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明垦作方式与广西旱坡地水土流失的关系,为旱坡地水土流失治整理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对等高垦作、非等高垦作2种不同垦作方式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研究,探讨不同垦作方式对旱坡地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等高垦作相比,等高垦作具有明显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流失的作用。其中,水流失量减少了10.51%,土壤流失量减少了67.09%,土壤速效氮磷钾分别减少了67.34%、66.46%、66.73%,土壤有机质减少了68.13%。由此可见,等高垦作是旱坡地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综合考虑施肥管理方式和植物配置,本研究设置了常规施肥(CF)、常规施肥+生草覆盖(CF+GC)、常规施肥+生草覆盖+植物篱(CF+GC+PH)、水肥一体化(IWF)、水肥一体化+生草覆盖(IWF+GC)、水肥一体化+生草覆盖+植物篱(IWF+GC+PH)等管理措施,采用野外径流小区法,研究了不同管理措施对三峡库区柑橘园土壤养分及地表径流氮磷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柑橘园较常规施肥柑橘园土壤总氮(TN)和总磷(TP)平均高92.41%和32.45%,且配置生草覆盖和植物篱等可提高土壤总氮比例范围为17.30%~39.10%,但对总磷未见规律性影响。施肥方式以及配置生草覆盖和植物篱对土壤硝态氮(NO3N)未表现出规律性影响,而配置生草覆盖和植物篱措施明显提升了铵态氮(NH4+-N)含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各处理地表径流量均呈逐渐增加趋势。相较常规施肥管理,水肥一体化管理可有效降低地表径流量,配置生草覆盖和植物篱措施均可进一步降低地表径流量,且以水肥一体化+生草覆盖+植物篱(IWF +GC+PH)削减地表径流效果最好。水肥一体化柑橘园地表径流中TN和NO3--N浓度相对较高,而TP和NH4+-N浓度则相对较低。同时,配置植物措施可降低TN浓度比例为15.88%~37.55%,TP为23.48%~55.54%,NH4+-N为14.11%~39.92%,NO3--N为25.34%~47.96%。综上可知,施肥方式、施肥时间、降雨强度、地表植被配置等差异均会影响土壤养分留存以及地表径流氮磷流失,建议未来三峡库区柑橘园管理应加大推广水肥一体化,减少肥料投入量,并配置水保型植物措施以降低养分流失水平。  相似文献   

3.
不同耕种方式对水土流失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3年不同耕种方式对水、土、养分及作物产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沿等高线种植比顺坡种植减少流失水量53.5%、土量85.7%、养分总量84.3%,产量提高17.6%间作比净作减少流失水量22.2%、土量56.4%、养分总量51.4%,产量提高23.0%。浅耕比翻耕减少流失水量10.4%、土量21.6%、养分15.7%,增加产量10.O%。在各处理组合中,沿等高线种植、间作、淡耕的流失量最小,顺坡种植、净作、翻耕的流失量最大。试验证明,通过采用合理的耕种方式能极显著地减少旱坡耕地的水、土、养分流失量和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拦蓄径流和泥沙量以及减少养分流失的马尾松林下套种模式,以马尾松林下不同套种模式为研究对象,包括马尾松对照,马尾松林下套种油茶,马尾松林下油茶+花生以及马尾松林下油茶+大豆,对其产流产沙量和养分流失进行全年的定位监测。结果表明:产流产沙量与降雨量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雨季的径流量和产沙量分别约占全年的84.47 %和86.08%。产流产沙还受到降水多寡的影响,在旱季比雨季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更为明显。径流量和产沙量均表现为显著相关(P<0.05)。与马尾松对照相比,套种油茶后年产流产沙和养分流失量均表现为略为增加,而在油茶林下套种花生和大豆后,产流产沙和养分流失量明显减少。表明在马尾松林下仅采取套种油茶的模式,可能会促进产流产沙,增加养分的流失,而在油茶林下增加种植绿肥的模式,能有效拦蓄径流泥沙量,减少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5.
王继红 《种子科技》2002,20(4):227-228
甘肃河西走廊位于东经 10 4°4 5′~ 92°2 1′、北纬37°15′~ 4 1°30′之间 ,南沿祁连山和阿尔金山 ,北面自西向东傍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和腾格里大沙漠 ,南北宽 4 0~ 10 0 km,东西长 80 0 km,总面积达 2 7.4万km2 ,海拔高度平均在 10 0 0~ 2 0 0 0 m之间。日照充足 ,太阳辐射强 ,日照时数长 ,是除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外我国辐射最高的地区 ,平均太阳辐射量 5 86~6 6 2 k J/ cm2 .a,年日照时数 2 80 0~ 330 0 h,年平均气温5~ 9.3℃ ,各地年平均气温昼夜温差在 12~ 16℃。优越的光热条件 ,能够充分满足玉米的光热需求。加之…  相似文献   

6.
旱坡地水土保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开芳 《耕作与栽培》2000,(1):48-50,61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 ,是典型的山地省份 ,旱坡地多 ,据统计 ,15°以上的旱坡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 9 .4 % ,占全省耕地面积的 37%。这些旱坡地耕作粗放 ,种植结构单一 ,农业生态条件恶化 ,水土流失严重 ,导致土层薄 ,肥力低 ,严重制约着旱地农业的发展。为了对这些坡耕地进行有效改造 ,我们设计了生物和工程措施与农民习惯耕作法作对比 ,于1994~ 1996年在遵义县刀靶乡石子垭进行了不同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的试验研究 ,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地设在遵义县刀靶乡阳光村石子垭口 ,海拔 10 4 0m ,坡度 2 2° ,坡向朝北 ,地貌…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 ,为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地向广西丘陵山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地处北纬 2 4°38′~ 2 6°11′,10 4°35′~ 10 6°32′。境内南北盘江流域 ,海拔 5 0 0m以下的低热河谷地区 ,年平均气温超过 2 0℃ ,≥ 10℃积温 6 5 0 0℃以上 ,具备种植部分热带水果的热量条件。 80年代中期该地区开始引种香蕉 ,获得成功 ,由于香蕉生产期短 ,见效快 ,发展迅速 ,目前种植香蕉已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鉴黔西南州香蕉种植区域山坡地多 ,平坝地少 ,香蕉主要是旱坡地种植 ,水、肥、土易流失 ,土壤肥力较低 ,冬春干旱 ,灌溉困…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植烟地水土养分流失和实现烟叶产质量最大化,试验研究常规耕作、免耕、免耕+稻草覆盖3种耕作方式对深丘山地烤烟土壤水土流失、养分流失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比较,免耕和免耕+稻草覆盖均能减少水土流失,径流量分别减少9.54%,26.01%;不同耕作方式养分流失量不同,全氮和全磷流失特征表现为常规耕作>免耕>免耕+稻草覆盖;与常规耕作比较,免耕和免耕+稻草覆盖的全氮流失量分别减少13.68%、39.59%,全磷流失量分别减少9.72%、27.57%。免耕栽培能提高烟叶产量、产值和化学成分协调性,并以免耕+稻草覆盖效益最好,增加收益5822.85元/hm2。研究表明,免耕、免耕+稻草覆盖对减少地表径流作用明显,是遏制土壤养分流失的有效途径;免耕+稻草覆盖增产增值明显,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普安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北纬25°18′-26°10′,东径104°51′-105°09′。国土总面积为1429km2,耕地面积16214hm2,占国土面积1.13%。县境内中部较高,四面较低,乌龙山脉横贯中部,将全县分为南北部分,南部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北部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1600m左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索生物炭对黄土区农田的具体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在不施氮肥和施氮肥(187.5 kg/hm2)处理下,分别设计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6、12、24、48 t/hm2)试验,来观察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养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施入187.5 kg/hm2氮肥时,24~48 t/hm2范围内的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养分促进作用效果最佳,其中48 t/hm2时全氮超出对照26.6%,碱解氮可超过对照约27.67%;6~12 t/hm2的范围时,玉米茎粗、叶绿素在生长中期均相对处于优势,且玉米养分含量和产量结果优于生物炭量大的处理。不施氮的情况下,生物炭也可促进土壤和玉米籽粒养分的积累。其中6~12 t/hm2时,土壤和玉米籽粒养分含量相对较高;24~48 t/hm2时玉米产量结果最佳,比对照高1468.2 kg/hm2,约13.39%。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对土壤的养分影响较大,且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氮肥的投入情况。  相似文献   

11.
秸秆生物炭对黄土区农田土壤养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旨在探索生物炭对黄土区农田的具体应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在不施氮肥和施氮肥(187.5 kg/hm~2)处理下,分别设计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6、12、24、48 t/hm~2)试验,来观察对黄土高原农田土壤养分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施入187.5 kg/hm~2氮肥时,24~48 t/hm~2范围内的生物炭施用量对土壤养分促进作用效果最佳,其中48 t/hm~2时全氮超出对照26.6%,碱解氮可超过对照约27.67%;6~12 t/hm~2的范围时,玉米茎粗、叶绿素在生长中期均相对处于优势,且玉米养分含量和产量结果优于生物炭量大的处理。不施氮的情况下,生物炭也可促进土壤和玉米籽粒养分的积累。其中6~12 t/hm~2时,土壤和玉米籽粒养分含量相对较高;24~48 t/hm~2时玉米产量结果最佳,比对照高1468.2 kg/hm~2,约13.39%。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对土壤的养分影响较大,且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氮肥的投入情况。  相似文献   

12.
对早地裸燕麦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生理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旱坡和旱滩地裸燕麦的合理叶面积系数分别为2和2.5—3,构成每亩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09.15公斤和166.25公斤;光合强度最高值出现在孕穗期,其值为13—24mg/dm~2/小时;旱坡和旱滩地裸燕麦的总光合势分别以3万—3.5万m~2·日和5万—7万m~2·日的产量较高;裸燕麦的净光合生产率为 7—10g/m~2日的产量较高.通过对上述生理指标的阐述,为旱地裸燕麦丰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前氮后移对水稻产量形成和农田氮素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太湖地区稻田养分流失主要集中在水稻生育前期的特点,以超级稻武运粳29号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基肥采用机械深施,在施氮量300 kg/hm2水平下,设计4个氮肥运筹比例,基肥:分蘖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5:2:3 (O1);4:2:4 (O2);3:2:5 (O3);2:2:6 (O4),研究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构成和农田地表径流氮素流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前氮后移的O4处理较常规氮肥运筹的O2处理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均显著下降,但是其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明显增加;最终前氮后移的O4处理水稻产量略有下降,但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水稻季农田共发生地表径流6次,径流水总量为3 567.0 m3/hm2。农田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随着前氮后移比例的增加而减少,O4处理较O2处理地表径流总氮流失量下降了12.02%,处理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同时,前氮后移能够降低稻田地表径流总氮流失率和水稻氮素偏流失率。  相似文献   

14.
金沙县旱地占耕地的68.5%,旱地中绝大部分是坡耕地。由于(1)土壤侵蚀,表土被冲刷,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这是旱坡地土壤肥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旱坡地通过梯化后,打乱了活土层,使土壤肥力降低;(3)是近年来农民在肥料施用上重化肥、轻有机肥的现象严重。因此,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对于提高旱坡地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从1992~1996年我们在岚头乡茅岗进行了不同有机肥投入,快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的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 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设5个处理:(1)豆科绿肥,(2)混播绿肥(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水稻旱直播技术在黑龙江东部地区的适应性,以机械插秧为对照,采用布谷2BFT-12播种机,对旱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生长性状、产量、经济效益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机械插秧相比较,旱直播水稻的生育期缩短24d,叶片数减少1.5叶,各生育时期的株高均显著降低。旱直播水稻在8.1叶左右达到分蘖高峰期,总茎蘖数峰值为656株/m2,到9.1叶期降低到632株/m2,最后收获期总茎蘖数为621株/m2,有效分蘖率为74%,无效分蘖率为26%。旱直播条件下,水稻的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均比插秧时降低;实测产量为455kg/667m2,较插秧降低50kg/667m2。旱直播的种植成本868元/667m2,插秧种植成本1067元/667m2,旱直播较插秧节省199元/667m2;但是旱直播的产量较低,粮食销售收入较插秧少435元/667m2,旱直播的亩效益为451.5元/667m2,插秧的亩效益为687.5元/667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区对比法,在27度左右轻度石漠化坡耕地上进行小麦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王地埂绿肥、小麦套玉米横坡聚垄及小麦套玉米顺坡聚垄的不同种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套玉米横坡聚垄配置地埂绿肥处理的小麦产量2 619.75kg/hm~2、玉米产量7170.90kg/hm~2,小麦 玉米复合产量9790.65 kg/hm~2、复合产值12858.90元,与顺坡聚垄种植处理相比,分剐增长13.62%、10.11%、11.02%及11.05%;且能减轻土壤养分、水分的流失。  相似文献   

17.
低能离子注入麻黄种子生物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甄卫军  孙月华  马凤云 《种子》2003,(2):26-27,44
本文初步研究了离子束注入麻黄种子后的当代生物效应 ,研究表明 :离子注入对麻黄种子的生长起良好的生物效应。注入剂量为 4× 1 0 1 6 N+ / cm2 时 ,伊吾蓝麻黄种子发芽率最高为 76 % ,相对空白增长 4 3.4 % ;在注入剂量为 4× 1 0 1 6 N+ / cm2 ,伊吾蓝麻黄种子的发芽 3天时呼吸速率达 1 .1 4 0 mg/ g· h。这也表明发芽率高的剂量下 ,种子的呼吸速率增加 ,注入剂量为 1 2× 1 0 1 6 N+ / cm2 ,伊吾蓝麻黄种子的盆栽出土率最大为 2 2 .7%。 4× 1 0 1 6 N+ / cm2 剂量离子注入和硕蓝麻黄种子时 ,其盆栽出土率最大为 4 2 .3% ,比对照增加了 6 4 %。  相似文献   

18.
水稻免耕栽培(旱栽水管)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少免耕能改善土理化性状 ,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增强生物和酶活性 ;能减少土壤侵蚀 ,蓄水保墒 ,提高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利用率 ;能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等作物生长环境。目前油菜免耕技术已在绥阳县大面积推广 ,在稻田免耕栽培油菜的基础上 ,为更进一步的探索完善稻田免耕栽培技术 ,特设置了水稻免耕栽培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绥阳县洋川镇石子垭村 ,海拔 85 0m ,平均气温 15 .6℃ ,试验地粉沙泥田 ,肥力中等 ,排灌方便 ,前作为油菜 (免耕栽培 )。1.2 供试材料供试水稻品种为菲优多系 1号 ,供试肥料为 2 5 %的N ,P…  相似文献   

19.
油稻轮作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作物产量及氮磷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油稻轮作田间试验,研究了等养分条件下4种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地表径流N、P流失浓度和流失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即:化肥(CF)、化肥+低量有机肥(OC1)、化肥+中量有机肥(OC2)、化肥+高量有机肥(OC3)。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在满足作物养分需求,保持相对较高的产量水平基础上,能显著或明显减少农田径流水铵态N、硝态N和全P的流失浓度和流失量,尤以中、高量有机肥处理效果最显著;各处理径流液全N浓度范围在0.60~27.89mg/L,总P浓度范围在0.059~0.353mg/L,均大于富营养化水体标准,污染周边水环境;N流失指数明显高于P,且硝态N是N流失的主要形式;中高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够保证作物产量,并能有效降低N、P的径流流失,为适宜该地区油稻轮作的合理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20.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 3°36′~10 6°4 3′,北纬2 6°2 1′~2 7°4 6′,由滇中高原向黔中山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海拔4 5 7~2 90 0 6m ,地势高差悬殊,垂直差异显著,气侯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明显,立体气侯特征突出。属低纬度高海拔冷凉山区。大部分耕地分布在海拔15 0 0~2 0 0 0m ,4~9月日照时数为881h ,7月分匀温为17 6~2 5 5℃,具有“天然空调”的自然气侯优势,极利于发展夏秋冷凉无公害蔬菜生产。1 毕节地区夏秋冷凉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1.1 种植面积毕节地区优越的自然气侯条件,适宜多种蔬菜的夏秋反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