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以南,每年4-5月阴雨连绵,光照强度弱。天气不穗定,水温较低,池塘浮游植物难于繁殖,对对虾生长不利,因此每年4-5月对虾特别难养。尤其是去年春季养虾,出现排塘率高,有的养虾塘曾出现4~5次排塘,放苗仍不成功。因此,如何做好梅雨季节对虾养殖疾病的防治,提高养虾成功率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温岭县发挥科技优势,开展虾塘综合利用,实施一年轮养二茬虾增产效益好。今年该县在1800亩对虾养殖塘内实施中国对虾和长毛对虾二茬轮养,同时又在4900亩养殖面积内以对虾为主、混养缢蛏。所养的一茬虾已于7月底收捕完毕,  相似文献   

3.
对虾敌害是造成养殖对虾减产的直接原因。尤其是南方,对虾敌害种类和数量较多,影响较为严重。例如,宁德县贵岐养虾场,一九八一年开始养虾,面积200亩,产量130担;翌年由于敌害影响,对虾产量仅有10担,收四指马鲅11担多、蟹类1担多,对虾减产了120担。霞浦县文武塘养虾场,一九八一年养虾l,500亩,对虾产量340担;  相似文献   

4.
斑节对虾由于其个体大、生长快和杂食性等优点,近几年已成为对虾养殖中的主要品种。但由于亲虾来源全靠进口,不仅来源不易、价格昂贵,且因一些亲虾带病毒等原因而使养虾成本升高、虾病流行,导致养虾业蒙受损失。为降低养虾费用,减少亲虾进口,本站自1991年9月——1992年3月就以本地较易得到的亲虾资源——鱼塭斑节对虾,进行越冬促熟试验.以期探讨利用本地亲虾作斑节对虾苗种生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张良尧 《内陆水产》2006,31(1):25-25
饵料系数又称饲料系数,是指摄食的饵料量与对虾净增肉重量的比值,生产上饲料系数常常是指饵料系数。由于饲料成本在养虾的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达50% ̄60%以上,投饵系数的高低,对养虾效益影响极大。特别在当前对虾饲料价格居高不下、对虾销售价格偏低、养虾效益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华南沿海地区普遍存在虾难养,成活率低,排塘严重的现象,困扰着众多的对虾养殖户。有的养殖户谈虾色变,有的积极寻求养殖良法。广东阳江市大沟镇养殖户冯尊罗与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对虾环道式两级高效养虾技术(即本刊2012年12月报道的“塘中塘”养殖模式),并大胆进行了生产尝试,  相似文献   

7.
对虾养殖周期短 ,养得好 ,效益高 ,市场需求量大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养殖品种。但自1991年对虾病毒性疾病流行以来 ,各地养虾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虾病成为制约养虾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水产科研人员和养虾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艰辛努力 ,对对虾病毒性疾病的研究 ,虽然从生产上未能给予有效的治疗 ,但从控制、预防方面却有了很好的技术经验 ,取得一定的进展。如封闭式养殖、池塘微生态调控、高位池养虾等方式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控制、预防病害发生 ,使对虾养殖取得成功的先进方式。一、封闭式养虾封闭式对虾…  相似文献   

8.
浅谈全价颗粒虾料饲养中国对虾的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集约化养虾生产的发展,对养虾饵料的需要日益增长,而天然饵料——低值贝类数量越来越少,用其养虾不但数量不足,而且由于资源、运输等原因,供应极不稳定。近年来,随着对虾全价颗粒虾料的研制开发和引进,各地的虾场对全价颗粒虾料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取得的效益却不尽相同,原因主要是养虾人员尚未完全  相似文献   

9.
一、改进养虾模式,采用先进养虾技术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养虾模式和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我们要一改过去粗放养殖和大水面养虾模式,因地制宜地采取封闭、半封闭小面积高密度精养、多级轮养或淡化养殖等养虾模式.采用虾苗肥水下塘、中间培育和水质调控等技术,培育天然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使虾池维持一定单细胞藻类等浮游生物数量.以补充对虾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减少配合饵料投喂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太湖1号"是东台市养殖户主养的优质高产虾,正常以单养某一种虾再搭配少量花白鲢模式为主.针对养殖品种单一带来产量不稳、效益偏低、养殖风险大等不利因素,笔者与东台市溱东镇高桥村养殖户吴晓波共同创新、试验,探索出"南美白对虾、青虾'太湖1号'、罗氏沼虾"综合立体养殖新路子,连续两年实现亩纯收入超万...  相似文献   

11.
利用鱼种池春季养虾,青虾产量与幼虾放养量有关。秋季养虾,青虾产量与夏花鱼种放养方式有关,以鲫鱼为主的塘为好,以草、鲂鱼为主的塘次之,搭养鲤鱼的塘最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淡水养虾业发展与市场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八十年代由于对虾养殖发展迅猛,年产量近20万吨,是世界的主要对虾输出国,期间淡水养虾业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到1993年随着对虾流行病的发生,对虾养殖业迅速滑坡,淡水养虾业才逐步兴起,并成迅猛发展趋势。以江...  相似文献   

13.
当前对虾养殖生产中,普遍出现对虾病害,引起大量死虾现象,由此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养虾户的利益和对虾养殖业的发展,防治对虾疾病,已成为养虾业中当务之急。在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等单位大力协助下,曾就有效预防和治疗各种对虾症病,作了各种药物饵料的对比试验。近期,  相似文献   

14.
刘颇  张纪乐 《海洋渔业》1994,16(2):82-83
<正> 为探索对虾养殖高产技术,实现养虾高产量、大规格、高效益。日照市自1989年进行罗茨鼓风机充气养虾试验,当年在17亩虾池中,收获对虾3900公斤,平均亩产230公斤,平均规格达13厘米以上。1991年,开始推广应用,1992年又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全市应用充气虾池由1991年的1处40亩迅速增加到59处1800亩,充气虾池平均亩产对虾250公斤,亩效益达3600元,与非充气虾池相比,亩增产量100公斤以上,亩增效益2000多元。现就该市充气养虾生产及技术应用方面的一些问题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索使用不同品牌的斑节对虾饲料与养虾池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关系.选用两种品牌的对虾饲料。在4个虾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粤海脾斑节对虾饲料三个斑节虾池中,水质正常,有利斑节对虾生长的浮游生物种类占优势。浮游生物数量多、且稳定。对虾生长正常.中途没有虾瘸发生。按计划收虾。养虾产量较高,另一品牌对虾饲料.喂养斑节对虾。在养殖的中后期出现严重的虾病.产量低。  相似文献   

16.
关于虾病防治与养虾业发展前景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养殖是当前国内外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1983年全国范围内暴发性虾病流行,1994年虾病重蹈复辙,损失惨重。引起养虾专家们高度重视。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就虾病防治与养虾业发展前景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邱国 《水产科技》1998,(4):26-27,31
对虾养殖从19993年全国性暴发虾病以来,虾病一直困扰养虾业的发展。发生这样严重的虾病,持续时间这样长,是由于外界环境的突变与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对虾机体自身无法抵制,导致疾病的发生。养殖生态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对虾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1993年全省大面积发生了暴发性虾病,对虾生产遭受了很大损失。1994年沿海各地虽然重视了虾病预防工作,但仍有不少虾场防病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养虾生产再次遭到严重挫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对虾还能不能养?如何预防虾病发生等是沿海有关领导和虾农十分关心的问题。在南北众多虾场连续两年发病情况下,启东盐场对虾养殖场认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虾养殖业出现大起大落,很不稳定。我县养虾生产也同其它地区一样,养虾有人赚有人亏,其亏本的主要原因就是虾病的暴发。目前威胁最大的虾病是对虾“白斑病”,对于对虾白斑病的防治方法世界上养虾国家都在研究,我国有关部门的专家和学者也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上,  相似文献   

20.
我国拥有几十万公顷的旧围塘 ,充分开发利用旧围塘可以更好地发展沿海海水养殖 ,我们初步形成对虾与贝类混养高产稳产的饲养方式。1 虾贝混养原理根据对虾与贝类的生态特征 ,营造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 ,以充分利用围塘的水体空间和天然及残余饵料 ;防止围塘富营养化 ,维持围塘小生态系统的平衡 ,减少虾病发生 ,增加抗风险能力 ,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 虾贝混养意义进行虾贝混养 ,可有效控制赤潮生物与致病菌的滋生 ,维持水质平衡 ,减少病害发生。由于采用少换水而注重水质培养的方法 ,减少了海区泥沙带入围塘 ,可有效遏制围塘的淤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