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士宴会是唐代的重大宴饮活动,名目繁多,政治色彩浓厚。在这些宴饮活动中,各色美味佳肴集于一桌。在唐代的宴会中烧春酒、酴糜酒、乳酪、樱桃和红绫饼等饮食占有重要地位,为人们所喜爱。文章通过阐述千姿百态的科举习俗、别开生面的席间娱乐与陶醉美景的饮食环境等三方面来探析唐代进士宴会中的饮食文化,进士宴会所形成的饮食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唐代葡萄酒产地考——从吐鲁番文书入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出土文书》为我们认识葡萄酒物质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揭示出晋唐时期葡萄酒在古代吐鲁番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到唐代,以西州(今吐鲁番地区)为代表的西域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十分普遍,而在内地,葡萄种植分布有了较大扩展的同时,葡萄酒的酿造产地也明显增加。其中陇右地区、河东地区是唐代葡萄酒生产的两大区域,而西域、沙州、凉州、并州、两京(长安、洛阳)地区、江宁是唐代葡萄酒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3.
4.
5.
唐代西南、江南地区茶叶的产地分布面广,但西南产地分布的广泛程度总体不及江南;茶叶的地理布局颇不平衡,西南更为突出;茶叶的分布格局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茶叶产地在唐后期呈扩大趋势,江南更加突出。对两区茶叶地理分布特征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挖掘潜力,打造茶叶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
以<太平广记>为主要研究对象与视角,并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做综合研究,总结唐代婚姻礼俗现象,并探究其形成发展原因.还原历史,再现真实,认识了解唐代婚姻礼俗文化,是本文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歌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永恒的艺术越力和审美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高峰。产生这一特殊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唐代综合国力的强盛,古今中外同类例证不胜枚举。唐代诗歌的时代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表现了唐代士人渴望展示才华和人生价值,为国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②多层次多侧面地描写大自然的优美壮丽,折射出时代的繁荣和鼎盛;③在爱情诗领域里,也同样挥洒得感天动地,美艳雄奇,酣畅淋漓而不失温柔缠绵之致;④即使是表现离情别绪、家国之痛这类感伤题材,唐人也涂抹得气势磅碑、深沉博大、豪情浪漫,表现出坚挺、达现的唐人民范。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茶文化史上,皎然最引人注目之处是他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出现了“茶道”一词:“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大意是谁能知道茶道的全面真谛?只有仙人丹丘子才能够做到。这里的“茶道”一词指的是“品茶之道”,即在同诗中提到的“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之道。皎然在诗中将品茶艺术归纳为三个层次:“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清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显然,皎然诗中所说的“得道”,是品茶悟道之意,即通过品茶而进入艺术境界,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悟得人生处世之道,达到人生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北方饮食文化特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衣食来源。中华饮食文化是以农业为基础的,《黄帝内经·素问》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说法,基本反映了中国古代食物资源的实际情况,表现出鲜明的东方饮食结构特色。本文试图以农业历史为背景研究中国古代北方饮食文化所独具的历史地位与文化特色,以祈方家指正。一、中华饮食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古代北方文明的先期发展与农业生产的领先地位,决定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基本上是以北方饮食礼俗、习惯为基础而形成的。以北方饮食文化为主体的中华饮食文化在古代社会发挥过重要作用,对现代社… 相似文献
11.
吐鲁番文书中葡萄名称问题辨析--兼论唐代葡萄的名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汉语中“葡萄”一词源于中古时期波斯语batak(葡萄酒),即波斯语bata(葡萄汁或酒)的对音。但是,在我国古代,特指葡萄的名称多种多样,尤其在吐鲁番地区,从出土文书看,葡萄名称不下五、六种。葡萄名称使用上的不规范,不统一,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文书中的“桃”是指蔷薇科的桃还是指葡萄科的欧洲葡萄,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海产珍品的生产与食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饮食文化源流之中,海产品是一项重要内容,而其中的海珍品更具有特殊的价值和魅力。本文通过对海产珍品的历史考察,借以说明中国古代饮食原料的开发力度和文化内涵。为此。本文重点选择了鳆鱼(鲍鱼)、江珧柱、海参、鱼翅、西施舌五种海产珍品做为考论要点,希望以点代面,展示中国海产原料的精华所在和文化风韵。 相似文献
13.
一.湖州与茶湖州,即湖边之州,据说这是湖州得名的最初缘由。然而,湖州的著名却不是因为其是湖边之州,而是因为茶,不仅仅因为湖州产好茶,远在唐代就出产名闻全国的贡茶——顾渚紫笋茶,更因为湖州培育出了中国茶学的奠基人陆羽,陆羽在湖州生活了30多年,完成了中国茶学的奠基之作或者说是开山之作——《茶经》,被后人称为"茶神"、"茶圣"等。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各种灾害的频繁发生,特别是国际灾难的不断增加,灾荒的研究吸引了更多地关注。学者们从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从各方面对人类的灾荒与救济进行考察,以求通过经验的总结与借鉴,减少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茶文化发端之所,中国的饮茶习惯由来已久,最远可以追溯到神农时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时期的饮茶生活、饮茶之风均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唐代不仅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茶文化史上的关键时期,在唐代,以药用功能进入人们视野的茶上升至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6.
苏轼(1036-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在中国饮食文化史上,苏轼也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对中国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的发展贡献良多。一、苏轼对中国食文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郭妍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20(4):65-68
唐代经济文化繁荣,民间的戏乐表演活动十分活跃,然而,起源于印度,当时已发育成熟的梵剧却未能以其完整的形态传入中国,而是在东渐的途中逐步蜕化成一种与之既有密切联系又有较大差异的新艺术样式——唐代寺院里的俗讲。这种韵散结合、或讲唱或咏唱的叙事性的说唱艺术,对后世中华戏曲的诞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据此,笔者认为其时唐代的戏剧艺术尚未发育成熟,真正独立意义上的戏剧市场尚未形成,建立在中国传统审美习惯与审美能力基础之上的民间戏乐表演市场对戏剧艺术具有双重作用,即对东渐的梵剧艺术的制约作用和对唐代初级形态戏剧艺术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今朝好风月,园苑足芳菲"。被誉为"文章老更成"的北周著名文学家庾信写下的诗句,描绘了金风送爽、丰收在即的初秋美景。正是在这"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时节,2012年8月17日至19日在古城西安隆重举行的"第四届宝鸡法门寺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又一次迎来了学术成果的丰硕与豪情满怀的喜悦。 相似文献
19.
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西方饮食文化传入中国也有悠久历史,但是,在明清以前相对较少,到明清时期才出现高峰。因为这时的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直至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西方国家在15世纪末开始了"地理大发现",接着又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西方工业文明迅速崛起,使西方文化的发展水平逐渐超过了处于农耕文明、发展势头减缓的中国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