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等氮条件下5种不同铵硝比对菠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铵硝比100∶0到0∶100,菠菜地上部鲜重不断增加,铵硝比为0∶100时,菠菜的鲜重达最大值;但铵硝比25∶75和0∶100两个处理菠菜的干物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2)随着铵硝比的降低,菠菜茎叶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含量均表现为线性增加;菠菜茎叶中可溶性草酸的含量和营养液中铵硝比之间呈现出二次曲线相关,在铵硝比为25∶75时,菠菜茎叶中草酸含量最低.适当增施铵态氮有利于降低菠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及草酸的含量.(3)增铵可以提高菠菜Vc含量,铵硝比为50∶50的处理菠菜Vc含量最高;随着铵硝比的下降,菠菜茎叶中可溶性糖的含量逐渐降低,而粗蛋白的含量则以铵硝比25∶75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铵硝比的氮素营养和磷素营养对菠菜生长、氮素吸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NRA)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GSA)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磷水平相同时,菠菜的生物量随着铵硝比的降低而降低,但铵硝比为25:75与0:100两个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铵硝比相同时,随着营养液中磷含量的增加,菠菜的生物量随之增加。菠菜茎叶中硝酸盐的含量随着铵硝比和磷水平的降低而升高。不同铵硝比处理,菠菜含氮量没有明显差异,随着磷水平的提高,菠菜植株含氮量有升高的趋势,但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受到生物量显著差异的影响,菠菜植株中氮素累积量随着铵硝比的降低和磷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在铵硝混合营养条件下,缺磷会显著抑制菠菜对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吸收,且磷索缺乏对菠菜吸收硝态氮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对铵态氮吸收的抑制作用。铵硝比相同时,随着营养液中磷索供应量的增加,菠菜茎叶中NRA显著增加;但是营养液中铵硝比较高时,会显著抑制菠菜茎叶中NRA,而铵硝比较低时,则有利于提高菠菜的NRA。缺磷会严重抑制GSA;在磷素水平相同时,随着营养液中铵比例的增加,菠菜茎叶中GSA显著增加。为此,在一些硝酸盐含量较高的土壤上栽培蔬菜时,可以采取增施适量磷肥的方法,以降低叶菜的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3.
不同氮形态配比对菠菜营养品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氮形态配比对菠菜可食部位硝酸盐、草酸、维C含量及POD、CAT、SOD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菠菜可食部位的硝酸盐、草酸含量逐渐减少,在完全供铵时含量最少。硝态氮/铵态氮比为25/75时Vc含量最高。在增加铵态氮比例时,POD、SOD和CAT活性有所下降,而在完全供铵时,P0D、S0D、CAT活性最高,MDA含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4.
氮肥形态及配比对菠菜生长和安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是蔬菜生长过程中经常施用的氮肥种类,氮肥形态及配比对蔬菜生长和安全品质有着重要影响。菠菜是一种叶菜类蔬菜,富含矿质元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本文通过施用铵态氮和硝态氮肥,探究氮肥形态及其配比(NH+4-N/NO-3-N)对菠菜生长和安全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水培试验,设置5种不同氮素形态配比(NH+4-N/NO-3-N比值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和0∶100)的营养液,定期采集菠菜样品并测定菠菜的生物量、株高、根系长度、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有机酸和氨基酸参数值。【结果】随着NH+4-N/NO-3-N比值从100∶0变化到0∶100,菠菜的生物量、株高、根系长度、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累积量以及有机酸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氨基酸总量则明显下降;当NH+4-N/NO-3-N比值为0∶100时,菠菜茎叶生物量为6.2g/plant,株高和根系长度分别为16.3 cm和22.5 cm,分别是NH+4-N/NO-3-N比值为100∶0时的6倍、2.2倍和2.0倍,表明菠菜是一种喜硝酸盐氮的蔬菜;当NH+4-N/NO-3-N比值由0∶100变为25∶75时,即在氮肥组合中增加25%的铵态氮肥,此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分别由398.5 mg/kg、1.42 mg/kg降为249.1 mg/kg、0.98mg/kg,降幅为37.5%和8.0%,表明在菠菜生长过程中适当增施铵态氮肥可有效降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茎叶中的累积;当NH+4-N/NO-3-N比值从100∶0变化到0∶100,对6种有机酸(苹果酸、富马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柠檬酸和丙酮酸)而言,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富马酸,约8.6倍,增加幅度最小的是柠檬酸,约2.5倍,苹果酸则在NH+4-N/NO-3-N=25∶75时达到最大值,为985.3 mg/L;随着NH+4-N比例的减少,菠菜茎叶中的氨基酸总量呈下降趋势,NH+4-N/NO-3-N比值为100∶0、75∶25、50∶50、25∶75和0∶100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1.80μmol/g、12.92μmol/g、9.20μmol/g、8.30μmol/g和7.50μmol/g,表明菠菜的营养价值降低,这一趋势与上述所研究的指标(株高、根系长度、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以及有机酸含量)有着明显的区别。【结论】菠菜是一种典型的喜硝态氮类蔬菜,施用硝态氮肥可明显提高菠菜产量,但过高的施用量可导致菠菜安全品质下降。适当增施铵态氮肥可降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在菠菜体内的累积,并有效调节氨基酸和有机酸的代谢。因此,在菠菜种植过程,应该合理地搭配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以便在保证安全性和营养价值的基础上获取最大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NH_4~+-N∶NO_3~--N分别为100∶0、75∶25、50∶50、25∶75和0∶100)对天门冬农学性状、叶绿素含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等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期为天门冬氮肥的科学、合理施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总氮量为14 mmol/L的条件下,天门冬茎长增长量、块根鲜重增长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均随铵态氮与硝态氮比例的提高而增加,在铵硝比为25∶75时达到最大;游离氨基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与农学性质及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两者均在铵硝比为25∶75时达到最大,但皂苷含量在全铵条件下最高。可见,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天门冬生长和品质影响显著,以食用为主时宜提高硝态氮比例(铵硝比为25∶75),以药用为主时则可适当提高铵态氮比例。  相似文献   

6.
氮素形态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氮素形态对巨峰葡萄果实品质性状的影响,设置了尿素T1(酰胺态)、全硝T2(硝铵比为100/0)、混合氮T3、T4、T5(硝铵比为70/30、50/50、30/70)及全铵处理T6(硝铵比为0/100)和清水对照CK,于生长季节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提高了果实的营养品质,喷尿素的总糖量、糖酸比最大,其次是混合氮处理,全铵处理最小;果实的Vc含量以混合氮处理较高,全铵处理的最低;果实中花青素的含量顺序为:全硝尿素混合氮全铵CK。果实硝酸盐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全硝混合氮全铵尿素CK;硝态氮促进了果实生长,各处理平均单果重为全硝混合氮全铵尿素CK。综上结果,尿素及适当的硝态氮配比有利于巨峰葡萄果实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无机硒肥对土壤有效氮含量及菠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亚硒酸钠(Na_2SeO_3)对土壤脲酶活性、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及菠菜品质的影响,综合分析Na_2SeO_3在土壤-根部-作物之间被吸收、转运、转化的可能路径,为生物强化生产富硒农产品及调控硒的安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进行连续42天盆栽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每千克土施Na_2SeO_3 0 (对照)、1、10、30 mg,分别于定植后的14、28、42天测定菠菜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并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在菠菜生长期间,≤10mg/kg Na_2SeO_3处理可使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先被激活后减弱至对照水平,土壤硝态氮含量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铵态氮变化趋势正好相反;30 mg/kg Na_2SeO_3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在整个培养时期与对照水平相当,土壤NH_4^+-N含量后期明显减少,转化成的NO_3~–-N含量明显增加,有利于菠菜吸收利用。同等Na_2SeO_3添加量条件下,Na_2SeO_3对三个取样时间菠菜叶的硝酸盐、维生素C (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影响各异。1 mg/kg Na_2SeO_3处理组可使菠菜叶的硝酸盐含量明显增加,Vc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没有变化;10 mg/kg处理组可使菠菜叶中的硝酸盐、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先增后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30 mg/kg处理组可使菠菜叶的硝酸盐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减少,Vc含量没有变化。【结论】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土壤有效氮及菠菜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富硒作物生产中无机硒肥施用量要综合考虑硒在作物体内的转化率及硒对作物品质影响的各项因素而确定。  相似文献   

8.
以蛭石为栽培基质,紫苏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铵态氮、硝态氮比例以及尿素处理,分析不同铵硝比处理下紫苏的生物量、光合特性、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抗逆酶活性以及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铵硝比为25∶75时,紫苏生物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而且SOD活性和CAT活性最高。随着NO_3~--N比例的增加,POD活性和MDA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并在铵硝比为25∶75时,POD活性和MDA含量达到最低,其变化趋势与SOD活性和CAT活性相反。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随铵硝比的增加而升高,在全硝处理达到最大值。在全硝处理下NR、GS活性和硝态氮含量也达到最大。紫苏精油的主要成分紫苏酮的相对含量在铵硝比为50∶50时最高。石竹烯和律草烯相对含量在全铵处理和酰胺态氮处理下较高。施用硝铵比为25∶75的氮素更能促进紫苏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全铵处理、酰胺态氮和铵硝比为50∶50更有利于紫苏精油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氮素不同形态配比对菠菜茎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及3种主要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营养液中铵硝比(NH4+-N/NO3--N)的降低,菠菜茎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呈下降趋势。在全硝营养下(NH4+-N/NO3--N=0∶100)下,菠菜茎叶中游离氨基酸的总量只有全铵营养(NH4+-N/NO3--N=100∶0)的34.4%。2)在全铵营养下,菠菜茎叶中游离氨基酸的主要组分是谷氨酰胺、精氨酸和谷氨酸,三者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9.8%、20.2%和8.9%;在全硝营养下,菠菜茎叶中游离氨基酸以谷氨酸、天冬氨酸和丝氨酸为主,三者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0.3%1、8.6%和8.5%。3)提高营养液中硝态氮的比例,可以显着提高菠菜茎叶中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同时降低了谷氨酸脱氢酶(GDH)的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则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状变化规律。4)菠菜茎叶中NR活性与谷胺酰胺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r=-0.968)。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营养液中硝态氮/铵态氮比例对菠菜地上部可食部分不同器官硝酸盐以及不同形态草酸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菠菜地上部生物量随供铵比例从0%提高到50%呈增加趋势而后显著下降。叶片和地上部可食部分的硝酸盐含量和累积量均随供铵比例增加而显著下降;叶柄的硝酸盐含量随供铵比例提高而降低,而硝酸盐积累量则先升高后显著下降。叶片是菠菜积累草酸的主要器官,可溶态草酸与草酸总量分别占地上部的56.3%~89.8%和76.6%~87.4%。可溶态草酸是菠菜体内草酸的主要形态,在叶片、叶柄及地上部中所占草酸总量的比例分别在36.7%~83.5%,79.0%~93.3%以及50.0%~83.0%之间。地上部各器官的可溶态草酸含量、难溶态草酸含量和草酸总量以及积累量均随着供铵比例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叶片和地上部的草酸含量和积累量的下降幅度均高于叶柄。可见,调节营养液中硝态氮/铵态氮比例可以有效降低菠菜地上部可食部分硝酸盐和草酸的含量和积累量,50/50是营养液中适宜的硝态氮/铵态氮比例,不仅菠菜的生物量最高,而且硝酸盐和各形态草酸的含量以及累积量较低,从而大大减轻了硝酸盐和草酸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NO-3 N∶NH 4 N为 10 0∶0、5 0∶5 0和 0∶10 0三个硝铵配比的营养液对 12个不结球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硝铵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的生物量、叶绿素SPAD值、硝酸盐积累量等有着显著的影响 ,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12个小白菜品种叶绿素SPAD值随营养液中的NH 4 N比例的增加而升高 ,两者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单株生物量除亮白叶 1号和五月慢在全硝培养中生物量较其他两种配比大外 ,其他 10个品种均在 5 0∶5 0硝铵营养液中表现最好 ;供试的 12个小白菜品种中有 9个品种的硝酸盐积累量随着NH 4 N比例的增加而下降 ,表明适当地配施铵态氮较纯硝营养液能获得更好的产量、更高的叶绿素SPAD值和较低的硝酸盐积累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铵硝配比对弱光下白菜氮素吸收及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黑色遮阳网覆盖模仿弱光环境, 使光照强度为自然光的20%左右, 以自然光照为对照, 采用精确控制水培溶液氮素营养, 研究NH4+-N/NO3--N 比例分别为0/100、25/75、50/50、75/25、100/0 对弱光下白菜氮代谢及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弱光下, 白菜的鲜重及叶片总氮量以NH4+-N/NO3--N 比为25/75 时最大, NH4+-N/NO3--N 比为100/0 时最低。随弱光处理的进行, 白菜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 但NH4+-N/NO3--N 比为25/75 时, 可维持叶片内较高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及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试验表明, NH4+-N/NO3--N 比25/75 是白菜在弱光下生长的较适宜氮素形态配比。  相似文献   

13.
Two hydroponic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N) levels and forms on the oxalate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form in edible parts of spinach. Nitrogen was supplied at five levels (4, 8, 12, 16, 20 mM) in Experiment 1 and five ratios of nitrate (NO3 ?) to ammonium (NH4 +) (100/0, 75/25, 50/50, 25/75, 0/100) at a total N of 8 mM in Experiment 2. Biomass of spinach increased markedly from 4 mM to 8 mM N and reached the flat with further increase in N. The total oxalate and soluble oxalate in leaves and shoots (edible part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increasing N levels from 4 to 12 mM, while the total oxalate and insoluble oxalate decreased markedly when N level was further increased from 12 to 20 mM. Oxalates of different forms in petioles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elevated again with increasing nitrogen levels.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decreasing NO3 ?/NH4 + ratios markedly increased at first and the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biomass of spinach plants and the maximum biomass was recorded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NO3 ?/NH4 + ratio of 50:50. The oxalate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form in leaves and shoots were all decreased obviously as the ratio of NO3 ?/NH4 + decreased from 100:0 to 0:100.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oxalate and soluble oxalate in petioles could be reduced by increasing ammonium proportion and were the lowest as the ratio of NO3 ?/NH4 + was 50:50 and insoluble oxalate decreased as nitrate/ammonium ratio decreas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oxalate forms in leaves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petioles and soluble oxalate was predominant form of oxalates in both trials. It is evident that high biomass of spinach can be achieved and oxalate concentrations of different forms can be reduced by modulating N levels and NO3 ?/NH4 + ratio, so this will benefit for human health especially for those people with a history of calcium oxalate kidney stones.  相似文献   

14.
水分状况与供氮水平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形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通气培养试验,研究比较了两种水稻土在不同水分和供氮水平下的矿质氮(TMN)和可溶性有机氮(SON)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加氮处理及淹水培养均显著提高青紫泥的NH4+-N含量;除加氮处理淹水培养第7 d外,潮土NH4+-N含量并未因加氮处理或淹水培养而明显升高。无论加氮与否,控水处理显著提高两种土壤的NO3--N含量,其中潮土始见于培养第7 d,青紫泥则始于培养后21 d;加氮处理可显著提高淹水培养潮土NO3--N含量,却未能提高淹水培养青紫泥NO3--N含量。两种土壤的SON含量从开始培养即逐步升高,至培养21~35 d达高峰期,随后急剧下降并回落至基础土样的水平;SON含量高峰期,潮土SON/TSN最高达80%以上,青紫泥也达60%。综上所述,潮土不仅在控水条件下具有很强硝化作用,在淹水条件下的硝化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氮肥在潮土中以硝态氮的形式流失的风险比青紫泥更值得关注;在SON含量高峰期,两种土壤的可溶性有机氮的流失风险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氮素浓度变化与迁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量施氮与不合理灌水是农田面源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为了寻求较优的水氮管理模式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减少农田退水对黄河水体的污染, 在宁夏引黄灌区典型稻田中开展了不同水氮条件下稻田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水氮条件下稻田田面水NH4+-N 与NO3--N 浓度伴随施肥出现明显峰值, NO3--N 峰值出现时间较NH4+-N 晚, 且变化较平缓。3 次追肥时期和整个生育期田面水NH4+-N 平均浓度与施氮量和灌水量都呈显著相关, 田面水NO3--N 平均浓度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 与灌水量相关性不显著。稻田30 cm与60 cm 深度的直渗水NH4+-N 浓度受施肥影响较大, 与田面水NH4+-N 浓度变化规律相似, 90 cm 处直渗水NH4+-N 浓度峰值出现较为滞后, 且浓度较上层土体低, 120 cm 处直渗水NH4+-N 浓度大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整个生育期直渗水NH4+-N 平均浓度与施氮量呈显著相关, 仅30 cm 处NH4+-N 平均浓度与灌水量呈负相关, 其他土层深度不显著。30 cm 与60 cm 直渗水NO3--N 浓度在首次灌水后急剧下降, 在施肥后有较小幅度上升, 90 cm 与120 cm 直渗水NO3--N 浓度下降缓慢, 仅30 cm 处NO3--N 平均浓度与施肥量显著正相关。总的结果表明减少施肥或灌水均可达到减少农田氮素淋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钱泽澍  闵航  莫文英 《土壤学报》1985,22(2):144-149
本试验观察了在杭州生态条件下土壤中不同NH4+-N水平对水稻根际固氮活性的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1.NH4+-N肥在一定时间内对水稻根际固氮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施用量越大,其抑制作用越严重。土壤速效氮浓度与水稻根际固氮活性之间呈高度(或中度)负相关,不同生育期两者的相关系数r值在-0.4288—0.9945之间。2.土壤速效氮对水稻土柱固氮活性抑制的起始浓度为20ppm。3.NH4+-N对水稻根际固氮活性的抑制时间随施用量而不同,低氮区在20天左右,中氮区和高氮区在25—30天左右。此后施氮区对水稻根际固氮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