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沙县旱地占耕地的68.5%,旱地中绝大部分是坡耕地。由于(1)土壤侵蚀,表土被冲刷,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这是旱坡地土壤肥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旱坡地通过梯化后,打乱了活土层,使土壤肥力降低;(3)是近年来农民在肥料施用上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严重。因此,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提高旱坡地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从1992~1996年我们在岚头乡茅岗进行了不同有机肥投入,快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1)豆科绿肥,(2)混播绿肥(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  相似文献   

2.
贵州坡地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90 % ,陡坡耕作十分普遍。对大于 2 5°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以及坡耕地的综合整治不仅是生态问题 ,也是贵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贵州坡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整治对策及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旱坡耕地生物栅篱梯化护埂技术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四年 8°,15°旱坡耕地上试验生物研究栅篱梯化护埂。结果表明 :生物栅篱梯化护埂 ,能有效遏制旱坡地水土养分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 ,增产、增收的效果。8°坡生物栅篱梯化护埂比未梯化对照 ,减少径流 79.6 % ,减少土侵蚀 93 .6 % ,减少养分流失 91.7% ,产量提高 17.1%~2 1.3 %。 15°坡生物栅篱梯化护埂 ,比未梯化对照减少径流74.6 % ,减少土壤侵蚀 96 .6 % ,减少养分流失 94.6 %。产量提高 14.8%~ 2 2 .7%。尤以生物梯化护埂 ,配套横坡聚垄耕作效果最佳 ,比对照减少径流 95 995 .8m3/ (km2 ·年 ) ,减少81% ,减少土壤侵蚀 2 798.7t/ (km2 ·年 ) ,减少 98.4% ,减少养分流失 96 .9% ,土壤含水量提高 7.4% ,平均增加蓄水42m3/ 6 6 7m2  相似文献   

4.
四川有旱坡耕地3500万亩,其中坡度10~30°占63%,>30°占22%。因受多种自然条件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生产力水平极低。南充地区农科所于1984~1986年在南充县共兴乡结合旱地改制开展农业综合技术实验,定点定位观察,对多熟覆盖少耕与水土流失进行了研究。 一、多熟覆盖少耕对保持水土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地处东经110°17′—114°30′,东西经度差4°13′,北纬35°25′—40°25′,南北纬度差为5°20′,全省境内直线距离将近600公里,南北距离远,太阳辐射有很大差别。又因在黄土高原二级阶梯内,境内丘岗起伐,峁梁逶迤,地势的垂直高差悬殊,形成“一地不同天”的立体农业。大麦广布全省:无论山峦盆地均有种植,尤以盆地为多。由于进行了山西省大麦品种的征集、整理和鉴定,初步认定山西省大麦品种的形态生态特点为;(一)类型与变种:在山西省大麦品种中,以棱形分:二棱大麦亚种占6.96%,多棱大麦亚种占93.04%(内四棱大麦占86.95%,六棱大麦占6.08%);以皮裸分:皮大麦占77.39%,裸大麦占22.61%以株型分:半松型占66.95%,紧凑型和松散型各占16.52%。(表1)  相似文献   

6.
辽西地区位于东经118°50′—120°15′,北纬40°24′—42°34′。包括朝阳市全部、阜计市一部分和义县。全区总面积为4802万亩,占全省22.1%,其中耕地1,516.2万亩,占该区总土地面积的31.6%。地貌特点是山地、丘陵、河谷相间分布。属半干旱、半湿润易旱地区,年降雨量450—500 mm,年平均气温7.2—8.5℃,<10—15℃积温2700—3400℃,无霜期130—170天,全年日照时数为2800—2981小时。干旱和风沙是该区的主要灾害,风沙也严重困扰着该区的农业生产,水土流失严重,仅朝阳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曾达260万亩,占总土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 ,为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地向广西丘陵山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地处北纬 2 4°38′~ 2 6°11′,10 4°35′~ 10 6°32′。境内南北盘江流域 ,海拔 5 0 0m以下的低热河谷地区 ,年平均气温超过 2 0℃ ,≥ 10℃积温 6 5 0 0℃以上 ,具备种植部分热带水果的热量条件。 80年代中期该地区开始引种香蕉 ,获得成功 ,由于香蕉生产期短 ,见效快 ,发展迅速 ,目前种植香蕉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鉴黔西南州香蕉种植区域山坡地多 ,平坝地少 ,香蕉主要是旱坡地种植 ,水、肥、土易流失 ,土壤肥力较低 ,冬春干旱 ,灌溉困…  相似文献   

8.
基于SOTER数据库的河北省土壤侵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应用SOTER数据库与RUSLE模型定量化估算河北省土壤侵蚀风险。【方法】在建立河北省SOTER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取地形因子、植被覆盖与耕作管理措施和土壤保持措施,结合土壤可蚀性与降雨侵蚀力因子,应用RUSLE模型定量评价河北省山区土壤侵蚀风险。【结果】河北省轻度水土流失面积3.5万km2,占18.9%;中度水土流失面积1.1万km2,占6.1%;强度与极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8 183km2与1.0万km2,分别占全省面积的4.4%和5.6%;剧烈土壤侵蚀面积为1.2万km2,占全省面积的6.8%。【结论】河北省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太行山、燕山山区,尤以低山丘陵地带的土石山区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土壤水分特性是制定作物灌溉制度的基础。为了合理制定南雄旱坡地烤烟灌溉制度,解决季节性干旱对该地区烤烟种植的影响,以南雄旱坡地紫色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试验和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轮作方式下不同土层深度的紫色土土壤水分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旱坡地紫色土的饱和含水量30.7%,平均田间持水量25.5%,凋萎系数10.0%;土壤保水性差,占田持30%的土壤水会随着重力的作用流失;有效含水量所占的比例低,接近50%以上的土壤水没有办法被作物利用;不同轮作方式对水分特性曲线稍有影响,土层深度对其影响较大。建议制定灌溉制度时烤烟的计划湿润层深度为40 cm,当地在生产时应注注意经常松土,或增稻杆等增加土壤的保水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明垦作方式与广西旱坡地水土流失的关系,为旱坡地水土流失治整理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对等高垦作、非等高垦作2种不同垦作方式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垦作方式对旱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等高垦作相比,等高垦作具有明显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流失的作用。其中,水流失量减少了10.51%,土壤流失量减少了67.09%,土壤速效氮磷钾分别减少了67.34%、66.46%、66.73%,土壤有机质减少了68.13%。由此可见,等高垦作是旱坡地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盛超  保安辉 《耕作与栽培》2006,(1):40-40,F0003
冷烂锈水田属低产田,在普安县低产田类中所占比例较大,使其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是进行半旱式免耕栽培管理。由于半旱式以人力操作为主,需时较多,劳动强度大,在实际耕作中难以普遍采用。因此,寻求一种简便易行而又能较大幅度增产的耕作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在半旱式栽培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旱土的可持续耕作,确保旱土作物可持续高产,在旱土常年耕作过程中,应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原则,不断进行改良和培肥,使旱土保持地力充裕,常种常新。下面介绍旱土改良和培肥的目标与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是铜仁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常年种植面积10万hm2 ,占粮食播面的 30 % ,占粮食总产的 5 0 % ,在全区农业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紧迫要求 ,发展优质稻生产已成为水稻生产的必然趋势。为此 ,根据铜仁地区水稻生产的特点 ,提出其发展策略和措施 ,供各地参考1铜仁地区发展优质稻的资源优势  铜仁地区地处东经 10 7°4 5′~ 10 9°30′,北纬 2 7°7′~ 2 9°5′ ,境内最低海拔 2 0 5m ,最高海拔 2 5 72m。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及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区南部,在北纬38°43′~43°26′和东经118°53′~125°46′之间。东北部与吉林省接壤,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西南部与河北省交界,南濒黄,渤二海,东南部以鸭绿江与朝鲜分界。全省总面积约15万平方公里。东西两侧山地丘陵约占62%;中部平原约占30%,主要为辽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故称辽河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全省大小河流300余条,主要属辽河流域,辽河流贯全省。全省有大中型水库数十座,著名的有大伙房、清河、柴河、参窝、汤河等水库。全省水域面约占8%。  相似文献   

15.
蓄水聚肥耕作法,也称“丰产沟”种植法,是在旱薄地上,开沟深翻,集中表土,集中肥料于种植沟内,将深层生土挖出培埂熟化。此法可防止水土流失,增强土壤蓄水、保水能力,迅速培肥地力,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是山丘旱薄地区改变“旱、薄、粗、穷”和致富的一项有效方法。 增产效果 从1982年试验、示范、推广蓄水聚肥耕作法至今,增产效果均十分明显,一般亩增小麦80公斤左右,增产50%以上。例如1985年东盘乡东丁庄丁立森,在岭坡地上开挖1.4亩“丰产沟”,平均亩产小麦……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不同耕作措施下氮肥利用效率。本研究以春小麦品种‘定西4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传统耕作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 cover,TS)、免耕(no-tillage,NT)、免耕覆盖(no-tillage cover,NTS)和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CK)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氮素累积与转运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免耕覆盖促进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TS、NT、NTS处理分别T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增加24.2%、3.9%和58.7%,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成熟期春小麦各器官氮素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为:子粒>茎杆+叶鞘>叶片>根。NTS处理条件下,其子粒中的氮素分配量最大(152.78 kg/hm^2),与之相比,T、TS、NT处理分别减少了30.4%、12.1%及19.3%,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春小麦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子粒的转移量和转移率在开花期之后均以NTS处理最大,分别比T、TS、NT处理显著增加37.0%、8.2%、19.1%和22.4%、5.3%、9.5%,但NTS处理小麦氮素转移量对子粒的贡献率最小(73.04%)。各处理氮肥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均呈NTS>TS>NT>T,以NTS处理最高,分别比T处理显著高37.8%、18.7%,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因此综合考虑氮素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NTS是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该地区春小麦最佳耕作模式。本研究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佳耕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试验的提出与经过贵州位于北纬24°35′~29°59′和东经104°17′~108°20′的云贵高原东斜面。立体农业特点明显。属亚热季风湿润气候型。田少土多,玉米是主要的旱粮。省内大部分地区年均温为15℃左右。≥10℃的积温为4000—5500℃,低热地区则在5500~6500℃以上。年雨量为800~1200毫米,而夏季三个月中较多。夏季与初秋的日照时数几占全年的半数,这时又是雨、热、光周期,不仅有利春玉米生育,同时对夏玉米的生育  相似文献   

18.
旱地聚垄耕作及粮肥轮(间)配套技术的改土培肥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毕节地区海拔高 ,气温低 ,是一个山高坡陡 ,自然灾害频繁 ,以旱作为主的山区。全区旱地面积 97.78万hm2 ,占耕地面积的 91.9% ,其中pH值小于 5 .5的酸性土壤 19.8万hm2 ,占旱地面积的 2 0 .3% ;粘重板结型土壤 18.93万hm2 ,占 19.4 % ;低产土 87.0 7万hm2 ,占 89.1% ;耕层小于 15cm的浅薄型旱地 5 1.4万hm2 ,占 5 2 .6 % ;坡地面积 78.2万hm2 ,占80 %。坡度大于 2 5°的陡坡占 2 1.2 %。极大地制约着作物产量的提高 ,一般玉米单产仅 2 2 5 0kg/hm2 左右 ,且土壤肥力存在着逐年递减的趋势。为了加大旱作农业技术推…  相似文献   

19.
龙阳高  常兆玉 《种子》2000,(4):68-69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 ,东经 10 7°4 5′~10 9°30′,北纬 2 7°0 7′~ 2 9°10 5′,是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区内海拔 10 0 0米以下的占 84 .6 % ;年均气温 15.8~ 18℃ ,最热的七月中下旬~八月上中旬日均气温 2 8~ 32℃ ,无霜期 2 80~30 0天 ,>10℃的有效积温 4 50 0~ 56 0 0℃ ,年降雨量10 0 0~ 150 0 mm,年降雨量的 80 %~ 85%集中在 4~5月份 ,年相对湿度 >75% ,年日照时数 950~ 130 0小时。温暖湿润的气候 ,适宜水稻的种植和生长发育。全区水田耕地面积 10 .5万公顷 ,常年杂交水稻制种面积 1333…  相似文献   

20.
<正>1试验目的筛选出适宜洛阳市地域、气候条件下种植的耐旱、优质、高产的花生新品种,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2试验材料与方法2.1试验地点及条件试验共分旱肥地、旱薄地两组,旱肥地设在嵩县闫庄镇下湾村,旱薄地设在嵩县闫庄镇胡沟村。试验地均不靠近村庄,周围无障碍物,旱肥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肥力中等、土层较厚、质地轻壤,旱薄地为丘陵坡地,地力均匀,肥力低下、土层较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