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CLA植物乳杆菌P8的离子束诱变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植物乳杆菌P8为出发菌株,采用N+离子注入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注入能量为50keV,注入剂量为30、50、70、901、10、1301、50、1701、90×2.6×1013N+/cm2。结果显示,菌体的存活率随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呈"马鞍型"曲线,"鞍脊"出现在70×2.6×1013N+/cm2~110×2.6×1013N+/cm2之间,此时菌体的存活率在21%~50%之间。综合考虑存活率、总突变率和突变幅度等因素,推荐90×2.6×1013N+/cm2作为离子注入植物乳杆菌P8的适宜诱变剂量。此菌株经N+离子束诱变,得到产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正突变菌株共36株,负突变菌株共66株,其中最高产CLA正突变菌株CLA浓度为0.2751mg/ml,转化率为27.51%。最低产CLA负突变株CLA浓度为0.0330mg/ml,转化率为3.30%。菌株的遗传稳定性正在进一步鉴定,若可以稳定遗传,将为研究植物乳杆菌P8产CLA的分子机理和生产出营养价值更高的保健食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N+注入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诱变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低能N+注入技术对产中性蛋白酶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进行诱变选育.以提高该菌株的产酶能力.试验结果表明,茵株的存活率曲线是典型的"马鞍型"剂量一效应曲线,在注入剂量为(30-50)×1014ions.cm-2的区域内具有高的正突变率.在注入能量为30 keV、注入荆量为50×1014ions.cm-2的条件下,经过筛选最终获得l株遗传稳定性良好的高产茵株NP131,其所产中性蛋白酶活力稳定在15230 U.mL-1左右,较出发茵株提高了71.2%.比较突变茵株NP131与出发菌株的产酶曲线,发现2条曲线的变化规律一致.说明离子注入技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生物茵种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产新农抗702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和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NTG-LiCl复合诱变链霉菌702菌株,获得抗庆大霉素突变株.NTG处理90 min对菌株的致死率可达71.56%,抗药性突变率高达19.46%,获得的抗药性突变株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13-18-52菌株,产抗新农抗702的摇瓶发酵单位达到1 946 μg/mL,比出发菌株发酵单位1 416 μg/mL提高了37.43%.采用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的NTG-LiCl复合诱变筛选模型可以获得产新农抗702的链霉菌702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4.
以自然筛选的小诺霉素产生菌XDBJ-CF为诱变选育的出发菌株,经最适照射剂量60 s的紫外诱变后,在含20μg/mL链霉素的高氏平板上培养,获得链霉素抗性突变株。突变株摇瓶初筛试验显示,高产突变株的数量大于低产突变株。从正突变株中挑选相对发酵单位130%以上的16株高产突变株进行摇瓶复筛,获得2株小诺霉素高产突变株XDBJ-CF-09-24、XDBJ-CF-09-90,其小诺霉素产量分别比出发菌株提高37.8%和46.3%,C2b组分分别较出发菌株提高10%和20%。  相似文献   

5.
以褐黄孢链霉菌(ATCC13326)为出发菌株,紫外诱变后,结合链霉素抗性筛选法选育纳他霉素高产菌株.原始菌株活化后,测定其最小链霉素抑制质量浓度为8 μg/mL.采用90% 的紫外致死剂量,照射108 mL-1 ATCC13326孢子悬液,诱变后涂布于8 μg/mL链霉素选择培养基上,筛选链霉素抗性突变株.通过形态指标初步选择5株突变株进行发酵性能测定,种子培养26 h,摇瓶发酵96 h,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303 nm下测定其吸光值,计算纳他霉素发酵产量.结果表明原始菌株纳他霉素发酵产量为1.229 g/L,诱变获得的两株高产突变株纳他霉素发酵产量分别为1.552和1.776 g/L,分别高出原始菌株26.3%、44.5%.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15株白色金针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试验从2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共扩增出45条片段,多态性比率为73.3%;供试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在0.560~0.984之间,在0.68水平上供试菌株被聚为1个类群,在0.83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供试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丰富,RAPD技术能够作为快速鉴别金针菇菌株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15株白色金针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试验从2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共扩增出45条片段,多态性比率为73.3%;供试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在0.560~0.984之间,在0.68水平上供试菌株被聚为1个类群,在0.83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供试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丰富,RAPD技术能够作为快速鉴别金针菇菌株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离子注入诱变选育桑黄菌株,提高桑黄菌的产量。[方法]通过对N+离子注入诱变后桑黄孢子的存活率以及突变率的研究确定离子注入的最适剂量,诱变后用拮抗试验结合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验证菌株发生突变,之后分别以菌丝形态、菌丝生长速度、液体发酵菌丝体生物量以及液体发酵胞外多糖产量为参数进行变异菌株的筛选。[结果]确定了离子注入诱变桑黄适宜参数:注入剂量2.00×1016ions/cm2,注入能量20 KeV。得到1株高产桑黄菌株PI 126,其生物量和多糖产量分别为23.7和7.6 g/L,比出发菌株相应产量显著提高。经平板传代,10代后变异菌株的遗传性状较稳定,无明显回复突变。[结论]低能离子束注入技术用于桑黄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以多粘芽胞杆菌BT-163为出发菌株,采用诱变与定向筛选相结合的方式,即根据粘杆菌素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和本身的分子结构特点,选用重金属离子和氨基酸结构类似物进行筛选,获得高产突变株.这些突变株比原菌株生产能力高出60%以上,并应用在大规模发酵生产中.平均效价从430 000 u/mL,提高到630 000 u/mL.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菌株发酵液中多杀霉素产量,本试验利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紫外(UV)诱变和抗性突变技术处理刺糖多孢菌株DS0322-3,结合高通量筛选和摇瓶发酵选育多杀霉素高产菌株。结果显示,通过ARTP诱变和UV诱变育种,筛选获得384株突变菌株,其中有9株突变菌株的效价较原始菌株增加10%以上,且1株效价较原始菌株增加20%以上,经过ARTP诱变30 s,得到的突变菌株AR1019-4效价为547.78 mg/L,较原始菌株增加了21.88%。以ARTP诱变得到的高产突变菌株AR1019-4为出发菌株,通过抗性突变筛选技术筛选获得1 152株突变株,其中13株突变菌株的效价较出发菌株增加10%以上,且2株效价较出发菌株增加15%以上,在0.5 mg/L的氯霉素平板上得到的突变菌株Chl 1215-5效价为637.12 mg/L,较出发菌株增加了16.31%;12 mg/L的庆大霉素抗性突变筛选到了突变菌株Gen 1207-8,效价为597.59 mg/L,该菌株的Spinosyn D组分由10%~15%增加至30%~35%左右,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突变菌株Chl1215-5和Gen1207-8可稳定遗传。试验结果表明ARTP诱变、紫外诱变和抗生素突变技术对选育多杀霉素高产菌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多杀菌素是由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产生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生物农药。采用氮离子注入方法并结合前体和自身代谢物抗性来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结果显示利用氮离子注入诱变刺糖多孢菌,其致死率曲线呈典型的马鞍形,并确定30 s×2.6×1013 ions/cm2的注入剂量用于进一步诱变筛选。通过前体及自身代谢物抗性筛选,最终得到5株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其多杀菌素的最高产量比选育前提高了44%。表明该技术对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技术诱变选育猴头菇子实体高产菌株.实验确定了以猴头菇原生质体为材料进行低能氮离子注入,离子注入后,原生质体经再生,用菌丝拮抗实验结合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验证菌株确实发生突变,然后分别以菌株的液体发酵菌丝生物量、固体栽培子实体生物转化率为初筛和复筛的指标,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筛选到了一株高产猴头菇菌株AHSWHT7012,其液体发酵生物量、予实体生物转化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5.8%和12.5%.试验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束注入诱变技术用于猴头菇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以从市售酸奶花花牛中分离出的10株保加利亚乳杆菌和10株嗜热链球菌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诱变后,采用碘滴定法和邻苯二胺比色法,筛选出高产乙醛和高产双乙酰的菌株,最终确定最佳诱变参数为紫外照射波长365 nm、垂直照射距离15cm、照射时间为120 s。筛选出的高产乙醛菌株为L-2.2、L-2a、L-2D菌株,产乙醛量分别为13.51、16.52、14.46μg/mL,相比出发菌株(12.65μg/mL)分别增加了6.8%、30.6%、14.3%。筛选出的高产双乙酰菌株为S-1.4、S-1d菌株,产双乙酰量分别为3.36、4.16μg/mL,相比出发菌株(2.96μg/mL)分别增加了13.5%、40.5%。通过对酸奶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2株主要产香菌株产香特性的研究,为高产香酸奶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RAPD技术已广泛用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国梨属植物资源丰富,通过对RAPD多态性引物的筛选,为RAPD技术在梨属种质资源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梨属44个种和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RAPD扩增技术,筛选RAPD多态性引物;[结果]从5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8个多态性引物,所选出的多态性引物每个引物扩增出的条带数在4~11之间,扩增出的DNA片段分子量大多在450~2000 bp之间,共扩增出118个条带,其中样品间相同的条带数有11条,呈现多态性的条带107条,所选引物的多态百分率达90.8%.[结论]所筛选的18个引物为梨属植物RAPD扩增多态性引物,可广泛用于梨属植物的RAPD扩增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地区及对甲霜灵不同敏感程度的辣椒疫霉菌株间的遗传差异,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分离自安徽省和县等(15株)、江苏省南京市(1株)、四川省邛崃市(1株)的17个菌株及经甲霜灵处理筛选得到的3个抗性突变菌株进行了RAPD指纹分析。结果显示10对引物共扩增出30个比较清晰的条带,且均为多态性条带;当以遗传相似系数0.7为阀值时,可以将供试的20个菌株分为4个遗传聚类组,说明辣椒疫霉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同时,RAPD分析结果还表明,经甲霜灵处理所筛选得到的抗性突变株与野生型敏感亲本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但是辣椒疫霉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程度与RAPD的聚类分组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对206个收集自世界各地的双孢蘑菇栽培茵株的总DNA进行大规模的SRAP、ISSR和RAPD分析.共获得15条SRAP、3条ISSR和2条RAPD特异性标记条带.利用这20个标记条带206个茵株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获得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在28%的相似值上,206个菌株可以分为高产型和优质型两大类群.其中,优质类群主要包含优质传统菌株(代表菌株8213、8211)和优质杂交菌株(代表茵株为福建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选育的As2796、As4607)两大类,高产类群也主要包含高产传统茵株(代表菌株01、02)和高产杂交菌株(代表茵株为荷兰选育的U1、U3)两大类.而在100%相似值上,可分为大小72个类群,每群包含菌株数为1-31不等.  相似文献   

17.
高效解磷突变株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蒙金娜有机磷培养基,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强解磷能力的菌株E6,以其为出发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选育出一株解磷能力明显提高的突变株E652,其解磷能力达到16.85mg/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17.7%。经初步判断,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具有遗传稳定性和一定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RAPD分子标记技术,通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UPGMA聚类、主成分分析,研究了10株供试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筛选出的8条谱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合计扩增出47个位点,其中3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77%,遗传相似系数在0.556~1.000。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0.62水平上被聚为1类,在0.68水平上可分为3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说明RAPD技术能够作为快速鉴别杏鲍菇菌株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对杏鲍菇种质资源管理、优良品种选育等。  相似文献   

19.
基于RAPD分子标记技术,通过计算遗传相似系数、UPGMA聚类、主成分分析,研究了10株供试杏鲍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筛选出的8条谱带清晰、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合计扩增出47个位点,其中3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77%,遗传相似系数在0.556~1.000。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0.62水平上被聚为1类,在0.68水平上可分为3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说明RAPD技术能够作为快速鉴别杏鲍菇菌株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对杏鲍菇种质资源管理、优良品种选育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壳低聚糖高产菌诱变选育的方法。[方法]以壳低聚糖产生菌蓝色犁头霉ZH08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和亚硝酸诱变处理,以对硝基乙酰苯胺为指示剂,利用双层平板颜色反应法,挑取菌落黄色比较深的脱乙酰酶高活性突变株,再经摇瓶发酵复筛,以获得壳低聚糖产量较高的菌株。[结果]通过对出发菌株ZH08进行理化诱变,获得突变株共7株(XH01~07),经过反复传代和筛选,这几株突变株的壳低聚糖含量均高于出发菌株,其中XH05菌株的壳低聚糖含量最高,其产量稳定在1.07 g/L,比出发菌株提高72.6%。[结论]利用对硝基乙酰苯胺作为筛选具较高甲壳素脱乙酰酶酶活的跟踪试剂,用于筛选壳低聚糖高产菌株,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