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不同氮水平下多效唑对食用型甘薯光合和淀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以北京553为试验材料,设置施低氮(N 120 kg hm2)和施高氮(N 240 kg hm–2) 2个处理,每个处理下设置3个多效唑喷施浓度,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喷施多效唑对食用甘薯光合特性和块根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但减少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率,降低块根淀粉积累速率,显著降低了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降幅分别为8.0%、30.7%和20.5%;喷施多效唑可以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促进碳水化合物向块根的运转,提高干物质在块根中的分配,提高淀粉积累速率,显著增加单薯重、淀粉产量和鲜薯产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8.6%、32.5%和46.1%。说明在高氮条件下喷施多效唑对甘薯块根淀粉积累和产量的提高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与施肥时期在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实现钾肥的高效利用和优化管理。以优质食用型甘薯徐薯32为试验材料,研究3个钾肥用量(0,150,300 kg/hm2)和3个施钾时期(生长早期即栽插后2周内、封垄期和块根膨大初期)处理对甘薯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早期施用钾肥300 kg/hm2时,块根鲜薯和薯干产量获得最高值,分别为36495.0,12175.5 kg/hm2。钾肥不同施用期和施用水平对所测甘薯品质性状影响较大,甘薯生长早期追施钾肥有利于淀粉、麦芽糖和蔗糖的积累;低钾处理有利于淀粉及糖类物质的积累,而高钾处理则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不同木薯品种抗衰老生理与淀粉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新选056、南洋红、GR891、辐选01、华南124和新选048共6个木薯品为材料,于生育后期分析其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可溶性糖、自由水、束缚水含量以及块根淀粉积累等,以探讨木薯衰老生理与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木薯品种生育后期抗衰老生理与淀粉积累特性有明显差异,生育后期茎叶生长和生理机能最旺盛的是华南124,最弱的是南洋红,居中的是辐选01、GR891、新选048和新选056。木薯后期茎叶生长状况对块根淀粉积累有明显影响,过早衰老,降低块根淀粉含量及块根产量;过旺使光合产物大量用于地上部分茎叶生长,而运到地下部的相对减少,从而降低块根淀粉积累和块根产量。因此,木薯生育后期茎叶生长的调控,使其保持在适当水平,是提高木薯块根淀粉积累和块根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生育后期抗衰老生理指标也可作为高产和高淀粉含量品种选育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木薯生长发育和淀粉积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1999-2000年对云大-120、多效好,乙烯剂,多效唑四种植生物生长调节对木薯生长发育和淀粉积累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云大-120、多效好、乙烯剂,多效唑浸种茎和喷施植株,对木薯种茎发芽,植株生长,块根分化发育和淀粉积累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木薯的产量和块根人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云大-120促进木薯种茎发芽,茎叶生长、块根分化发育,提高块根产量效果最好,乙烯利促进块淀粉积累,提高块根淀粉含量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油菜氮素不同施用方式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於国强 《耕作与栽培》2003,(4):32-32,39
通过对油菜氮素的不同施肥方式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施氮以50%作基肥、10%作苗肥、15%作腊肥、25%作蕾苔肥的方式施用产量最高,植株健壮,氮肥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6.
在基础地力和施氮总量相同的条件下,氮肥基追不同分施比例对寒地粳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11叶品种空育131和12叶品种垦鉴稻6号为材料,设基肥、蘖肥、调节肥和穗肥9种施肥比例。表明:氮肥基追不同分施比例对各时期植株体内氮素积累量差异显著,其中成熟期氮素积累量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67-0.75*。氮肥基追不同分施比例对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差异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3-0.68*。在基础地力和施氮总量相同的条件下,基肥、蘖肥、调节肥和穗肥的最佳分施比例为4:2:2:2和4:3:1:2,这种施肥比例下氮肥利用率和产量高。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鲜食型甘薯提质增效,本试验以‘烟薯25’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肥、习惯施肥、优化施肥、优化施肥+有机肥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及‘烟薯25’的产量效应、干物质分配、氮磷钾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施肥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优化施肥+有机肥处理显著提升‘烟薯25’的单薯重和鲜薯产量,促进生物产量向甘薯块根转运及干物质向块根分配,提高茎叶、块根及总生物量的氮、磷、钾积累量,且氮、钾的产块根效率和收获指数较习惯施肥均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氮磷钾及有机肥施用水平相同且磷钾肥及有机肥全部基施的情况下,应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的不同施用时期对黔兴4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肥20%作基肥,10%作苗肥,20%作拔节肥,40%作穗肥,10%作粒肥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追肥以氮肥为主,磷肥和钾肥为辅.高产田追肥应掌握苗肥要轻、拔节肥要稳、穗肥要重、粒肥要补原则.若基肥不足,则以苗肥和拔节肥为主,穗肥为辅.苗情好的田块,追肥可前轻后重,反之则应前重后轻.不同肥力的田块,需均衡施肥,对于长年不施肥或施肥少的田块,要注意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  相似文献   

10.
木薯内源激素含量与块根淀粉积累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木薯内源激素(IAA、ABA、GA3、CYT)含量和块根淀粉积累的关系,分别对高低淀粉木薯品种不同时期块根、茎秆、叶片内源激素(IAA、ABA、GA3、CYT)和块根淀粉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块根、茎秆、叶片中IA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在块根形成期达到最大值;块根、茎秆内ABA、GA3,叶片内ABA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茎秆ABA、GA3主要是通过影响光合产物的装载和运输来促进块根淀粉的积累;在块根形成期和膨大期,高淀粉木薯品种‘辐选01’块根内CYT含量高且持续时间长。叶片中IAA、CYT、GA3与块根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块根成熟,这3种内源激素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可能与它抗衰老的能力有关。在块根膨大期,‘华南124’茎秆GA3含量极显著高于‘辐选01’,‘辐选01’块根、叶片ABA含量在生长后期显著高于‘华南124’,说明低淀粉木薯品种后期不易早衰,但地上部分生长过旺不利于块根淀粉积累。  相似文献   

11.
木薯品种生长发育及淀粉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1998-1999年对SC124、GR911、GR891、SC205、南洋红(CK)几个木薯品种的生长发育及淀粉积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C124种茎发芽快、出苗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长势旺盛、植株不分枝或极少分枝、适应性强、比较耐寒、结薯多、块根较长而且大、产量高、块根淀粉含量也较高,GR911种茎发芽快、出苗早、出苗率高、生长势旺盛、植株高大、茎秆粗壮、不分枝或极少分枝、适应性强、结薯习性好、结薯集中、容易收获、块根粗大、产量高、淀粉含量也较高。GR891植株较矮、分村以多、出苗率、生长势适中、结多、块根大小比较均匀、产量较高、块根淀粉积累早、淀粉含量高、氢氰酸含量低、食性好。SC205种茎发芽较快、出苗率较高、植株不分枝或极少分枝、适应性强、结薯习性好、结薯较多而且集中、容易收获、产量和淀粉含量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选用寒地粳稻松粳9号和松粳6号,在一定的施肥量下采用不同氮肥运筹处理,对水稻开花后淀粉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合理减少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可以促进籽粒灌浆、增加总淀粉含量,同时还可适当提高稻米支链淀粉含量。适当减小基肥施氮比例、增加穗粒肥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灌浆后期籽粒中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Q酶)的活性,而在灌浆前期淀粉合酶(SSS)活性随着基蘖肥比例的减小而降低。通过相关分析可知,ADPG焦磷酸化酶、Q酶和SSS与淀粉及其淀粉组分密切的相关,对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变化均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 合理的基肥、蘖肥、穗肥、粒肥配比(5∶3∶1∶1)能够调控灌浆过程中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从而增加淀粉及淀粉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3.
氮肥运筹对抛秧栽培晚稻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总施氮(纯氮)量为180kg/hm2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时期对秀水79物质积累和分配及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分蘖数随前期施氮比例的减小呈下降的趋势,氮肥后移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延长生育期。产量侧重后期施氮处理的产量较生育后期不施氮处理的产量明显提高,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之比为5:3:2施氮方式产量最高,比对照增稻谷3800.0kg/hm2,增产85.15%。氮素的生产力随着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在不同施氮比例下,对有效穗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大,因而适当氮肥后移在保证颖花数的前提下,延长剑叶生长时间,防止叶片早衰,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而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木薯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摘要:中国木薯施肥研究表明,氮磷钾三大营养元素的重要性排序是N>K2O>P2O5,当连作木薯时,推荐N︰P2O5︰K2O配比为2~4︰1︰2~4,随着连作年份的延长而相应提高氮钾配比,推荐中等地力的土壤施肥量为50~100 kg/hm2的N和K2O,25~50 kg/hm2的P2O5。同时,根据各地的土壤化学分析,结合木薯营养需求指标,选择施用Ca、Mg、S、B、Zn和Cu等中微量肥料,建议施用硫酸钾镁肥、钙镁磷肥、生物有机肥、火烧土和各种有机肥,以及把间套种作物和木薯的废茎秆还田,从而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补充中微量肥料,可适当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注意施用基肥和重施苗肥。  相似文献   

15.
高肥力土壤氮钾配施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高肥力土壤氮钾配施对烟薯25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三水平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设3个N处理(0,45,90 kg/hm~2)和3个K_2O处理(0,75,150 kg/hm~2),共计9个氮钾组合处理,分别于收获期调查甘薯地上部性状,测定块根干鲜质量、Vc、淀粉、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高肥力土壤上施用氮肥可增加甘薯蔓长、茎叶鲜质量、T/R值,并提高甘薯块根内蛋白质、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高肥力土壤上施用氮肥情况下,块根干鲜质量、淀粉和果糖含量有所降低。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块根干鲜质量、薯干率及淀粉和葡萄糖的含量;促进了甘薯对Mg的吸收,降低了甘薯对Ca的吸收。在氮钾互作条件下,甘薯分枝数、结薯数及Vc、蛋白质、蔗糖、葡萄糖、果糖含量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均有所提高;鲜薯产量与氮肥、钾肥的施用存在交互作用,即在不施N、施K_2O 150 kg/hm~2时,甘薯产量达到最高,较不施肥处理增产10 825.5 kg/hm~2,增幅为29.2%。同时在施N 90 kg/hm~2、不施K_2O时,甘薯产量最低,较不施肥处理减产1 435.5 kg/hm~2,降幅为3.9%。因此,在高肥力土壤,应不施或少施氮肥并配施适量钾肥以期获得鲜食型甘薯的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6.
施氮方式对糯玉米鲜穗产量及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条件下,以4个糯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等量施氮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氮方式对糯玉米在最适采收期的鲜穗产量及子粒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方式对糯玉米适宜采收期的影响不明显,对鲜穗产量及子粒中主要营养组分含量的影响显著.氮肥分基肥和拔节肥(NF2)2次施入有利于提高子粒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改善食味品质;氮肥分基肥和抽雄肥(NF3)2次施入,不仅可以提高鲜穗产量,而且可提高子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有利于改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寻套作甘薯高产优质的氮肥运筹方式, 以甘薯套作及单作为主区, 定量氮肥全部基施、分2期和分3期运筹为副区, 于2015—2016两年度探讨了不同处理对2个甘薯品种(渝紫7号和万薯10号)块根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2个品种无论单作或套作, 定量氮肥分2期或分3期运筹显著提高甘薯块根产量、单薯重、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 套作中定量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2个甘薯品种商品薯率影响不显著, 但单作中分3期运筹时最高; 万薯10号块根β-胡萝卜素含量以定量氮肥分3期运筹最高, 渝紫7号块根花青素含量以分2期和3期运筹最高, 2个品种块根淀粉含量以氮肥全部基施最高。套作降低了除甘薯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外的其他营养品质以及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但套作定量氮肥分2期或3期运筹, 可使这些指标达到或优于单作氮肥全部基施水平。为提高块根淀粉含量, 定量的氮肥宜采用全部基施, 为同时优化其他营养品质、提高甘薯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定量的氮肥宜采用分2期或分3期运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杂交油菜不同时期施肥比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苗肥与苔肥比例以5:5最合适,即前后期各占50%,产量最高:其次是4:6比例,即前期占40%,后期占60%,偏施苔花肥,以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基追肥比例对湖南省双季稻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以‘湘早籼32号’和‘中嘉早17’为早稻供试品种,‘湘晚籼12号’和‘五优308’为晚稻供试品种,设置6种不同施肥比例(T1~T6)与1个不施肥处理(T7)。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比不施肥增产16.07%~91.33%。早稻‘中嘉早17’以基追肥比例8:2:0:0产量最高,为7497.00 kg/hm~2,晚稻‘五优308’以基追肥比例6:2:2:0产量最高,为9387.90 kg/hm~2;早晚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均以基追肥比例4:3:3:0较高,是一种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的施肥方式,前轻后重的施肥方式茎秆重、叶片重、穗重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基追肥比例0:5:3:2的根系重与茎秆重分别比其他施肥处理少9.72%~63.84%和6.42%~27.82%,表明肥料后移会减少水稻干物质的积累。因此,在湖南地区重施基蘖肥可促进早稻分蘖的发生,晚稻在重施基蘖肥的基础上适当配施穗肥可增加单位面积颖花数、提高结实率,以此获得双季稻的高产。  相似文献   

20.
龚治国  刘玉蓉 《作物学报》1965,4(3):187-200
本试验于1963、1964年在江西、临川本所进行,试验田土壤为冲积性水稻土,质地粘重,土壤肥沃,试验结果证明:一、稻田植棉用牛栏粪作基肥具有肯定的增产效果。但基肥增产效果大小与追肥技术密切相关,以“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肥”,增产效果最明显。二、苗期追施适当速效氮肥,对增强棉苗对低温阴雨等不良环境的抵抗力,促进棉苗早发,保证全苗,培育壮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蕾期重施氮肥处理,造成棉株营养器官徒长,导致棉株中、下部蕾铃严重脱落,严重减产,故在蕾期应控制氮肥的施用。花期重施氮肥处理,可使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生长协调,棉株中、下部成铃多、铃期缩短、单铃重,产量高。三、1963年除基肥组重施苗、花肥处理与重施花肥处理,较不施肥对照增产外(增产率分别为3.7%与15%),其它处理均较对照减产。1964年所有施氮处理均较对照增产,以蕾无花重处理增产最多,蕾轻花重处理次之,花轻蕾重处理第三,花无蕾重处理最少(增产率分别为:25.2%、21.5%,7.99%、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