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山杨(Populusdavidiana)优树及4年生山杨子代林生长和材性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山杨木材密度与纤维性状、生长性状相互独立,纤维长度、宽度、纤维长宽比之间相关显著。纤维性状与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主要是由纤维长度与材积相关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榉树优树子代苗期及幼林期生长变异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榉树(大叶榉)43个优树子代苗期和幼林期生长测定结果表明,榉树苗期优树子代间苗高、地径、分枝数等生长性状均有极显著差异。造林2 a和4 a时,优树子代间造林保存率、树高和胸径生长差异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生长性状变异受中等以上遗传力控制,具有很大的遗传改良潜力。造林4 a时,以树高遗传增益大于5%和胸径遗传增益10%以及保存率90%以上为选择标准,从供试的43个榉树优树子代中初选出81,3,60,11,22号和43号等6个速生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抗虫品系无性繁殖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初步筛选的6个木麻黄高抗星天牛种源,6个生长良好的中抗优树子代,采用水培法无性繁殖育苗,1993年在惠安赤湖林场星天牛重灾区进行造林试验,5年研究结果表明:6个高抗种源无性繁殖子代完全保持了母本的抗虫性,受害率为0;优树子代龙4、平18、莆194年平均受害率在5%以下,抗性较强;莆20是所有参试品系中被害率最高,为10.86%,但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4.
油松优树建园经济效益分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油松优树建园,从其无性系造林、种子产量、子代生长和综合表现等4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调查与分析。其中,无性系造林材积提高94.4%,种子产量提高275.5%,子代树高生长提高14%,综合表现也显著优于对照。通过试验认为,油松优树的选择质量很高,无论是单项因子比较,还是综合因子比较,油松优树都是优秀的。选优建园是油松树种改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红松天然林优树子代测定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红松自然分布区内3个亚区、12个地点、557株优树子代10年生数量性状为依据,分析了亚区间、地点间及个体间生长差异及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南亚区优树子代以辽宁草河口表现最好,中亚区最差。从性状间相关分析可知,3个亚区表现出不尽一致的遗传特性。从选择效果看,3个亚区内优树都为正向选择。作为对照的草河口人工林子代在生长上大大超过了天然林优树子代,表现出显著的种源效应。  相似文献   

6.
日本落叶松优树家系早期选择年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桓仁县大南沟林场12年生日本落叶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历年树高、胸径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优树家系不同年龄的家系遗传方差分量、遗传力的大小及变化趋势;研究了不同年龄间遗传相关系数的变化;估算了早期选择效率。结果表明,树高的早期选择年龄为5年生,胸径的早期选择年龄为7年生,选择精度可达80%以上。早期选择的主要指标是胸径。  相似文献   

7.
在山杨主要分布区,从5个产地选择36株优树,通过采种和无性繁殖苗木,采用定位对比试验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种源、家系、无性系测定林。根据子代林调查资料再查原优树无性系进行生长量与纸浆材性分析。结果表明,子代林种源,家系与无性系高,径生长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平均表型值无性系>家系>种源。无性系年均高生长量1.70m,年均地径生长量2.16cm;新选山杨优良无性系材色浅、纤维平均长1.2115mm。纤维长宽比平均为67.1。纤维素平均含量为48.95%。通过物候观测和生长节律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数量化统计方法,对生长、材质性状及成活、保存率等进行综合分析,选出优良种源、家系、无性系  相似文献   

8.
在山杨主要分布区,从5个产地选择36株优树,通过采种和无性繁殖苗木,采用定位对比试验与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种源、家系、无性系测定林。根据子代林调查资料再查原优树无性系进行生长量与纸浆材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优树子代家系生产力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片13年生马尾松优树子代家系测定林的研究结果表明,5~13年生时其高、径和材积生长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受中度以上遗传控制。年度间相关分析表明,对8年生以上马尾松优树子代测定林进行选择是可行的。利用材积指标作为丰产性测度对马尾松优树子代家系的生产力水平进行评价,从参试的229个家系中评选出103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的家系,可作为一代种子园疏伐时留优去劣的依据;60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15.0%的优良家系,利用其亲本无性系开展杂交育种工作;34个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25.0%的优良家系,可以直接在一代种子园中进行单系采种、造林,提高马尾松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etZucc.)自然分布区内3个亚区、12个地点、557株优树子代10年生数量性状为依据,分析了亚区间、地点间及个体间生长差异及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南亚区优树子代在辽宁草河口表现最好,中亚区最差。从性状间相关分析可知,3个亚区表现出不尽一致的遗传特性。从选择效果看,3个亚区内优树都为正向选择。作为对照的草河口人工林子代在生长上大大超过了天然林优树子代,表现出显著的种源效应  相似文献   

11.
米老排优树单亲子代苗期生长变异分析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福建上杭白砂国有林场选出12个米老排优树所培育的苗木为材料,研究其子代苗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12个米老排优树单亲子代苗木生长表现优良,优树胸径、树高、材积三者间和地径与苗高之间相关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子代苗期各性状遗传变异较大,地径、苗高、主根长、大于5cm侧根数差异均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家系遗传力较高;以地径显著大于优树混合种为主要依据,采用多重比较初选9、7、3、6、8、5、4等7个优良家系,其平均地径、苗高分别达0.87cm、1.21m,遗传增益达4.9%、12.8%,比母树林良种提高了33.8%、101.6%。所选的7个优树可作为优良家系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广西红锥初选优树子代苗期变异性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广西 6县 (市 )经初选的且有结实的 4 9株红锥 (Castanopsishystrix)优树进行苗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各优树子代间在种子千粒重、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方面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优树子代内部也存在个体间的遗传差异 ;经苗期物候观察 ,各家系发芽始期、发芽终期和发芽率均存在一定差异。综合 4 9个红锥初选优树子代苗木高生长和地径生长等指标 ,确定东兰D0 2号等 7个优树子代为苗期生长快的优树子代 ,容县R0 8号等 11个优树子代为苗期生长慢的优树子代 ,其余 31个为苗期生长中等的优树子代。同时对其种源与主要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为 :总体上生长指标间均呈正直线相关 ,生长指标与主要地理气候因子间呈负直线相关。 6个种源可分成 3类 ,浦北和容县种源生长较好 ,凭祥和东兰种源生长中等 ,鹿寨和博白种源生长一般。  相似文献   

13.
对31个柳杉优树自由授粉的子代苗期和造林 1~3年早期测定表明,子代间存在着明显的性状变异.经综合评定,选出早期生长优良的3个优良家系,可获得树高12.06%、胸径68.81%的相对遗传增益,同时,优树子代内也有明显的性状变异,具有进一步优中选优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对马尾松优树子代从地点间、性状间、早—晚期间等方面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①马尾松优树子代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在性状间保持高度的相关性, 试验点间呈中度以上相关; ②树高、胸径生长早—晚期均能保持相对一致, 用 8 年生时马尾松优树子代的生长表现来预估 13 年生左右时优劣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③造林成活率、虫害与生长性状呈中度、显著的负相关, 选择速生马尾松优树子代造林需解决造林成活率、虫害防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四个产地11~13年生的樟子松优树子代林的早晚年—年秩次相关、表型和遗传相关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相关均极显著。其生长变异性在6~8年时已表现明显,且逐渐趋于稳定。樟子松优树子代林的早期选择可从7年生时开始,与25年生大树相关紧密。年选择率此时达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枫香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介绍了中国枫香的用途,地理分布,指出了中国枫香进行了遗传改良的重要意义。分别从优树选择,种子生物学特性,优树子代苗期测定和生长节律观测,优树子代多点区域测定,优树子代叶色变异分析与观赏性新品种选育,新品种快繁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针对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桓仁县大南沟林场12年生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历年树高、胸径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优树家系的增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分别高出对照3.86%,11.0%、28.93%。根据不同年龄的家系方差分量、遗传力的变化规律、年龄间遗传相关系数的变化趋势,认为胸径是日本落叶松早期选择的主要指标。树高的早期选择年龄为5年生,胸径的早期选择年龄为7年生,并对早期选择的风险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利用桓仁县大南沟林场12年生优树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历年树高,胸径的观测数据,分析了优树家系的增产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树高,径,材积分别高出对照3.86%,11.0%,28.93%,根据不同年龄的家系方差分量,遗传力的变化规律,年龄间遗传相关系数的变化趋势,认为胸径是日本落叶松早期选择的主要指标,树高的早期选择年龄为5年生,胸径的早期选择年龄为7年生,并对早期选择的风险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建立子代林进行遗传测定对于任何成功的林木改良计划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研究通过对阳新县七峰山木场16年生杉木子代林进行生长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被测定家系之间的生长差异。同时从中选择出第二世代杉木优树。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子代林的各家系之间的生长差异显著,而重复间差异不显著。作为调查指标的树高和胸高直径的相关系数达到0.996。另外采用SPSS分析软件,对各家系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值的大小从参与测定的家系中选择出了优良无性系。并且还在利用联合性状选择指数进行第二世代杉木优树的选择研究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黄榆优良遗传资源,以不同黄榆优树所采种子及其当年生播种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优树种子性状变异及其子代苗期生长表现。结果表明:不同黄榆优树种子在宽度、质量、发芽能力等性状上均存在变异,其子代苗期在地径生长上也存在变异,可以综合这些性状来对初选的优树进行再选择。4号优树在种子播种品质指标和子代苗期生长上均表现较好,可以作为优良的遗传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