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疆兵团棉田化学农药减量使用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疆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棉花病虫害防治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保益控害”和“统防统治”贯穿棉花病虫防治的始终。特别是经过“九五”科技攻关,形成了一套以生态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生长期棉田化防次数一般不超过1次,化防面积不超过0.2%,病虫害每公顷防治成本150元以下,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棉花病虫草种类繁多 ,发生时间不一 ,加之现在农药品种层出不穷 ,使棉农在防治上很难把握而常发生错误 ,致使防效低 ,成本高 ,严重的因防治失控而造成减产。因此生产上棉农们很需一套模式化的简易有效的棉花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对此我们经过多年的试验筛选和组装 ,并经过成片面积 (6 7hm2 )的多点示范 ,研究出一套棉花生育全程病虫草模式化简易综合防治技术。由于利用了棉花超补偿的生理特性和综合防治的平衡控制理论 ,使这套模式化简易综防技术可比常规防治减少打药次数 10~ 15次 ,减少农药及用工生产成本 2 2 5 0~30 0 0元 hm2 ,增产…  相似文献   

3.
1984~1986年,在省棉花害虫综防技术协作组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大面积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的试验示范。本文以1985年的资料为主,现将结果报道于后。一、基点设置与工作方法试验示范基点设在徐桥乡桥西、新丰、共和三个村,建立了2500亩的棉花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我国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棉花生产中,病虫害防治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50~60年代,病虫防治由自控过渡到化防;70年代中后期进入综防阶段;80年代以后,国家立项攻关研究棉花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经过10年的努力,在综合治理系统、综合治理对策、关键防治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肥乡县从1979年开始由点到面开展试验、示范棉虫综合防治技术的试验和示范,面积由780亩发展到1981年的20800亩。应用综防的治虫投资和防治效果均比化学防治有明显的改变。示范区内的南谢堡大队780亩棉田,1979年综防投资由综防前的每  相似文献   

6.
几种杀虫剂对棉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种植,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但棉田一些刺吸式害虫危害日趋严重。棉蓟马已成为棉花上的重要害虫。棉蓟马主要以成、若虫危害棉花生长点、子叶和真叶等部位,造成生长点枯死,或使叶片变脆、变厚,形成“无头棉”,棉农又称“公棉花”。受害叶片向正面翻卷,叶背面显出银白色斑,影响棉株发育,造成结铃减少。为加强对棉蓟马的防治工作,2008年进行了药剂防效试验研究,并提出了其有效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综防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预测预报、防治指标与防治策略、抗病虫品种鉴定与选育、主要害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农药新品种开发、自然天敌保护利用、应用基础研究、棉田玉米螟防治技术、组建区域性综防技术体系等方面概述了“八五”期间我国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的进展。针对存在的若干问题,从增加科研投入、探索棉铃虫兼性迁飞及病虫异常暴发的天文成因、研究隔代中期预报技术、选育抗病虫品种、开发新的关键防治技术、治理主要棉虫抗药性和加强基础研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以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耐病品种鲁棉研28号和感病品种新陆早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施加有机肥、喷施叶面肥、施用生防制剂、控制早铃等处理,并与只施加生防制剂和不做任何措施的处理进行发病率、病情指数及产量比较。结果表明,应用该综合防治措施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高的防效,最高可达67.13%。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感病品种新陆早7号、耐病品种鲁棉研28号分别增产16.95%、42.11%、11.44%。该综合防治技术为田间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了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伍琦 《江西棉花》2014,(2):32-35
作者通过2013年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实施的棉花高产创建项目的实践,提出了“基地建设、优选农户与棉种、提早育苗与培育壮苗、移栽与大田管理、防治病虫实行统防统治策略与措施”等方面的经验体会,谨供参考。为棉花高产创建达到“亩产千斤”籽棉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棉花》2000,27(6):42
“克黄枯”是一种高科技生物制剂,无毒无公害,内吸性强。经试验和广大用户使用(从浸种到叶面喷施)结果表明,效果完全一致,不仅对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有特效,而且对棉花保苗、促长、保铃、增产、提高棉花品质和抗逆性能有很好的作用。“克黄枯”为什么对棉花枯、黄萎病有奇特的防效呢?因为它的主要成份是生化黄腐酸(BFA)、核酸(RNA)、氨基酸(PRT),可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生长,棉花苗期抗病力最弱,所以建议从浸种、拌种开始使用,出苗时及时喷施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浸染,加之产品内部含有高品位的BFA等营养物质,可增强棉花的生长,加强棉花植株的…  相似文献   

11.
草害已成为棉花地膜栽倍发展的障碍。1980年我市棉花地膜面积178.5亩,因草荒报废350亩,占地膜面积28%,给棉花地膜栽倍新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很大损失和影响。为解决草害问题。1981年采取了“四结合”的综合防草措施,收到良好效果。全  相似文献   

12.
沈金发 《福建热作科技》2006,31(1):10-11,21
本文分析了引起洋葱“烂头”的主要原因,包括栽培措施和贮藏管理不当,不良天气以及病虫及其为害等。提出了针对性的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防技术。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农三师棉田棉蚜普遍发生,6月份中下旬棉蚜达到危害高峰期,大多棉田出现油叶、卷叶现象,部分棉田危害严重,致使棉株下部叶片脱落,造成中下部三到四个空果枝,中上部果枝棉铃变小,对棉花的产量影响很大。2004年棉蚜较往年发生时间提前,棉蚜的扩散速度快,防治难度大。为了研究其大发生的原因,掌握棉蚜的发生消长规律,准确地进行预测预报,大力开展棉田无害化“生态调控”技术,充分运用各种综防措施,将棉蚜的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内。现将2004年农三师棉蚜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策略分析如下。12004年棉蚜的发生消长规律前期气温高于往年,…  相似文献   

14.
早防早治棉花苗期病虫害,是保证棉花全苗、壮苗,夺取棉花高产的重要措施。病虫一旦造成危害再动手防治,既便防治效果较好,棉花也难获得大的丰收。棉花苗期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如下:1炭疽病、立枯病这两种病害是造成棉花死苗的重要原因。一旦发现,可用抗菌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棉花》2000,27(7)
“克黄枯”是一种高科技生物制剂 ,无毒无公害 ,内吸性强。经试验和广大用户使用(从浸种到叶面喷施 )结果表明 ,效果完全一致 ,不仅对防治棉花枯、黄萎病有特效 ,而且对棉花保苗、促长、保铃、增产、提高棉花品质和抗逆性能有很好的作用。“克黄枯”为什么对棉花枯、黄萎病有奇特的防效呢 ?因为它的主要成份是生化黄腐酸 ( BFA)、核酸 ( RNA)、氨基酸 ( PRT) ,可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生长 ,棉花苗期抗病力最弱 ,所以建议从浸种、拌种开始使用 ,出苗时及时喷施可有效地控制病害的浸染 ,加之产品内部含有高品位的 BFA等营养物质 ,可增强棉花…  相似文献   

16.
九江市棉花生产,由解放初期常年约10万亩左右发展到63万亩,单产由20来斤提高到130斤,从1950年到1983年的34年中,就单产而言,增产18年,减产16年,仅有六年单产在80斤以上(其中两年过百斤),很多年份单产在60到70斤左右徘徊。出现这种状况,除耕作制度不够合理,土壤肥力有所减退,良种选育未跟上以外,有些年份没有把住治虫关,也是我市棉花单产不高、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做好棉花防虫工作,必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不以消灭害虫为目标,而以控制害虫为害程度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为目标的防治策略,把生防和化防协调起来,栽培和防虫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有效地控制害虫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黄萎病是棉花正常生育的大敌,是棉花上的"癌症",一旦发生,轻者减产,重者绝收,防治难度和危害程度较大,棉农"谈病变色".笔者通过总结多年来技术指导和黄萎病防治的经验,认为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关键在"防",要早防、综合防,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长期使用“1605”等有机磷农药,棉蚜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效果下降,有的按规定加大用农药浓度三倍多,防效仍不理想。为了提高“1605”农药的防蚜效果,降低农药投资,促进棉花增产。我们于1978~1980年,先后在平昌县白衣先锋等大队反复进行了“两尿”增效防治棉蚜试验。并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对降低成本,提高棉花产量和质量都收到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1983~1985年,以黄口乡5000亩棉田为试点,研究了主要害虫棉蚜、棉铃虫、棉叶螨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问题。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和调查研究,综防比单一化防不仅投资少,增产显著,而且生态效益较好。每百斤皮棉的农药费用由综防前的13.6元,下降为2.8元。皮棉亩产达到了76公斤,综防增产效果为10.5%。1、改革种植方式。棉田由连片种植改  相似文献   

20.
安微省长江两岸植棉面积约130余万宙,以两熟套种棉田为主,其中小麦套种占50%,油菜占48%以上,蚕豆占10%左右,棉花害虫直接影响着棉花产量和品质。长期来由于对棉花害虫使用单一农药和以“农药防治为主”的结果,一些害虫出现了抗药性,致使农药用量和防治次数不断增加,治虫增产效益明显下降,环境污染也趋于严重,有益生物群落日渐锐减。7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