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侧沟茧蜂繁蜂器的研制及操作规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mediator(Haliday)]是寄生棉铃虫等重要害虫的优势种寄生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生防专家的重视。王德安等[1,2]曾就该种寄生蜂的生物学特性及繁蜂方法进行研究。但对中红侧沟茧蜂的人工大量生产技术尚待继续提高。本文对繁蜂器装置及其操作规程和繁蜂效果进行了研究。1 材料及制作方法繁蜂器的结构见附图。采用医用注射器吸取三氯甲烷液,将透明的聚乙烯薄板粘成40cm×30cm×25cm的箱体,底面开口,以便安放寄主盒;按照箱体底面积的大小,用无色透明聚乙烯薄板制作一个高5cm的寄主盒,在寄主盒的上口边缘处连接1.…  相似文献   

3.
麦茎蜂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小麦的一种主要害虫,以幼虫钻蛀小麦茎秆为害,使植株的光合作用减弱,产量减少,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下降,发芽率和出苗率降低。麦茎蜂幼虫为害隐蔽,单一的措施很难及时有效地降低其种群数量,不同防治方法的综合应用,也即害虫综合治理,已成为治理麦茎蜂的主要策略。本文以灰翅麦茎蜂和北美麦茎蜂为主,综述了麦茎蜂的为害特点、寄主选择、田间分布、造成的损失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了今后麦茎蜂害虫防控的研究和应用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有效控制其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本文综述了蜂虻Bombyliidae寄生的研究简史、寄生类型、寄生生物学习性、寄生与蜂虻科高级阶元系统发育关系、寄主专一性以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进展,对应用蜂虻防治农林害虫,特别是控制蝗虫发生进行分析,未来应重点研究特定种类在生物学习性,寄主范围、寄生率,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测定手采新鲜的芍药花粉、芍药长木蜂Xylocopa tranquebarorum(Swederus)花粉和不同酿制时间蜂粮样品的平均pH值,结果分别是6.19、5.92和4.05(40日龄蜂粮)。随着酿制时间的延长,蜂粮的pH值下降,2日龄蜂粮到3日龄蜂粮的pH值从5.57降至4.82,下降速率明显。经测定,紫藤长木蜂花粉和不同日龄蜂粮样品中紫藤花粉的纯度均在98%以上;芍药长木蜂花粉和不同日龄蜂粮样品中芍药花粉的纯度均在93%以上;测定紫藤花粉的长木蜂蜂粮和芍药花粉的长木蜂蜂粮中的花粉活力。结果表明,在1日龄蜂粮中花粉活力基本丧失,3日龄后均失去萌发力,并且不同的花粉蜂粮其花粉活力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7.
麦蛾茧蜂生物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信飞 《昆虫天敌》1990,12(2):85-90
麦蛾茧蜂Bracon hebetor,属世界性分布。寄生于干果斑螟cadra cautella、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麦蛾Sitotroga cerealella、地中海粉螟Ephestia Kuehniella等的幼虫中。笔者在仓库害虫调查中,发现此蜂对上述仓虫的发生、为害有一定控制作用,为此进行了室内饲养观察。现将1982~1984年研究的初步结果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8.
绒茧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麦田蚜茧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昌麦田蚜茧蜂共有5种,以燕麦蚜茧峰、烟蚜茧蜂为优势种;重寄生蜂有三种,以黄足分盾细蜂为优势种。蚜茧蜂4月中、下旬进入麦田,5月中旬种群数量达到高峰:蚜茧蜂种群数量主要受寄主—蚜虫密度和4~5月的雨量,相对湿度的影响。麦田蚜茧蜂对麦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寄生率最高可达40%以上。解决好重寄生和跟随现象的问题,可提高好苗蜂对麦蚜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麦蛾茧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麦蛾茧蜂是仓库害虫粉斑螟等幼虫的天敌。在温州,一年发生13—14代该蜂生活周期短,7—8天可繁殖一代,成蜂寿命长(233.5天),繁殖量大,单雌最多能繁殖276只幼蜂。成虫与蛹能耐低温,在4—8℃下,可保存1个月。成蜂能攻击深层粮堆内的寄主,一般寄生率78.7—91.6%。放蜂期间可掌握在仓虫发蛾高峰后10~15天,根据试验结果,认为此蜂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求一种高效、操作简便和成本较低的烟蚜茧蜂饲养技术,本试验对比了常规繁蜂法和稀释繁蜂法对烟蚜茧蜂的扩繁数量。结果表明,接蚜后第25 d,稀释繁蜂法单株饲养烟蚜茧蜂最大量为245.5头,常规繁蜂法最大饲养量为182.2头,前者比后者扩繁数量高34.7%。结果说明采用稀释繁蜂法扩繁烟蚜茧蜂可以获得较好的繁殖效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和慕平  贺彦梅 《植物检疫》1996,10(6):346-348
栗瘿蜂药剂防治试验和慕平贺彦梅郭香书(河北省武安市林业局056300)栗瘿蜂DryocosmuskuriphilusYasumatsu又名栗瘤蜂,在我国20余个省市均有分布,主要危害板栗。栗树被栗瘿蜂幼虫危害后,芽形成瘤状虫瘿,不能抽生新梢和开花结实...  相似文献   

13.
大规模生产赤眼蜂中的蜂体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眼蜂繁蜂质量是影响田间治虫的关键因子之一。作者研究了种蜂的管理、蜂卵比例、接蜂时间、扩繁代数、繁蜂方法及治虫蜂的贮藏等直接影响赤眼蜂质量的诸因素。根据研究结果认为,采自田间的种蜂以散粒方式(非蜂卡、卵卡)用蓖麻蚕卵繁殖到3代后转到柞蚕卵上繁殖,从种蜂到治虫蜂的扩繁代数要控制在6—7代。最佳蜂卵比为1:20—25(25℃,相对湿度以下简称RH75%),接蜂时间为24-36小时。在此条件下繁出的蜂,寄生率可达76%,羽化率75.3%,雌雄比为  相似文献   

14.
赤眼蜂蜂种及品系选择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赤眼蜂蜂种及品系的室内外选择的必要性、选择方式及传统选择指标、时新选择指标进行了讨论,对增加赤眼蜂的田间扩散能力、与农药的协调能力及寄主定向定位能力也作为选择指标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10-羟基-2-癸烯酸是不饱和脂肪酸,主要由工蜂的上颚腺分泌,是蜂王浆中含有的特殊高效生物活性物质。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初步测定在长木蜂蜂粮中有10-羟基-2-癸烯酸存在;采用花粉液体培养法测定10-羟基-2-癸烯酸对长木蜂酿贮蜂粮所采集的紫藤、芍药和牡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10-HDA为156.25μg/mL的培养液上,对二月兰花粉的萌发抑制率达70%以上;在含有625μg/mL10-HDA的培养液上,对紫藤花粉的萌发抑制率达76%以上;在含有312.5μg/mL 10-HDA的培养液上,对芍药花粉的萌发抑制率接近70%。初步推断长木蜂蜂粮在贮酿过程中雌蜂分泌的10-HDA对花粉萌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神农架板栗栗瘿蜂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生情况栗瘿蜂Dryocosus kuriphilusYasumatsu又名栗瘤蜂。属膜翅目瘿蜂科。是制约神农架板栗生产和产量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所有板栗产区都受到严重为害,主要为害板栗、茅栗、锥栗,受害后分别减产2~8成,少数栗园甚至绝收。笔者2002年至2005年对全区天门垭以南和天门垭以北地区板栗产区,开展不同区域,不同树龄,不同田块,不同管理水平栗园的全面抽样调查和防治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栗瘿蜂的发生为害蔓延呈逐年加重趋势,按板栗产区的两大区域分:一是以天门垭以南的木鱼镇、下谷坪乡、红坪镇;二是以天门垭以北的松柏镇、阳日镇、新华乡、宋洛…  相似文献   

17.
麦蛾茧蜂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8.
19.
香梨茎蜂严重危害库尔勒香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尚进 《植物保护》2000,26(5):52-52
香梨茎蜂 (JanuspiriodorusYangsp .n .)成虫产卵时锯断新梢 ,幼虫钻蛀嫩枝 ,造成大量香梨新梢断枝枯萎 ,幼树受害更为严重 ,一般单株新梢受害率 10 %~ 6 0 % ,最高可达 10 0 %。该蜂在新疆库尔勒市 1年发生 1代 ,除严重危害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外 ,还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