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亚有限习性大豆品系在豫西地区不同种植密度的试验研究表明,在生育期、形态性状及产量等方面,随种植密度的改变,不同性状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亚有限大豆品种在适宜密植情况下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以有亚有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辽豆14号为试材,在三种不同种植密度(165000株/hm~2、222 000株/hm~2、330 000株/hm~2)下研究其株型性状和产量,结果表明,密度不同,大豆植株经济性状也不同。不同种植密度下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种植密度222 000株/hm2的处理下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密度对亚有限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亚有限大豆主要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育期受密度的影响不大。在植物学性状方面,密度与株高、底荚高度和节问长度之问为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秆重和茎粗之间为负相关;随着密度增加,株高、底荚高度和节间长度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秆重和茎粗减小。在经济性状方面,密度与每荚粒数、百粒重、产量之间为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之间为负相关;随密度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逐渐减少,而百粒重略有增加,每荚粒数变化不大,群体产量呈增加趋势。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亚有限大豆表现出较高的耐密植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大豆叶面积垂直分布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于大豆开花期对亚有限大豆品种东农 594进行 3种密度、 8种组合的人工去叶裂区设计试验 ,评价了大豆垂直方向上不同叶层面积大小对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在大豆生育后期 ,中层叶片对产量及农艺性状有重大影响 ,上层次之 ,下层影响甚微。根据试验结果认为 ,大豆生育后期的中层叶片是决定产量的重要层次。大豆垂直叶面积分布最合理的类型与无限型大豆相类似  相似文献   

5.
夏大豆丰产增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品种类型、栽培密度和种植方式3个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是夏大豆产量及各农艺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3因素对夏大豆产量影响强度的顺序是品种类型〉栽培密度〉种植方式;在本区生态条件下,获得夏大豆最高产量的理论组合为:品种为有限类型沧豆6号,栽培密度2.4万秭/hm^2,种植方式为行距40cm。  相似文献   

6.
以鲁黄1号大豆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鲁黄1号大豆在泰兴地区生态条件下种植,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13 000株/亩,其产量最高,各个农艺及经济性状最合理.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现代山西早熟夏大豆适宜种植密度,本试验以具有代表性的汾豆101为试验材料,设置密度处理试验,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探索大豆品种相关性状的最优配置,明确山西早熟夏大豆及该品种最佳播种密度和范围。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底荚高呈增高趋势,茎粗、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下降趋势。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指数表现特征,而60.0万株/hm~2到71.25万株/hm~2种植密度范围为汾豆101的最佳种植密度范围,其产量表现为3 274.32~3 277.09 kg/hm~2。相关性分析表明,密度是优化大豆群体结构的重要措施,维持合理的种植密度,同时适当提高单株粒数,有利于提高大豆产量。该研究为山西早熟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研究探讨了吉林40号大豆5种不同密度下株高、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变化规律,并与绥农8、吉林26两个推广品种进行了同密度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亚有限结荚习性吉林40号大豆品种成熟期最适株高为95~98cm;结荚鼓粒期最适叶面积指数为4~47,稳定时间在40d以上;适宜种植密度为24万株/hm2,产量达到2667kg/hm2。同密度下,吉林40号大豆的丰产性状及产量均优于绥农8和吉林26。  相似文献   

9.
在2015年春播条件下,在江西省进贤县和东乡县开展了国审春大豆品种"天隆一号"播期与种植密度试验,试验设4个播期和4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春大豆品种"天隆一号"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处理均对春大豆"天隆一号"的农艺及产量性状产生影响;其中4月18日播种、种植密度5万株/亩的处理产量最高,高达159.5 kg/亩。在江西春播,春大豆"天隆一号"的最佳播种时期为4月中旬,以5万株/亩种植密度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黄淮地区夏大豆不同密度对品种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类型大豆品种产量性状与其密度的相关性研究,在黄淮夏大豆产区,不同类型大豆品种产量性状与其种植密度的高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单株荚数、单株粒数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小,单株粒重、百粒重也随着密度增大而降低;小区产量独秆品种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加,其他类型品种随着密度增大呈现抛物线状。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大豆周豆21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大豆周豆21号为供试品种,设置4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病害发生程度、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栽植规格40 cm×10 cm、种植密度25.05万株/hm~2处理产量较高,且植株大小适中,空荚率低,大豆商品性好。  相似文献   

12.
为制定适宜贵州种植青贮饲用大豆获取高产的优化栽培农艺措施提供技术依据,设置密度调控田间试验,探索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饲用大豆全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青贮饲用大豆黔饲豆1号产量及农艺性状均有一定影响,2.4~3.0万株/667m2是获取青贮饲用大豆高产的合理密度。  相似文献   

13.
在河北省大豆夏播极早熟区,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4种施肥水平与4个种植密度对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出该区大豆高产优质的适宜施肥水平与种植密度。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其中施肥量为N 150.0 kg/hm2+P2O5180.0 kg/hm2+K2O120.0 kg/hm2时产量最高;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密度为25.0万株/hm2时产量最高;不同施肥和密度处理的大豆蛋白质含量均45%,达到了优质标准。河北省大豆夏播极早熟区大豆高产优质的施肥量为N 150.0 kg/hm2+P2O5180.0 kg/hm2+K2O 120.0 kg/hm2,种植密度为2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14.
对大豆新品系豫西8924的种植密度试验表明,不同密度下豫西8924在生育期、形态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豫西8924具有较强的抗倒耐密性,以16667株/666.7m2产量最高,单产可迭226.99kg/666.7m2。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15个大豆品种(系)作为试材,于2016年在瓦房店市进行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试图明确适宜辽南地区种植的大豆品系。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丹豆11号相比,14个大豆品系平均增产12.81%。根据产量表现将15个品种(系)划分为低产组、中产组和高产组。其中,亚有限型品系铁豆97和有限型品系辽豆64的产量水平最高,综合表现良好,未来考虑在辽南地区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6.
伊宁县夏大豆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宁县麦后复种夏大豆不同种植密度的田间试验研究.揭示出不同密度对夏大豆基本农艺形状及产量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提高伊宁县夏大豆产量提供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江西红壤旱地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鲜食大豆台湾292鲜荚产量、鲜籽粒产量、生育期和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大豆最佳种植密度为20万株/hm~2;在此条件下,鲜食大豆的鲜荚产量和鲜籽粒产量均最高,分别达16 511.1、8 696.4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不同密度对夏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表明,在黄淮夏大豆产区,不同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表现与密度的大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株高、底荚高度、结荚节位、节数随着密度增大而增大,分枝数却随着密度增大而减少。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不同的大豆品种类型选择最佳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吉林地区生产上主推的大豆品种九农33号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施肥量(150、300、450kg/hm^2)和不同种植密度(17.0万、20.02;、23.0万株/hm^2)的处理下,比较该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产量表现,进一步明确适合其生长特点的施肥量以及合适种植密度.从而为大豆生产者提供现实有效的帮助,提高其大豆生产技术水平,并实现增产增收。试验结果表明:九农33号不宜低密度种植,在中密度高肥量种植时产量最高;施肥量对百粒重的影响不明显.中肥量时虫害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0.
大豆地方品种农艺性状表现及分类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黔东南州征集到的46份大豆地方材料进行种植,采用田间调查记载和室内考种分析,对该大豆品种资源群体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该群体在主要产量性状上具有较为丰富的变异潜力,不同类别品种表现出各自的性状特点.按质量性状鉴定分出四大类28个品种;按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鉴定分出三大类36个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