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中药制剂品种的不断开发及临床应用逐渐增加,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ADR)也相应增多。据报道,中药制剂引起的ADR所占比例仅次于抗菌药物[1],有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引起了人们日渐广泛的关注。本文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集的中药注射剂所致的不良反应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1对象与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共194份,其中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共37例,占ADR报告数的19.1%。我们对所有中药注射剂所致的ADR进行调查分析,对中药注射剂ADR相关患者的性别、年龄及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并依据药品各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核对给药方法、给药剂量、溶媒的选择、稀释液的浓度、联合用药情况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患者一般情况37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男性25例(占67.6%),女性12例(占32.4%),男女之比为2∶1。年龄3~86岁,平均年龄达48.9岁,其中60岁以上17例,占45.9%,18~60岁15例,占40.5%,小于18岁者5例,占13.5%。2.2给药方式、给药剂量、溶媒的选择、药物的浓...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所使用的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研究其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和特点,探讨其ADR产生的规律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5-2013年间的173份上报的活血类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进行总结分析,采用WHO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规定的方法进行评价、对比和分析。结果 173例活血类中药注射剂产生ADR居前3位为:香丹注射剂、红花注射剂、血栓通注射剂;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最多见;多发生在输注过程中,为速发型;发生情况与患者的年龄、原发病、给药途径、给药剂量、溶媒、合并用药等有关。结论活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使用时应结合药理作用和中医辨证施治理论进行合理区分和选择,提高用药水平和准确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长沙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对长沙市2011~2013年各单位上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98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6.15%。长沙市ADR/ADE报告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12年是报告数急剧增加的一年。2012年、2013年严重ADR/ADE比例均在10%以上。 ADR/ADE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全身性损害,其次为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心血管系统等。ADR/ADE涉及84个生产厂家的55个中药注射剂品种,有5个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出现ADR/ADE频率居前10位。结论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一定的规律性,应当充分重视中药注射剂发生的ADR/ADE,进一步加强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院2012年收集的158例ADR报告分别按照患者性别、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发生率男性略高于女性,比例为1.29:1。60岁以上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占51.90%。抗生素类药导致的ADR最多,占36.08%,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居多,分别占40.35%和19.30%。ADR中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占36.47%。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ADR的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保证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5.
唐雪生  刘芳 《长江大学学报》2010,(1):J0049-J0050,J005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医院2007年9月至2008年12月ADR报告329例,分别从药品种类、ADR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329例涉及172种药品。抗菌药物56个品种,ADR175例,占总例数的53.19%;其次为中草药制剂和循环系统药物。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的ADR最多(127例),占总例数的38.60%;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116例),占总例数的35.26%。〉60岁患者发生ADR所占比例(23.40%)最高。结论:老年患者应慎重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草药制剂,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572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统计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对ADR报告涉及的药物分类、品种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ADR表现和涉及的系统进行分类统计.结果:572例ADR报告涉及药物共190种,其中抗生素63种,占涉及种类3316%;消化系统的ADR最多,有214例,占总例数的3822%.结论:加强药物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药物不良反应屡见不鲜 ,为引起重视 ,笔者就其预防浅谈自己的体会。1 熟悉药理、合理用药是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1.1 掌握用药特征 ,避免滥用药物病人明确诊断后 ,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的药理特点 ,选用药效可靠、方便安全的药物 ,严格掌握适应证 ,对症下药。对久病年老体弱或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在合并感染时 ,应选用抗菌谱较广的抗生素 ,避免二重感染的发生。1.2 熟知药物的药理作用、副作用、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临床药师应熟知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 ,以便指导临床医师有的放矢地用药 ,否则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炎毒热清"中药注射剂是由连翘、金银花、黄芩等中药混合提取配制而成的复方制剂。为了筛选最佳工艺和配方,采用杯碟法分别对不同提取工艺和配方进行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大肠杆菌4种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炎毒热清"中药注射剂复方A~复方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抑菌作用比复方1~复方6的抑菌作用显著,尤其是复方F的抑菌作用最显著。在复方1~复方6中,复方6的抑菌作用较其他复方显著。全部复方对大肠杆菌效果不明显。通过体外抑菌试验可知,复方F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好,可作为预选方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了检验自制中药混悬型乳房注射剂的安全性,试验通过对注射剂热原性、溶血性、肌肉刺激性、皮肤过敏性、急性毒性以及对健康奶牛乳房刺激性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注射剂符合使用动物新兽药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使用该注射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某院心内科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探讨ADR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12—2015年上报的心内科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72例心内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306例(53.50%),女性266例(46.50%);70~<80岁人群ADR发生率最高,有188例(32.87%);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06例(36.01%),其次是口服给药205例(35.84%);新的ADR报告113例(19.76%),严重的ADR报告28例(4.90%);心血管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最多,有410例(71.68%),其次为中药注射剂73例(12.76%);以消化系统损害145例(25.35%)最为常见。结论 心血管药物(抗血小板、抗凝和调脂药物)、中药注射剂是心内科ADR监测重点药物类别,60岁以上患者是ADR监测重点人群,静脉滴注是ADR监测重点给药途径,消化系统损害是提示ADR发生的重要信号。  相似文献   

11.
风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疑难病之一,缠绵难愈,需长期服药,有的甚至需终身用药,目前尚无理想的根治药物。中医药在治疗风湿病方面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独特的临床疗效,但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药物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治疗风湿病具有肝损伤的常用单味中药及特点,从其肝损伤原因和防治方面作出简要的归纳总结,为临床合理使用相关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2009年有关喹诺酮类药物ADR116例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中,37例(44.58%)联用2种以上药物,83例(71.55%)静脉滴注发生ADR。喹诺酮类ADR涉及9个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居首位,55例(47.41%);其次加替沙星18例(15.52%)。ADR临床具体表现占前4位的为皮肤黏膜损害(大多为过敏性皮疹)、消化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其中,以皮肤黏膜损害居首位,为43例(37.07%)。结论喹诺酮类ADR发生因素较多,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头孢曲松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 对广州市越秀区妇幼保健院、东莞市ADR中心2009年收集的120例头孢曲松钠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头孢曲松钠ADR以变态反应发生率最高,占75.8%,其次为双硫仑样反应(6.7%)、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继发感染等;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00年3月~2005年11月药物性肝病56例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及转归等方面的资料。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相关药物中.抗生素(含抗结核药)32例(57.14%),中成药(含中草药)13例(23.21%).解热镇痛药4例(7.14%),抗肿瘤药2例(3.57%),抗甲状腺类药2例(3.57%)。除上述5大类外,另有抗痛风药、抗精神失常药、抗消化性溃疡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致肝病各1例(各占1.79%)。确诊后经治疗,预后良好.仅1例因有鞍重的慢性乙肝病史而发展为重症肝炎死亡。结论:临床上应重视药物对肝脏的损害作用,合理用药.选用副作用较少、较轻的药物,尽量缩短疗程.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对于异常者应立即停药。并予保肝、护肝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某院肝胆外科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随机抽查该院住院病区2014年1-12月份内肝胆外科使用PPIs的手术患者电子病历933份,对PPIs的预防应用指征、给药途径、术前术后、疗程及更换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933例病例中,肝胆外科最易患有的疾病是胆囊结石(26.58%)、肝胆管结石(20.04%)、肝癌(19.72%).PPIs使用率最高的前3名是泮托拉唑针40 mg(29.35%)、兰索拉唑针60 mg(19.76%)、泮托拉唑针80 mg(18.54%).7种PPIs中,使用注射剂的比率高达87.87%,只使用2种口服制剂.泮托拉唑针、奥美拉唑针、兰索拉唑针都是术后给药居多,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术前和术后使用差别不大.泮托拉唑针用药疗程偏长,最长达23 d.结论 PPIs使用疗程偏长、更换使用PPIs频繁及注射剂型使用过多可能是造成PPIs过度使用的主要原因,应建立合理使用PPIst指南,进一步改善PPIs不合理用药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通过输血不良反应网上填报系统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受输血治疗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43例患者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输注血浆不良发生率高于输注其他血液成分,有输血史、年龄较大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例数较多。结论:输血有风险,要高度注意有输血史、年龄较大的患者输血时的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国内期刊报道的加替沙星不良反应196例资料。结果:加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能导致多系统、器官损害,胃肠道、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反应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同时存在糖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心脏毒性等;静脉滴注者明显多于口服给药者。结论:临床使用加替沙星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对于老年患者,要尽量避免使用。静脉滴注时要注意控制滴注速度,用药过程中要严密监测,尽量做到针对不同个体合理选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探讨合理用药方法.方法对14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患者自然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累及器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女性占59.59%,高于男性患者;静脉给药是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给药途径;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也较为严重;在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其次是胃肠道反应.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检测体系的建立,针对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分析某医院药学质控基本状况,探讨如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运用医院管理HIS系统和临床药学管理系统分别抽取门急诊处方(包括抗菌药物专项处方)3600份和病历医嘱(包括一类切口手术病历)5491份,共计9091份,结合相关指南对处方和病历中的治疗药物选择、合理溶媒选择、用药疗程、联合用药、药物用法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医院门急诊处方合理数为3493份,占抽取总数的97.03%;病例医嘱合理数为5377份,占抽取总数的97.92%;综合药学质控合格率为97.57%.结论:医院药学质控合格率相比2014年(90.83%)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应继续完善合理用药监督机制,确保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