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防治二化螟,不同药剂品种由于残效期不一,杀虫作用也不同,应各有不同的施药适期.1980年在二化螟不同发生程度的阜宁、东台、盐城、建湖等县,分别对几种药剂防治二化螟的适期,在苗期和穗期进行联合区试,结合大面积防治加以验证,初步取得结果.  相似文献   

2.
4种复配制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由于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和冬季气温高等原因,二化螟在江西省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局部稻区暴发成灾.目前,防治二化螟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药剂防治.由于年复一年地使用杀虫双、杀虫单、三唑磷等农药品种,二化螟的抗药性迅速上升,防效逐年下降.为寻找高效的农药供生产上使用,近两年来我们对几种复配制剂进行了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30%稻虫胺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近年气候影响、作物品种布局及长期使用单一药剂,抗药性提高,二化螟发生严重危害.筛选高效药剂防治其危害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站在水稻秧田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一代二化螟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介绍了二化螟的发生与不同粗细茎秆水稻品种的关系及二化螟危害不同粗细茎秆水稻品种的特征,以便为二化螟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栽培制度的不断变化,我区成为早、中、晚稻混栽区.由于分散耕作,各农户劳力不一,栽插时期参差不齐,品种多样,二化螟在我区发生逐年加重,成为水稻上发生面广、危害严重的害虫.为寻求有效防治药剂,2005年水稻二代二化螟大发生之际,我们进行了5%氟虫腈悬浮剂和其他几种药剂防治二化螟的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七八月份是天津市农作物病虫害盛发期,也是各种农作物生长关健时期,此时期应重点做好棉田棉铃虫、稻田二化螟和玉米田玉米螟的防治.二三代棉铃虫防治适期分别为7月上旬和8月上旬;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为7月上旬,二代二化螟防治适期为8月上旬;二代玉米螟防治适期为8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与寄主植物间的互作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等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深入了解二化螟与寄主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是防治二化螟的重要前提。综述报道了二化螟与不同寄主植物、水稻品种、栽培制度和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着重从二化螟的行为、发育、存活和种群增殖等方面论述二化螟与寄主植物及相关因素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1998年以来水稻二化螟在沿淮稻区呈现重发之势,重发的原因初步认为是气候、品种因素和防治失当,其中防治失当是主因.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综防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水稻面积的扩大、栽培制度的改变、杂交水稻品种的推广,以及不合理地施用农药,近年来北京郊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发生和危害加重。大兴县种植水稻30余万亩,产量占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的一半左右,1980年二化螟发生11万亩.未防治面积上损失稻谷435.15万斤。双桥农场也以生产水稻为主,1981年有许多生产队的稻田因受二化螟为害减产20-40%,严重者达60%。为了使防治工作在经济上,生态上及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害虫监测质量和预报水平,2008年至今我们选择性诱剂诱捕二化螟,对其成虫发生期、发生量进行调查,预测二化螟在柳河县的发蛾高峰期,推算枯鞘期,抓住二化螟防治关键期,从而指导水稻生产.另外,多年来我县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基本都是以化学防治为主.随着“绿色植保”理念的不断强化,“无公害治理”的要求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此,我们也将继续推广二化螟性诱剂诱杀害虫技术,增强农作物害虫绿色防控的意识.现将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防治方面积累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金山区二化螟危害加重原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山地处上海西南,与浙江交邻,水稻种植处于上海两熟制与浙江三熟制交汇处.由于栽培制度的变革,品种布局的调整及气候变化,二化螟在金山发生量增加、发生期拉长,为害逐年加重.经几年摸索,初步摸清二化螟的发生新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控制二化螟为害.  相似文献   

12.
氟铃脲、氟啶脲防治一、二代二化螟的效果及其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树娟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71-172
氟铃脲、氟啶脲防治二化螟效果明显,与锐劲特、杀单唑磷相仿,显著优于杀虫单,是防治二化螟理想的药剂品种,从而为螟虫无害化治理和无公害大米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其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为900ml/hm2;适期用药1次.其治虫、保苗(稳)效果可达90%以上,值得在水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水稻螟虫是福建省水稻的重要害虫,主要有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1].其中闽南稻区以三化螟为主,闽东稻区以二化螟为主,闽中、闽西、闽北以二化螟和三化螟混合为害.20世纪70年代三化螟发生重于二化螟[2-3];80年代后期,因种植结构调整、耕作制度改变、品种的更换、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水稻螟虫种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近年来,二化螟已上升为最主要的害虫之一,其发生区域由纯单季稻区或单双混栽区向双季稻区、从高海拔稻区向平原稻区、从闽西北和闽东稻区向闽南沿海稻区扩展,其发生量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探讨水稻螟虫在我省越冬的特点及原因,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发生趋势以及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是湘中娄底市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根据近20年来水稻二化螟在娄底市的发生消长和危害情况,从耕作栽培制度、气候因素、防治策略、防治技术以及螟虫抗药性和天敌的控制作用等方面,阐释了二化螟的消长原囚,并提出了开展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植保专业化防治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2016年分宜县部分乡(村)二化螟发生较重的原因,主要包括耕作制度及品种布局的变化、冬闲田翻耕不全面、防治次数相对较少、害虫抗药性增强和农药使用水平的不同;提出了耕沤稻田,秧田送嫁药,第一、第二代和二晚后期(第三、四代)二化螟不同代次的防治对策,以及合理选用农药和综合运用绿色防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水稻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由于受耕作制度变化、气候条件和害虫抗药性等因素的影响,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的损失.为进一步控制二化螟危害,探索防治二化螟的新途径,现将水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宁化县是国家、福建省两级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常年水稻播种面积达3966.7hm2,水稻病虫发生3700多万hm2,因病虫造成损失就达6700t,占总产量的2.8%以上,二化螟是宁化县水稻生产上的重大害虫之一,为引进防治二化螟新药剂新技术,笔者进行了90%杀虫单可溶粉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地与供试药剂:品种与生育期、土壤肥力施药时水稻  相似文献   

18.
广德县2代二化螟发生特点、影响因素及控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余年来,在气候的大环境下,由于午季作物种植制度的变化、水稻品种由"三系"到"两系"的变更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二化螟各代的发生均有一定变化,2代二化螟发生期提前、高量发展,同时由于完全3代的出现,对作为承上启下的2代二化螟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阐述了广德县近几年2代二化螟的发生特点、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唐小飞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139-139,162
近年来,二化螟不但危害逐年加重,而且对常规药剂均已产生抗药性.试验结果表明,防治二化螟效果以锐劲特450ml/hm2、锐劲特225ml/hm2+三唑磷750ml/hm2、锐劲特225ml/hm2+阿维菌素300ml/hm2为好,适期用药一次,对二化螟的杀虫和保苗效果可达90%以上,2006年大面积应用也证明了这一点;而不宜选用杀虫单及其复配剂、乙酰甲胺磷及其混用.在二化螟中等以下发生时,可选用锐劲特225ml/hm2+乙酰甲胺磷1350ml/hm2防治二化螟,兼治纵卷叶螟、稻飞虱,从而起到总体防治水稻多种害虫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浅谈二化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化螟是黑龙江省尚志稻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年发生面积30万亩左右,接近总面积的50%,减产一般为3-5%,严重达18.5%,而且有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的趋势.为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防治二化螟对我市水稻的危害,我们针对尚志稻作区二化螟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发生规律、防治时期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调查和研究,基本上摸清了二化螟在黑龙江省尚志稻区的发生规律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