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大庆长垣油田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的分布高度零散,寻找潜力、保持油田稳产越来越难。在开发形势迫切需要找准潜力油层的情况下,大庆长垣油田开展了井震结合精细构造描述技术的推广研究,用以指导油田的二次开发。在密井网条件下的杏六区开展了井震结合精细构造描述研究,形成了以"井断点引导"小断层解释、密井网约束三维速度场时深转换为特色的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断层方法,准确刻画了该区的断层形态和空间展布特征,指导部署了4口断层边部大斜度定向高效井,取得了成功经验,对油田的后续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应用井震结合技术对大庆长垣油田储层构造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断层的分布认识更加细致。断层附近局部区域剩余油仍相对富集,是进一步挖潜的重点。对断层边部剩余油潜力进行了评估,明确了影响断层边部剩余油富集程度的影响因素;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分析了断层边部储层动用情况,断层上下盘对采出程度没有影响,剩余油潜力主要分布在非主力油层中,断距大的断层附近剩余油更为富集。在井震结合三维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基础上,优选潜力区域、找准剩余油富集部位,对大斜度井井轨迹进行优化设计,近年来已设计投产42口大斜度井,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庆油田开发中后期油田稳产要求,开采挖潜的主要对象由厚油层转向薄差油层,单纯依靠井资料对薄差储层描述仍存在井间砂体认识不清、井点微相平面组合多解等问题,尤其是井网控制不住的窄小河道在井间的规模、边界、走向等问题上成为薄差油层砂体刻画的一大难题。以萨中开发区北一区断东区块内前缘亚相为例,充分利用大庆长垣油田信息丰富的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在密井网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及振幅属性切片优选方法的基础上,选取地震信息丰富、沉积特征清晰的高一油层组6+7油层(GⅠ6+7)进行研究,探讨内前缘亚相窄小河道砂体刻画的方法和优势。对GⅠ6+7进行了精细的井震结合储层精细刻画,提高了窄小河道的刻画精度,在油田开发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两种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在储层预测等精细油藏描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二者采集的时间、方法及分辨率不同,导致反映的储层信息不一致,造成了储层预测及描述的多解性,影响剩余油开发效果。为此,系统分析了大庆长垣油田北部区块密井网区影响井震匹配性的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地震重采样、测井曲线标准化和趋势约束层位解释技术等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测井与地震资料的空间匹配程度,并在大庆长垣油田北部区块萨尔图油层密井网约束反演储层预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厚度2m以上河道砂体预测符合率达到了8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垣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断层附近成为主要的剩余油富集区。利用井震结合精细断层解释成果,分析了断层附近潜力部位,采取部署高效井及相应配套调整措施,高效井设计思路由原来"躲断层"向"贴断层、保注采、整体配套调整"的方向转变,取得了较好的开发调整效果,拓宽了特高含水期油田挖潜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6.
A井区是由B断层和近北东向的C断层夹持的小断块。该断块以前一直归属于D区块进行开发,2015年通过井震结合重新落实构造,该断块仍处在大洼断层上升盘,与E油田主体同属一块。构造重新落实后,结合新建储层二次解释,该井区含油面积增至0.5km2,地质储量增至158×104 t。以前井区内共有9口油井,累计产油39.71×104 t ,采出程度较低(为25.1%);井区仅有的3口注水井均位于断块边部,注采井网不完善,区块整体水淹程度较低,部分区域未水淹。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精细油藏地质体研究、精细量化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及分层系开发井网优化部署研究,一次部署调整油井14口、注水井12口。在中东部区域优先实施直井2口,日产能力较高达(23.9t ),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为该井区分层系规模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某地区 C 油田钻井少、井距大,且具有储层砂体薄、横向连通差、砂体相变快的特点,仅依靠测井数据插值难以准确刻画砂体边界,建立的模型精度较低,直接影响到剩余油分布预测和油藏开发调整。基于地震资料的精细地质建模,应用地震解释的断层和层位数据,建立储层精细构造格架;通过地震反演建立测井解释岩相与地震数据之间的联系,建立相模型时,利用协克里金方法,将地震反演的波阻抗作为第2变量约束井间砂体预测。结果表明,井震结合研究断层更精确,地震解释面的约束使井间构造幅度保留了地震解释的相对趋势,更好地描述出井间微小构造;地震反演波阻抗的协同应用使模型在平面上融合了地震数据中观测到的大尺度结构和测井数据的地质特征,垂向上则在反演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趋于测井尺度,有效地降低了井间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岩相建模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古近系中深层(埋深大于2500m的古近系)油藏,储层埋藏深、沉积类型多样,储层预测问题已严重制约该地区中深层开发井的实施成效。以渤海湾盆地A油田为靶区,提出了一套适合该区古近系中深层储层预测的技术思路与方法,精细刻画了中深层沙河街组三段的储层展布特征,并成功用于指导油田开发井实施。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框架下,建立了油田靶区井震响应关系模板,依据多角度地震属性切片总结不同目标砂体时空配置关系;在目标砂体内部,开展了基于地震模型正演的储层精细描述,以垂向波形与岩性组合的耦合关系,建立了地震反射波形剖面与砂体内部波形平面分布特征关系,识别目标砂体的优势储层发育结构。在A油田的随钻过程中,应用该技术有效规避了储层风险,16口开发井实施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大庆萨南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油田开发面临储采失衡的矛盾日趋严重。为保证可持续开发,应用井震联合技术搞清过渡带四条带外扩区域构造储集层发育状况,进一步落实外扩区开发潜力。根据过渡带地区储集层发育特点,优选适合油水过渡带的合理注采井距、加密调整布井方式。在典型区块实施加密调整,增加可采储量19.6×10~4t,按照研究区开发模式,可在萨南油田西部过渡带四条带及外扩区3.98km~2推广应用,为过渡带外扩挖潜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田普遍存在压裂井含水上升快、层间矛盾突出,而未压裂井难受效、产量递减快的特点。以大庆长垣外围他拉哈油田英51区块为例,通过油田生产动态分析及静态裂缝研究,提出了裂缝性特低渗透砂岩油田注水开发调整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葡北油田三断块葡136井区目前开发状况,进行了葡萄花油层断层特征的三维建模精细解释和砂体展布特征分析,描述了葡136井区不同类型的砂体与断层匹配模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对断层边部的剩余油富集区进行了圈定,确定研究区内反向断层上升盘一侧、断层交叉部位为剩余油的有利富集区。最终在全区刻画出4个剩余油富集区,该技术的实现对提高水驱油藏断层边部采收率,改善区块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探评区小层级河道微相不能准确刻画的难题,提出了"区块精细解剖建知识库,知识库参数约束井震结合"的河道微相精细刻画方法。以松辽盆地北部F地区葡萄花油层组为例,对区内密井网开发区小层级沉积微相进行解剖,并统计河道微相的宽度、厚度、延伸方向、分叉角等参数,建立储层定量地质知识库。在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地震沉积学的地层切片技术提取地震属性,建立地震属性与井点砂岩厚度的关系,用以预测探评区的砂岩厚度。最后,综合运用地质知识库参数和预测的砂岩厚度对平面沉积微相进行刻画,指导了探评区井位的成功部署,为探评区深入应用井-震资料进行沉积微相精细刻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在类似区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致密油资源潜力大,以常规方式难以开发动用,近3年在扶余油层采用长井段水平井钻探以提高单井产能,而扶余油层储层主要以河流相沉积为主,砂体薄,连续性差,河道摆动快,水平井砂岩钻遇率低,为此开展了长井段水平井部署设计和精细地质导向研究。形成了扶余油层"三优两精"水平井部署设计及随钻跟踪调整技术,即优选靶区、优选靶层、优选靶向的"三优"水平井设计方法,精细分析准确入靶、精细跟踪防止脱靶的"两精"随钻地质导向调整技术。实践证明该方法大幅提高了水平井砂岩钻遇率,确保水平井在扶余油层致密油储层勘探中取得产能突破,致密油储层单井日产量大幅度提高,约为邻近直井20倍,为致密油储量有效动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钟市油田是一个超覆沉积在荆沙组剥蚀面上的多层叠瓦状砂岩油藏,具有岩性复杂、含油层组多、油砂体多、油藏类型多、断层多、油水关系复杂等诸多难点。通过油藏精细构造和地质研究,在细分层系的基础上,重新归位重组井网。采用老区补缺、扩边等方式,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动用和水驱动用程度,有效改善了油藏水驱开发效果。2011~2013年年均含水上升率均为负值,注采对应率由50.6%上升为62.4%。累计年产油量增加3.49×104t。  相似文献   

15.
萨北开发区西部断层较为发育,共发育大小断层49条,占全区断层总数的71%。针对断层区存在注采关系不完善、地层压力低、动用程度低等问题,从构造特征认识和挖潜方式优化两个方面入手,形成了井震结合、综合验证、分类优化、配套挖潜的断层区整体挖潜模式,指导断层区注采系统调整、高效井设计,优化断层区注采参数和配套措施挖潜,取得了累计增油42.2×104t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锦45—29281井区位于锦45块西南部锦222—10断层与锦56断层交汇处。经过精细地质研究,结合三维地震解释,对该井区的构造特征进行了重新认识,发现了部署调整井的潜力区。在该井区共部署29口调整井,新增含油面积0.22km^2,新增地质储量129.68×10^4t。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今后老区的精细调整部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综合含水率目前已跃居全油田第二高,如何找准剩余油分布位置并制定合适的挖潜对策已成为现阶段降本提效的关键。与以往单纯从开发角度分析不同,依靠近年来井震结合油藏描述技术精度的逐步提高及成果的广泛应用,现已形成配套的动静结合潜力预测方法,并针对不同类型剩余油提出了相应的挖潜对策。主要包括断层再认识措施潜力分析,断层边部聪明井高效挖潜模式以及储层预测潜力综合调整3个方面。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特高含水期措施挖潜并已见到了实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庆长垣统层对比发现,各区块间存在着对比界限不统一问题,原因是对浅水三角洲地层沉积成因认识不清,造成了区块间沉积相带图无法衔接,储层得不到合理分类评价。以该区块萨尔图油层(S)为例,通过密井网资料进行浅水三角洲整体解剖,研究该沉积类型成因对比方法,完善其沉积模式。在地层发育模式方面,分沉积单元级、沉积单元内,采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方法将例层SⅡ3单元沉积演化划分为可追溯的6个时期,明确其沉积成因,指导成因对比;在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方面,通过多个单元的精细解剖,分经典的3个亚相带类型和4种特殊沉积区域完善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储层的合理预测,加深了对陆相浅水三角洲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19.
以萨尔图油田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为研究对象,运用测井、地震资料识别小断层,分析小断层的力学形成机制,研究"一井多断"小断层的分布特征,为油田开发提供指导。研究表明:小断层处地震反射波同相轴发生细微错开、分叉、合并等现象;裂缝的产生是形成断层的前提和基础,小断层的形成受构造应力和岩体力学因素影响;小断层内各断点间距离相差不大,小断层在纵向上断距的相差较小;小断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断层带的内部和边部,呈成带性;纵向上与大断层成组出现,呈派生性;构造应力是小断层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喇萨杏油田在层系井网重组过程中,应用多学科油藏研究和层系井网优化技术,确定了分类油层层系井网调整的技术经济界限,形成“层系细分、井网独立、井距优化、匹配调整”的层系井网重组方式。2008年以来在多个区块开展不同形式的层系井网重组试验,实施后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水驱采收率得到提高,为特高含水期砂岩油田的层系井网重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