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线分布直观反映了油藏流体在注入井与生产井之间的运动轨迹,油藏在确定井网后,如何使注采流线均匀的分布,是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关键。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9砂组在实施矢量化调整后,注采井网完善,注采对应率和水驱控制程度均达到100%,但是由于平面非均质性,导致油井地层能量恢复和水线推进不均衡。通过对单井的流线认识及验证,探索判断主流线的方法,并对影响流线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单元下一步的注采调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胜坨油田整装砂岩油藏矢量化井网调整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坨油田整装油藏井网不完善、储量控制程度低的问题,对造成单元井网完善程度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认识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实施井网调整,以网控储,实现了层系矢量化井网调整对于物性好的高渗层和主力砂体,抽稀注采井网,实现均衡驱替最大化;对于物性较差的非主力层和非主力砂体,加密注采井网,舅现储量动用最大化。现场应用表明,应用矢量化井网调整技术之后,单井产液量降低,综合含水率下降,日产油量上升,动液面回升,注采对应率、储量控制程度都有所上升,油藏整体开发形势明显好转,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考虑储层渗透率、断块面积、断块长宽比以及地层倾角等地质因素,建立了68个不同的概念地质模型,设计了420个数值模拟方案,系统研究了特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合理的注采井网形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渗透率较低,宜采用五点井网;渗透率较高,断块面积较大,宜采用反七点井网;窄条带状断块长宽比越大,反七点井网越适宜;渗透率越大,地层倾角越大,底部注水开发效果越好。在海拉尔油田典型断块的应用结果表明:窄陡断块,宜采用底部注水方式,特低渗透宽缓断块,宜采用反七点井网,开发效果均较好。该研究对特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注采井网优化和井网部署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辉 《长江大学学报》2018,(3):70-76,85
透镜状油藏沉积特征明显,高渗条带显著,核翼物性差异大,采用常规注采井网开发导致高渗条带水淹水窜严重、砂体边缘注不进采不出问题严重。为了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以典型透镜状油藏河146块为例,在层系划分、井网方向、井距大小和工艺措施等方面均进行了差异化对策研究。结果表明,砂体叠置区域剩余储量丰度高,可采用局部层系细分的方式开发;含水突进方向受沉积相方向影响大,沿沉积展布方向部署井网较好;井距计算以主力砂体物性为主考虑,对于局部注采井距离偏大、井组内水淹不均衡等问题,采用径向水力射流井网适配。差异化调整的对策思路对同类型油藏的合理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18块开发目的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莲花油层Ⅰ~Ⅴ砂层组,为一受岩性-构造双重控制的块状砂岩底水油藏。常规注水水窜严重,吞吐注汽压力高、干度低、效果差,达不到标定采收率。在深入开展油藏地质、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基础上,根据储层平面分区、纵向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制定了"主体部位重构注采井网+调驱、边部压裂改造+高压注汽"的分区二次开发思路,现场试验效果明显,预计日产油可达230t,最终采收率达22.4%,可提高采收率7.3%。  相似文献   

6.
扶余油田已经进入含水中后期,注采井网不适应地下的地质特点,尤其是"两夹四"、"两夹五"注采井网,平面矛盾较突出,注采井网的不适应,年产油量下降,但部分区块剩余油仍然很高。通过对井网存在问题及剩余油研究认识,提出了注采井网的重新调整——线性注采井网。通过钻少量新井,对老井的封、补、转及低效井综合治理,强化注采关系,提高油井多向受效方向,达到增加注入水波及体积,强化补充潜力层驱替能量,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扶余油田经过井网的重新调整后,注采井数比由0.2~0.3提高到0.5,采收率由27.5%提高到33.5%。  相似文献   

7.
孤岛油田南区是被断层复杂化的稠油疏松砂岩油藏,主要特点是断层多、油层发育差、出砂严重、停产、低液井多。为提高注聚效果,综合运用了构造精细解析技术、储层构型研究技术、储层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干扰试井分析技术对油藏进行再研究认识;在此基础上,调整完善注采关系,加大低液井治理力度,强化提液引效,控制窜聚,使二类注聚油藏取得了一类油藏的注聚效果。  相似文献   

8.
沈琛  刘峻峰 《油气储运》2022,(2):185-191
储气库注采井油管是注采气过程的双重通道,因储气库在运行过程中具有注采气量大、运行时间长、强注强采及多周期注采等特点,油管长期处于复杂的力学环境中,极易发生屈曲行为,导致失效风险升高.为此,结合气藏型储气库运行特征,建立多周期注采条件下储气库油管屈曲受力和变形量理论模型,并以某储气库实际注采井为例,开展油管屈曲行为判断与...  相似文献   

9.
海上某油田8井区构造复杂、断层较发育,主力油组产能不足,前期实施了注水开发。采用示踪剂监测技术,对 D4、D13井加注示踪剂,现场监测了 D8、D12采油井示踪剂浓度,测试了井组注采对应关系、前缘水线推进速度等参数。结果表明,D4井与 D8、D12井在 M2Ⅳ油组上连通,水驱前缘推进速度分别为38m/d 和14.3m/d,向 D8井推进速度较快;D4井 M2 V 油组注入示踪剂 Ho,D13井 M2 V 油组注入示踪剂 Lu,D8井、D12井均未见采出,表明其断层封闭不连通。运用数模预测软件对示踪剂产出曲线进行了对比分析,数模预测与现场监测趋势相吻合,为该类型海上断块油藏的开发措施(布井、堵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孤岛油田经历了细分层系、加密井网、强化提掖、低品位储量动用、扩大聚合物驱和稠油热采及后续水驱等开发阶段。随着油田的深度开发,造成储层物性发生显著变化,非均质增强,造成注水井测试成功率和测试层段合格率较低。结合孤岛的地质、工艺特点,开展了利用提高注水井层测试段合格率的系列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分层注水井分注层段确定方法实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开展了分注层段优化方法研究。应用生产动态大数据分析方法,确定出与分注段划分密切相关的10项地质参数;利用归一化、变权及矩阵等数学变换方法,建立了分注层段计算数学模型;结合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矿场动态监测拟合技术,形成了以10项地质参数为基础,以提高油层动用程度为目标的合理分注政策界限优化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所需参数容易获得,计算过程简单,克服了现有方法仅考虑静态地质参数适用性差,或需要建立复杂地质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的繁琐计算过程等,实现了利用注入端、采出端及井网间三类地质参数辅以简单数学计算即可确定分注方案的新方法。以井组gXⅡ为例,应用该方法优化并现场实施,油层动用程度提高了15.7个百分点、产油量增加了23.4 t/d、综合含水率下降了1.16个百分点,验证了分注井段优化新方法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八面河油田薄层稠油油藏热采实践。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现场探索试验,完善配套工艺,逐步发展形成了适合八面河油田薄层稠油油藏的热采工艺技术。该技术以优化注汽参数和选井选层为核心,以热采防砂、油层保护等为关键,突破了稠油油藏热采开发的筛选极限,提高了开发效果,对提高其他稠油油藏采收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据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C135井区三工河组二段的动、静态资料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利用静态地质资料分析了 C135井区的区域应力成因机制背景,完成了储量复算,确定研究区地质储量合计67.81×^104 t。利用开发动态资料探讨了三维地质模型的应用,结合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认为,研究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C135井区三工河组二段第3小层,集中在变异系数和级差大的砂体中。认为低幅度构造油藏容易造成底水锥进,研究区目前采液速度过高,含水率上升较快,通过数值模拟确定合理采液速度为7%,对于注水见效的油井应当控制注水井注水量,防止油井水淹。  相似文献   

14.
萨北开发区西部断层较为发育,共发育大小断层49条,占全区断层总数的71%。针对断层区存在注采关系不完善、地层压力低、动用程度低等问题,从构造特征认识和挖潜方式优化两个方面入手,形成了井震结合、综合验证、分类优化、配套挖潜的断层区整体挖潜模式,指导断层区注采系统调整、高效井设计,优化断层区注采参数和配套措施挖潜,取得了累计增油42.2×104t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胡154区块富县组油藏位于胡尖山油田中西部,目前1口井试注,需要进行高效开采技术政策研究。应用油藏工程理论分析、矿场数理学统计和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对油藏进行评价和分析,论证油藏注水开发合理技术政策,建议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边部不规则井网部署井网、200~300m井距、单井产能1.49~2t/d、合理生产压力5~7MPa、单井日配注量18m3、合理注采比0.9~1.0等技术政策界限进行开发。设计注水开发方案3套,推荐按合理技术政策指导注水方案进行开发,根据实际油水运动调整单井配注。  相似文献   

16.
佟颖 《长江大学学报》2008,5(4):167-169
针对孤东油田七区中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挖潜难度增加的情况,应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注采井网调整的可行性以及调整方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孤东油田七区中后续水驱阶段通过水井抽稀、油井局部加密的方式进行井网调整,可提高采收率1.68%,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由于海上断块油藏地质构造、油水系统等的复杂性,综合调整对策研究成为重点.南海西部A油田属于断块砂岩油藏,具有初期产能高、产量递减快、注水效果差异明显、各断块采出程度差异大等开发特点.对该油田进行开发指标效果评价,从"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的角度,筛选确定了水质达标率、能量保持水平、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水驱状况、含水上升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7项评价指标,表征注水工作在油藏、工艺、生产的系统性特点,客观反映海上水驱砂岩油藏的开发水平.然后对海上断块油田提出了增产措施和建议:建立定量地质知识库,采用针对性的工艺技术,加深对断块破碎程度的认识;及时补充地层能量,抑制地层脱气,注水时地层压力不能低于饱和压力;采用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的三角形井网,并考虑进行气水交替注入的注水方式;合理的井网密度等.这些措施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海上复杂断块油田进行开发调整.该研究对同类型的海上断块油藏综合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陵76井区的生产资料,通过分油砂体法计算和注采对应关系来确定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利用水驱特征曲线及吸水厚度统计分析来评价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然后利用采收率经验公式计算最终采收率,并研究含水上升规律、注入水利用率。研究表明,陵76区块为中低渗油藏,目前已经处于中高含水期,但剩余可采储量比较丰富,开发比较稳定,水驱效果较好,只需维持稳定生产。研究构成的开发效果评价体系对注水油田开发效果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效果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河南油田浅层稠油油藏普遍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以及蒸汽吞吐开采过程中油层吸汽不均的现象,导致高渗透层动用程度高,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低,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研究了分层注汽管柱。该管柱可以实现不动管柱分层注汽,生产管柱与分层注汽管柱合二为一,减免了注汽管柱起下作业,减少了作业工作量,消除了作业过程中热能浪费。该技术的应用,可以限制高渗透层、动用程度高的油层的注汽量,增加低渗透层、动用程度低的油层的注汽量,增加油藏的动用程度,提高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20.
在热采井稠油开采过程中,水泥环的密封完整性对于保障稠油高效开采十分关键,因此开展非均匀地应力状态下的热采井水泥环力学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热采井水泥环在井下承受高温、高压、非均匀地应力等各种复杂情况,容易造成水泥环破坏而影响稠油正常开采.通过对热采井水泥环系统的力学分析,并考虑多因素的影响,建立了水泥环受力模型,结合实例计算分析了水泥环弹性模量、热膨胀系数、注汽温度、非均匀地应力等因素对水泥环强度的影响,对于热采井固井水泥浆性能设计和预防水泥环破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