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回归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5因素二次旋转回归矗计研究黔油17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优质杂交黔油17号在遵义地区获得28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其种植密度为7494.25~8294.25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2.314~13.234kg/667m^2;P,05施用量为5.878~6.358kg/667m^2;K,O施用量为17.628~18.828kg/667m^2。B施用量为0~0.018kg/667m^2,而主要营养元素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2:1:3.5。在遵义影响黔油17号产量的主要栽培因素是栽培密度和磷肥。其余依次为是氮肥、钾肥和硼肥。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冈优151超高产栽培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冈优 15 1产量与插秧规格 (密度 )、施肥量 (N、P、K )间的关系 ,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 :Y =11796 .2 1+ 6 36 .38X1 + 138.74X4-10 0 .17X1 2 -2 6 8.35X2 2 -119.78X1 X3 ,确立了冈优 15 1超高产栽培合理的插秧规格 (密度 )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 :宽窄行插秧规格为在宽行 33.3cm ,窄行为 16 .7cm时 ,穴距应在 19.2 8~ 2 0 .72cm ,纯N施用量 2 2 9.80~ 2 47.13kg/hm2 (即 46 %的尿素 499.5 7~ 5 37.42kg/hm2 ) ,P2 O5施用量 116 .78~ 15 3.2 3kg/hm2 (即18%过磷酸钙 448.78~ 85 1.2 8kg/hm2 ) ,K2 O施用量 2 10 .6 0~2 39.40kg/hm2 (即 6 0 %氯化钾 35 1.0 0~ 399.0 0kg/hm2 )。各因素对冈优 15 1产量的影响是施氮量 >插秧规格 (密度 ) >施钾量>施磷量。  相似文献   

3.
应用5因素二次旋转回归设计研究黔油19号产量与主要栽培因素(密度、氮、磷、钾、硼施用量)间的数量关系,并建立了产量指标与各因素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明确了优质杂交黔油19号在贵阳地区获得250kg/667m^2以上的高产配套栽培措施的优化组合是:其种植密度为7553.55~8153.55株/667m^2;纯N施用量为11.576~13.416kg/667m^2;P2O5施用量为6.086-7.046kg/667m^2;K2O施用量为16.296~18.696kg/667m^2,而主要营养元素N:P2O5:K2O的最佳配比为2:1:2.5。  相似文献   

4.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黔花生二号的经济效益与播种密度、施肥量(N、P、K)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经济效益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式,确立了黔花生二号经济效益(大于18000元/hm2)栽培优化组合方案:密度29.298~30.996万株/hm2;N施用量196.275~219.600kg/hm2(尿素426.7~477.4kg/hm2);P2O5施用量121.26~140.22kg/hm2(过磷酸钙673.7~779.0kg/hm2);K2O施用量196.275~219.60kg/hm2(硫酸钾392.55~439.2kg/hm2)。影响黔花生二号经济效益大小因素的顺序是,密度>施氮量>施钾量>施磷量。  相似文献   

5.
用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陕油15为材料,种子经厚膜包衣处理后,通过密度(x1),播种期(x2)和纯氮施用量(x3)三因素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得出了在包衣直播栽培方式下,油菜新品种陕油15高产栽培的数字模型.优化分析表明,影响该品种产量主要因素中,密度(x1)>播种期(x2)>纯氮施用量(x3),明确了在油菜直播生产中种植密度应作为栽培措施首先考虑的因素,并提出了在包衣直播种植方式下,油菜新品种陕油15产量达52 704 kg/hm2以上高产的最佳密度、播种期与纯氮施用量分别为20.4万~23.4万株/hm2、9月24 ~ 28日、185.66~227.5 kg/hm2.  相似文献   

6.
采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8号在黔西北地区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品种产量与4个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X1)和N(X2)、P(X3)、K(X4)肥施用量之间的数学模型。解析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寻优,筛选出毕单18号在黔西北海拔1 300m左右地区产量在9 000.0kg/hm2产量以上的适宜栽培方案为:密度53 307~54 639株/hm2;N肥(纯N)用量221.2~268.8kg/hm2;P肥(P2O5)用量46.6~90.5kg/hm2;K肥(K2O)用量109.8~146.5kg/hm2。  相似文献   

7.
栽培因子对油菜"杂选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择播期、密度、三要素、硼砂4个可控栽培因子,研究栽培因子与"杂选1号"产量及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出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通过各参试因子与其产量及构成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分析1.结果表明:播期、密度、三要素是主导因素.各栽培因子通过构成因素发生作用而影响产量,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杂选1号"在我县的最适播期为9月5日~9月11日之间,最适播种密度为7000株/667m2左右,三要素的最适施用量为12kg/667m2左右,硼砂的最适施用量为1.2kg/667m2左右,采用优化组合措施,杂选1号可获得194.3kg/667m2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对杂交油菜品种金农油1号产量与密度、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的定量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4因素中,对金农油1号产量的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要获得≥250 kg/hm2的产量,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密度13.2万~15.0万株/hm2,施氮量262.5~330.0 kg/hm2,施磷量102.3~119.6 kg/hm2,施钾量102.3 ~ 129.2 kg/hm2 .  相似文献   

9.
黔油18号高产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影响高原生态区黔油18号油菜产量的关键因子及实现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综合农艺措施。【方法】运用四因素二次回归最优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在海拔950~1200m的高原生态区对优良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8号的主要栽培措施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与油菜产量的量化关系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优化与解析,【结果】结果表明,在4因素中,对黔油18号的影响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结论】要获得≥2493.46kg/hm2的产量,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保持密度13.60~14.50万株/hm2,氮肥291.35~330.00kg/hm2,磷肥92.28~102.2746kg/hm2,钾肥119.20~129.20kg/hm2。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玉草1号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最适密度.结果表明,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分蘖数、单椿产量和种植密度,其中种植密度对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最大.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Y=214.7138+23.0069X2+52.8086X5+1.323 3X6(X2、X5、X6分别代表分蘖数、单株产量和种植密度).分析出了最适种植密度,为45 000株/h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杂交油菜黔油22号7个处理水平的密度、氮肥施用量的单因子试验,研究黔油22号在瓮安及相似生态区的适宜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黔西生产水平下,适宜种植密度为5 000~15 000株/667m2,产量为235.121kg/667m2;同一密度下不同施氮量对黔油22号产量的影响较大,在黔西及相似生态区适宜施氮量为30...  相似文献   

12.
山区高油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索在黔西北山区种植高油玉米高产优质的栽培模式,促进山区种植业结构调整,采用多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高油玉米产量、产油量与四个主要栽培因子——种植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素对产量、产油量的效应,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筛选出了黔西北山区高油玉米高产优质的农艺综合方案:密度62463~63710株/ hm2;N肥(纯N)321.79~359.04kg/hm2;P肥(P2O5)319.94~345.32 kg/hm2;K肥(K2O)293.64~333.30 kg/hm2。  相似文献   

13.
玉米杂交种毕单15号种植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玉米杂交种毕单15号籽粒产量、主要经济性状与种植密度及氮、磷肥施用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玉米籽粒产量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和模拟寻优,获得玉米籽粒产量≥10500kg/hm2的优化栽培方案为:在施有机肥22500kg/hm2的基础上,种植密度56415~66795株/hm2,施N量160.35~229.65kg/hm2,施P2O5量111~159kg/hm2。合理密植,适当增施氮、磷肥,保证单位面积有充足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和粒重,对毕单15号高产的实现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四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对杂交玉米新品种毕单18号在黔西北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品种籽粒产量与4个主要栽培因子N、P、K肥施用量和种植密度之间的数学模型;解析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寻优,筛选出毕单18号在黔西北海拔1 400m左右地区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籽粒产量在9 953.1kg/hm2以上的种植密度53 934~55 365株/hm2,施纯N 298.4~357.0kg/hm2,施P2O5144.25~169.3kg/hm2,施K2O18.5~42.3kg/hm2。  相似文献   

15.
油菜新品种中双11号高产栽培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镜  张春雷  李首成  吴永成 《作物杂志》2011,(2):125-127,137
为研究种植密度、施氮量对油菜新品种中双11号产量的影响,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建立各因素与中双11号产量及产量各构成因素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小是施氮量>种植密度;在直播种植模式下,中双11号油菜品种最高产量可达到2 889.76kg/hm2的栽培模式为纯氮施用量为209.25kg/hm2、密度为52.5万株/hm2。同时根据试验结果对产量高于2 000kg/hm2目标产量的栽培措施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 5因素 5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选择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 5个可控栽培因子 ,研究油研七号在低海拔地区的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化组合 ,通过各参试因子与产量关系的模型分析 ,在 31 2 5个组合中 ,6 1 3个组合产 2 0 0~ 2 5 0kg/ 6 6 7m2 ,2 6 1个组合产2 5 0kg/ 6 6 7m2 以上。其中最佳组合为 :播期 8月 2 7日 ,密度1 .2万株 / 6 6 7m2 的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 2 2 ,1 2 ,1 2kg/6 6 7m2 ,单产达 34 0 .2 1kg/ 6 6 7m2 。其高产栽培技术多为播期较早 ,密度较大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以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四因子为研究对象,以苦荞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研究目的,对优质苦荞黔苦2号的高产、高效和栽培技术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优质苦荞黔苦2号产量要达到190kg/667 m2以上,栽培模式为:密度8.44万~8.9万株/667 m2,施纯N 5.28~5.77 kg/667 m2,P2O5 3.48~4.48 kg/667 m2,K2O5.14~6.46kg/667 m2;当纯收益达到170元/667 m2以上时,栽培模式为:密度8.88万~9.48万株/667 m2,施纯N 5.03~5.7kg/667 m2,P2O5 2.14~3.45 kg/667 m2,K2O 1.54~2.84kg/667m2.四因子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密度>P肥>K肥;因子间互作效应分析,N肥施用量是影响苦养黔苦2号产量和纯收益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杂交玉米毕单4号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毕单4号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与密度及N、P、K肥施用量的关系,建立了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与密度及N、P、K肥施用量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试验和模拟寻优,提出了毕单4号获得10t/h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密度64714~70285株/hm2,N261.65~335.36kg/hm2,P2O5225.00kg/hm2,k2O108.45~191.55kg/hm2。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在合理密植保证单位面积有足够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粒数,增加粒重,对毕单4号实现高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重穗型品种冈优 5 2 7产量与有机肥 ,N ,P ,K施用量间的关系 ,建立了各因子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确定了冈优 5 2 7高产栽培在密度 2 4万 /hm2 条件下 ,有机肥 ,N ,P ,K施用量的优化方案是 :有机肥为 13890~ 16 110kg/hm2 ,N施用量2 0 6 .2 5~ 2 2 0 .35kg/hm2 ,P2 O5施用量 12 5 .5 5~ 14 4 .4 7kg/hm2 ,K2 O施用量 139.72~ 16 0 .2 8kg/hm2 。  相似文献   

20.
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杂交小麦生产用种量大,种子生产成本高的难题,加速杂交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进行施氮量与密度对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绵杂麦168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密度以及施氮量与密度的互作都极显著地影响绵杂麦168的产量与品质.产量与各主要品质性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在基本苗为45万~285万/hm2、纯氮施用量为150~300kg/hm2时,就可获得6 500kg/hm2,甚至7 500kg/hm2以上的产量;纯氮施用量为300kg/hm2时,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都能达到中筋小麦标准.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也呈增加趋势,但密度过高,产量又有所下降;低密度下的品质性状要优于高密度.施氮量对产量和各品质性状的影响要强于密度的影响.对经济效益的分析表明,在基本苗为45万~225万/hm2时,配合纯氮用量150~300kg/hm2,都可获得高于8 000元/hm2的相对经济效益.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两套优化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