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效农业及其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效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各种农业实用技术的科学集成,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生产多系列、多品种、高产量的质量安全农产品,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思路就是要根据农业生态学原理, 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科学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2.
黄曦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24):57-62
中国人多耕地少,人地背反增减,我们必须利用生产对象和生产要素的特性,全方位开发利用空间生态位和巧妙利用时间生态位,科学组合农业生产,以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条件、生产对象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在生产力,提高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效益,弥补土地、资金短缺,缓解劳动力富余等带来的困扰。通过长时间的典型调查,充分根据农业生产对象的可选择性,空间布局的离散性,生产时段的可控性,市场需求的区域性和波动性,生产对象和生产要素的相互依存性和可替代性等特点,紧密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运用聚类分析,系统比较,提出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不同优化模式。通过合理开发农业空龄经济生态位和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的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精巧耦合,将空龄生态位开发从平面拓展为立体,农业结构从时间断面调整推展为全过程优化,促使物能转换的小循环助推系统大循环,从而有效增强物能转换的功放效应,提高了系统生产力。空龄生态位开发与生产要素配置的优化耦合,突破了静止的、孤立的空间开发和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落后方法,是中国生态农业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促进中国生态农业持续、高质、高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一、基本含义生态农业发展的资源化利用、一体化开发、产业化经营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共生的规律设计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对农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循环开发利用,"种-养-加-销"一体化开发,产业化经营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该模式实现了生态农业系统的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效率与转化率,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良性循环。从"种-养-加-销"一体化开发的系统整体,构建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行产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岭南头村村民颜士全积极探索“链条式”科学种养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利用“秸秆养牛——牛粪养蚯蚓——蚯蚓喂黄鳝——蚯蚓粪种蔬菜”的“一种三养”高效农业开发新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态循环再利用,走出了一条效益倍增和生态环保的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一、生态农业系统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内涵生态农业系统物质能量循环利用是一种新型种养加循环利用模式,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是利用高新生物技术、物种多样化微生物技术,将精准农业、智慧农业、信息农业与传统种养农牧融合为一体,在农、林、牧、副间形成一种生态链条良性循环系统。按照3R原则——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和再循环(Recycle),有效解决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节约农业资源,提高农业产出效果,打造新型的物质能量多层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峡库区资源环境和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主要生产模式,即:种—养—加—销一体化模式、农林牧复合模式、农林复合模式、种—养立体农业模式和庭院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等,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此外,提出了实现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冯东辉 《种子科技》2020,(6):126-126,128
近几年来,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非常迅速,生态农业打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已经实现由经济效益向综合效益的转变。对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如何保障生态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一、基本含义田园生态农业旅游是以大田生态农业为载体,与山水林路构成一个系统有机整体,充分利用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资源,开展观赏田园风光、参与农业生产、品尝和购置绿色生态农产品、学习了解生态农业技术等旅游活动,把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合理配置农家乐的吃住乐,满足人们生产、休闲、观赏、娱乐、养生、度假等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以达到了解和体验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优化、旅游产业创新和农民增收的目的,获取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统阐述了农业生态区昆虫群落特点与影响因素,探讨了农田害虫生态控制策略。旨在优化农业害虫生态控制策略,实现农业害虫的自控或半自控防治,促进新型生态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发展生态农业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农业生产条件差,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要改变农业生产的现状,必须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道路。生态农业是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优化配置各种生物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一种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模式,只有走生态农业的道路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深刻探讨生态农业内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屯留县王公庄六位一体农牧结合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通过对该生态模式系统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分析表明,该生态农业模式系统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是中国北方农村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苏州典型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苏州市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并分析了该市实施的“蒋巷模式”、“洞庭山模式”、“农林大世界模式”3种典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特点与效益。根据苏州的资源特点,在城乡结合部适宜发展农业公园;在农村适宜发展生态种养园;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区适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产品。标准化、企业化、品牌化是建设苏州生态农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宁南山区不同施肥模式对苜蓿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宁南旱作农区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西部大开发以来,该区苜蓿人工草地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如何在干旱条件下提高苜蓿产草量,成为该区生态经济农业研究的战略课题。根据不同的施肥模式试验,研究探讨了该地区苜蓿高产施肥技术措施,针对宁南地区的农业生态条件,提出适宜该区苜蓿高产施肥技术措施与施肥方案,常年降水不足400mm的宁南旱作农业区,在一定的施肥水平下仍然可以实现高效草地生态经济农业。生态经济农业(Ecological economy Agriculture):简言之就是“产业化的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农业,是基于生态农业基础之上的新经济时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其完善了生态农业理论界面的不足,将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有机结合,解决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林正雨  李晓  何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31):147-153
以四川藏区32个县(市)为样本,围绕农业资源环境、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态压力、生产基础设施,构建15项二级指标组成的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区划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将四川藏区划分为金沙江—雅砻江中上游高山峡谷农林牧综合发展区(Ⅰ)、岷江—大渡河上游高山峡谷农林牧综合发展区(Ⅱ)、川西北高原山原生态畜牧业发展区(Ⅲ),为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指导四川藏区生态农业发展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广西"猪+沼+果+灯+鱼"生态农业模式关键技术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广西传统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的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近年创造的“猪+沼+果+灯+鱼”五位一体的新生态农业模式进行调查总结。并以广西‘恭城县黄岭村“五位一体”生态农业实践为案例,分析介绍该模式生态经济合理性及其关键技术。“五位一体”生态模式能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效益。从而解决南方传统农业模式中存在的经济效益不高。生活能源燃料缺乏。农产品产量和安全品质低下,污染环境和生态退化等问题,比“三位一体”生态模式具有更显著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因而在实践中为广大农民乐于应用。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岷江上游地区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农业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幅度较小。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岷江上游地区农业发展适宜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实施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使农、林、牧业良性循环,综合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徐东瑞  马礼 《华北农学报》2003,18(2):114-117
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对河北坝上实施生态农业工程建设后的生态效益进行了监测与评价。定量描述了坝上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对坝上生态农业工程的气候效益、土壤改良效益、农业水文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工程治理,使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强,结构合理,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孙略 《种子科技》2017,(3):28-29
高效生态农业是指按照生态学理论,针对特定区域、科学规划区域内的生物及非生物资源,开展农业生产活动。高效生态农业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内资源作用,且对环境少有破坏的生产系统,其推广应用能够有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探析了高效生态农业的主要特性及实现高效生态农业应采取的措施及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中国高效生态农业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受资源、环境、市场等的制约更加突出,发展农业经济面临着新的课题。而中国高效生态农业的出现与发展,不仅科学地处理了人类、农业、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关系,更实现了农业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同步、持续发展。笔者回顾了中国高效生态农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对其发展中产生的成功模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新形势下中国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广东连平县生态农业发展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护连平县的生态环境和东江水源,在发展农业经济时,必须进行生态的总体规划。本研究以连平县的农业资源和发展现状为基础,在研究了其发展的各种优劣势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生态农业发展成功案例,提出了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以实践和应用作为价值考量,将全县划分为"一核、二廊、三区",即建立一个生态农业核心区、纵横二条生态农业经济带、三个生态农业功能区。并就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发展政策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和建议。研究结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该县发展生态农业提供决策咨询和战略性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