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衰减近道多次波、剩余多次波的解释一直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难题。应用智能引导滤波技术(Leading Intelligence Filter Technology,简称LIFT)可以解决该问题。LIFT技术的原理是进行信噪分离,在去除的噪音信号中再提取非常微弱的有效信号,然后进行数据重构,以达到衰减噪音的目的。通过对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二维某测线地震资料进行处理,证明使用该技术可以衰减近道多次波并同时保持道集完整性,可以解决剩余多次波在偏移成像剖面上造成的构造假象问题。  相似文献   

2.
三维地震数据体中的面波、声波、折射波等噪音,在三维空间上形成以震源为顶点的锥形体,在水平切片上显示为圆形,在纵向切片上显示为线性。三维★K★Ky锥形滤波器的频率响应特征呈圆锥形,与噪音在正交子集道集上的分布形状吻合,三维F-Kx-Ky锥形滤波可以很好压制这类特征的噪音。根据面波在正交子集中表现特征稳定特征,研究了一种基于正交子集的锥形滤波去噪技术。实际应用表明,在正交子集上利用锥形滤波压制面波噪音,比传统的压制面波方法有更好的效果,且更大程度的保留了有效信号的原貌。  相似文献   

3.
地震数据去噪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随着地震勘探的日益发展与进步,对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曲波变换作为新兴的多尺度变换方法,在地震资料去噪中拥有巨大的潜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曲波变换的面波去噪方法:首先对经过预处理的含噪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然后在各尺度下尽可能提取出有效信号的曲波系数,同时去除噪声的曲波系数,最后用曲波逆变换重构出地震信号,从而达到去噪目的。试验结果验证了曲波变换去噪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多聚焦叠加是目前已知的最佳零偏移距叠加成像方式。对多聚焦叠加方法做改进,利用得到的波场参数来提高叠前地震资料的质量。利用多聚焦波场参数做部分多聚焦叠加,对菲涅尔带内的多个相邻CMP(共中心点)道集做倾角、曲率等校正后合并为一个道集即多聚焦超道集(部分多聚焦叠加),可以补齐缺失地震道,实现叠前数据规则化,并提高信噪比,从而使得叠前道集中的同相轴尤其是来自深层的反射轴有更好的连续性,有利于识别和追踪。提高质量后的叠前道集可用于后续的速度分析、叠加、偏移等常规处理中,效果好于原始CMP道集。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在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对现代城市建设而言,在地基处理时需要了解空洞、采空区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并避免附近建筑物的损坏。本文详细介绍了瞬态瑞雷面波在基础勘探中的数据采集、处理及解译方法。利用地震映象资料,叙述在该区域的地质展布的情况,从而为整个建筑物的安全评价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应力波在管道中的传播特性,了解应力波在管道传播中其能量变化与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并验证压电陶瓷材料应用于应力波管道检测的可行性,以粘贴在管道上的压电陶瓷片作为信号激励器或接收器,通过监测不同位置处压电陶瓷接收器的输出电压,计算出各接收器输出电压的峰值。引入衰减指标这一概念作为应力波因子,并利用小波包能量法计算出应力波衰减指标,分析应力波衰减指标与传播距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应力波在管道中传播时,距离激励器越远的接收器所接收到的应力波电压峰值越小,应力波能量衰减指标越大,说明随着应力波传播距离的增大,应力波能量不断减小,出现衰减。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全自动雷达波在线缆道测流系统在舜水河流量测验中的应用条件和应用范围,文章以舂陵水支流舜水区域代表站蓝山水文站全自动雷达波在线缆道测流系统与转子式流速仪同步测验水面流速计算流量数据为依据,按照水文统计学原理进行计算,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率定全自动雷达波在线缆道测流系统流量相关关系式,解决全自动雷达波在线缆道测流系统用于蓝山站测验时的流量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渐变非均匀交错网格高阶差分方法,模拟裂缝介质中瑞雷面波的传播过程,并引入具有二阶时间精度和六阶空间精度的附加差分公式解决非均匀交错网格的不对称问题。这种差分方法可描述为:在裂缝处采用细网格,在其他地方采用粗网格,细网格到粗网格之间在空间上采用渐变步长,达到既细致地描述了局部细微结构、又保持了计算量适当的目的。在变步长的选取中提出了采用汉宁窗函数,这样既可以较快地从粗网格向细网格过渡,又避免了粗细网格过渡时发生频散,算例表明该方法完全适用于模拟裂缝介质中瑞雷面波的传播,计算精度较高,且能节约时间和内存,数值模拟结果非常直观地揭示了瑞雷面波在裂缝介质中的波场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9.
琼东南盆地深水中央峡谷地震资料不仅具有噪声多样、多次波发育、大水体特征明显、速度敏感、波场复杂等深水地震资料的一般特征,还具有强烈多次波及绕射多次波掩盖古近系烃源岩及底辟、微裂隙运移通道等信号弱、横向垂向速度变化剧烈、分段多期次重力流沉积需要高分辨率资料、多年度采集拼接难度较大等问题。针对复杂的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分析一般深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基于三维去除地表相关多次波(SRME)和剩余绕射波(RDMA)方法为核心的组合多次波衰减、高精度网格速度层析反演、宽频处理、基于子波一致性的连片匹配拼接、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PSDM)等关键技术,形成了琼东南深水中央峡谷地震资料处理方法。实际资料的处理效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中央峡谷地震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类几何压力系数的新概念,导出了类几何压力系数及齿面承载能力增大率的计算公式。通过对计算公式和计算数据的分析,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对同一对齿廓上不同啮合点处的齿面接触应力以及在标准中心距相同情况下对取不同设计参数的齿轮传动的接触强度进行分析比较。提出的类几何压力系数的功用已涵盖原有的几何压力系数,可取代原有的几何压力系数作为评价和比较齿面承载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地震属性剖面的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提出了一种基于轮廓波变换的高效率去噪算法。该方法利用地震剖面能量分布的空间特征,结合9-7正交滤波器组和方向滤波器组对原始采集的地震剖面进行多尺度分解,根据有效地震信号和噪声信号分解后的差异性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的阈值滤波器,通过拉普拉斯金字塔重构地震数据实现轮廓波变换去噪。试验结果与小波变换算法的去噪结果对比论证表明,基于轮廓波变换的高效率去噪算法能够有效压制噪声,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处理后效果较小波变换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常规地震勘探采集中,观测系统设计是基于共中心点(CMP)理论进行的,传统的地震采集设计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日趋复杂的勘探状况。从叠加响应出发,分析了观测系统的采集脚印和叠前偏移噪声对地震采集数据的影响,通过地震照明技术,得到了基于目的层共反射点(CRP)的面元信息,面元随偏移距变化的覆盖次数和能量(振幅)分布,经过优选炮检点位置,可以使目的层覆盖次数以及面元叠加能量尽量均匀,提高地震资料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3.
风景道作为一类线性景观空间,对于打造城市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引导旅游带游憩空间景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风景道选线是评估城市景观印象、游客游憩体验的重要指标。以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为导向,选取水域因子、地形坡度、绿地斑块、旅游资源、交通道路5个因素作为风景道选线的指标因子,依托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平台,结合层次分析法(AHP),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适宜性及其效益研究,得出风景道游憩利用适宜性评价的分析结果,建立旅游带风景道最优选线的普适性思路,为环巢湖风景道旅游空间的上位规划及其他相关环湖区域布局分析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原理和评价程序两方面对比了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和化工厂危险度评价两种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将两种方法应用于天然气浅度冷冻处理装置,分别评价后进行各单元风险排序,两种方法的结果可以较好的吻合.讨论了对比的结果,为现行的风险评价方法之间的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瑞利波和体波所建立的基本理论,研究了动力机械所引起的地面振动衰减,提出了衰减计算公式。这个公式对动力机械所引起的地面振动,不仅考虑了瑞利波而且考虑了体波,与弹性半空间波动理论解吻合。文中提出了便于计算的土壤衰减系数。所建立的关系式与现场测得的许多地面振动资料符合,比仅考虑面波的波尼茨(Bornitz)公式精度高。本文的衰减公式,已列入我国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生态敏感性评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为了明辨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的潜在生态发展区域,指导区域生态保护和开发。【方法】以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为研究区域,根据其现状生态问题选取自然地理、气象、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4类指标共计14个影响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北京市二道绿隔生态敏感性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明确生态敏感区的空间分布状况。【结果】结果表明:北京市二道绿隔整体生态敏感性较低,轻度敏感区面积占比高达47.3%;中度敏感区、不敏感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8.3%、10.1%;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占总面积的5.2%、9.1%,是重点保护区域。【结论】在敏感性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生态敏感性分区提出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参考低比转速混流式水轮机的叶片设计原理与双吸泵的结构型式,设计出一种卧式双流道混流式水力透平机,对导水部件采用4种不同翼型导叶的方案进行了探讨,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评价了各方案水力透平机性能的好坏.结果表明:利用传统的头部较厚的导叶不利于水流绕流,在引、导水部件处能量损失严重,而添加头部修型的负曲率导叶的水力透平机效率最优,且转轮叶片面上的流场分布非常理想,确定其为该设计要求下水力透平机的导叶叶型,为将来水力透平机的结构优化和性能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在制备工艺所限定的最小线宽不变的条件下扩展菲涅尔波带板尺寸的方法。该方法在普通波带板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在波带宽度小于最小加工尺度的区域采用合并奇数带的方法扩展波带宽度,从而获得较大尺度的扩展菲涅尔波带板(EFZP)。给出了有关设计公式和设计实例,并对这种新型波带板的聚焦性能进行了定量的计算机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扩展型菲涅尔波带板具有更高的分辨本领和能量利用率。对聚焦光斑的次极大也有较好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了解湿地植物对近岸波浪的耗散作用,通过物理模型方法,对规则波和不规则波越过岸坡前刚性植被水域的波能衰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波浪通过植物区时,有效波高在植物区内逐渐衰减,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波高消减率分别为29.8%和31.4%;在植物分布密度、波浪周期等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刚性植物高度为40 cm,有效波高为8、6、4 cm时,不规则波衰减率分别为41.3%、37.3%和31.3%,规则波有效波高衰减率分别为35%、30.8%和26.1%,无论是规则波还是不规则波,可见入射波浪的波高越大,消波作用越明显;刚性植被高度为40、20 cm植物区的波高(6 cm)衰减率分别为32.3%和21.0%,植物高度越大,波能消减作用效果越好,同样的参数条件,波高h=30 cm的波高衰减率为14.6%,h=40 cm的波高衰减率为9.9%,水深为30 cm时的消波作用优于水深为40 cm时的消波作用,随着水深的增加消波效果降低。本研究结果对于湿地刚性植物与波浪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寒冷地区机场混凝土道面在环境侵蚀和飞机荷载双重作用下,在承载力尚满足运行要求时所产生的表层破坏,提出将纤维、聚合物乳液掺入混凝土以及在混凝土表面喷涂硅烷保护剂等三种方式来增强道面混凝土的表面性能。设计了单面冻融循环试验和磨耗试验,以冻融后质量和相对动弹模量损失以及磨耗质量损失为评价指标对三种材料强化后的混凝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分别对其强化机理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强化方式均能有效提升道面混凝土的表面性能,其中掺加纤维和乳液的方式适合寒区新建机场的道面施工,表面喷涂硅烷的方式适合使用中机场道面的补强和使用寿命的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