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绿茶是我国的主要茶类之一,素以香高、味醇、色绿而著称,一直占领国际市场,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但近几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色泽不正,香气不高甚至有烟焦味,滋味不醇,外形松、扁、弯曲等等,产生这些品质缺陷的主要原因,还是初制技术方面的问题。笔者现就绿茶加工中常见的缺陷及成因作一浅析.一、外形常见状点及产生原因绿茶外形条索囫直紧缩,色泽绿润,外形条索和色泽上的常见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An门)茶条不紧:揉抢时间不够,探抬不足,微型时用力过追过轻,或炒制过程中温度稍高,失水过快.(…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11年第5期《浅谈名优绿茶加工的标准化问题》(张正竹、夏涛、方世辉、宛晓春),笔者阅后深感启发,名优绿茶加工的标准化,不仅仅是一项加工工艺的标准化,更重要的是提高名优绿茶的品质,关系名优绿茶产业的经济效益及产业稳定大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名优绿茶清洁化生产线关键设备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加工清洁化、连续化是目前茶叶生产发展的方向,对全面提升茶叶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具有深远影响。针对目前名优绿茶生产中鲜叶摊放劳动强度大、环境卫生难以控制;杀青工序中杀青叶不能快速彻底冷却,且无法及时回潮等问题,笔者研制了鲜叶摊放贮青机、茶叶快速冷却贮放机和茶叶摊凉贮叶槽等关键设备,为名优绿茶清洁化连续加工生产线的研制提供基础。本文对上述三种关键设备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参数作一简要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名优绿茶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茶产业复兴和名茶创制开发浪潮出现的新名词,含义非常明确,区别于炒青、珠茶等大宗绿茶产品,名优绿茶是采用高档原料加工出的优质绿茶,且具有个性化名称和品质特征,并在特定地域有较高的知名度。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名优绿茶产品,已经以占总产量38.98%的份额创造了总产值74.6%的效益。名优绿茶已经成为我国茶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名优绿茶是我国茶类的主体,为我国独有,主要供应内销市场。近年来,我国通过引进和自主开发,研制了一大批适合我国行业需求的茶叶加工机械,获得各类茶叶加工机械专利130多项,初步形成了茶叶加工机械的系列化。此外,绿茶加工清洁化和连续化受到行业高度重视,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加工技术体系和配套设备,开发出了炒青绿茶和黄山毛  相似文献   

5.
制茶工艺对名优绿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用GC、GC/MS法分析了用同一鲜叶原料加工成的8种名优绿茶的香气组成。香型相似率分析表明,不揉捻的名茶与揉捻的名茶香型差异较大;凡经揉捻的名茶,它们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的名茶之间香型差异也较大,这说明加工工艺对香气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结果还表明,不揉捻的名茶加工工艺(尤其是龙井茶的制作工艺)更有利于香气品质的形成。文中就制茶工艺对香气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松桃翠芽是贵州松桃扁型名优绿茶的代表,其外形扁平,色泽翠绿,汤色清澈,嫩香持久,滋味浓爽,叶底肥嫩,品质优良,属龙井型名茶。品质特点为色、香、味、形俱佳。曾在1994年首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近年来,松桃扁型名优绿茶发展势头迅猛,产量得到大幅提高,鲜叶由原来的限采到放开采,加工由全手工到全机械。随着加工工艺的改变和市场对“色绿”越来越高的要求,许多生产者在加工扁形茶时偏重色泽而忽视了香、味、形,使松桃翠芽面目全非,名茶不名,出现了人们常说的“名优茶不如大宗茶”的怪现象。笔者现将该县扁型茶出现品质下滑原因及改进方法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7.
远红外烘干机的结构及其在名优绿茶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权启爱  叶阳 《中国茶叶》2007,29(2):20-21
由福建厦门台资企业生产的燃油远红外烘干机,原是一种在台湾生产并主要用于乌龙茶干燥和提香的设备。该机在大陆投产后,也大多被福建等地用于乌龙茶加工。最近,四川名山,浙江嵊州、武义等地茶叶企业引进该设备用于名优绿茶制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该机结构、工作原理和在名优绿茶加工中的应用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作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茶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名优绿茶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众所周知,春茶是一年中质量最优的季节茶,它的滋味浓醇鲜爽,香气高雅而持久,而夏秋季节气温高、日照强,茶树体内碳代谢水平相对较高,氮代谢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名优绿茶水分含量、温度、氧气和光照4个关键因子对名优绿茶贮藏品质的影响,发现名优绿茶水分含量低于6%,采用普通避光包装,温度控制5℃左右,其贮藏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0.
改善名优绿茶色香味的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培和 《中国茶叶》2001,23(2):15-16
目前,市场上有不少名优绿茶是"好看不好吃"或"好吃不好看",直接影响了茶叶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此进行讨论,并提出若干改进方法,以供生产者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经济增幅趋缓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本文通过对遂昌茶产业的深入调研,剖析当前茶产业主要短板问题,提出了完善设施,构建生态科技示范基地,抓住调整结构这个中心环节,以机器换人,品牌换市,以质取胜,走绿色发展之路,以提高遂昌茶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3,25(3):24-25
近十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市场中对高档茶的需求不断上升,而对中、低档茶的需求不断下降,在这种市场趋势的带动下,我国名优茶生产迅猛发展,茶叶产品结构也不断优化。但是大宗茶的形势不容乐观。一是产品单调,仅以炒青、烘青为主,二是生产效率低,而且有大量  相似文献   

13.
浅谈我国乌龙茶出口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树源  智佳佳 《茶叶》2004,30(3):160-162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出口大国,乌龙茶产品深受国外消费者的喜爱,但其出口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就其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名优绿茶加工过程中色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袁海波  李莉  张委 《茶叶》2003,29(1):25-27
本实验以一芽一叶的四川小叶种为原料,对现行的不同名优茶加工工艺的三个阶段中,温度对色泽的影响进行了检测,结合色泽变化的原理,阐明了色泽变化最有利的加工温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影响红茶品质的因子谈改进祁红品质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自春  黄建琴 《茶叶》2003,29(1):17-19
围绕国内外对包括祁红在内的红茶品质与茶树品种、加工工艺及茶园生态这三大因子之间的关系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改进现有祁红品质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水浸出物的含量和感官评定来比较影响青岛绿茶品质的若干因素,研究地理环境、品种、生产设施和加工工艺对青岛绿茶的品质影响,结果表明露天栽培的茶叶品质要好于大棚设施的茶叶,且不同的品种、加工工艺和地理环境均对青岛绿茶品质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会萍 《中国茶叶》2007,29(6):23-23
云南大叶茶由于芽体肥硕,茎长梗粗,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远高于中小叶种,酚氨比高,向来被认为最适合制作滇红茶和普洱茶。制绿茶,条索粗大、色泽绿褐、滋味苦涩、香气欠爽,与我国传统绿茶风格相距甚远。为了适应市场产品结构的变化,将云南的茶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种植者效益,云南省普洱茶树良种场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叶茶品种加工名优绿茶的技术。如用本场选育的新品种雪芽100号加工的“思茅雪兰”,外形似兰,色泽银绿,满披白毫,汤色浅绿明亮,嫩香持久,滋味醇厚,获1994年首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2001年第三届“云茶杯”评比中被评为云南名茶;用云抗10号制作的“卷云”分别获云南首届春茶交易会名优茶金奖、2000-2002年连续3届“云茶杯”金奖。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绿茶出口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青 《中国茶叶》2003,25(4):5-7
茶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饮料,消费面广。目前全世界产茶国有50多个,世界茶叶消费国有130个,同时茶又被现代科学证实并被人们誉为“21世纪健康饮料”。我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大约在1610年,中国茶首次运抵欧洲,开创了近代世界茶叶贸易的先河,中国对世界茶叶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发展及茶文化的广泛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我国茶叶出口优势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在出口农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年创汇额近3亿美元。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国茶叶受益于世贸的多边贸易体制;随着对茶叶进口关税的逐步削减,国际茶叶…  相似文献   

19.
微波在茶叶加工中对绿茶品质影响的初探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绿茶传统加工工艺和微波技术加工工艺的比较,对不同工艺绿茶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波工艺在滋味、香气和有效成分上都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20.
制茶工艺与名优绿茶香气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气是名优绿茶的重要品质因子之一,良好的香气品质主要在茶叶加工中形成。本文分别叙述了茶叶摊放、杀青(青锅)、揉捻做形、干燥(辉锅)及干燥后增香对香气物质转化和茶叶香气品质的影响;并对茶叶香气形成机理进行了阐述,重点介绍了糖苷酶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