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对虾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对虾,俗称花虾,广西沿海均有分布。该好具有耐低温、活力强、耐干露、适于鲜活运销、售价高等优点,已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养殖种类。1992年合浦县水产局引进并养殖成功。目前,合浦县开展的虾类养殖中,它是首选品种.其养殖技术要点如下:1.生活习性日本对虾喜栖息于沙质底.最适生长水125~30℃,水温低于10℃时不援食,降至SC时开始死亡,最适公度范围为15灿~30%,海水溶解氧的临界.点为Zing/L。日本对虾白天江入底层内很少活动,夜间索解,以拒白底栖生物为主,食性化向动物性饵料。成熟雌虾一般体长为13~16厘米,雄虾一…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虾Penaeus(Marsupenaeus)japonicus Bate,俗称花虾、青尾虾、竹节虾,是南海北部重要的经济虾类,近年来,日本和台湾已把此虾发展为主要养殖品种之一,为了探索日本对虾在本地区养殖的可行性,我市于1990年进行了养殖试验。首次在陆丰县甲东养虾场利用400亩虾池,以自然苗进行第一造养殖,初获成效,平均亩产为25公斤。  相似文献   

3.
陈秀玲 《河北渔业》2007,(12):3-3,6,17
日本对虾俗称车虾,又称斑节虾.该品种生长快、适应性强,适于活体销售运输,是我国南方的重要养殖种类.20世纪90年代初取代中国对虾,目前仍然是我县坑塘养殖的主要品种,且90%以上为河鲀鱼与车虾混养.  相似文献   

4.
<正> 日本对虾具有活力强、耐干露等特点,适于鲜活销售,有利于提高养虾的经济效益,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海水养殖品种,推广它的养殖技术,具有重大意义。现将1996年依靠自然纳水养殖日本对虾的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河北省沧州市三疣梭子蟹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其中以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提高了养殖水体的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但由于池塘的老化及虾病发生,池塘单养日本对虾已不可能,将日本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放在一起混养不仅减少了梭子蟹的发病率,还增加了日本对虾的成活率,在养殖三疣梭子蟹投饵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增加了日本对虾的产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日本对虾海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对虾具有养殖周期短、活力强:耐低温、抗病力强等优点,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2010年寿光市海洋与渔业局在老河口养殖区进行了日本对虾安全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攻关,推广日本对虾海水池塘养殖333.3hm^2(5000余亩),每667m^2产量达N80kg以上、纯利润达到1500元。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虾多茬养殖是海水养殖的重要形式之一。2006年,海阳市大闫家镇鲁古埠村的日本对虾养殖中,遵循“水产养殖,养水为本”的科学养殖理念,头茬虾单产40kg,在售价仅为34元/kg的情况下,每667m^2净利润超千元,2茬虾也达到单产50kg,售价140元,kg,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日本对虾反季节养殖可以使商品虾在冬春上市,既可避开夏季高温暴发虾病,又可大幅提高销售价格,提高其养殖的经济效益。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对日本对虾反季节养殖进行了试验研究,现将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虾高效养殖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对虾的养殖单产一直很不稳定,虾农多采取轮捕轮放,与梭子蟹、贝类等混养,产量不高,一般亩产20-30千克,达到50千克的就很少。目前制约日本对虾产量和效益的瓶颈主要是养殖技术问题。本文介绍一种全新的日本对虾反季节养殖技术,可显著提高日本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Liao  I 卢祖丽 《水产科技情报》1989,16(1):27-29,26
引言台湾省的对虾养殖业已得到世界各国养殖专家们的高度赞扬,其养殖品种有斑节对虾(台湾称草对虾)Penaeus monodon,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日本对虾P.japonicus和长尾对虾P.penicillatus,其中斑节对虾年产已超过18000吨。台湾省对虾养殖业的成功在于:1、已具备了幼虾养殖技术,且幼虾价格合理;2、已研制并能生产供应28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虾病等原因,中国对虾养殖业走人低谷,日本对虾做为恢复养虾业替代品种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北方地区主要养虾品种之一。由于养殖日本对虾绝大部分是在原有的中国对虾养殖地养殖.因此,养殖地老化、水质环境等因素制约着日本对虾养殖方式及产量。一般北方地区养殖日本对虾多来用半精养、粗养模式,经济效益不甚理想。笔者认为,利用现有的养殖条件寻求较好的养殖模式,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是养殖日本对虾稳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同步两茬养殖日本对虾是在几年养殖实践中探索出的提高养殖效益的养殖模式之一.现将主要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日本对虾,又名日本车虾。具有适温广、而低氧、生长快,易养殖等特点。其抗病能力明显高于中国对虾。所谓双茬养殖,即在同一养殖池中,根据北方气候条件及日本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在一年养虾的有效时间内,两次放苗,两次收获,达到高产高效之目的。 双茬养殖的主要技术是设法延长养殖期,  相似文献   

13.
日本对虾健康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丁 《中国水产》2010,(12):36-38
<正>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又称为车虾;因其体表有鲜艳的横斑纹,头胸甲和腹部体节上有棕色和蓝色相间横纹,还被称为斑节虾。因其有潜沙习性,福建闽南一带称之为沙虾。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浙江以南的各省沿海。该对虾食性杂、生长快、适应性强、适于活虾上市,是中国海水虾类养殖的重要种类,特别是福建沿海日本对虾养殖规模大,养殖设备和养殖技术比较先进。  相似文献   

14.
任桂欣 《齐鲁渔业》2006,23(5):32-33
广饶县丁庄镇有海水养殖池塘2 333 hm2(3.5万亩), 历来以养殖对虾为主,是东营市的渔业重点镇。近几年, 日本对虾二茬养殖一直处于低谷,为此,2004年我们引进台湾斑节对虾作为二茬日本对虾的换代品种试验养殖 109.3hm2(1 640亩),收虾29 370kg,收入231万元。2005 年,结合我们几年来不断摸索总结的对虾健康养殖技术, 推广养殖达到1 200 hm2(1.8万亩),取得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丁庄镇日本对虾二茬养殖一直处于低谷。为此,2004年我们引进台湾斑节对虾作为二茬日本对虾的换代品种试验养殖1640亩,收获成虾29370千克,收入231万元。2005午,结合我们几年来不断摸索总结的对虾绿色养殖技术,推广养殖达到1.8万亩,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南美蓝对虾(P.stylirostris)自然产地在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以秘鲁、墨西哥沿岸为主,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优质对虾品种之一。它与南美白对虾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近。我国现有的养殖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车虾)的虾池都适合养殖这种虾。南美蓝对虾最大的优点是适应性好、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17.
于盟盟  牟乃海  梁娟  李淑翠 《水产养殖》2005,26(2):37-37,29
日本对虾又称车虾、花虾、竹节虾、斑马虾,具有适温性广、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较耐旱、适合活虾长途干运外销等优点,是重要的经济虾类。日本对虾肉质结实,蛋白质丰富,味道鲜美,鲜活食用别具风味,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日本对虾自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开始养殖,从辽宁到海南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尚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所以价格很高。  相似文献   

18.
广西合浦县闸口镇庆丰虾场养虾面积130亩,当年设计施工,当年建成投产养殖两造虾,当年盈利95.4万元。庆丰虾场是由赖氏兄弟从柳州铁路下属单位引进资金,委托合浦县水产科学研究所测绘设计的,这个虾场的设计把高位地养虾的技术原理应用于潮差进水的低位池养虾。它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虾场原系已有外大堤的荒滩,不能作为农田种植农作物。但其底质沙泥质,pH值中性,周围又无污染源,水质良好,其海水比重1.0100~1.0180,夏秋季既适宜斑节对虾养殖,冬季也适宜日本对虾养殖。二是设计安排了一个60亩的蓄水池,堤外海水先进入蓄水池,…  相似文献   

19.
南美蓝对虾(Panaeus stylirostris)的原产地在拉丁美洲太平洋沿岸,主要分布在秘鲁、墨西哥沿岸,是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优质对虾品种之一。它与南美白对虾形态相似、生活习性相近。我国现有的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车虾)的养殖池都适合养殖这种虾。南美蓝对虾最大的优点是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抗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20.
日本对虾在我国北方地区养殖,由于养殖周期短、效益高,越来越被虾农认可,养殖规模逐年扩大,但因养殖经验不足和虾病的困扰,致使许多养殖者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笔者就几年来在生产一线的一些实践,谈一下在北方地区养殖日本对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仅供参考。一、彻底清池大部分日本对虾养殖池塘都是原来养殖东方对虾的老池塘,由于长期池底很不到清淤,黑色淤泥沉积较深。污染严重的庇质为养殖期病害的发生还下祸根。因此,养殖者应在冬季或丑年春节过后提早将养殖池塘进行清池,清除黑色路记,然后用生石灰全池这撒,用犁把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