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春玉米连作秋大豆的初步研究赵玉庭,罗(四川省农技推广总站)四川常年有安、玉、蓄三熟带状种植春玉米地1200万亩,根据光温条件,在麦、玉、营三熟基础上,利用玉米收后到播种小麦的三个月间隙时间,’在玉米茬口带上增税一季秋大豆,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为了探讨实...  相似文献   

2.
稻田稻草全覆盖种植秋马铃薯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种植马铃薯新技术是将秸秆还田和轻型栽培充分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组装形成的配套新技术.与常规马铃薯种植方法相比,该技术省工省力,低成本,生产出的马铃薯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3.
秸秆覆盖,也叫生物覆盖,它是利用植物和一切残体覆盖地表,达到蓄水保墒,改土培肥,减少水土流失,进而提高作物单产的一项实用农业技术。推广秸秆覆盖,可以有效控制农田焚烧秸秆的现象,从而起到了净化土壤、减少农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小麦秸秆中养分含量为:N0·5%~0·67  相似文献   

4.
苗带深松条件下秸秆覆盖对春玉米土壤水温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静静  李从锋  李连禄  丁在松  赵明 《作物学报》2014,40(10):1787-1796
免耕秸秆覆盖是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一种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为明确宽行覆盖窄行深松交错种植条件下覆盖带适宜的秸秆覆盖量和覆盖方式, 2012–2013年在河北省廊坊市进行了春玉米的田间试验。选用郑单958为试验材料, 采用80 cm+40 cm宽窄行种植, 宽行间覆盖秸秆, 窄行间进行苗带深松, 设置8.42 t hm-2覆盖量下粉碎覆盖(100SC)、整秆覆盖(100SP)、4.21 t hm-2覆盖量下粉碎覆盖(50SC)、整秆覆盖(50SP)和不覆盖(CK)处理, 测定土壤水分和温度、出苗状况、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结果表明, 秸秆覆盖与深松结合条件下, 4种覆盖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提高了土壤含水量, 其中50SC处理在花前0~15 cm土壤降温幅度最小, 其他覆盖处理显著降低花前土壤温度。各覆盖处理明显提高了苗期整齐度, 秸秆覆盖对苗期的生育期天数略有推迟。与CK相比, 50SC提高了春玉米地上部生物量, 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 千粒重和穗粒重分别提高10.9% (P<0.05)和6.5% (P<0.05), 产量提高4.78%, 达12 243 kg hm-2。50SC条件下产量与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DMA)、花后/花前DMA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宽行覆盖窄行深松交错种植有利于缓和秸秆覆盖对出苗的物理阻碍, 其中秸秆以4.21 t hm-2的覆盖量粉碎覆盖效果最好, 该处理可为玉米提供稳定有利的土壤水分和温度条件, 提高了生育后期的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5.
张明荣 《作物杂志》2002,18(1):30-31
四川省常年种植春玉米面积在100万hm2左右,春玉米收获后至小麦播种前尚有3个月空闲耕地资源。近年来,利用这部分闲置耕地种植一季短季蔬菜、冬大豆等所占用面积较小,其绝大部分土地被闲置,尚待开发利用。为了充分利用我省秋季的气候资源优势和被闲置的巨大耕地资源,南充市农科所成功探索出春玉米后茬种植秋大豆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利用该技术于1999~2000年连续两年在我市嘉陵区吉安镇示范,获得了平均单产秋大豆1500kg/hm2,纯增收3000元 /hm2 以上的高效益。其关键技术措施介绍如下。1 选用适宜秋播的优质高产高效良种选好秋大豆良种……  相似文献   

6.
研究秸秆覆盖与传统耕作土壤水热变化规律及对次降雨的响应情况,以期为研发秸秆覆盖关键保护性利用技术提供水热理论基础。借助野外定位含水率温度监测仪,每60 min反馈一次监测数据,持续监测和记录秸秆覆盖后和传统耕作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变化过程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受次降雨影响大,土壤温度受空气温度影响大。(2)与传统耕作相比,秸秆覆盖可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3)秸秆覆盖土壤含水量呈现“几”字形变化趋势,次降雨对秸秆覆盖土壤含水量补给存在滞后期,含水量升高后可维持一段时间,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保持高含水量不变的时间越长。(4)秸秆覆盖与传统耕作土壤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温度逐渐降低,越接近地表,土壤温度浮动变化越剧烈,但秸秆覆盖后土壤温度浮动幅度小于传统耕作。秸秆覆盖有较好的保温保墒效果,使土壤受低温胁迫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7.
试验采用微区定位法,研究玉米-大豆隔年轮作免耕条件下,0%、30%、60%、100%4种秸秆覆盖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及大豆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合理使用秸秆及农田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有效增加大豆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及地下部的干物质积累量,60%秸秆还田量效果最佳,产量达4 770.2kg/hm2;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随着秸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且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幅度大于对全量养分的影响。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增加8.9%~28.1%,全氮增加2.2%~20.0%,全磷增加11.4%~30.2%,碱解氮增加4.5%~27.2%,速效磷增加12.9%~73.3%,速效钾增加6.7%~63.0%,在本地区连续5年免耕条件下,60%秸秆还田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棉花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于山东农业大学棉花科研基地德州市抬头寺经济开发区试验田进行试验,设棉花秸秆还田与未还田2个处理,研究连续4年棉花秸秆还田对0~6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秸秆还田能够显著增加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周年土壤微生物平均总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19.87%,20.07%,56.15%;其中周年土壤细菌和真菌平均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20.91%、26.38%(0~20),20.59%、31.18%(20~40)和56.85%、32.30%(40~60),均达显著差异水平;周年土壤放线菌平均数量分别比未还田增加了4.29%,11.62%,54.00%,其中在20~40 cm和40~60 cm土层提高效果显著。棉花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脲酶活性,0~20 cm,20~40 cm,40~60 cm土层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未还田提高4.27%,13.43%和24.03%,其中对20~40 cm全部取样时期(9月除外)和除7月外40~60 cm土层其他取样时期的提高效果达显著差异水平;秸秆还田使土壤蔗糖酶活性在0~20 cm全部取样时期,除5月外20~40 cm土层其他取样时期,除8月外40~60 cm土层其他取样时期均得到了显著提高,分别比未还田提高了27.08%,46.96%,57.59%;除7,8月外,0~20 cm土层其他取样时期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棉花秸秆还田条件下得到了显著提高,比未还田提高了8.73%,但除5,6月20~40 cm土层外,秸秆还田对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提高效果未达显著差异水平。以上结果说明持续棉花秸秆还田有利于保持和改善土壤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干旱条件下夏玉米覆盖秸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旱条件下夏玉米覆盖秸秆后,田间土壤含水量提高2.94%-13.86%,效果可持续到大嗽叭口期,从而使植株生长迅速,叶面积猛增,库源关系得到进一步协调,穗粒数增加,秃尖长度减小,穗粒重及其它穗部性状得到改善,经济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油/(麦)大豆-玉米一年三熟免耕技术原理,结果表明免耕结合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可以缓冲降水对地面的冲击,保持耕层表土良好孙隙状况,有利于接纳降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土壤持水量增加,且雨季土壤沥水快,田内不渍水。同时有提高和降低表土温度的双重效应,还能抑制杂草。名耕不翻动土层,有机质分解缓层,有机质分解缓慢,土壤保湿,供肥能力高。秸秆覆盖还田,比翻压还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对水碳调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水碳调控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基于田间与室内试验,研究不同水碳处理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数量和蔗糖酶活性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减小.与常规肥管理相比,有机肥施用和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过氧化氢...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微区定位法,研究玉米一大豆隔年轮作免耕条件下,0%,30%,60%,100%4种桔秆覆盖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及大豆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合理使用秸秆及农田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覆盖还田能够有效增加大豆单株叶面积、地上部及地下部的干物质积累量,60%秸秆还田量效果最佳,产量达4770.2kg/hm2;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随着桔秆还田量增加而增加,且对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幅度大于对全量养分的影响。与秸秆不还田相比,桔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增加8.9%~28.1%,全氮增加2.2%~20.0%,全磷增加11.4%~30.2%,碱解氮增加4.5%~27.2%,速效磷增加12.9%~73.3%,速效钾增加6.7%~63.0%,在本地区连续5年免耕条件下,60%桔秆还田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不同保水措施对烟地土壤水分及 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干旱地区寻找较好的烤烟配套栽培措施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秸秆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相对含水率、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还田均能增加干旱季节土壤的含水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生长前期地膜覆盖的保水效果最优,后期以秸秆覆盖和还田效果略好;几种措施均能显著的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其中地膜覆盖对烟株早期生长有利,而秸秆覆盖和还田在烟叶旺长后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的提高烤烟的产质量,产值分别较秸秆还田、常规对照和地膜覆盖提高7.5%、18.2%和37.6%。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水增产作用,值得在干旱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4.
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对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对山西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和20~40 cm的褐土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使微生物碳、氮量增加;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提高了褐土土壤脲酶活性;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可以明显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明它们可作为综合指标来反映褐土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滴灌条件下秸秆覆盖和土壤含水量以及两因素交互作用对冬小麦籽粒灌浆、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冬小麦矮抗58为试验材料,设计了秸秆处理(覆盖T、不覆盖T0)与土壤相对含水量(40%(W1)、50%(W2)、60%(W3)、70%(W4)4个水平)两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Richards方程拟合秸秆覆盖和水分调控下冬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的决定系数在0.977 5~0.999 6,达到极显著水平。秸秆覆盖和水分调控间的交互作用对除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V)外其他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秸秆覆盖下土壤相对含水量60%(TW3)处理组合具有最长的灌浆持续期T(51.91 d),最长的灌浆中期持续期T_2(15.230 d)和灌浆后期持续期T_3(26.556 d),最大的灌浆中期灌浆速率R_2(0.897 mg/d)和灌浆后期灌浆速率R_3(1.365 mg/d)。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耗水量的二次曲线关系表明,在耗水量240~270 mm可达到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双高的效果。本试验中以秸秆覆盖与土壤相对含水量60%(TW3)处理组合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9.02 kg/(mm·hm~2)),较秸秆覆盖下土壤相对含水量的70%(TW4)提高了5.30%;产量为7 097.7 kg/hm~2,与TW4处理组合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大豆与烤烟不同套作年限对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克服烟田连作障碍、提高烤烟产量和质量,以大豆套作烤烟为种植模式,调查大豆与烤烟不同套作年限下根际土壤三大类群微生物和与氮代谢相关的功能性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变化及其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烤烟-大豆带状套作显著增加作物根际土壤的细菌(B)、放线菌(A)数量、B/F和A/F值,减少真菌(F)数量;也提高与土壤氮素代谢相关的氨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自生固氮菌等功能性微生物数量;烟豆套作能降低烤烟主要土传病害的发生,其发生程度与烤烟根际土壤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显著负相关,而与真菌数量极显著正相关。随着套作年限的延长,根际土壤的细菌(B)、放线菌(A)、B/F和A/F值以及氨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自生固氮菌等有益菌群数量大幅度增加,真菌(F)及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显著减少,对烟草土传病害的相对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以上效应表现为烤烟-大豆带状套作3年(A3)烤烟-大豆带状套作2年(A2)烤烟-大豆带状套作1年(A1)。  相似文献   

17.
橡胶树死皮病的症状及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捧农场的橡胶树死皮病停割树的症状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RRIM600 品系与GT1品系的橡胶树死皮停割树的比例均随割龄增加而增加;橡胶树停割树割线褐斑的比例,RRIM600品系随割龄增加而增加,而GT1品系则相反;RRIMM600品系与GT1品系死皮树的土壤全氮含量较健康树高。  相似文献   

18.
秸秆覆盖量对农田土面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目的】为研究秸秆量与夏玉米农田保墒效果之间关系,【方法】结合小区试验和微型蒸发皿定量观测,研究了0、0.6、0.9、1.2 kg/m^24种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农田土面蒸发的影响规律。【结果】试验表明在无种植情况下,秸秆覆盖大于0.6 kg/m^2时,能明显影响和保持0-5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秸秆覆盖量大于0.9 kg/m2时,保墒效果不再明显增加。结合干旱小区玉米试验发现,秸秆覆盖量在0.6-0.9kg/m^2范围时,玉米增产效果明显。【结论】秸秆覆盖量为0.6-0.9 kg/m^2范围时,可获得较好的保水和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