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人类活动将导致气候变化,从而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影响。文中从三个方面综述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畜牧业的影响:1)气候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草地面积的影响;2)气候变化包括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对草地生产力和牲畜负载力的影响;3)气候变化对家畜健康、生长和繁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禁牧对黄土高原半干旱草地土壤粒径多重分形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半干旱地区草地禁牧后土壤粒径分布非均匀性和异质性的变化特征,揭示禁牧对草地土壤粒径分布的影响,为退化草地的恢复治理及科学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支撑。以宁夏云雾山不同禁牧草地(0,10,15,27,35年)为研究对象,运用多重分形理论,探讨禁牧对草地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60 cm)土壤颗粒分布的影响,明确粒径分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草地禁牧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地下生物量、土壤养分(包括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及土壤含水量,在禁牧27年达到峰值。多重分形谱函数Δf > 0,表明土壤结构特征由占比偏大的粒级主导,禁牧后期(35年)砂粒含量达到69.29%,显著高于禁牧前期(10年);容量维数D0变化幅度为0.866~0.891,并随禁牧年限递增;信息熵维数D1和关联维数D2随禁牧年限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禁牧10年和15年时随土层深度递增,但在35年时随土层深度递减;D1/D0范围为1.012~0.904,随土层深度递减。土壤粒径分布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是影响颗粒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禁牧可以改善土壤养分及结构,但长期禁牧不利于半干旱区退化草地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土壤饱和导水率(Ks)是反映土壤入渗性能与土壤持水能力的重要参数,为探究流域尺度下土壤K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更好地掌握土壤水文过程与调节机理,选取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朱家川流域横向梯度(上游、中游、下游)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70个样点)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水头法测定土壤Ks,并获取样点地形因子和其他土壤理化性质,通过建立土壤Ks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PLSR),分析影响土壤Ks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除土壤容重和砂粒含量为弱变异外,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其余因子均为中等变异;土壤Ks在横向梯度下表现为上游 > 中游 > 下游;(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Ks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顺序为林地 > 农地 > 草地;(3)林地(VIP=1.997)与草地(VIP=1.710)利用方式、土壤容重(VIP=1.548)、土壤有机质(VIP=1.323)、大团聚体(VIP=1.266)、粉粒含量(VIP=1.062)和黏粒含量(VIP=1.049)是土壤Ks变化的主要因素,林地利用方式影响程度最大。土地利用、土壤性质、地形因子均是影响黄土丘陵区土壤Ks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用来模拟预测土壤Ks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夏季休牧对高寒矮嵩草草甸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夏季休牧8a的围栏草地(休牧草地)和全年放牧的草地(放牧草地)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土壤特性和生物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放牧草地相比,休牧草地植被盖度较之高41%,单位面积生物量较之高53%。同时,土壤特性也有较大不同;休牧草地的植被-土壤系统CO2排放通量比放牧草地低20.7%,测定期间两者CO2排放通量以每天每公顷排放C的质量计分别为30.7和38.7 kg·(hm2·d)-1;试验期间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土壤系统是大气CH4的弱汇,休牧后草地土壤对CH4的吸收能力增强,休牧和放牧草地CH4的平均吸收强度分别为28.1和21.9 g·(hm2·d)-1;休牧草地土壤N2O排放通量比放牧草地低,两者排放通量分别为4.5和7.6 g·(hm2·d)-1。可见,夏季休牧措施降低了草地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最完整的滇中高原植被与生境,是气候敏感性热点地区之一。采用一元线性回归、Pettitt突变检验、Spearman相关系数等方法识别1961—2019年气候要素和极端气候指数变化特征,1999—2016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趋势特征及对极端气候指数的响应,旨在辨识轿子山植被变化特征及对极端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以期为保护区的气候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全球变暖下,1961—2019年气候要素(平均气温、日照时间、风速、雾日)变化趋势显著,垂直温度带组合动态变化,2017—2019年基带由南亚热带转为北热带;(2)整体来看,1961—2019年极端气温指数变化率和突变点较极端降水指数显著;(3)1999—2016年NDVI增速随海拔升高降低,以海拔2 736,3 236 m为界,NDVI增长速率的变化率表现为"高—低—高";(4) NDVImean、NDVImax、NDVImin对极端气温指数的相关性总体上强于极端降水指数,对暖指数、降水强度指数、极端降水日指数响应最为敏感;(5)如果(极端)气候变化超过植被耐受阈值,则可能抑制植被生长。鉴于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有必要进一步识别极端气候变化对保护区NDVI的影响,加强保护区极端气候风险预警、监测和管控。  相似文献   

6.
石羊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1,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甘肃省气象局石羊河流域的6个气象站近50年的观测资料,应用1998年FAO最新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50年各月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分析了ET0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除武威与肃南站ET0呈逐年显著减少趋势外,其他各站的ET0值均表现为逐年增加趋势,各个站ET0 20世纪90年代较80年代均有明显增加,说明气候变化对ET0的影响较大;并分析了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年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年蒸发量、海拔高度与ET0的相关性,各站ET0与平均相对湿度相关性最好;石羊河流域ET0空间变化也较大,从山区到绿洲平原ET0多年平均值呈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沙质草地退化的原因,以便为植被恢复与重建奠定科学基础,在调查对比20世纪80年代初期与21世纪初期,科尔沁地区奈曼旗沙质草地生产力和植被特征等方面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对奈曼旗1963-2002年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以及1947-2002年56年来畜牧业发展状况的研究,综合剖析了导致该地区沙质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结果表明:该地区沙质草地的迅速退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胁迫的结果;人类活动,特别是不合理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导致该地区沙质草地生态系统劣变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加剧了系统劣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通过大气CO2浓度、温度和降雨的改变,直接或间接影响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未来气候情景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对实现农业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该研究在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基础上,利用当前大气CO2浓度与CO2浓度升高条件下旱作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田间观测数据,采用“试错法”对DayCent模型进行校验,并利用校验后的模型,根据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CMIP6)气候情景数据,预测未来SSP126与SSP245气候情景下旱地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结果表明,DayCent模型对不同大气CO2浓度下N2O、CH4和CO2排放通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高度一致,模拟效率(modeling efficiency,EF)分别为0.58~0.87、0.45~0.65和0.25~0.62,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分别为0.83~1.33、0.67~0.82和0.58~0.80 g/(hm2·d),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分别为0.80~0.91、0.53~0.80和0.53~0.85。SSP126和SSP245气候情景下,在玉米单作种植模式下旱地农田N2O和CO2年排放量均呈现上升趋势,以2001—2020年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为基准,到2060年N2O年排放量分别增加22.8%和24.9%,CO2年排放量分别增加6.7%和8.0%;旱地农田CH4年吸收量呈下降趋势,两个气候情景下分别减少13.6%和13.4%。未来气候情景下旱地农田仍是温室气体排放源,优化氮肥管理和农田耕作措施对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模拟结果可以为制定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对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依据试验资料,分析了土壤水势和温度对根系收缩程度、土根间隙水分传导和土根系统中各部分水分传导相对重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根系收缩程度银合欢<台湾相思<向日葵<玉米,植物在水分胁迫下的根系收缩能反映植物的抗旱性;在相同土水势条件下,土根间隙水分传导表现出银合欢>台湾相思>向日葵>玉米;在土根间隙传导(L)、根系传导(Lr)与土壤有效传导(Ls)三者之间,Ls的变幅最大,Lr的变幅最小,对于不同植物种类Lr、L与Ls成为系统中的水分传输限制因子所对应的土水势范围不同;当土水势(ψ)高于-1.0MPa时,温度升降对玉米与向日葵的根系收缩无显著影响,当ψ<-1.0MPa时,高温环境中的根系收缩加剧,当ψ>-1.10MPa时,玉米、向日葵的L随温度增加而略有增加,而当ψ<-1.10MPa时,其L则随温度增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规模化胡萝卜种植过程尾菜处理难的问题,在通风速率为0.05 m3/min的条件下,探讨不同添加比例的玉米秸秆对胡萝卜尾菜堆肥过程中腐熟度、气体排放和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分析腐熟度、气体排放和酶活性之间的响应关系,确定最优辅料添加比例,以期实现胡萝卜尾菜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结果表明:不同胡萝卜尾菜好氧堆肥产品均能满足种子发芽率指数≥70%的无害化标准;NH3和CO2排放集中在前7 d,排放速率主要受温度、pH值等理化性质影响,同时鸡粪的添加导致NH3 累积排放量增加,不添加任何辅料的胡萝卜尾菜单独堆肥处理(CK)其CO2 排放速率最高; 胡萝卜尾菜单独堆肥处理(CK)及7.5%秸秆添加处理(T1)在堆肥期间含水率较高,易产生渗滤液;通过相关性热图、冗余分析对5个处理的气体排放、腐熟度、酶活性进行显著性、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证实NH3、CO2的排放与温度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关系;同时过氧化氢酶与腐熟度指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纤维素酶活性影响堆肥产品的腐熟度。因此,胡萝卜尾菜好氧堆肥过程中,添加15%玉米秸秆辅料(T2)可以提高C/N比、孔隙度,降低渗滤液产出,同时CO2 排放量较胡萝卜尾菜单独堆肥(CK)降低6.63%。该研究可为胡萝卜尾菜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