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网箔是由“迷魂阵”发展而来的一种大型渔具,用聚乙烯线制成网片,布成各种迂回曲折的阵式,将洄游鱼类诱入网内,具有捕捞对象广泛、成本低、省劳力、产量稳定、渔获物质量好等优点,已成为北方水库捕鱼的重要渔具。我们在两年实践中,根据网箔作业渔场、气象、捕捞对象等情况,摸索到一些建造、使用等方面规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迷魂阵”是一种常年捕鱼的工具,它的优点是:(1)产量高、收入大、省劳力。今年安徽新迁到洪湖的一个13户渔民的捕捞队,用1500床子摆了八个“迷魂阵”,从4月12日至30日的19天里,共捕鱼20,728斤,平均日产1,090斤。除自食外,卖给国家鲜鱼18,728斤,每户平均收入230元。据与网业生产比较,每个劳力的平均日产量约多八、九倍。  相似文献   

3.
夏秋季节,适宜于河、湖捕捞生产的渔具渔法种类很多。各地在大搞河、湖捕捞生产中,已充分注意了组织“百业下湖”,发挥各种渔具渔法的潜力,使生产量得以不断提高。“迷魂阵”,也是夏秋河、湖捕捞的主要渔法之一,有些地区已积极地组织其生产,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据了解有的地区,在过去曾认为迷魂阵妨碍水产资源繁殖保护,不准入湖生产,因而将簾箔当柴烧了,这显然是不应该的。为正确地对待这种渔法,我们曾对几个大湖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看来迷魂阵还是一种优点多于缺点,并受广大渔民欢迎的一种有效捕鱼方法。  相似文献   

4.
宋家场水库网箔捕鱼试验始于1991年,当时由淮委立项,由宋家场水库管理局水产站具体实施完成。该项目经过1991~1996年5年的试验,其后在宋家场水库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应用,完全取代了使用多年的"赶、拦、刺、张"联合渔法,是捕捞技术在中原地区一次革命式发展。该捕捞技术具有省工、省力、成本低、效益好等显著特点。一、网箔捕鱼技术原理  相似文献   

5.
水库捕捞,70年代前采用单层刺网,70年代后赶、拦、刺、张联合渔具渔法的应用,对大型水库捕捞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库捕捞产量,尤其是提高中下层鱼类的回捕率,宋家场水库应用网箔捕捞技术,渔获效果明显。1991年9月底开始试捕,当年共捕鱼9705公斤,1992年捕鱼45843公斤。  相似文献   

6.
茂兴湖渔场四处大中型水面放养场过去一直靠冬网捕捞生产。据捕捞出的商品鱼鱼获物分析结果,底层鱼的回捕率还不到15%,多年繁生野杂鱼类几乎捕出为数不多。随着捕捞工具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场吸收外地捕鱼经验,结合各处放养场实际情况,1985、1986年连续引进山东梁山明水期旋箔网捕鱼技术,  相似文献   

7.
网簖(迷魂阵)是我所根据定置渔具的优点,设计的适用于广东省水库的一种渔具,经在不同类型的水库中试捕,均取得好的效果。在开平县大沙河水库,养鱼面积24,000亩,试捕两年,获鱼13.6万斤;在增城县联安水库,养鱼面积1,500亩,试捕122天,上市鱼货2.45万斤;在增城县百花林水库,养鱼面积800亩,试捕490余天,捕鱼19.74万斤,其中上市商品鱼6.3万余斤,平均日上市量128斤。渔获物中主要为鲢、鳙鱼,还有鲮鱼,也有鲤鱼、青鱼、鳗鲡、翘嘴鲌、黄(鱼桑),鸟鳢等。用这种网簖在水库捕鱼,操作简便,很省劳力,成本低,捕捞对象较广泛,产量高,鱼货鲜活,并能均衡上市,经济效益好。置一套网簖的费用为6,000—7,000元,可以使用5年。去年,在大沙河水库用两套网簖作业,捕鱼9万斤,以斤鱼的平均  相似文献   

8.
由省水利所综合经营公司牵头,益阳,常德地(市)水利水电部门和省水产研究所实验渔网厂共同完成的“改进型深水捕捞网箔”,1994年8月21日在益阳县鱼形山水库通过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省内从事水产研究和管理专家教授20余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改进型网箔的渔具,渔法最突出的特点是为常年捕捞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汤河水库养鱼水面1797.3公顷,平均水深15m.1991-1993年4-6月份进行刺网,网箔联合渔法捕鱼试验。共捕鱼55.18万kg,年4-6月平均捕鱼18.39万kg,比单独使用网箔的1985-1990年同期平均增产14.68万kg,增加纯利56.3万元。  相似文献   

10.
福建海洋捕捞"技术效率"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1-2003年福建省渔业统计及相关调查资料,应用DEA法,分析了全省海洋捕捞作业及五种主要作业捕捞“技术效率”的年间变化,结果表明:1981~2003年全省海洋捕捞作业综合“技术效率”的变化范围为61.8%~100%,平均为76.4%,综合“技术效率”的年间变化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1990年以来,全省灯光围网和张网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比较好,其次为刺网和底拖网作业,钓具作业捕捞能力的发挥较差;渔获选择性低的底拖网和张网作业的捕捞“技术趋势”年间变化保持平稳上升,渔获选择性高或较高的刺网、钓具和灯光围网作业的捕捞“技术趋势”年间变化则呈波动式上升或处于波动状态;各种投入因子对不同作业类型的捕捞”技术效率”的约束力各不相同,主动性较大的底拖网和灯光围网作业对渔船功率的依赖程度相当大,而主动性较小的刺网、钓具作业和被动性的张网作业,对网(钓)具使用数量的依赖度较大;作业天数对五种作业类型的“技术效率”发挥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JG系列包括“JG-M4”、JG-516”、“JG-M6-M5”三种规格电动扛网机。它主要用于扛网(又名板网)、箔门等作业,代替人工“绞关”、盘车等,是主要淡水捕捞机械之一。同时又可用于建筑、开塘作拖吊机械。  相似文献   

12.
刘跃 《水利渔业》2001,21(4):53-54
总结了辽宁省各水库在捕捞生产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深水网箔作为水库捕捞的主要网具有必须长期坚持使用,疏目拖网作为水库捕捞的补充网具应该适时应用,冰下大拉网作为水库冬捕的主要网具应该因地制宜地使用,赶鱼技术作为深水网箔渔法的延伸应该广泛应用的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网箔应用与改进缘由网箔作为省工、省力、高效的捕鱼工具,其在水库渔业捕捞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近年的实践证明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网箔编织成本偏高。一般中小型水库在4—7万元之间,大中型水库高达十多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其次是网箔结构复杂,敷设难度大。一具小规模的网箔敷设也需6—8个劳力连续工作一周以上才能完成;再次是移网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4.
“赶、拦、刺、张”联合渔法是从六十年代开始推广的一种捕鱼法。在二十年来的实践中,各地对该渔法有了许多改进,如:有的把定置张网改成笼式或车式;有的把赶网改为交替浮、沉下法或引网的下法。但这些改进都未能很好地解决.“赶、拦、刺、张”联合渔法存在的缺陷:一是需要网具、船只多,速度慢;二是无法知道鱼群是否离开赶鱼区;三是因多年使用单一网具使鱼类产生了适应性而影响捕捞效果。  相似文献   

15.
抚顺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辽宁大伙房水库管理局于1984年11月11日,在大伙房水库萨尔浒风景区的罗台山庄,召开了由大伙房水库管理局养殖场捕捞队化子刚等同志设计制成的深水网箔捕鱼法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科研、教学、生产等15个单位31名代表。  相似文献   

16.
佛予岭水库是一座山谷型水库,常年平均养鱼水而18,000亩。从1957年开始使用围、网在水库捕鱼,捕捞水深在10~30米之间,历史最高网次产量达27,000多斤。二十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机轮围网具有结构简单,机动灵活,操作机械化程度高,产量高等特点,是水库捕捞鲢、鳙鱼的有效工具之一。现将,网具的结构和捕鱼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白城地区1986年鲜鱼产量突破16000吨,占全省总产量的37.5%。比1985年全区总产量增长33.4%,超过省下达年计划的39%。据调查鱼总产量中网箔生产占明水期捕捞量的70%。洮安县创业水库在1984年一马当先从山东省引进网箔生产新技术,经济效果可佳。从此,网箔生产在全区范围内推开了,1985年全区就引进25趟网箔,1986年发展到70多趟网箔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前,水库经济鱼类捕捞,多采用以“赶、拦、刺、张”联合渔法为主、其它捕捞方法为辅的作业形式,存在捕捞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捕捞成本高等问题。为破解水库捕捞作业难题,开展了“自动升降组合式定置捕鱼网具”研究设计工作,以空气作浮力实现网具的自动升降,光诱捕鱼并安装防逃设施,远程电控实现网具自动按时升降,实现水库捕捞的机械化、自动化,加速水库渔业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光辉 《水库渔业》1984,(3):F002-F002
过去,河北省大水面捕捞,一般采取木船排成一字形、敲击船傍赶鱼入张网的落后方法。近年来引进了“赶、拦、刺、张”联合渔法,捕捞效果明显提高。下面~组照片是朱庄水库1983年试用“赶、拦、刺、张”联合渔法,一网次捕鱼47,000斤的场面。  相似文献   

20.
为使淡水定置刺网获得最佳捕捞效果,除根据捕捞对象的生物学特征,合理地设计出网具结构外,科学地安排一昼夜的作业网次,抓准起放网良机,掌握好作业延续时间等,有密切相关。全苏海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在江河水库进行多次捕捞试验研究,获得了定置刺网最佳捕鱼效果的原理,现将原文编译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