧》2005,(10):28-31
以6个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肥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PIC公司的配套系组合交配的第2组(HY ♂×PICL1050♀)获得了最高的日增重(722.5g)和较好的饲料报酬(料肉比2.84)、最高的屠宰率(76.48%)、最大的眼肌面积(46.72cm2)、较高的后退比例 (29.96%)和较薄的背膘厚(2.25cm),但瘦肉率(63.37%)和失水率 (20.58%)均不理想。总的看来,以PIC配套系固有组合交配仍可获得较理想的杂交效果。分析各杂交组合产肉性状和肉质性状间的表型相关,结果表明,各杂交组合的肉质性状与产肉性状的表型相关较弱,仅熟肉率与屠宰率、眼肌面积相关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养猪》2016,(6)
为测定湘西黑猪的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背最长肌中的营养组分,随机选取体重相近的湘西黑猪母猪3头,禁食24 h进行屠宰测定,分离留取100 g左右背最长肌进行营养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湘西黑猪屠宰率较高为74.88%,瘦肉率适中为46.58%,背膘较厚为3.37 cm,脂率较高为30.93%,贮存损失较低为2.96%。营养组分上,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62.10%和14.70%,风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为30.67%和58.83%。此外,肌肉中矿质元素含量较丰富,肌纤维多而纤细。由此可见,湘西黑猪产肉适中,体脂较高,肉鲜香耐贮,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备肉质优势。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16,(4)
研究对黔邵花猪的胴体性状、肉品质及背最长肌中的营养组分进行分析测定。试验随机选取体重相近的黔邵花猪(公)3头,禁食24 h进行屠宰测定,分离留取100 g左右背最长肌肉进行营养组分测定。结果显示,黔邵花猪的屠宰率较高为76.06%,瘦肉率较低为41.56%,背膘较厚为3.51 cm,脂率较高为33.64%,大理石纹评分较高为4.33,贮存损失较低为3.62%。营养组分上,背最长肌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分别为64.69%和18.75%,风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分别为23.03%和61.94%,此外,微量矿物质元素含量较丰富。由此可见,黔邵花猪具有较好的胴体性能和肉质特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德系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荷斯坦奶牛的后代西荷杂公牛(西门塔尔×荷斯坦)育肥后的生长和屠宰性能、肉质性状的差异,为该品种改良荷斯坦奶牛杂交模式提供基础,本试验分别选取9头22月龄的西荷杂公牛和荷斯坦奶牛公牛,在相同日粮水平和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166 d后屠宰,分别测定2组公牛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结果表明:西荷杂公牛在空体重、胴体重、净肉重、肉骨比、屠宰率和净肉率上较荷斯坦牛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西荷杂交公牛的特级肉块、高档肉块、优质肉块和一般肉块重高于荷斯坦公牛(P<0.05),但2种牛的一般肉块总重占总肉重的比例差异不显著;在肉质性状方面西荷杂交公牛的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蛋白质含量和肌纤维密度高于荷斯坦公牛(P<0.05),肌纤维剪切力低于荷斯坦公牛(P<0.05)。西荷杂交公牛在胴体性状方面杂交优势明显,在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上较荷斯坦牛有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肌肉的蛋白质含量增加较为突出,此外,西荷杂交公牛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肉质较嫩。  相似文献   

19.
采用单因子分组试验设计,按同质原则将32只无角陶赛特(♂)与寒滩母羊(♀)的杂交一代公羔(平均5.5月龄)分为4组,在0.9倍NRC营养水平下,研究添加不同水平(0%、0.075%、0.150%和0.225%)镁(氧化镁)对羔羊产肉力、肉品质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间羔羊产肉力、肉质和肉中干物质与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背最长肌(LM)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Ⅳ组(P<0.05)及呈现高于Ⅱ组(P=0.194)的趋势;Ⅳ组LM中肌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各组肉的货架期均为8d,第8天Ⅳ组LM的挥发性盐基氮有低于Ⅰ组的趋势(P=0.112)。血清与组织生化指标(蛋白质、MDA、SOD、T-AOC、LDH、LD、CK等)中,仅Ⅳ组肝脏SOD极显著地高于Ⅰ、Ⅱ、Ⅲ组(P<0.01)。  相似文献   

20.
肌内脂肪是影响肉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响着肉的嫩度、系水力、风味和多汁性。影响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因素较复杂,主要受品种、年龄、性别、营养、基因等多个因素影响。文章介绍了猪肌内脂肪的来源及其含量与猪肉嫩度、系水力、风味3个肉质性状的关联性,证实肌内脂肪与肉品质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简述了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几个主要因素,包括品种、体重、性别和日粮能量、蛋白质、维生素A等相关营养水平,脂肪酸合酶、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脂联素等几个关键基因;初步阐释了这些因素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及脂肪代谢机理,总结影响因素与肌内脂肪之间的规律;分析发现育种、候选基因和营养调控是改善肌内脂肪含量最有效的方法,将肉质更优的本土猪与外来猪进行杂交或对本土猪进行基因改良可能是未来较为有潜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