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培两优特青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培两优特青是以培矮64S与特青配制成的两系杂交新组合,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母本培矮64S是该中心从农垦58S转育而来的低温敏核不育系,1991年通过湖南省技术鉴定。父本特青是广东省农科院育成的已大面积推广的高产品种。培矮64S/特青已于1994年元月通过了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培两优特青。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审定的两系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5.
6.
7.
有性杂交是目前大豆育种的主要途径,但大豆存在花器小,人工去雄授粉易伤柱头,伪杂种率高,杂交成活率低等不利因素。为了改进大豆杂交相关工作环节,提高杂交效率,采用整体去雄技术在大豆盛花期早晨的不同时间段去雄及早晨与下午去雄后用新鲜叶片包扎与不包扎处理,在不进行人工授粉前提下,根据结荚情况来分析伪杂种产生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在不同时间及不同包扎处理情况下,大豆去雄后不授粉均存在伪杂交现象,但去雄后包扎处理伪杂交较低;早晨去雄不授粉的时间越早伪杂交越低;不管包扎与否,下午去雄均比早晨去雄伪杂交低;去雄不授粉包扎处理时,不管下午还是早晨去雄,包扎均比不包扎伪杂交低。因此,黄淮海区域大豆早晨用整体去雄技术进行有性杂交是可行的,但去雄时间应在6∶30之前,并要以下午去雄为主,去雄后最好用新鲜叶片包扎处理。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双本插高产原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蘖消长、成穗率、穗长分布,茎秆粗细、穗粒结构等方面探讨了杂交水稻双本插增产原因。结果表明,双本插本田分蘖较少,分蘖成穗率达82.24%;穗长分布倾向大穗,群体穗型质量好,茎秆粗(倒2节)在0.4cm以上的数量占91.6%,且茎租每增加0.1cm,每穗总粒数增加30.15粒,实粒数增加33.23粒,结实事85.18%。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制种后期倒伏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杂交水稻制种后期易倒伏的原因,提出了适时适量施用“九二○”;合理施肥,科学灌溉;预防为主、压前控后防治纹枯病和稻飞虱;采用软盘育秧、手插移栽;合理密植,化学调控;对后期生长过旺禾苗实行割叶等防止倒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广西藤县是农业经济县.属于双季稻种植地区.随着国家大力增加良种补贴和提高粮食综合直补的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以及一直以来积极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子.优质杂交水稻在全县的种植面积也逐年增加.2008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4.4万hm2.其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3.98万hm2.占水稻种植总面积的90.22%。 相似文献
12.
13.
水稻惊纹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整粒糙米,粒面横向或纵向从一端到另一端产生裂丝现象,即称惊纹。水稻惊纹的多少,对水稻米质、价格影响较大,今年按我省规定:惊纹达到10%以上,每超3%扣价1%,按三等水稻116元/kg计算,从1999年水稻惊纹发生情况看,每公顷减收300元左右。为摸清水稻惊纹产生的原因,预防减轻水稻惊纹的发生,减少损失,增加效益,我们对今年水稻惊纹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1 产生原因11 与品种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品种的惊纹调查看:品种间差异不大。垦稻8号(垦93-341)惊纹率稍高,一般在18%~33%,个别高达36%,惊纹率较低的品种为垦鉴90-31,一般在12%~16%。其… 相似文献
14.
浓江农场位于三江平原东北部低温地带,年平均有效活动积温≥10℃在2350℃左右,无霜期125~130d,2001年种植水稻近1万hm2,平均单产较2000年低5%,其主要原因对策分析如下:1产生原因1.1品种选择比例失调:三积温带下限,品种选择应以10片叶品种为主栽,搭配11片叶品种。禁种12片叶品种。由于目前10片叶品种少,且优质少,主栽品种以11片为主。1.2秧苗不壮:湿润育苗和小棚育苗播量过大,通风炼苗过晚,床土中营养过少管理不当等问题造成秧苗不壮,质量差。结果,空秕粒增加,高产困难。1.3… 相似文献
15.
16.
亚种间杂交水稻低结实率的生理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亚种间杂交稻"W6154S×培C3111"、品种间杂交稻"W6154S×特青"和常规稻"特青"的籽粒灌浆过程中生理活性变化和结实率情况.结果表明所有供试组合(品种)的强势粒对弱势粒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表现在灌浆初期弱势粒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低丽IAA氧化酶活性高,直至强势粒灌浆接近完成时,弱势粒的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升高、IAA氧化酶活性降低.尤其是亚种间杂交水稻的强势粒对弱势粒的抑制作用最强,导致弱势粒灌浆不充实成为秕粒,甚至发育停止成为受精空粒.亚种间杂交稻的秕粒率、受精空粒率和未受精率分别为16.86%,15.55%和6.55%,而品种间杂交稻和常规稻上述三种比率分别为12.29%,3.03%,4.70%和6.75%,2.88%,5.09%.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