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产后麻痹及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而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本病多发于营养好的第3~6胎的高产奶牛,也可发生于泌乳力高的黄牛。  相似文献   

2.
生产瘫痪。又称为产后瘫痪,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神经机能障碍疾病。特征是咽、舌、肠道麻痹,知觉消失及四肢瘫痪。发病年龄和特征常发于3至6岁(2至5胎)高产奶山羊,多发病于产后1至3天,以泌乳早期为多,本病的防控是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3.
奶牛在产后容易发生瘫痪的症状,尤其是高胎次奶牛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代谢病,在奶牛分娩之后,容易产生舌、咽、肠道的麻痹、卧地不起、四肢麻痹、精神忧郁、食欲不振、体温降低等症状。本文对高胎次奶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其产后瘫痪症状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本病是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故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主要特征是嚼;舌及肠道麻痹,四肢瘫痪,并丧失知觉。本病常见于5胎以上的高产牛。  相似文献   

5.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特有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的疾病,此病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6.
奶牛生产瘫痪又叫产后瘫痪、产后麻痹、乳热症,中兽医称为“胎风”,是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以舌、咽、肠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及低血钙为特征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多为散发,复发率较高。奶牛产后瘫痪给养牛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发病时产奶量急剧下降,若同时伴发胎衣不下、乳房炎、胃肠功能减弱等疾病,则损失更大;病愈后平均产奶量也会下降10%。发病时,及时准确诊断,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生产瘫痪是产后母畜突然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以舌、咽、消化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和低钙为特征。本病主要发生在奶牛,尤其舍饲高产奶牛。一般发病率为母牛总数的3~5%。本文以奶牛的发病情况、诊断、治疗、预防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文章从产后瘫痪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为产后瘫痪,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神经机能障碍疾病。其特征是咽、舌、肠道麻痹,知觉消失及四肢瘫痪,常发生于高产奶牛。我们曾治疗6例,全部治愈。本文总结了治疗经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奶牛产后瘫痪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特有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因此,大多数发生于第三至六胎(5~9岁),但第二至十一胎也有发生,初产奶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大多数发生于顺产后的头3d之内(多发生于12~48h),少数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本病为散发型,但在有的奶牛场发病较高,治愈的母牛在下次分娩时还可能发生此病。  相似文献   

11.
产后瘫痪是母畜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也叫乳热症或低钙血症或生产瘫痪。不同品种的牛对本病的易感性有明显的差异,黄牛等肉牛品种的发病率较低,奶牛的发病率较高。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高产奶牛多发。(2)3~7胎奶牛多发,初产牛极少  相似文献   

12.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低血钙症、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以奶牛突然发生血钙含量急剧下降、肌肉松弛、知觉减退、四肢麻痹、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分娩3天内的奶牛发病多、其中以产后24小时内发病最多,3天以后发病的较少,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户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的病牛可在1至2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13.
<正>生产瘫痪又称产后麻痹或乳热症,中兽医称为胎风或产后风,是奶牛分娩后72小时内多发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它是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全身肌肉无力、知觉丧失  相似文献   

14.
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性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之时。虽然为散在形式发病,然而个别牧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治愈的奶牛下次分娩可以再次发病;某些品种的奶牛或在某些牧场,本病的复发率特别高。其严重地阻碍着世界畜牧业的发展,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近年来,随着奶牛业的迅速发展,这种疾病也日趋增多,对奶牛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奶牛产后瘫痪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常见病,由于产后血钙过少,产伤性麻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原因而导致产后瘫痪卧地不起疾病。笔者几年来共诊治23头奶牛,产奶量平均在30千克以上,最高达到45千克,治愈20头,死亡3头。  相似文献   

16.
产乳热又称产褥热、生产瘫痪或产后瘫痪,是一种与低血钙有关的奶牛群体中最常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生于奶牛产后1~3天、以昏迷和瘫痪为主要特征。本病多发于3-6胎的高产奶牛,受干奶期饲喂水平的影响较大。产乳热还易引发酮病、难产、胎衣滞留,子宫内膜炎、真胃移位、乳房炎等多种围产期疾病,造成更大的损失。即使是亚临床型的低血钙症,也可使每头患病奶牛的产奶量下降225-455kg,  相似文献   

17.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或乳热症,是奶牛产后突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该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给奶牛生产造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18.
产后瘫痪是奶牛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发生在3~5胎的高产奶牛。由于本病常常无前兆地突然发生,病情发展迅速,常因耽误抢救时机而致使病情加剧而难以治疗。即使治愈后高产牛也会因产奶量下降而变成中、  相似文献   

19.
乳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较常见于高产乳牛,是乳牛产犊后突然发生的以低血钙、低血糖和中枢神经高度抵制为特征的一种急性代谢性疾病。一旦发病,如不能及时救治,可以导致病牛死亡。该病多发生在乳牛第3~5胎,产后1~4d。外部表现眼睑、咽喉、舌、肠道麻痹,失去知觉及四肢瘫痪。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是兽医临床上遇到的常见病,笔者曾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21例奶牛产后瘫痪病进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本病常发生于产后奶牛,其它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