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寻找更适合于废弃CCA防腐木材的回收处理方法,该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液化时间、温度、硫酸和磷酸加入量对樟子松CCA防腐处理木材苯酚液化效率的影响,并对液化后残渣中的铜、铬、砷去除率进行测定和分析,得到了CCA防腐处理木材的苯酚液化优化工艺参数和金属元素去除率的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①温度160℃、时间2 h、磷酸和硫酸加入量分别为1%和2%时,CCA防腐木材的苯酚液化残渣率可达到10.67%。②当温度160℃、时间1 h、磷酸和硫酸加入量分别为3%和4%时,CCA防腐木材中的金属去除效果最好,铜去除率达到100%,铬去除率为99.34%,砷去除率为42.73%。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基防腐剂处理木材的表面自由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中测定了蒸馏水、二碘甲烷、甲酰胺和甘油等4种参照液体在不同水基防腐处理(包括铬化砷酸铜CCA以及另外两种商品名为NW和NS的处理)后的木材表面所形成的接触角,并根据酸碱作用理论计算得到其表面自由能及其两个分量——Lifshiz van der Waals(LW)分量和酸碱作用(AB)分量.结果表明,NW和CCA处理使木材表面的疏水性有所增加,而NS处理由于早材的水分渗透速率加快总体表现为亲水性增加.利用蒸馏水、二碘甲烷、甲酰胺这3种参照液体计算得到的未处理早材、未处理晚材、CCA处理早材、CCA处理晚材、NW处理早材、NW处理晚材、NS处理早材和NS处理晚材的表面自由能分别为43.1、44.5、43.4、45.1、49.4、40.6、46.0和40.9 mJ/m[[sup]]2[[/sup]].由此可见,CCA处理材的表面自由能接近于未处理材,而经过NW和NS处理后,早材和晚材的表面能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对于木材整体来说表面自由能仍接近于未处理材.   相似文献   

3.
CCA防腐处理对木材表面特性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用ESR,ESCA,IR等仪器对经CCA处理的意大利杨I_(214)(P.XeuramricanaDode I_(214)) 材的表面特性进行探讨,指出经CCA处理后的表面发生一定程度的氧化,产生一定量的自由基。而这种氧化作用却有利于抑制表面的光化学降解,即使在较强的紫外光幅射下,它的ESR,ESCA,IR等谱图变化都不大。而素材经光照后,这三种谱图均有较大的变化,这就是说CCA处理后的木材耐侯性得到了增强。  相似文献   

4.
CCA三组分在处理材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电化学能谱仪分析经CCA处理的马尾松材中的Cu、Cr、As三种元素的分布情况,发现三种元素并不以原来的比例进入木材。在处理材中As的相对比例大为增加,影响防腐的预期效果。改变工艺条件可以调整这三种元素进入木材的相对比例,强化工艺条件有利于重金属元素Cu的渗透。这一事实说明在用防腐剂处理木材时,不仅要考虑其吸盐量,而且也要考虑各成分进入木材的比例变化,特别在连续生产工艺中更应考虑处理液中各成分的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才能保证防腐处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酶法提高木材渗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借固体发酵法制备的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对云杉、臭松和柞木等试材进行酶法处理,可以扩大木材中液体流动的通路,提高其渗透性。详细探讨了酶活性大小、作用时间和各种试材渗透性之间的关系,检验了酶处理材对CCA水溶性防腐剂的吸收量,并以枕木为对象,作了枕木的酶法处理以及吸油量比较。在试验条件下,木材渗透性最高可提高90%以上,对防腐油的吸收量可增加16%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采自大兴安岭的落叶松为试材,从同一部位截取六个试样,将其中五个试样分别经过CCA、PCCA、CrO_3、DPB、Acet等五种不同的改性剂处理。然后,用日本岛津公司的ESCA750光电子能谱仪(即XPS),探知了木材经过以上五种处理前后C的价态分布。进而分析了C的价态分布的变化、羟基等四种基本基团的相对含量变化。并从其微观结构上的变化,对木材改性的处理机理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7.
木材检验工作是林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木材检验工作合理有效的控制,能提高木材检验质量,避免木材资源在量材、造材及销售过程中出现流失现象,进而使有限的木材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根据木材对辐射的吸收规律和热导理论,模拟建立木材辐射干燥时的热导方程。从理论上证明木材辐照干燥时能形成“正热源”。从理论上使木材辐射干燥时,木材内部的温度分布数值化、公式化。  相似文献   

9.
田仲富  黎粤华  郭秀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12900-12901,12904
木材干燥能使木材材质提高、降低材质损失率,并且可以提高木材的利用率,是保障木材材质不降等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主要对木材干燥的基本原理进行了阐述,并分别从影响木材干燥速度的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SiO_2、TiO_2作为性质稳定、无毒无害的无机粒子,作用于材料表面能使材料表面性质发生变化。木材表面直接影响产品价值,而天然木材表面性质欠佳,需要对其进行改良。SiO_2、TiO_2不仅可以改良木材表面润湿性、燃烧性和耐候性,甚至能使木材表面获得超疏水性、光催化性等新功能,综述了该领域所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来SiO_2、TiO_2改良木材表面性质改性技术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CCA,ACC和CS对火烧木的防腐效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用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树种——落叶松(Larix gmelini (Rupr.)Litvin)、樟子松(Pinus Sylvesstris. Var mongolica Litven)的火烧木为试材,以林区普遍泛滥的松针层孔菌(Phellinus. Pini)、硫磺(火旬)孔菌(Laetiporus. Sulphureu)和壳囊孢(cytospoya.sp)为试验菌种,试验研究了CCA,ACC和CS三种防腐剂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并利用ESCA,原子吸收光谱仪探测防腐剂的渗透,利用SEM观察菌丝在试材中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CCA的效果最好,其次是ACC,再次是CS。在三个菌种中,腐朽力最强的是硫磺(火旬)孔菌,其次是松针层孔菌,再次为壳囊孢。  相似文献   

12.
水溶性复方处理剂提高木材阻燃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溶性木材防腐剂CCA中加入阻燃剂,使处理材在防腐的同时,提高了阻燃性.该文探讨了水溶性复方处理剂的配制和对木材处理的作用机理,为木材的性能改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正确分析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因子与土壤侵蚀的关系,该研究从宏观的角度,把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看成是一个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具有多层次、多因子、高维数、关联性、分散性、不确定性和主动性的开放式复合巨系统.运用数学模型(CCA)分析组成这一系统的自然生态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和土壤侵蚀变量元素集之间的典型关联关系.结果表明:人口压力、农业压力、森林资源破坏和薪柴重负是导致高原山地土壤侵蚀的典型相关因子.为正确认识现实系统,有目的的协调各子系统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太行山南段峡谷区小叶鹅耳枥群落,沿不同海拔布置样方,结合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别对乔木层、灌木层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并进行了环境解释。用TWINSPAN等级分类法将乔木层和灌木层各分为9个群丛,较好的反映了群落生境特征。CCA排序结果同TWINSPAN。CCA第一排序轴主要与植物所在环境的坡度相关,第二轴主要与坡向和海拔相关。CCA结果表明,坡度、坡向、海拔对不同功能层的植被类型、结构、分布所起到的作用具有一致性,其中坡度、坡向的影响比较明显,海拔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昼夜节律钟基因CCA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昼夜节律钟基因CCA1在调解水稻和拟南芥的光周期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从水稻和拟南芥中分离到的CCA1基因序列作为靶序列BLAST获取Genbank中的信息,通过RT-PCR方法克隆获得了一条2326bp的玉米CCA1基因cDNA序列。BLAST比对发现其与水稻、大麦和拟南芥的序列相似性分别达73.7%、69.4%和39.8%。利用NCBI中的ORF Finder软件分析,发现该序列包含一个216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720个氨基酸残基,蛋白的分子量约为78819.17Da,等电点为6.468。推测其含有3个myb-DNA结合域、7个N-豆蔻酰化位点、1个G-box蛋白结合域以及1个蛋白跨膜结合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随光照时间的变化,该基因在玉米叶片中的表达量呈现出白天不断降低而夜晚逐渐升高的昼夜变化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玉米CCA1基因在调控玉米光周期敏感现象中的功能,阐明玉米光周期敏感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线虫抗凝蛋白rAcaNAP9抗大鼠颈总动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rAcaNAP9低剂量组(40μg/kg)、中剂量组(200μg/kg)、高剂量组(1 mg/kg)、阳性药对照组(肝素钠,1650 U/kg)和模型对照组共5组,每组8只。分离大鼠一侧颈总动脉,从鼠尾静脉给药后,即用血栓生成仪对动脉进行恒流电刺激5min,检测受刺激血管的堵塞程度。结果模型对照组的血管堵塞程度和rAcaNAP9低、中、高3个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重组线虫抗凝蛋白rAcaNAP9具有抗大鼠颈总动脉血栓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