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滩库区锥连栎林土壤种子库和幼苗格局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二滩库区群落优势树种锥连栎林土壤种子库和幼苗分布格局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锥连栎群落土壤种子库不存在霉烂种子,虫蛀种子的数目较少,仅为2.08个/m^2;而败育种子和种子壳数目相对较多,平均密度分别达到42.78个/m^2和42.96个/m^2。(2)锥连栎土壤种子库组成中完好种子的密度为0.28个/m^2;雨季已萌发的种子密度为0.92个/m^2。(3)土壤种子库各组成的垂直分布较为明显,随土层厚度加深而减少,但霉烂种子例外。(4)经测算,锥连栎种子散布后的主要命运是动物捕食和转移,种子的保存率和萌发率分别仅占到单个树木种子产量的0、59%和1.95%。(5)在锥连栎树木分布的上坡有较多的萌生苗,而下坡实生苗的数量较多。(6)距树干距离不同,萌生苗和实生苗的分布模式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香格里拉亚高山大果红杉、高山栎群落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群落的种子雨由5个主要组成树种的种子组成,发生在每年的9~11月,强度为3 520粒/m2.土壤种子库由分属9科15属的17种植物组成,主要以多年生草本为主,且大约75%的种子均分布在较浅的土层.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的相似性系数仅为0.042 6,表明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土壤种子库及其在退化林地植被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土壤种子库研究的进展。简要阐明了土壤种子库的定义。介绍了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种子密度、动态变化及其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提出了利用土壤种子库进行退化林地植被恢复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白山杨桦次生林采伐林隙种子库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长白山杨桦次生林不同大小采伐林隙的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非林隙林分中种子库储量远高于林隙,但多样性比林隙低;不同大小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差异显著,其中50~100 m2大小的林隙内种子库储量最大;随林隙形成时间的延长,林隙内的种子库储量减少,但多样性有所增加;林隙内不同部位间的种子库储量变化较大,且丰富度大小同个体密度大小的变化不一致;种子库中优势种突出,水曲柳、紫椴、山槐与色木槭4个树种的种子数量占种子总量的74.3%以上;地表凋落物层对种子落入土壤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在林隙形成初期,种子库的组成及数量主要由腐殖质层种子库决定,但随时间的推移枯枝落叶层种子库对整个种子库的贡献越来越大;林隙内土壤种子库同地上更新幼苗相似性不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野外取样与种子萌发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近自然森林经营主要林分类型(杉木、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林土壤种子库主要由16种植物组成,其物种组成以草本为主,马尾松林20种,其种子库组成包括乔、灌、草生活型的物种。地上植被作为土壤种子库中种子来源,与种子库物种组成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种子库萌发过程呈现先草本植物种子萌发后木本植物的现象。杉木林、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密度具有一定相似性,杉木林、马尾松林最大值均出现在0~10 cm土壤层,分别为434.7粒/m2、523.6粒/m2。杉木林、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10~20 cm土壤层中最低,最大值均出现在0~10cm土壤层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在10~20 cm土壤层中,杉木林多样性指数为1.56,而马尾松林为1.34,为各层取样中多样性指数最低值。杉木林多样性指数最低值出现在枯枝落叶层,为0.70,多样性指数最高值均出现在0~10 cm土壤层中,分别为1.72、2.01。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在数量及质量上高于杉木林土壤种子库,马尾松林已逐渐演变为以马尾松占优势,青冈栎、香樟等乔木伴生的次生林,具有一定的林分自然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干旱区草场种子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上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存活种子的总和。土壤种子库研究是植物种群生态学和植被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国干旱区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场,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于草场的研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我国干旱区草场种子库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旨在为以后草场种子库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濒危植物白桂木土壤种子库的特征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筛分法对天然林中白桂木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桂木天然林土壤种子库种子储量少,最大储量为31.9粒/m2,约80%的种子储存于枯枝落叶层中,其土壤种子库的散布格局具有明显的集群分布特征,种子几乎全部分布于冠幅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滇西北高山地区落叶松-高山栎针阔混交林的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高山地区落叶松-高山栎针阔混交林土壤种子库由分属9科17属的18种植物的种子组成,种子密度343粒/m2,其中75%的种子分布在0~5 cm的土层中。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与其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相关不明显,相关系数仅为0.042 6。其树木群落种子雨由云杉、白桦和高山松等5个树种组成,密度为3 520粒/m2,发生时间集中在每年的9~11月。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云南普洱地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原始林、恢复15年及30年群落的野外调查及土壤种子库的萌发试验,探讨其土壤种子库的基本特征、变化规律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试验中共有1667粒种子萌发,分属30科65属76种;恢复15年群落土壤种子库密度最高,每m2达(361±69.87)粒,原始林次之,为(142.5±27.5)粒,恢复30年群落最低,为(108.33±30.01)粒;恢复30年群落土壤种子库多样性最高。种子生存策略与群落结构是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3种群落类型土壤种子库生活型主要由草本植物组成,恢复15年群落中1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密度要显著高于恢复30年群落。恢复15年与30年群落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系数要高于原始林群落;草本层对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影响要高于乔木层,幼苗库物种组成则与乔木层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10.
林下土壤种子库是森林植被的物种组成、种群延续和种群演替的物质基础。林下凋落物影响土壤种子库种子的萌发,幼苗的生长,进而影响到种群更新及森林群落的演替。凋落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主要有三大作用机制,即物理作用机制化学作用机制、和生物作用机制。其中化学作用机制特别是化感作用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尤其重要。本文将从这三个作用机制的层面,分析总结前人有关土壤种子库种子的萌发及其与林下凋落物、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研究,论述土壤种子库研究面临的挑战,并对土壤种子库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行了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土壤种子库是存在于土壤中和土壤表面所有具有活力种子的总和,是植被生态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总结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种子库分类和大小、种子库与地面植被的关系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土壤种子库未来研究方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墨玉县卡瓦克乡荒漠与绿洲的过渡地带对天然植被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现状调查,分析了种子库组成、种子库储量、种子库多样性及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范围内土壤中活性种子从总储量上来看较低,且随着距离河岸越远,土壤种子库储量下降越快.调查显示,研究区共有10种分属6科的植物,但各植物种的种子数量分配极不均匀,种子库的生...  相似文献   

13.
海南霸王岭陆均松天然更新土壤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自然条件下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Hickel)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和时空动态,揭示其天然林更新机制。[方法]从2014年4月开始,对海南霸王岭陆均松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成分类型、时空动态进行为期3年的观测,用地统计学等方法分析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1)陆均松土壤种子库中完好种子、霉烂种子、空心种子、缺损种子占种子库种子总数的比例分别为0.48%、45.55%、29.68%、24.30%;(2)距母树不同距离所含种子数量与距离呈反"J"形曲线递减关系;(3)土壤种子库种子具有明显的空间格局;(4)种子数量垂直分布特征为:枯落物层(87.78%)0~5 cm层(11.01%)6~10 cm层(1.20%),0~5 cm土壤层种子分布急剧减少,至6~10 cm层几乎没有种子分布;(5)土壤种子库无活力种子的数量和比例都较高,最高的100%,有活力种子数量少且萌发率低(14%),种子寿命不到1 a。[结论]土壤种子库的上述特征表明:陆均松具有极大的天然更新障碍,陆均松土壤种子库完好种子数量少,种子质量差、萌发能力弱、寿命较短,种子大量集中在枯落物层,无法与土壤有足够的接触从而降低萌发率。  相似文献   

14.
2006~2007年采用种子萌发法,对香格里拉亚高山不同退化森林群落的土壤种子密度、丰富度,物种组成及地上植被组成开展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亚高山土壤种子库中共有42个种子植物,种子密度为471~891粒/m2;(2)退化林地种子库中的物种密度依次为重度退化>极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未退化,物种丰富度依次为轻度退化>未退化>极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3)多年生草本植物在5类群落中均占绝对优势,只在未退化林地中发现木本植物;(4)土壤种子库及地上植被在物种组成上具有较小的Jaccard相似系数;(5)11月份物种数量及种子密度比4月份及7月份高;(6)0~5 cm表土种子库中具有较高的物种数量及种子密度;(7)种子扩散、地上植物的无性繁殖及人工造林是恢复香格里拉亚高山退化植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阳坡草丛、阳坡灌草丛、阳坡蒙古栎林、阴坡次生林等4个立地类型土壤种子库萌发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萌发实验显示各退化阶段的土壤种子密度均较低(275~977粒·m-2),优势科以菊科、蔷薇科等草本为主;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相似性表现为阳坡草丛阳坡灌草丛阳坡蒙古栎林阴坡次生林;各植被类型之间,阳坡草丛与阳坡蒙古栎林土壤种子库相似性最高,干旱阳坡和阴坡次生林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相对较低;土壤种子库密度与土壤指标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熟兴安落叶松纯林的3种不同采伐林分类型(原始林、渐伐林、皆伐林)的土壤种子库储量、质量及其垂直分布(枯枝落叶层、土层0~5cm和5~10cm)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采伐林分生长状况,决定了不同的土壤种子储量,渐伐林种子储量最多,皆伐林种子储量最小;从种子库活力程度看,种子整体质量非常差,完整种子中大部分为空粒种子,各林分均为70%左右;土壤种子库中种子集中分布在枯枝落叶层中;各林分林下均有幼苗,表明兴安落叶松纯林土壤种子库种子具有一定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种子库是指地表植被种子成熟后落在土壤中并未萌发, 但仍具有活性的休眠种子的总量。在不同植被类型中, 土壤种子库具有不同的种子密度大小和不同的垂直与水平结构, 并随季节与年份产生变化, 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土壤种子库与地表植被结构和演替有着密切关系。除了气候、地表环境与林龄等非生物因素, 火灾、外来种入侵等各种天然与人为的干扰因子等对土壤种子库也产生一定影响。未来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土壤种子库的年际变化、持久性种子库、稀有物种保护与全球变化对其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东洞庭湖湿地持久土壤种子库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水位梯度设置三种类型样地,即高水位区、中水位区、低水位区,研究了东洞庭湖湿地持久土壤种子库的数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持久土壤种子库主要由13种植物种子组成,其中高水位区最多,为7种,中水位区为6种,低水位区为4种。种子库密度在高水位区最大,为1 818.18粒/m2,中水位区次之,为1 168.83粒/m2,低水位区最小,为649.35粒/m2。土壤种子主要集中在0~15 cm的土层中,且随着土壤深度加深而明显减少。对持久土壤种子库进行丰富度分析表明,三种区域土壤种子库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差异明显。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在高、中、低水位区分别为0.56、0.54、0.46,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51、0.43、0.34。可见,水位是影响湿地土壤持久种子库数量及分布最为重要的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9.
在松嫩平原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中选取三个次生光碱斑,通过分析其土壤种子库和表面种子流动态,探讨了土壤表面种子流在次生光碱斑植被恢复中的潜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样地间种子流种类与数量上相似性很高,且种子流与周围植被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表面种子流数量巨大,且以一年生耐盐碱的先锋植物(虎尾草和碱蓬)种子为主,占总流量的 96 %。虽然土壤表面的种子流量巨大,但次生光碱斑对种子的截留能力很低,土壤种子库得不到及时更新与补充,常处于较低水平,尤其在 5 月份和 6 月份,土壤中甚至没有种子出现。土壤种子库和表面种子流表现出季节性动态变化,均在 10 月份达到最大。土壤种子库缺乏是限制次生光碱斑的植被自然恢复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表面种子流是潜在的种子资源,提高次生光碱斑对种子的截留能力(人工处理方式),将加速次生光碱斑的植被恢复进程。图 5 表2 参 27。  相似文献   

20.
土壤种子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土壤种子库的形成分布、组成和大小、分类方法、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阐述了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土壤种子库的时间动态及研究土壤种子库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