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IMRT)或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同步化疗在治疗局部中晚期食管癌中的应用.方法 将76例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实验组(36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采用IMRT联合同步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3DCRT联合同步化疗方案治疗.统计并分析两组的疗效、死亡原因和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的3a局部控制率高于对照组(P<0.05);因肿瘤局部因素而死亡的患者构成比以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3DCRT联合同步化疗方案相比,IMRT联合同步化疗方案有较好的局部控制率,并且可明显降低骨髓抑制发病率,但放射性肺炎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三维适形放疗(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herapy,3DCRT)前的CT定位扫描技术进行研讨,以期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及病变靶区的精确度。方法:对恶性肿瘤80例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前的肿瘤CT定位,再通过医院HIS系统将所获得的图像传输至ELEKTA医用直线加速器,对患者进行精确放疗。结果:80例肿瘤患者均定位准确,病变组织明显缩小,周围正常组织损伤较少,符合3DCRT的要求。结论:CT是3DCRT中提供精确定位的方法之一,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放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局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长期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资料完整的晚期局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患者163例病历资料,评价治疗的长期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因素。结果:治疗有效率为治疗有效率为54.60%。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10%(111/163)、26.99%(44/163)、20.86%(34/163)。通过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放疗方式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局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有效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及化疗方法是影响其预后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TP方案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96例分为A、B两组,TP方案联合放疗的48例(A组)采用TP方案后放疗,单纯化疗的48例(B组)仅采用TP方案化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两组的近期疗效,B组的疗效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组(33例)和放疗组(32例)。两组患者均行3D-CRT。放化组分别于放疗第1、4、7周行化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放化组CR、PR分别为18.2%和69.7%,而放疗组分别是6.3%和50.0%。两组CR、RR(CR P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放疗组1、2a生存率分别是69.7%(23/33)、48.5%(16/33)和65.6%(21/32)、28.1%(9/32),两组的1a生存率无明显差异,2a生存率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较放疗组明显(P<0.05)。结论3D-CRT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疗效较好,毒副反应患者能耐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放疗同步替莫唑胺( Temozolomide,TMZ)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86例神经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43例)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TMZ化疗,B组(43例)采用单纯三维适形放疗,所有治疗均在术后1个月内开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1,2,3 a的生存率、Karnofsky评分及毒副作用.结果 A组的客观有效率( 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 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76.7%和90.7%,显著高于B组(55.8%和74.4%)(P〈0.05);治疗后,两组Karnofsky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A组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中位生存期及术后1,2,3 a的生存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毒副作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同步TMZ化疗是神经胶质瘤术后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可提高近远期疗效和术后的生存率,且并不增加药物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宫颈癌放疗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0例宫颈癌放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放射野皮肤护理、白细胞减少护理、放射性肠炎护理及阴道冲洗护理等。结果实施综合护理后,140例宫颈癌放疗患者中,对放疗产生恐惧、怀疑0例;Ⅰ度放射性皮炎10例,Ⅱ度21例,Ⅲ度3例,Ⅳ度1例;Ⅰ度白细胞减少10例,Ⅱ度2例,Ⅲ度0例,Ⅳ度0例;放射性肠炎2例。结论对宫颈癌放疗患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能保证放疗治疗的延续,确保放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前列腺癌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分布特点。方法:对20例前列腺癌患者分别进行二维常规放疔和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计划设计.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等参数对两者剂量分布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与常规放疗相比,适形放疗的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直肠和膀胱的受照剂量及体积明显降低。结论:使用适形放疗可安全地增加前列腺癌的照射剂量.有助干提高前列腺癌局控率,同时又能更好地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放疗联合化疗对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68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被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仅行单纯放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步进行化疗.结果 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c=10.635,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a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的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顺铂时辰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效果.方法 8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分别采用顺铂常规化疗同步放疗(对照组)、顺铂时辰化疗同步放疗(观察组).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不良反应及.结果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32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入组,采用EP方案化疗4周期,三维适形放疗于化疗的第2天开始,总剂量50Gy/25次(2Gy/次,5次/周)。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放疗,27例患者按计划完成化疗,毒副反应可耐受。总有效率96.9%(31/32),其中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10例、病情稳定2例。1、2a的生存率及2a疾病无进展分别为65.6%、28.1%、21.8%。结论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和可接受的毒副反应,期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肺癌脑转移患者行手术、放疗及辅以联合化疗后的疗效比较.方法:38例肺癌脑转移病例分成手术组9例、放疗组6例、手术 化疗组13例、放疗 化疗组10例,对治疗后中位生存期、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 化疗组和放疗 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7月和8.5月,年生存率为38.5%和30.0%,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的6.4月和22.2%、单纯放疗组的6月和16.7%(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单纯手术或单纯化疗后行联合化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时保留卵巢的临床价值,卵巢的内分泌功能、移位卵巢的并发症、患者骨量丢失情况并移位。方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妇科2008年1月-2012年6月治疗的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析,入组必要条件包括患者年龄<40岁,治疗前卵巢内分泌功能在正常范围,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A组行根治性手术同时保留卵巢并移位+术后辅助放疗(25例);B组行根治性手术同时保留卵巢并移位(25例);C组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原位保留卵巢(25例)。术后随访,比较三组患者卵巢的内分泌功能、移位卵巢的并发症、患者骨量丢失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卵巢内分泌功能均正常,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移位卵巢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骨量丢失少,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保留卵巢并移位,即使术后辅助放疗,也能保留卵巢的内分泌功能;移位卵巢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骨量丢失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期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进展期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进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其中34例单纯放疗,40例序贯放化疗(化疗用PF方案2~4周期),38例同步放化疗:化疗用优福定口服,每次4片(O.648g),每日3次,连续2~4周。放疗全纵隔野采用15MV-x线,DT50~60Gy/25~30次。锁骨上野为6MV-X线,Dm50Gy/22~23次。结果:全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7%、45.5%、25.9%。术后单纯放疗组、术后序贯放疗组与术后同步化疗组在放疗毒副反应和1、3、5年无复发生存率(P=2.423)及总生存率(P=2.867)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序贯放化疗和同步放化疗较单纯放疗在局控和长期生存方面无明显优势,化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放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及其对相关转移因子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择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RT-PCR法检测VEGF和COX-2基因表达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76.67%较对照组43.33%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76.67%(23/30)、66.67%(20/30)和50.00%(15/30),对照组患者术后1年、2年和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50.00%(15/30)、36.67%(11/30)和30.00%(9/30),随访1、2年时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年存活率基本相当。治疗后观察组血清VEGF表达下调,对照组明显上调,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COX-2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放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可获得满意疗效,增效作用与COX-2、VEGF的调控有关,且对1、2年生存率改善显著,使转移风险降低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将病理确诊为Ⅱb-Ⅲb期宫颈癌176例患者,随机分为同步组及对照组各88例。两组放疗均用6 mv-x线全盆对穿大野照射,DT 20-24 Gy后改为盆腔四野照射并加铱192后装治疗。同步组同时给予化疗顺氯氨铂40 mg,博来酶素15 mg,5-FU 1.0 g,d1-3,2-3周期,对照组行单纯放疗。结果:两组近期有效率平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5年生存率,同步组为82.0%,对照组7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5年生存率同步组为78.9%,对照组为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组毒性反应高于对照组,经积极处理均能耐受。结论:同步放化疗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降低复发率,减少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率,有效提高长期生存率,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是一种简单、安全、较理想的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化疗对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单放组(36例)和放化组(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其中放化组38例同时配合化疗.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的1年及2年生存率比分别为40.0%(14/35):6.5%(2/31)及5.7%(2/35):0(0/31),组在1年及2年生存率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近期疗效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化疗配合放疗能显著提高肺癌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P方案在早期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早期高危宫颈癌患者120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平均分对照组、TP方案组。对照组采用FP方案术后同步放化疗,TP方案组采用TP方案术后同步放化疗。比较两组早期高危宫颈癌缓解率、盆腔内复发率、盆腔外转移率、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TP方案组早期高危宫颈癌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TP方案组盆腔外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TP方案组盆腔内复发率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方案在早期高危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中的有效性高,可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盆腔外转移率,安全性方面较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TCGA公开的子宫内膜癌数据,分析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7基因(MCM7)在患者中的表达分布情况;采用交叉验证方法,将数据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分析MCM7基因表达水平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表明:MCM7基因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和病理学分级上存在显著差异;MCM7基因高表达与患者放疗敏感性相关。在训练数据和验证数据中,MCM7基因高表达患者,在放疗和非放疗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疗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多因素校正后放疗的HR分别为0.337 (0.134~0.847)和0.312 (0.106~0.918),相应P值分别为0.021和0.034。合并训练组和验证组数据后,分析结果与上述一致。在全部放疗患者中,高表达患者生存率亦显著高于低表达患者,P值为0.024。不同组织学和病理学分级的亚组分析也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这一研究提示MCM7基因高表达与放疗敏感性相关,MCM7基因可能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放疗敏感性潜在有效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宫颈锥切术治疗Ⅰa1期宫颈癌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30日至2014年12月30日确诊为Ⅰa1期宫颈癌并接受宫颈锥切术的患者60例,并根据患者术后有无病灶残余,将患者分为术后优良组和术后残余组.记录每位患者术后一般情况、病灶残余和复发情况,术后采用ZUNG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评定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Ⅰa1期宫颈癌手术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与术后优良组比较,术后残余组在年龄、绝经、BMI(体质量指数)、经阴分娩次数、吸烟和室外锻炼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标本切缘状况和术后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优良组患者SAS和SDS得分均低于术后残余组(P<0.01).患者切缘情况、焦虑/抑郁和术后HPV感染是直接影响术后病灶残余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其中切缘情况对预后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术后HPV感染、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结论 宫颈锥切术治疗Ⅰa1期宫颈癌患者术后预后状况与手术情况和患者心理因素等有关;通过提高手术质量和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为改善宫颈锥切术预后情况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