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震解释中薄储层的识别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在地震资料频率更低的深层。通常采用高精度地震资料采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等技术识别薄储层及特殊岩性体,但上述技术非常昂贵、周期长、效率低。薄层反射率反演技术是以叠后地震剖面为基础、分频技术为约束,无需建模、井控的叠后谱反演技术。该技术在消除地震子波影响的同时压制了高频端的噪声,能够得到高分辨率的反射系数剖面,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薄储层。在塔里木盆地先巴扎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薄储层识别中,薄层反射率反演技术效果显著,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2.
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北部重点的油气勘探领域,其沉积的河道砂体有单层厚度薄、侧向变化快的特点,因此亟需对该区域开展有利砂体预测方面的研究,以指导岩性油气藏勘探。以XS14区块为例,针对窄小河道砂体识别问题,开展了地质-地震综合研究。以地震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分析区块内目的层段的沉积相类型,运用地震属性和储层反演等手段,刻画区块内重点层段沉积相平面展布,预测区块内有利砂体分布。研究表明,研究区为一套浅水三角洲沉积,由下至上水体逐渐加深,其中FⅡ1小层沉积期河道砂体厚度大,分布较为连续,为良好的储集层,最终预测下一步勘探开发的目标区位于中部和西北部。  相似文献   

3.
在海上井距大、地震资料品质差的条件下,亟需一套有效的薄储层油藏描述技术,为刻画河流相成因的薄层砂体展布、指导井位优化提供依据。该次研究采用"两点定性,两点定量"法,即在岩心-测井-地震初次定性判别储层成因类型后,对比河工参数与沿层切片二次定性确认成因,再结合针对薄层预测的反射系数反演、波形聚类分析等特色技术,进行薄储层展布的精细雕刻。研究结果表明:渤中34-X油田北块1井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N_1m_L)Ⅴ油组为典型的曲流河沉积,以两条河流相带(河道和点砂坝)及其夹持的决口扇沉积为主,河道宽142.2~336.6m,点砂坝宽度为1350.6~3197.4m。研究成果对下一步井位优化与潜力挖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基准面升降类型,将基准面旋回分别划分为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A型)、向上变浅的非对称型旋回层序(B型)、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旋回层序(C型),根据可容纳空间的大小,又可以将其进一步细分为A1、A2、A3、B1、B2、B3,C1,C2,C39种类型,每种类型都与岩性油气藏存在一定的关系。通过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在等时格架下对每种层序类型的平面分布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分布区域,对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开发初期,井网密度低,钻井资料相对较少,无法进行足够细致的沉积相研究,也无法建立准确的沉积相模型。利用对岩性分布预测能力较强的地震反演数据,结合反映岩性能力较强且纵向分辨率高的泥质体积分数曲线,采用协同克里格算法模拟建立大港油田埕海一区的泥质体积分数模型。然后结合研究区的测井分析成果,对泥质体积分数模型进行岩性判别。预测出的岩相模型能够清晰识别薄层砂岩和泥岩夹层,且与地质认识更相符。该方法融合了地震反演资料横向覆盖广的优势,克服了井资料缺乏造成的在现实复杂空间内砂岩展布效果较差的难题,提高了储层的预测精度。通过后期的井位跟踪显示,所建模型与生产动态分析符合较好,为研究区井位的设计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