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抽取2011年Ⅰ类切口手术病历共164份,对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率为26.83%,联合用药占9.30%,无指征用药占58.14%,超规定范围选药占48.83%,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占46.52%.结论 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还不够规范,建议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高抗菌药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21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选择、联合用药、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3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145例,占68.08%;预防用药疗程超过48h的205例,占96.24%。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共涉及8类12种,应用频次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头孢呋辛80例、氨曲南55例、头孢孟多23例;单一用药198例(92.96%),二联用药15例(7.04%)。结论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较多问题,应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乳腺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以期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6例Ⅰ类切口乳腺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填写相关表格,对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用药时机及用药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6例乳腺手术患者预防用药40例,使用率为27.4%;选用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有23例,选药合理率为57.5%(23/40);单用1种抗菌药物占77.5%(31/40),二联用药占22.5%(9/40);用药时机合理率为65.0%(26/40),用药时间合理率为12.5%(5/40)。结论我院乳腺手术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选药、用药时机及用药时间不规范,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情况,为进一步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及改进方向。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Ⅰ类切口手术241例(其中乳腺手术92例、甲状腺手术89例、疝气修补术44例、骨科内固定取出术16例),对抗菌药物选用品种、联合用药情况、预防用药时机、预防用药起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1例Ⅰ类切口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01例,占41.9%;选药合理占70.3%(70/101);单用一种抗菌药物占94.1%(95/101),二联用药占5.9%(6/101);预防用药时机合理占81.2%(82/101);用药起止时间合理占34.7%(35/101);241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不发生感染。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在选药及用药时机方面较为规范,但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及术后用药时间过长,应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就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我院门诊急诊患者共10188例,回顾性分析了患者就诊期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药物种类及使用频度、配伍方式、联用情况,并对不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病例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共调查病例10188例,使用抗菌药物病例5400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34%,涉及9类42种,以单联用药为主,占79.76%。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病例618例,分别在溶煤使用、给药方案、药理作用以及合并用药方面存在问题。结论:我院门诊急诊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问题,抗菌药物使用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合理用药软件(DATTO)的性能.方法利用嵌套了合理用药软件医院信息系统药学工作站回顾性监测18个临床科室5天2321人次的医嘱,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107人次,不合理用药发生率4.61%.其中药物相互作用占86.92%,注射液体外配伍不合理占10.28%,其它占2.80%.结论该软件有助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并作出客观的评价。方法查阅2006年1月至2006年6月的手术病历391份,对其中符合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要求的368份病历的用药品种、给药时机和持续给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应用的主要药物种类为头孢菌素类(83.4%),预防性用药的给药时机术前2h内应用的仅占12.0%,80.0%的病例给药时机为术前2h或术后回到病房,持续应用抗菌药物平均7.96d,持续用药时间不合理者占81.2%,I类切口手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达63.9%。结论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应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鸡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鸡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且随着抗生素的长期过量使用,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不断被强化,耐药菌株增多,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降低.通过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鸡金黄色葡萄球菌对2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对该菌株极敏的有头孢氨苄、先锋霉素V和硫酸新霉素3种,高敏的有青霉素G、林可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和痢特灵5种,对其他13种抗生素表现为中低敏或耐药.  相似文献   

9.
10.
以苏云金芽孢杆菌两个亚种为材料,4种抗菌药物进行了敏感性试验.药物的浓度梯度为5.00、3.50、2.00、0.05 mg/ml,4种浓度药物分别涂布于接种了苏云金杆菌的培养皿上,34 ℃的条件下培养24 h.试验结果表明,种抗菌药物对1.959菌株的抑菌率在76%~97%之间;1.897菌株的抑菌率在61%~89%之间.试验证明苏云金芽孢杆菌不同亚种之间对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一、选用可靠产品氨基酸类添加剂因作用重大、价格较高,且目前大多数为进口产品,应谨慎选用,防止假冒伪劣。进口产品生产工艺大都较为先进,质量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2.
用二羟甲脲改性酚醛树脂制Ⅰ类胶合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用尿素和二羟甲脲改性酚醛树脂的对比试验,发现先将尿素和甲醛制成二羟甲脲后再加入酚醛树脂中参与合成,可增加尿素的用量,反应终点较易控制,树脂的贮存稳定性较好;苯酚与尿素的重量比为100∶75时,合成的二羟甲脲改性酚醛树脂用于压制胶合板,板的胶合强度仍达到国家标准GB9846 88中Ⅰ类胶合板的要求;最佳的热压工艺为:热压温度130℃、单位压力0 9MPa、热压时间0 9min/mm,固化条件比纯酚醛树脂低;由红外光谱分析可知,经二羟甲脲改性后形成了酚醛—脲醛共缩聚树脂;对原料成本概算,二羟甲脲改性的酚醛树脂比纯酚醛树脂降低了2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补宫止漏Ⅰ号方治疗剖宫产后切口假腔(气血两虚证)的临 床疗效,为补宫止漏Ⅰ号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60例剖宫产术后 切口假腔患者随机分为补宫止漏Ⅰ号方治疗组和妈富隆对照组,对两组临床疗 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对缩小切口假腔面积均有疗效 (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经期延长疗效治疗组愈显率为 43.33%,对照组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总 有效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宫止 漏Ⅰ号方对于缩小剖宫产后切口假腔(气血两虚证)的面积、改善经期延长及 中医证候等方面优于妈富隆组,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对动物饲料中禁用抗菌促生长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国家对饲用抗菌促生长剂禁令的颁布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争议。文章综合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和风险评估结果,对饲料中禁用抗菌促生长剂进行了反思,结果发现:(1)某些饲用抗菌促生长剂(如大环内酯类促生长剂泰乐菌素和链阳性菌素类促生长剂维吉尼亚霉素等)对人类健康的耐药性风险似乎被人为夸大,系统的风险评估结论认为,养殖动物中泰乐菌素等大环内酯类促生长剂的使用对人类弯曲杆菌耐药性的风险是可以忽略的,维吉尼亚霉素促生长剂的应用也几乎不会对人类肠球菌耐药性造成很大的风险;(2)“病原菌耐药性从农场到餐桌转移”的命题似乎缺乏科学证据,目前虽然有证据显示动物体耐药菌会直接传播给那些与动物密切接触的人群,但动物体耐药菌通过食物链环节传播给人的证据尚不充分;(3)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并没有改变耐药模式,特别是禁用糖肽类阿伏帕星、氟喹诺酮类恩诺沙星和四环素类金霉素等促生长剂后,动物体和人体耐药菌数量仍然有增无减、持续上升,其原因可能归咎于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较强的传播特性和氟喹诺酮类耐药弯曲杆菌较强的适应性,而四环素类治疗用药的增加也必然增加肠道细菌的耐药性;(4)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动物养殖业带了一定的损失,比如,使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升高,使养殖动物治疗性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使养殖原料和场地相应增加等;(5)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人类公共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影响动物体肠道菌群发酵从而增加了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几率从而增加了人体食源性病原菌的发病率。总而言之,决策的制定需要权衡利弊、因地因时制宜,综合考虑禁用抗菌促生长剂对耐药性风险的控制作用以及对动物养殖业和人类公共健康的影响。结合中国动物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全球动物性产品需要程度,需要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寻找耐药性控制新措施;开展系统的风险评估,有的放矢地制定风险控制策略;加强政府监管力度,避免药物滥用,促进合理用药以延缓耐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手术患者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应用抗生素、完善手术室感染控制相关制度、更新洗手方法、使用新式消毒方法、打开手术切口即刻放置切口洁净袋和保护器、遵守择期手术排序原则。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占75.71%(106/140),高于对照组的64.28%(P0.05),同时,感染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6.
张建峰  侯加法  张皎  姚静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0):2129-2133
 应用RT-PCR方法对雏鸡肝脏总RNA中鸡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基因cDNA进行扩增,然后将特异性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测序结果表明,与已知序列同源性为100%。然后将特异性片段连在pRLC载体上进行表达,经Tricine-SDS-PAGE分析,原核表达产物为7.6 kD的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23%,Western印迹表明重组蛋白具有IGF-Ⅰ抗原活性。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7 mol·L-1盐酸胍的变性液溶解及0.5 mol·L-1精氨酸复性液处理,表达产物随后进行脱盐、凝胶层析纯化、MTT法分析其对NIH3T3和鸡胚成骨细胞的增殖效应,结果表明重组鸡IGF-Ⅰ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了解本院手术科室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出院的外科手术病历共292份,分别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性抗菌药物在用药品种选择上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甲硝唑用量偏大,大多数品种DUI基本合理;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疗程过长,用药起点高,换药频繁。结论:本院外科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尚存在问题,有待加强规范化使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h,Bank)又称马氏钳蝎,俗称蝎子,成年干燥的整体蝎为"全蝎". 以全蝎或蝎尾入药,主治各种风湿痹痛及惊厥等症,为名贵中药材[1]. 蝎尾尖分泌的毒液经分离、提取,制备出的有效活性成分,有镇痛作用[2,3]. 但其全身是否含有其他生物活性成分,值得研究. 本试验将用不同方法制备的蝎子提取物灌喂小鼠,观察其对小鼠生长及血清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I)、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93~2006年间分离鸡白痢沙门氏菌141株,通过抗生素敏感性试验测定其对三甲氧苄氨嘧啶(TMP)耐药性,并用PCR方法检测dfrA基因的流行及与Ⅰ类整合子的关系。141个分离株对TMP的耐药率为90.8%(128/141)。128株TMP耐药性沙门氏菌中检测到4种dfrA基因,即dfrA1、dfrA12、dfrA13和dfrA17。dfrA12和dfrA17基因广泛分布。PCR产物测序表明:所有dfrA1和dfrA17基因都位于Ⅰ类整合子中;而dfrA12和dfrA13基因与Ⅰ类整合子无关,主要通过接合性质粒发生转移。鸡白痢沙门氏菌中TMP耐药性居于首位,其主要原因是dfrA基因广泛由接合性质粒和Ⅰ类整合子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