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因素的分析,针对心理及环境两方面,分别从学校体育教学、学校体育社团以及校园体育文化三个维度,构建了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性行为机制,提出了促进当代大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有效方法,旨在能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自觉意识,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东省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分析其特点及社会学原因。方法:采用自制的大学生生活方式问卷,调查了广东省12所高校2136名大学生。结果:广东省大学生生活方式总均分为3.55±0.42。生活方式7个维度中,得分居前的是生命欣赏和饮食营养两个维度,居后的是运动锻炼和性健康两个维度。结论:(1)广东省大学生活方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对大学生生活方式总得分均无显著影响,但在具体维度上存在影响;(3)从大一到大三,大学生生活方式呈下降趋势,但大四时有所回升;(4)家庭收入、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对子女生活方式存在有限影响。  相似文献   

3.
运用跨理论模型理论,以荆州市4所大专院校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全有或者全无”现象,而是呈动态的阶段性分布。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及行为方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价值观评价、人生态度、责任感、抱负水平、行为表现入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量表测试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价值观总体是积极、正确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但同时也呈现出价值观标准功利化、价值观取向多元化、政治意识弱化、人生态度消极等趋势。针对这些新特点、新趋势,高校应强化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等,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的任务,主要通过体育课和课余体育锻炼等多种组织形式来完成。目前大专院校由于各学科理论知识教学的加强专业设制和课时增多,使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课余体育锻炼时间相对减少,大学生体质状况不佳的现状日趋严重。我们通过对三年的新入学大学生锻炼和不锻炼组的对比研究,探讨课外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投入必要的精力来搞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是提高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应用抽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体质健康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分析。分析表明:部分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其还会受到其他外部因素影响。进而影响体育锻炼的展开。结论: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着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改进对策,旨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自编男女大学生生活压力问卷为研究工具, 随机抽取了6所高校822名大学生, 其中女大学生434人为被试, 调查女大学生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 研究结果表明: 女大学生中发生率最高的生活压力事件是想家、思念亲人; 女大学生的总体主观生活压力与男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 在自我身心方面的主观压力显著大于男大学生, 九类主观生活压力平均水平都在“较轻”和“中等”之间; 女大学生生活压力综合指标排序前十位, 主要集中在前途与发展和个人学业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农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特征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大学生同龄组水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好于不经常锻炼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社会转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从量到质的变化。适时应对这些变化,是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清醒把握的一个主题。本文解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而提出高校德育应对大学生生活方式变化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习惯是人类行为中较具体化、固定化、常出现的行为,体育锻炼习惯是指人在后天不断重复身体练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内在需要的、比较稳固的自动化行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运动技能的形成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网络文化影响下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存在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缺失、人际交往关系淡漠、消费方式和空闲生活无约束等一系列新问题,应通过思想引导、制度约束、家校帮扶等措施和方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对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有所了解,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亚健康等比率较高,部分教师生活方式不合理,此外,大部分教师体育锻炼缺乏。  相似文献   

13.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同院校的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特征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农林院校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不仅受性别、就业心理压力、体育意识、体育兴趣等内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所学专业、体育硬件设施、学生经济情况、成长环境等外在因素影响。为此,应当通过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加大体育投入,培育大学生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意识,建立大学生体育锻炼激励机制等方法,消除影响农林院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不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2):281-282
对于肩负振兴中华民族历史使命的大学生而言,体质健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围绕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探究其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教育部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尤为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更是重中之重,但由于部分大学生自制能力不强、生活方式不科学,对个人的体质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天津市560名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与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得出了天津市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现状,以及生活方式对体质健康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在校非口腔专业大学生口腔保健观念、饮食行为、口腔保健现状.方法 对张家口学院1200名非口腔专业大学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其口腔保健观念和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多数非口腔专业大学生刷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口气清新,并且多数选择早上刷牙,晚上不刷牙,多数学生在牙齿轻微疼痛或出现变色时不会及时选择正规医院或者门诊...  相似文献   

17.
以河北农业大学女大学生为例,对河北省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表明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不浓厚;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总体不高,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低、时间短;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放松心情、增强体质和娱乐等。通过对研究结果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加强体育教育、提升校园体育氛围、改善体育锻炼客观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女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S大学的问卷调查,认为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有一定的了解,但有待加强;大多数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有必要为减少碳排放量贡献力量,更有积极者能够为减少碳排放量采取行动。多数大学生希望学校开设低碳相关课程,并通过立法实现低碳生活。  相似文献   

19.
对全国6所农业院校2292名农科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进行量化评价。研究显示我国农科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处于中等水平,农科大学生与全国非农科大学生规律生活行为、饮食营养行为、人际支持行为和生命欣赏行为无显著差异。农科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级差异。提出改善农科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应以提高运动锻炼水平为突破口,建设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筛查制度的养成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着越来越重的社会压力和职业压力,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感现状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河南省部分高职院校教师体育锻炼和生活满意感现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使体育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