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蜂高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双流县中心人民公社社员杨志成,饲养中蜂20余年,连年获得高产。1958年春中心人民公社饲养中蜂20群。(平均每群4框蜂),在杨志成的经心管理下,通过短短几月的时间,获得了平均每群繁殖翻一番,产  相似文献   

2.
白银地区地处甘肃省中部,所辖三县(景泰、靖远、会宁)和两区(白银区、平川区)。近年来,本地区先后引进了“日本高产系荞麦”,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到1990年,种植面积已达72万多亩。按每群蜂占用“高产荞麦”花面积4亩计算,全区可放蜂18万多群。“高产荞麦”泌蜜丰富,群日进蜜量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花是东北较为理想的秋季蜜源,蜜粉充沛,全天流蜜,花期可持续20多天,现在引种的白葵,花期晚(7~10天),流蜜多,高产群可超100公斤,一般年景每框蜂可取商品蜜5公斤,12框蜂的群势可取蜂王浆400克,所以南来的或从椴树场地转来的养蜂同志,多数认为向日葵蜜粉充足,是休养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长江以南地区,今年紫云英蜜获得丰收。采蜜群或组织起来的采蜜强群高额产量每群100余斤,普通群势(20框以内群势)30—70斤。苏南今年立春后(2月10日左右)天气奇寒,春雪纷飞,积雪盈尺。据上海各报报道,立春后奇寒是40年内所未有。很多群势弱的小群被冻死,强群早已产卵,温度太  相似文献   

5.
研制了一种体积小、使用方便、能够自动控制和调节的蜜蜂饲喂器。分别用清水、1:0.7和1:0.5糖浆对本饲喂器的自控性能进行了试验:a.自控灵敏度(从溶液进入饲喂器到实现自动控制的时间):水为5~15秒钟;1:0.7糖浆30~40秒钟;1:0.5糖浆40~60秒钟。b.流速(20群蜜蜂为一组糖水全部进入饲喂器的时间):水3分钟;1:0.7糖浆10~15分钟;1:0.5糖浆10~20分钟。c.饲喂效果(20群蜜蜂为一组、平均群势8框蜂):1:0.7糖浆饲喂总量10小时可达40~50公斤;平均每群进糖量为2~2.5公斤。结果表明:本饲喂器自控灵敏度高,饲喂效果好,使用本饲喂器比传统饲喂方法提高工效20~30倍,能够满足蜜蜂在各种情况下饲喂的需要,具备喂糖、喂水两种功能。  相似文献   

6.
我们注意到,采蜜群和高产采蜜群(每群采80—100公斤蜂蜜,甚至更多)到了外界环境恶劣的冬季,从越冬室搬出后经常变成弱群,有时不到春季就整群死亡。对以上现象的原因,我们研究了两年。1983年组织了15群的试验组;1984年组织了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新昌县回山镇石界村养蜂专业户王文才,从事专业养蜂已有20年。因他重视科学养蜂,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王浆产量,从而使养蜂的直接经济效益明显增加。1992年,王文才家庭养蜂51群,自4月2日至11月10日共收取蜂王浆255千克,平均群产高达5千克,创下了王浆高产新纪录。1992年,王文才家庭养蜂总收入近5万元,平均每群收入近千元。扣除养蜂费用,王文才全年养蜂的纯收入为3.1万元。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春季的油菜花期蜜浆都比较稳产,只要有强群就能获得高产.通常群(箱)产油菜蜜在60kg、油菜浆在1.5kg左右,这是油菜花期蜂群的一般浆蜜产量.我们要在这个产量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饲养技术水平,使蜂群的产量再创新高,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定的目标是油菜蜜的产量每群100kg,油菜浆产量每群3kg.  相似文献   

9.
苏治业同志是山西省沁水县端氏公社养蜂场的养蜂员。20多年来,他长期生活在山沟里,刻苦钻研养蜂技术,取得了定地饲养强群高产的经验。1980~1981年他定地饲养的60群蜂,平均每群蜂每年产蜜115斤,为集体增加了上万元的财富,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称赞。  相似文献   

10.
20 0 1年 ,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指导下 ,科协和局领导重视下 ,经过全市广大养蜂户的共同努力 ,全市全面普及了王浆高产蜂种 ,尽管蜂王浆价格低 ,由于产量大幅度增加 ,蜂户收入不减少 ,勤劳的蜜蜂出产量、辛勤的蜂户有效益。一年中市养蜂协会多次召开乡镇养蜂联络员会议 ,互相交流 ,为全市蜂户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全市养蜂稳步发展。在全国养蜂生产下降的情况下 ,我市的养蜂生产仍有一定发展 ,2 0 0 1年底全市养蜂 95 2 7群 (其中生产蜂 85 0 4群 ) ,比 2 0 0 0年的85 77群增加 95 0群 ,增长 11%。年产王浆 2 9,684公斤 ,每群…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出生于1941年6月,1968年开始养中蜂,现在有中蜂生产群60群、育王群20群,意蜂9群。中蜂养成大群强群上规模标准化,产量高,是养中蜂蜂友梦寐以求的事。笔者居住在河南省北中部的新密市(郑州的一个县级市),有平地,也有沟,属于丘陵地区,大部分中蜂每群都能达到6~7脾蜂,也有一部分会达到8脾蜂。像这样群势中蜂进行规模饲养,达到优质高产目的,必须实现双王加继箱,才能有13~14脾蜂。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的是有1000多群蜂的专业养蜂者吉姆·科尔的蜂群室内越冬技术。在內布拉斯加寒冷的冬季,吉姆做到使他的所有蜂群在室内安全越冬。在本世纪六十年代,吉姆还不懂为什么在室外越冬每群蜂要耗27公斤蜂蜜,因而着手做室内越冬的尝试。经过六年试验,他完善了蜂群室内越冬管理技术。在相同的条件下,室內越冬蜂群经4~4.5个月越冬每群仅消耗蜂蜜4公斤(即每月每群耗用0.9公斤)。在大小为10×10×4米的室内,放1000个巢箱群,每群均有底板和大盖。为了安全越冬,每群蜂要有约1.3公斤重的蜜蜂和9公斤左右饲料蜜。  相似文献   

13.
培育抗多种灾害的苜蓿栽培种,改进生产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密执安州立大学饲草专家迈克·坦萨(Mike Tesar)最近报道了两年平均每英亩10吨的产量,据他说这是美国无灌苜蓿两年平均产量最高的记录。在许多州的农场也有类似报道。威斯康星大学饲草专家德韦恩·罗韦德(DwayneRohweder)介绍了1985年的一个产量数字,每英亩生产12.3吨干草(含水20%)。在宾夕法尼亚的几个无灌区,1981、1982、1984、1985年分别获得了每英亩10.7、10.2、10.2和10.4吨的干草产量(含水10%)。在亚利桑那的灌溉区,获得了每英亩产干草24吨的最高产量。上述产量如此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坦萨的高产是采用具有高产基因型、抗多种灾害的品种,加上高肥供应和良好的防虫工作取得的。降雨量充足,分  相似文献   

14.
(一) 湖南沅陵县是一个山区,蜜源丰富、群众有养蜂习惯,但是过去都是饲养在圆桶仓内、柜内,繁殖慢,产量低。如双桥徐明德是一个有旧法养蜂经验的人,1954年用圆木桶养蜂4群,到1957年在三年对间只增加4群峰,每群产蜜还不到20斤。全县在1949年约有3,000群蜂(本国蜂),到1957年止由于沿用旧法饲养,8年多时间只发展到13,000群,每年平均增长4.2%,每群产蜜不到10斤。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以后蜜蜂折价入社,变私养为公养,改变了生产关系,养蜂生产力得到了大大的解放,进行养蜂技术革  相似文献   

15.
于先觉 《中国蜂业》2010,61(2):24-25
<正>重庆市荣昌县蜂业联合养蜂场于2009年3月下旬组织300群意蜂到占地150亩梨园放蜂。6月上旬转场,生产蜂蜜6000千克,平均每群产蜜20千克;生产蜂花粉3000千克,平均每群生产10千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乳房水肿是奶牛养殖场高产奶牛围产期的一种营养代谢紊乱性疾病,在高产奶牛群和头胎奶牛群中发病率为20%~50%,头胎奶牛群中甚至高达96.0%,是围产期奶牛最常发生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邹化效 《中国蜂业》2005,56(1):20-21
近年来,黑龙江牡丹江地区一些蜂场,蜂群出室(或拆除包装)连续出现春衰现象(每群只有2框蜂左右),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由于群势削弱,又不忍心丢弃蜂王合并蜂群,春繁发展相对迟缓,养蜂者为夺取当年蜂产品高产丰收,不惜重金四处买蜂给蜂群补强.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对有关蜂场进行调查走访,发现越冬蜂群出现春衰有以下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8.
齐齐哈尔地区2006年葵花蜜减产,每群产量在10-2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9.
廖富蘋 《广东蚕业》2008,42(1):16-20
广东地处热带亚热带,终年无霜期长、气温高、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桑树一年中生长时间长,生长速度快,因此单位面积桑叶产量高,给全年多次养蚕(我省蚕户目前大多习惯每10天收蚁1次,一年养蚕20次以上)和高产蚕茧带来得天独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奶牛的大群饲养可减少劳动力消耗,提高产奶量。但这种方法必须在确定饲养标准、日粮结构、饲料定额等情况下才可采用。实验表明,在按产奶多少进行区别饲养的条件下,高产母牛也可采用大群饲养。但采用这种方法必须保障每群乃至每头高产牛营养物质的供应。曾在乌克兰卡实验农场进行实验,将全部黑白花奶牛按统一方案进行分群饲养(根据母牛生理状况、分娩时间、泌乳和于乳期等情况分6个基础群)。第1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