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宽扎盆地陆上区域地质特征和已发现油气的分布规律分析后认为:Cabo Ledo转换断层以北地区盐隆区与地堑广泛接替分布,盐间和盐上油气成藏基本要素匹配关系良好,盐间早白垩世盐隆形成的背斜、断背斜及碳酸盐岩台地、盐上古近系地堑中的龟背斜具有广泛勘探前景,是新一轮勘探工作中最具现实意义的油气潜力区;Cabo Ledo转换断层以南地区盐挤构造特征明显,由于地层剥蚀严重,背斜顶部几乎没有渐新世以后沉积的地层,翼部残留的是始新世地层,该区盐上含油气系统不发育;宽扎陆上盆地盐下油气成藏潜力巨大,但勘探风险较高,有利勘探目标为同裂谷阶段断陷拉伸作用形成的地堑。  相似文献   

2.
阿拉伊盆地是在强烈褶皱的古生代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隶属于特提斯构造带北缘盆地群,是经过不同时期、多次构造运动改造而形成的复合-叠加型盆地。系统分析了阿拉伊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侏罗纪-古近纪的断陷-坳陷发育阶段,是盆地广泛遭遇特提斯洋海侵的时期,期间形成的陆相-海相沉积层序构成了该区重要的烃源岩、储集层和盖层。古近纪末期的构造运动在盆地形成大量逆冲断层和背斜、断鼻构造,这些背斜、断鼻构造成为盆地内主要圈闭类型。新近系地层胶结致密,可作为区域性盖层,利于油气保存。  相似文献   

3.
潘诺尼亚含油气盆地隶属于中欧油气区,分析了潘诺尼亚盆地区域地质概况、构造特征及演化特征。研究了盆地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及其成藏规律,盆地的油气分布及运移情况,并指出中生界沉积序列的基底推覆体构造为最可能的勘探目的层。  相似文献   

4.
南薇西盆地油气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南薇西盆地构造演化、沉积充填及油气地质条件。研究表明:南薇西盆地构造演化可以分为3个主要阶段;沉积环境总体上表现为海侵和海扩的过程;盆地普遍发育中始新统、上始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中中新统共3套烃源岩层系;主要发育中始新统、上始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中中新统、上中新统共4套储层;盖层主要以局部泥岩交互层为主。南薇西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较大,估算的盆地地质资源量中石油为8.76×10~8t、天然气为13382×10~8 m~3。  相似文献   

5.
加蓬盆地是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以下白垩统盐岩为界分为盐上、盐下2个构造层系,其盐下层系是近年世界油气勘探的热点。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盐下内裂谷带、外裂谷带烃源岩以及储、盖层特征的深入研究,系统地总结了加蓬盆地盐下油气成藏特征,并指出了有利勘探区带和勘探方向。分析认为,加蓬盆地盐下呈两坳夹一隆格局,自东向西依次为内裂谷带、中央凸起带、外裂谷带。其生储盖组合配置优越,发育优质的Melania组湖相烃源岩以及Gamba/Dentale组砂岩-Ezanga组盐岩、Basal Sand/Lucina组砂岩-Melania组泥岩共2套储、盖组合。加蓬盐下具有内裂谷带找油、外裂谷带找气;内裂谷带易形成块状油气藏、外裂谷带易于形成多层叠置层状油气藏的特征。其油气具有成藏早、充满度高,以垂向运移为主、近源成藏的特征。并最终指出南加蓬外裂谷带中-南部深水区、北加蓬外裂谷带浅水区为加蓬盐下有利勘探区带;Gamba组、Dentale组是其有利勘探目的层段;深大断裂附近的掀斜构造是其有利勘探目标类型;且以寻找大气田为主。  相似文献   

6.
基于前人区域研究成果与收集到的近年最新地震、钻井等资料,对北-南巴拉望盆地构造-沉积充填演化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北-南巴拉望盆地烃源岩、储集层和圈闭等油气地质特征和成藏条件。研究表明,北-南巴拉望盆地新生代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裂陷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漂移期、中中新世前陆期及晚中新世-第四纪拗陷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其中始新世-早渐新世发育三角洲-滨浅海沉积体系,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发育碳酸盐岩台地-生物礁-滨浅海沉积体系,中中新世-第四纪发育三角洲-正常开阔海沉积体系。北-南巴拉望盆地发育始新统-下渐新统和上渐新统-下中新统2套烃源岩、下中新统碳酸盐岩和下中新统砂岩2类主要储层以及中中新统-第四系区域性盖层,发育生物礁和构造2类油气藏,具有“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2类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7.
暗管排盐对吉尔吉斯坦楚河盆地盐碱地的改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吉尔吉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楚河盆地暗管排盐对盐碱地的改良机理及效应,为引用该技术改良利用新疆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采用暗管排盐技术对吉尔吉斯坦国立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农场盐碱地开展长期改良试验研究,对改良前和改良后(2013年)地下水水质、土壤八大离子和土壤质地等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70多年的暗管排盐改良后,土壤总含盐量由5.26;降低到0.64;以下,各离子成分含量均大幅度降低,土壤成为非盐碱化土,加上地下水位得到了有效控制,保证了农作物的高产和土壤肥力的恢复.另外,耕作层由重壤土改良为了中壤土,土壤孔隙率增加,提高了土壤含气量和通透性,有利作物的根系生长.[结论]暗管排盐技术对改良吉国实验农场盐碱地土壤理化特性和洗盐效果明显,引进该暗管排盐技术对改良新疆盐碱土和防止次生盐碱化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里奥-德雷盆地发育泥岩底辟和生长断层2套断裂体系。盆地发育5条相互平行的南北向泥岩底辟构造带;底辟活动起始于渐新世,活跃于中新统,终止于上新世;泥岩底辟断裂体系的发育与因南大西洋拉张而产生的一系列北东-南西向区域走滑断层相关。生长断层断裂体系可被进一步划分为主动和被动2类,分别受水平拉张和垂向重力滑动控制,主动断裂起始于中新世,由北部斜坡带向南部泥岩底辟带推进,由此产生的小型断陷,形成了中-上新统地层的局部沉积中心;伸展背景下的被动断裂主要发育在盆地北部的缓坡区,从始新统至中新统均有发育,由于活动强度不大,对后期地层发育影响不大。以北东-南西向区域走滑断层为界,盆地可划分为南、北2个构造带,北部构造带包括内陆伸展构造带、中部过渡构造带和南部泥岩底辟带3个次级构造带;南部构造带则包括火山隆起带以及凹陷构造带2个次级构造带。盆地西南部的泥岩底辟区,长期处于构造斜坡之下,为烃源岩发育提供了最有利空间;泥岩底辟和生长断层在该区带同时发育,可有效沟通深部烃源岩和上覆沉积储层,是油气运聚的有利通道,综合评价认为此区带是盆地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区带。  相似文献   

9.
以新的成盆动力学机制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对原型盆地类型及演化特征的全新认识,认为油气成藏受到了古构造演化的约束和控制。以苏北-南黄海南盆地的金湖、高邮、溱潼、海安凹陷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构造演化对烃源岩分布以及对成烃演化史的制约和影响。对烃源岩分布的影响体现在改造和建设2方面;对成烃演化史的影响表现在对地温梯度、烃源岩埋藏深度和时间等因素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10.
银额盆地石炭~二叠系巨厚,油气地质条件良好.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受地质及自然条件影响,勘探程度较低,地震以普查为主。通过层位精细标定、精细构造解释和AVO储层预测方法,对银额盆地2个典型凹陷石炭~二叠系含气性进行评价,初步预测了天草凹陷石炭~二叠系有利含油气区带及有利储层发育带,对该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了落实玛湖地区构造演化对玛东斜坡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成藏的影响,在系统梳理地层厚度、断裂类型以及构造要素组合特征等主要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构造演化过程及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对百口泉组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玛湖地区构造演化分为5个阶段,石炭纪晚期强烈挤压构造形变阶段;二叠纪早-中期西部隆起逆冲推覆阶段;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早期整体抬升遭受剥蚀阶段;三叠纪-侏罗纪缓慢下降阶段;白垩纪末期掀斜阶段。(2)构造运动对玛东斜坡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控制烃源岩分布;提供油气的垂向输导和横向运移通道;改善储层物性;导致油气逸散和二次聚集。(3)距离断层较近且继承性发育的背斜、鼻状构造等有利构造部位是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塞阿拉-普蒂瓜尔盆地油气勘探潜力,以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依据最新的勘探进展以及地震、钻井等资料,研究盆地的断裂系统、结构构造以及油气地质条件和成藏模式。结果表明:“两期两类”不同性质的4组断裂控制裂陷盆地的构造格局。普蒂瓜尔裂陷盆地陆上受裂陷Ⅰ期伸展断裂控制表现出南断北超的半地堑系统,海域部分主要受裂陷Ⅱ期伸展断裂系统控制表现出“南北分带”构造格局;塞阿拉裂陷盆地受裂陷Ⅱ期伸展、走滑断层控制,具有“东西分异”的特征,盆地东部表现为NW-SE走向的拉张断陷结构,而西部具有近EW走向的走滑拉分结构。塞阿拉-普蒂瓜尔盆地发育3套有效烃源岩,4类储盖组合。在盆地海域,过渡期顶部的海相泥岩是主力烃源岩,油气主要沿着断裂、不整合面等在过渡期三角洲砂岩和漂移期浊积砂岩圈闭中聚集,具有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两种成藏模式。综合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模式,指出普蒂瓜尔盆地中部坳陷带中部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该研究成果对指导塞阿拉-普蒂瓜尔盆地下步油气勘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Om)发育典型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其一、三、五段主要发育蒸发岩,二、四、六段多为碳酸盐岩,表生溶蚀作用影响了盐上马家沟组五段(Om_5)1~4亚段风化壳储层的形成与分布,成为靖边大气田主力产层。区内对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储层岩溶效果定量评价较少,溶蚀模拟试验也多为温度、岩石成份、岩石结构、流体性质等单因素对白云岩溶蚀机理的定性模拟。因此,以基于地质条件下的溶蚀模拟试验为基础,定量评价岩溶作用对膏盐岩-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指出在常压、饱和CO_2水(3%~15%)、气温30℃的封闭体系下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组合溶蚀量与膏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含盐白云岩、含白云质膏岩、白云质膏岩、膏质白云岩、含膏白云岩溶蚀率依次降低,溶蚀前后孔隙度至少增加6%。含盐白云岩溶蚀率最高,达19.8%,含膏白云岩溶蚀率最低,仅为6.3%。据此提出含盐白云岩、含白云质膏岩等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是Om有利储集岩,经岩溶作用后孔隙度最高可提高6%~20%,从而较好地解释了Om_5含膏云坪相带存在规模优质储层的原因,并为阐明膏盐岩-碳酸盐岩共生体系岩溶储层形成机理及分布预测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东秦岭山阳-柞水盆地泥盆系的沉积构造背景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对其准确认识对于进一步确定加里东运动的性质十分重要。对东秦岭山阳-怍水盆地泥盆系“刘岭群”中沉积构造研究和古流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东秦岭山阳柞水盆地的泥盆系处在南秦岭被动大陆边缘向北秦岭活动大陆边缘俯冲的关键地带,且主要受南秦岭被动大陆边缘控制,其沉积背景为浅海相、滨浅海相;古流向为正北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石臼坨凸起及其邻区现有钻井、新三维地震等勘探资料,通过断层分析、构造样式分析等手段,分析了石臼坨凸起新近系的断裂特征及油气运聚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石臼坨凸起发育由北西向构造变换带与北东、北东东向断层形成的网格状断裂,其对岩性圈闭的形成、油气运聚具有控制作用,最终在石臼坨凸起浅层形成源外阶梯式油气运移模式。该认识直接指导了秦皇岛33-1南亿吨级油气田的勘探发现,对于渤海其他类似凸起的勘探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在广泛收集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从烃源岩生烃潜力、生烃史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对文莱沙巴盆地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厚度较大,中中新统下段主要为下海岸平原煤和炭质泥岩、海相泥岩,上段(Stage ⅣB)主要为海相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少量Ⅱ2型,指示高等植物生源的奥利烷和双杜松烷(W和 T构型)丰度较高;成熟度呈现出东低西高的特征,主要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生烃史模拟表明,中中新统下段烃源岩在距今约8.7 Ma进入生烃门限,8.1 Ma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对应的门限深度约为4000m,在距今约4.5Ma进入高成熟阶段;而中中新统上段烃源岩在距今约3.8Ma进入生烃门限,对应的门限深度约为3350m,在距今约2Ma其底部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围产期是奶牛整个泌乳周期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但这一时期低血钙极易发生,阴离子盐添加剂是防治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综述了围产期奶牛低血钙的发生原因、阴离子盐的作用机理、阴离子盐日粮配制及作用效果衡量指标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以f/2培养基为对照,采用不同浓度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盐藻,研究其对废水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盐藻在海水养殖废水中能正常生长,利用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盐藻是可行的,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盐藻,盐藻生长差异显著,生长情况好坏顺序为f/2、100%、10%、25%、50%、75%、90%、0%(纯海水),培养后废水水体中氨态氮基本上检测不到,10%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的硝酸盐和磷酸盐去除率均最低,相对较低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对硝酸盐的去除率较高,而相对较高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对磷酸盐的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