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基因型谷子材料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探究谷子种质资源的硒敏感性差异.以31 份谷子育成品种及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抽穗期喷施110 g·hm-2的亚硒酸钠,设置清水对照,比较不同谷子品种在硒处理后农艺性状及硒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施硒可以显著(P<0.05)增加谷子穗粗、穗重和穗粒重;极显著(P<0.01)降低株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育时期喷施硒肥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谷子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4个施硒水平,研究农大8号和农大10号农艺性状及其产量响应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谷子生育时期喷施适量的亚硒酸钠能够促进谷子的农艺性状及产量,且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加谷子的株高、叶面积及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T1(33.92 g/hm~2)处理下可以促进植株的株高、叶面积和穗长,在T2(67.84 g/hm~2)处理下谷子的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和产量达到最好效果,从而促进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4.
在大田条件下,以晋谷21号和张杂谷10号为试验材料,在谷子3~5叶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0,0.5,1,2,4 L/hm2)的硝磺草酮,研究苗期喷施不同剂量硝磺草酮对谷子不同关键生育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磺草酮处理剂量的增大,其对2个谷子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逐渐增大,其中,低剂量处理(T1,T2,T3)影响较小,高剂量处理(T4)影响较大;对谷子拔节期的农艺性状影响较大,达到显著水平,对抽穗期和灌浆期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硝磺草酮对张杂谷10号农艺性状的影响程度要小于晋谷21号,说明晋谷21号对硝磺草酮胁迫的耐受性比张杂谷10号弱。综上所述,3~5叶期叶面喷施硝磺草酮在拔节期对谷子农艺性状会产生较大影响,但在抽穗期和灌浆期会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5.
叶面喷施亚硒酸钠对谷子籽粒含硒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田试验,在谷子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的Na2SeO3(0,0.038,0.075,0.113,0.150,0.188和0.225kg·hm-2),研究其对常规谷子品种(晋谷21号)和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10号)的籽粒含硒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硒肥可提高谷子的籽粒含硒量,改善籽粒品质。晋谷21号与张杂谷10号的籽粒硒含量均随喷施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0.225kg·hm-2亚硒酸钠处理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331和0.226mg·kg-1,是对照处理的17和13倍。与对照相比,晋谷21号籽粒粗蛋白质、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均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0.150kg·hm-2浓度时均达最大值,分别显著提高了5.81%、42.68%、27.87%,109.73%;张杂谷10号籽粒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粗蛋白质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0.188kg·hm-2浓度处理时达最大值,分别显著提高6.88%、165.98%,可溶性糖含量在0.113kg·hm-2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提高了47.50%,淀粉含量随着施硒量的升高而增大,0.225kg·hm-2浓度时显著提高了43.06%。综合2个谷子品种的5个品质指标,叶面喷施0.150kg·hm-2亚硒酸钠为宜,可以有效提高谷子籽粒中硒含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谷子邯谷2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邯谷2号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6个密度处理水平,分别为45万、60万、67.5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分析了邯谷2号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随着密度水平的增大,谷子的株高、生育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茎粗、穗长、穗粗、植株干重、成穗率、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和千粒重均呈逐渐减小趋势,处理间差异显著。谷子产量随密度水平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当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达最大值5 720.67 kg·hm-2。通过曲线估计得到的二次曲线方程y =-0.6915x+98.194x+2 194.014能够有效模拟邯谷2号的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当x=71,即谷子密度为71万株·hm-2时,邯谷2号可获得理论产量最大值为5 679.94 kg·hm-2,与实测适宜密度基本一致。因此,邯谷2号最佳种植密度范围为60万~90万株·hm-2。  相似文献   

8.
9.
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外施硒肥研究了硒对烟草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施硒对烟株长势略有影响,叶面施硒对烟株长势及农艺性状无明显影响;土壤施硒和叶面施硒对烟叶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能改善烟叶品质,提高中上等烟比例,提高均价,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灌浆期喷施赤霉素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外源赤霉素对谷子灌浆的影响,并为激素调控籽粒的粒质量提供理论依据。以张杂谷5号和晋谷21号为试验材料,在灌浆初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测量灌浆进程中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晋谷21号的株高、叶面积明显高于张杂谷5号,茎粗和产量明显小于张杂谷5号。叶面喷施赤霉素可以显著增加2个品种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和产量;张杂谷5号表现为GA3GA4GA2GA1CK,晋谷21号表现为GA2GA4GA3GA1CK。30 mg/L的GA对张杂谷5号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20 mg/L的GA对晋谷21号产量的提高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对谷子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谷子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播期为主裂区,副裂区为品种。结果表明,早播或晚播都会使谷子产量降低,综合对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得出试验所选几个品种的适宜播期为5月13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谷子叶片生长规律及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赤谷系列谷子赤谷4号、赤谷5号、赤谷6号、赤谷8号、赤谷9号、赤谷10号、峰谷12为材料,各品种标记10株,观察其叶片生长规律以及株高、穗长、千粒重、节数、草重、穗重、单株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并进行分析。[结果]7个参试品种在幼苗期叶片的生长速度总体一致,都是3~4 d长出1片叶子,15片叶之后,叶片的生长速度加快;赤谷4号、赤谷5号、赤谷6号、赤谷8号、赤谷9号、赤谷10号、峰谷12在赤峰地区的叶片数分别为22、21、20、24、21~22、21~22、23片。赤谷6号叶片发育完成最早,赤谷10号叶片发育完成最晚;而成熟期也是赤谷6号最早,赤谷10号则最晚。单株产量与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株高、穗长、草重、节数呈负相关,株高、穗长与草重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谷子新品种选育及实现高产优质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干旱半干旱区谷子多点试验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子多点试验对鉴定评价谷子的稳产及广适性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区7 a谷子多点试验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其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11-2017年,甘肃省中东部半干旱区谷子多点试验试点设置数、参试品系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益于筛选出高产、稳产、广适性品系;参试品系产量变幅为69.3~593.4 kg/667m~2,年际内同一试点不同品系间、年际间不同试点同一品系及年际间同一试点同一品系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产量相对稳定品系所占比例低,降雨量、气温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谷子产量变幅较大与其任何一个生育阶段的极端降雨及气温变化密切相关,说明要加强气候变化耐性谷子种质资源的挖掘和创新;株高、主穗长、主穗直径、主茎直径及单株草质量呈"w"型变化特征,单株穗质量、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及出谷率呈"∽"型变化特征,而主茎节数变化区间为11~13,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说明参试材料的表型选择性改造无特异性,应加强谷子理想株型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谷子航天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选用冀谷12号干种子搭载第20颗返回式卫星进行处理,对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结果显示:SP1代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势受到一定抑制,但拔节后植株生长势增强;SP1代出现的株高、穗长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变异,SP2代仍得到充分表现;SP1代入选株系各性状基本稳定,株高、穗长和单株产量平均值与SP2代相近,但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均较SP2代明显减小。表明诱变处理可使谷子产生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明显增大,而且正向变异较多,株高降低,穗长和单株产量增加。SP3代各性状基本稳定。空间诱变缩短了谷子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15.
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12年内蒙古谷子区域试验10个谷子品种(系)的试验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序为穗数〉苗数〉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穗重〉穗长〉出谷率。说明穗数、苗数、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和单株穗重对产量影响较大;穗长和出谷率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栾素荣  王占廷  李青松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115-116,118
以2009年国家谷子区域试验西北区中晚熟组12个谷子品种(系)的试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序为穗粒重〉单穗重〉出谷率〉穗粗〉纹枯病〉千粒重〉穗长〉株高〉生育期。说明穗粒重、单穗重、出谷率和穗粗4个性状对产量影响较大,纹枯病、千粒重、穗长、株高和生育期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部分谷子杂交种"库"、"源"失调,生育后期易脱肥,产量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的问题,以张杂谷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其中,主处理为施肥量,设6个水平(拔节期沟施KCl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15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225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150 kg/hm2+尿素75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30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150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225 kg/hm2;拔节期沟施KCl 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沟施尿素300 kg/hm2);副处理为留苗密度,设5个水平(22.50万株/hm2、26.25万株/hm2、30.00万株/hm2、33.75万株/hm2、37.50万株/hm2)。研究不同施肥量与留苗密度对张杂谷8号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旨为建立谷子杂交种夏播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施肥量对穗长和穗直径有显著影响,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株高和单位面积穗数影响不大;留苗密度对穗长、穗直径、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对株高影响不大。在相同密度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谷子穗长、穗直径和产量增加;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随着留苗密度的增加,穗长和穗直径减小,单位面积穗数和产量增加,其中密度在30.00万~37.50万株/hm2范围内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综合施肥和密度互作试验产量结果,认为在冀中南夏播最利于发挥张杂谷8号产量潜力的栽培方式为:在30.00万~37.50万株/hm2留苗密度下,拔节期施KCl225 kg/hm2+尿素150 kg/hm2、抽穗前施尿素225 kg/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态区谷子创新种质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来自不同春夏谷区的60份谷子创新种质在山东夏播,对12个主要农艺性状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的谷子创新种质在山东的平均表现不同,选育新品种时应根据各地区农艺性状的特点进行。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与谷子单株产量相关的各农艺性状中,株高、主茎节数、主茎直径、主穗长、主穗直径、单株穗重、生物学产量、出苗—抽穗期天数、生育期等与产量性状呈正相关。其中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穗重、主穗直径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0.787,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表明,单株穗重、主穗直径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与相关分析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谷子(粟)壮苗与弱苗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和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了谷子壮苗与弱苗形态、生理的差异 ,以及与生态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 ,壮苗的形态粗壮墩实 ,生长齐整 ,叶色浓绿 ,在拔节时根数达 15~ 16条 ,苗高 4 0~ 4 5cm ,苗粗 >0 .5cm ,叶数 7~ 8片 ,叶宽为叶长的 1/ 10左右 ,幼苗充实度 15~ 2 0mg/cm。壮苗的生理基础是根系活性强 ,伤流量比弱苗高 2倍左右 ,地上部生理活性高 ,叶面积大 1倍左右 ,光合速率提高4 6 .8% ,干物质量大 1.8倍 ,NAR达 8~ 9g/m2 ·d ,体内物质向根和叶鞘分配的比率多 1.6 8和 1.74个百分点 ,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高 50 %以上 ,因而幼苗生长健壮  相似文献   

20.
烯效唑对夏谷生长发育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夏谷新品种济谷17和济谷16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烯效唑不同处理时期、不同处理浓度对谷子籽粒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抑制两个谷子品种的株高,增加茎秆直径,以60 mg/L处理效果最显著,施用时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烯效唑处理还增加谷子旗叶叶绿素含量。但烯效唑不同处理时期、不同处理浓度对济谷17、济谷16产量及产量相关性状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